关闭→
当前位置:科普经验站>IT科技>纪晓岚是什么人

纪晓岚是什么人

科普经验站 人气:8.84K

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真的没有张国立在铁齿铜牙纪晓岚里演的那么光鲜。 他这一生用颠沛流离来说一点都不过,纪晓岚先是在全国当了十年的监考官,好不容易被乾隆帝召回到身边,又因为牵涉到了贪污案里,被乾隆发配到了新疆,就是在新疆那里,他开

纪晓岚是什么人

1、您可以介绍一下纪晓岚的身份吗?

纪晓岚,名昀,晓岚为其字,号春帆,别号茶星、三十六亭主人、观弈道人,晚号孤石老人、石云。直隶河间府献县人(今属河北省沧县)。他是乾隆丁卯科顺天第一名举人,甲戌科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办理院事,历任日讲起居注官、侍读左庶子

纪晓岚本名是纪昀(yún),字晓岚,清代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等,还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纪晓岚原本并不是个被大家所熟知的人物,他的火爆是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的功劳,不过,人怕出名猪怕壮,纪昀名气大了,骂他的人也就多了,甚至有人称他为“三陪男人”。纪晓岚到底是个什么角色?跟来揭秘吧先看看他的简历: 纪昀,雍正二年(

2、纪晓岚在文学上有何成就?

博学多闻,千万别信《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的事,纪晓岚比和珅大26岁,纪晓岚已经出名时,和珅才刚出仕,而且按职位两人也不可能在一起。纪晓岚自由聪明好学,但也很调皮。所以才出了“细羽家禽砖后死,粗毛野兽石先生”这一妙趣横生的对联。纪晓岚

纪晓岚的仕宦生涯和学术活动主要是在十八世纪中后期,这一时期,正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枢纽时期。他一直是官方学术工作的领导人,凡有编辑之役、修书之事,他必在其间。纪晓岚一生中领导和参与多部重要典籍编修。因此,他是中国文化史上有重大贡献的学者。有人说,他一生悉付《四库全书》,他本人的著作,也有《阅微草堂笔记》和《纪文达公遗集》传世。

提起纪晓岚,所有人脑子里立刻浮现的一定是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张国立先生在剧中所扮演的纪晓岚非常出彩,也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这部电视剧能够迅速红遍大江南北。但是,电视剧中所表现的纪晓岚真的是历史上的那个纪晓岚吗?恐怕真不太一

3、听说纪晓岚的书法卓越,是真的吗?

历史上的和珅、刘墉、纪晓岚 和珅(1750—1799) 清满洲正红旗人,钮祜禄氏,字致斋。生员出身。乾隆三十四年(1769)袭轻车都尉世职,授三等侍卫,受高宗赏识。四十一年授户部侍郎,旋擢军机大臣,在任二十余年。历任步军统领,户、兵、吏部尚书,理

是的。清初书法,由于康熙、乾隆等人的倡导,书法艺术得到当时社会的尊崇,纪晓岚也跟随着当时的潮流,在当时占有一席之地。其书法书写流利,有着圆融的特点,有着雍容华贵气质,书法大小相兼,收放结合,疏密得体,苍劲多姿,可以说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他在文化上,很重视文学作品的艺术效果,风格主张质朴简淡,自然妙远,内容上主张不夹杂私怨,不乖于风教。其在文风、文德上的主张,今天仍不失其借鉴价值。

大才子,仕途坎坷。 纪昀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诗及骈文,尤长于考证训诂。任官50余年,年轻时才华横溢、血气方刚,晚年的内心世界却日益封闭。 纪昀(1724.7.26-1805.3.14),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

扩展阅读,以下内容您可能还感兴趣。

纪晓岚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物

大才子,仕途坎坷。

纪昀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诗及骈文,尤长于考证训诂。任官50余年,年轻时才华横溢、血气方刚,晚年的内心世界却日益封闭。

纪昀(1724.7.26-1805.3.14),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清代*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历史上的纪晓岚是什么样子的?

纪昀,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人。清朝*家、文学家。乾隆十九年,考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以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

一生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于诗歌及骈文,长于考证训诂,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晚年内心世界日益封闭,《阅微草堂笔记》正是当时心境的产物。

一、初入仕途概括:

乾隆十二年,纪昀再应顺天府乡试,以第一名解元夺魁。

乾隆十三年,春天,参加会试,由于太过自负而被挡在了进士的门槛之外。

乾隆十九,纪昀等来了正科会试,考了第二十二名,会试后是殿试,殿试后揭榜,纪昀考了二甲第四。入选翰林院庶吉士。继授编修,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

二、为官经历概括:

乾隆三十三年,授贵州都匀知府。乾隆帝认为纪昀学问优胜,到外省做官不能尽其所长,将其留在身边。同年四月,提升为侍学士。 

乾隆四十六年,纪昀任《契丹国志》总纂官。

乾隆四十七年,纪昀、陆锡熊奉旨总纂《河源纪略》于乾隆四十九年完成。同年《四库全书》完成。

三、晚年经历概括:

