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科普经验站>谈谈美食>熬药怎么煮

熬药怎么煮

科普经验站 人气:1.1W

熬药怎么煮

1、通常用冷水煎药。

2、煎中药,是指把抓回的中药放入砂锅里的一种煮食方式,可加入凉的饮用水,浸泡20~3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物,将药砂锅放在炉火上用中火煎煮。

3、一般情况分两次煎煮,第一次煎煮后,把药液倒出150~200毫升,叫头煎药:然后,再加温水适量(若药渣放凉再煎煮时应放凉水),进行第二次煎煮,叫二煎药。有时也可以再加水,煎煮第三煎,或是第四煎。这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去做。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熬中药的正确方法

熬中药的正确方法包括选择煎药器皿,中药浸泡,煎药火候和时间等。

1、选择煎药器皿

在煎中药时一定要选择专门熬中药的砂锅,或者用瓦罐煎药,同时也可以采用搪瓷锅等器皿,不可以用铁,铝铜等器皿,否则会出现化学反应,影响药物效果。

2、中药浸泡

在煎中药时,需要将中药放在水中浸泡30分钟左右,同时中药放入器皿中,加入以高出药面维度的水量浸泡。

3、煎药火候和时间

在煎药时要注意火候,先大火煎开,然后改为小火继续煎熬,大概煎熬30分钟左右,然后再关火,将药汁从器皿中倒出,加入适量的水,再进行第2次煎药,先用大火再改为小火熬制20到30分钟左右。

煎中药注重药效:

煎药方法不同,中药药效不同。中医对中药的煎法是非常考究的,同样一张药方,因为药物的煎法、服法不同,治疗的适应证和效果就不一样,一个病即便辨证再准确,用药再恰当,如果煎、服方法不当,就不可能发挥应有的疗效。

不同的药煎法大不同,这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对于治疗外感病的发汗解表药,多系花、叶、全草等,这类药物性轻扬发散,气味芳香,含挥发油较多,长时间煎煮容易使其有效成分挥发殆尽。所以煎药时间要短,宜用武火(大火)急煎。

对于滋补调理药,烹煎时间则需延长,并用文火(小火)慢慢熬煎,头煎从汤沸后再熬30~60分钟,滤出药汤;二煎则在沸后再煮20~30分钟。文火慢熬,能使药物成分充分溶解于汤汁之中,可使药效达到最佳。

怎样熬中药?

问题一:在家怎样熬中药 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使有效成分易于浸出。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一般为15分钟。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一般为半小时。 2.煎煮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即强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即弱火),保持在微沸状态,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时间: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30分钟,第二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分钟。滋补类药物煎煮时间可适当延长。 5.特殊药的煎煮: 先煎药:一些质地坚硬的药材,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 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 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宜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5 10分钟投入锅内。 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各种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 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中药的煎法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中药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剂,每剂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饭后服为宜。 二、丸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时最好将药烊开服用,便于吸收增强疗效。 未煎药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质。 怎么熬中药,如何服中药?--ZT 怎么熬中药,如何服中药? (1)中药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体有:①每次将一剂中药饮片材料放入煲内,加入清水,观察加水能否浸满药面,不足时可稍加水量。②一般浸泡半小时使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赶时间,此步骤可略去)。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腾1-3分钟。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钟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纱布或咖啡格滤渣倒入杯内,温热服用。④一次将药物煎好后,可以将首剂和再煎的药物混匀,以便药效均衡。 (2)服药方法也是给药护理中重要的护理内容。清代徐灵胎曾指出:“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说明了服药方法的重要性。在临床实践中也确有因服药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响治疗效果的。因此,在护理上必须正确执行各种服药方法。 ①汤剂的服法大致分为4种:分服:即是将每天1剂中药,分2-3次等量分服。对老人小儿服药有困难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数或浓煎后服用。顿服:将1剂汤药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连服:是指在短时间内连续给予大剂量药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时间内,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②中成药服服法一般分送服、冲服、调服、含化及喂服等。送服:是将药放入口内,用温开水或药引、汤剂送服。冲服:即将药物放入杯内,用温开水、药引等冲成悬混液后服用。调服:是将一些散剂用温开水或白酒、醋等液体调成糊状后口服。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给药。含化:是将丸、丹剂含......>>