乾隆六十年, 纪昀夫人马氏去世。

清嘉庆元年,任兵部尚书,移任左都御史。次年,又迁任吏部尚书。任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

嘉庆十年二月,病逝,时年八十二,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著有《纪文达公遗集》。编撰多部典籍,为中华文化史做出杰出贡献。

扩展资料:

主要成就

1、文学:

的事业和学术活动始于十八世纪中后期,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关键时期。纪昀一直是官方学术工作的领导者。他将正在编辑和修复书籍。他一生领导并参与了许多重要书籍的编辑工作。因此,是一位在中国文化史上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

包括:《四库全书》、《阅微草堂笔记》、《纪文达公遗集》等。

2、*

上奏赈灾灾民、维护妇女权益。

在*上,纪云关注人民的苦难。在干隆五十七年的夏天,洪水就在北京附近,饥肠辘辘的人们赶到首都吃饭。纪昀赶紧向皇帝起诉感情,并要求拦截南市官方食品万世。在*上,它主张“自由裁量的情况”。由于这种情况,不可能在理论上批判宋儒的严厉。

3、书法

在文化方面,纪云非常重视文学作品的艺术效果。风格提倡简洁和简洁,自然是深远的。内容主张。除了阶级*外,它对写作风格和文德的主张今天仍然有参考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纪昀

具体介绍一下纪晓岚的个人资料?

纪昀(jǐ yún),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六月,卒于嘉庆十年(1805)二月,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纪昀祖籍为应天府上元县,传其家为纪家边。明永乐二年(1404),奉命“迁大姓实畿辅”(乾隆《献县志》),始迁来献县,入安民里四甲籍,卜居献县城东九十里之景城镇。到纪晓岚,北迁已十四世。有据可考,自纪晓岚上推七世,都是读书人。高祖纪坤(1570—1642),庠生,屡试不第,有诗名,著有诗集《花王阁剩稿》。曾祖父纪钰(1632—1716),十七岁补博士*员,后入太学,才学曾受皇帝褒奖。祖父纪天申(1665—1732),监生,做过县丞。父亲纪容舒(1685—1764),康熙五十二年(1713)恩科举人,历任户部、刑部属官,外放云南姚安知府,为政有贤声。其道德文章,皆名一时,尤长考据之学,著有《唐韵考》、《杜律疏》、《玉台新咏考异》等书。至纪容舒,纪氏家道衰而复兴,更加重视读书,遗训尚有“贫莫断书香”一语。纪晓岚为纪容舒次子,他就是出生于这样一个世代书香门第。

纪晓岚儿时,居景城东三里之崔尔庄。四岁开始启蒙读书,十一岁随父入京,读书生云精舍。二十一岁中秀才,二十四岁应顺天府乡试,为解元。接着母亲去世,在家服丧,闭门读书。他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勤奋好学。博古通今。正如自谓的“抽黄对白、恒彻夜构思,以文章与天下相驰骋。”他襟怀夷旷,机智诙谐,常常出语惊人,妙趣横生,盛名当世。

三十一岁考中进士,为二甲第四名,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任编修,办理院事。外放福建学政一年,丁父忧。服阕,即迁侍读、侍讲,晋升为右庶子,掌太子府事。乾隆三十三年(1768),授贵州都匀知府,未及赴任,即以四品服留任,擢为侍读学士。同年,因坐卢见曾盐务案,谪乌鲁木齐佐助军务。召还,授编修,旋复侍读学士官职,受命为《四库全书》总纂官,惨淡经营十三年,《四库全书》大功告成,篇帙浩繁,凡3461种,79309卷,分经、史、子、集四部。

历史上的纪晓岚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上的纪晓岚天资颖悟,才华过人,是个能人。但是他只是个文人,不是政客,文人习气很重,又善于调侃戏虐人,是个比较有趣的人。

《雨窗消意录》说他:纪文达公昀,喜诙谐,朝士多遭侮弄。

《履园丛话》说他:献县纪相国善谐谑,人人共知。

而且纪晓岚很有些怪癖,比如嗜肉好色:

《清朝野史大观》:公(指纪晓岚)平生不食谷面或偶尔食之,米则未曾上口也。饮时只猪肉十盘,熬茶一壶耳。

《啸亭杂录》(昭在):公(指纪晓岚)今年已八十,犹好色不衰,日食肉数十斤,终日不啖一谷,真奇人也。

《虫鸣漫录》(采蘅之):纪文达公自言乃野怪转身,以肉为饭,无粒米入口。日御数女,五鼓如朝一次,归寓一次,午间一次,薄暮一次,临卧一次,不可缺者。此外乘兴而幸者,亦往往而有。

他一辈子做了很多事情,有两件事情做得最多,一是主持科举,二是领导编修。

他曾两次为乡试考官,六次为文武会试考官,故门下士甚众,在士林影响颇大。

其主持编修,次数更多,先后做过武英殿纂修官、三通馆纂修官、功臣馆总纂官、国史馆总纂官、方略馆总校官、四库全书馆总纂官、胜国功臣殉节录总纂官、职官表总裁官、八旗通志馆总裁官、实录馆副总裁官、会典馆副总裁官等。人称一时之大手笔,实非过誉之辞。纪晓岚晚年,曾自作挽联云:“浮沉宦海同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堪称其毕生之真实写照。 

纪晓岚简介

纪昀(1724.7.26-1805.3.14),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清代*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纪昀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诗及骈文,尤长于考证训诂。任官50余年,年轻时才华横溢、血气方刚,晚年的内心世界却日益封闭。其《阅微草堂笔记》正是这一心境的产物。他的诗文,经后人搜集编为《纪文达公遗集》。嘉庆十年(公元1805)二月,纪昀病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纪晓岚,历任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总纂《四库全书》,撰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轶事典故纪昀与和珅

传闻二人结怨颇多,事实上,纪昀与和珅的关系就像是忘年交。年轻的和珅处世外向泼辣。年老的、处世逐渐内敛圆滑的纪昀会时时善意地提醒和珅。两人既有政见不同带来的争吵,也有默契的配合。在工作中,更多的是和珅对纪昀的关照;在人际关系上,更多的是纪昀对和珅的帮助。同时,纪昀对自己的能力也非常了解,在文学上固然无人可比,但在治国和理财上远不如和珅。而纪昀本身就只是一个御用文人,也就是说,纪昀与和珅不会有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另一方面两个人也是当时清朝最重要的两个支柱,乾隆最仰仗的两个大臣,如果真的斗的不可开交,那就不可能有康乾盛世了。

纪昀与刘墉

纪昀和刘墉更有着不解之缘。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正是纪昀的乡试主考官。对刘统勋的知遇之恩,纪昀一直是感激零涕。而后来纪昀被发配的案件,又恰是刘墉负责。还有更巧的,举荐纪昀担任四库馆总纂官的,也是这位刘大人。刘墉,刘统勋长子。和珅专权数十年,内外诸臣,无不趋走,唯刘墉、纪昀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大臣始终不曾依附。他们一个善文,一个工书,却都有收藏砚台的癖好。有时相互赠送,也常为一个心爱之物而互相攘夺,但彼此都恬不为意,并以之为笑谈。

烟袋惹的祸

纪昀喜抽旱烟,文臣武将暗地里叫他“纪大烟袋”,有次,乾隆急诏,纪昀来不及将烟熄灭,只好把烟袋藏在靴子里去朝见圣上。烟在靴子里燃烧起来,纪昀忍着痛,希望皇上快点结束,直到裤脚冒出烟来,皇上问他怎么回事,纪昀答:“失火了!”皇上赶快让他出去救火,纪昀才颠着一只脚出去了。以后有好长时间,纪昀不得不拄着拐棍。

*牵连

纪昀在乾隆时期文化*最残酷的一片风声鹤唳中入主“四库馆”,有清以来的*,到乾隆朝达到了最盛,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思想犯罪”引入法律惩治的范围之内,乾隆朝是为发轫。其*的株连,也远远超过了“大清律”的规定。《四库全书》开馆期间,发生了50多起*案,大多是从修书得到眼线。和纪昀一起担任总纂、总校的大员,或被吓死、或被罚光了家产,除纪昀以外,无一人得到善终。纪昀本人也曾几次被牵连进相关的*中,颇有几番险象丛生。他也被多次记过,出资赔写讹错书籍。所以,在这样的*高压下,知识分子被异化、被扭曲是难免的。

纪晓岚和纪昀是同一个人吗?

姓纪名昀,字晓岚,谥文达,世称文达公,晚号石云、春帆,河北沧州崔尔庄人(1724~1805)。乾隆19年中进士,又授为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因学识渊博为乾隆赏识。曾因为亲家两淮盐运史庐见曾有罪受到株连被发配到新疆乌鲁木齐,后召还,乾隆以土尔扈特归还为题“考”他,命他为《四库全书》总纂官,至乾隆46年完成,耗时十年。次年擢升为兵部侍郎、左副都御史、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职务为大学士之副职,从一品),死后谥文达。纪晓岚住于阅微草堂。著有《阅微草堂笔记》,其后人整理有《文达公遗集》。其人除文才轩昂外,纵性放欲的个性在*盛行的有清一代也非常有名。如

《阅微草堂笔记》虽“聊以遣日”之书,而立法甚严,举其体要,则在尚质黜华,追踪晋宋;自序云,“缅昔作者如王仲任应仲远引经据古,博辨宏通,陶渊明刘敬叔刘义庆简淡数言,自然妙远,诚不敢妄拟前修,然大旨期不乖于风教”(20)者,即此之谓。其轨范如是,故与《聊斋》之取法传奇者途径自殊,然较以晋宋人书,则《阅微》又过偏于论议。盖不安于仅为小说,更欲有益人心,即与晋宋志怪精神,自然违隔;且末流加厉,易堕为报应因果之谈也。

惟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非 仅 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

TAG标签:#纪晓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