问题二:中药怎么熬?大概熬多久? 把中药放到砂锅了熬,,一般中药都要煎两遍的,第一遍加水多点,煎好后,把药汁倒出来,再少加点水煎第二遍,煎好后把两次的药汁合到一起,分两次喝。凉了的话,得先热一下,要求凉着喝的中药很少。

问题三:中药一般需要熬多长时间才有效? 你好,因为这问题吃中药的人都遇到,所以具体说下:

1,一般中药如果量多点,都采取煮两次的方法,每次都是水沸腾后再用小火煮半小时就可以。

然后把两次的药混匀分3到5次吃完。

2,如果药量较少,也可采取只煮一次,煮45分钟左右的方法。

3,有先煮的药,那根据医生要求做,一般先煮半小时,也有需要先煮一个甚至两个小时的。

后放的药,一般是每次煮的最后5分钟放入。

问题四:中药怎么熬 中药煎煮具体方法:             1、先用冷水(高出药面少许)充分浸泡20~30分钟,目的是使药物完全渗透,煎煮时便于药物龚效成份溶解。

2、煎药前,水不足时需再加水,以水高出药面3--4厘米为易。

3、大火煮开后,再慢火(小火)使药液保持较小沸腾即可。从煮开后算起,时间约20分钟。

4、以上为头煎,倒出煎好的药液,再加冷水(等砂锅稍冷却后再加水,这样砂锅不易破裂。)量比头煎时稍少,大火煮开,再小火煮约15分钟即可。些为二煎。

5、头煎、二煎药液合起来(约300~500毫升),分数次温服。

希望能帮上你。

中药怎么熬?

中医中药是我们国家的瑰宝,现在很多科研单位都在积极探索研究中药世界。大家平时在生活中也可以看到一些中药医馆,而这些中药医馆里患者是非常多的,这也说明了大家对于中药的认可,抓了一包中药回家不知道怎么煎,这可不好哦,那么中药怎么熬?

1、怎么熬

1、砂锅熬

熬中药最理想的器具是砂锅,因为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中药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其次是搪瓷锅和耐高温的玻璃器皿,一定不能用铁锅、或含金属元素的锅熬制中药。

2、药材泡一泡

药材在熬煮之前泡一泡,可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出,药效会更佳。浸泡不够的话,药不容易煮透。夏天一般浸泡30分钟效果较好。

3、加水要适量

将中药放入砂锅中,加入清水,以浸满药面或超出2厘米为宜。熬中药最好用冷开水,因为自来水中含有氯,会影响药效。

4、用火有讲究

熬中药时,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熬煮,一直保持在微沸的状态,这样有利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溶出,汤药也不会熬干。

5、时间要把控

中药熬煮时间对药性也有影响。一般第一煎沸腾后需再熬30分钟,第二煎沸腾后再熬20分钟。滋补类的药物可以适当延长熬制时间。

2、紫金牛作用

第一,治疗慢性气管炎

经过临床研究发现,紫金牛对于治疗慢性气管炎有不错的效果。其主要作用是止咳化痰,大多数人服药后3天就有效果。紫金牛在人体内的停留时间较短,排泄快所以说副作用少,有少数病人会头痛和胃部不适等消化道反应,也不会影响服药。

第二,治疗肺结核

紫金牛制成丸剂,每日服用三到四次,对于浸润型肺结核的治疗效果最明显。在临床上可以将紫金牛和穿破石、桑白皮以及天冬组成复方治疗会有更好的效果。

第三,止血效果

紫金牛用水煎服,每天一百到两百毫升,如果出现胃部不适可以减量,紫金牛对于伤寒引起的出血、血小板减少以及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有着很好的止血作用。

3、肺结核初期会传染吗

肺结核初期不一定会传染,但如果患者排痰的话,就会传染给别人。另外,如果肺结核患者出现打喷嚏等症状时,就会把体内的结核菌通过唾液传播的方式排放到空气当中,健康的人就会受到传染。

在一些人群密集的地方,比如家里、学校或办公室里面。如果有初期的肺结核病人的话,那么,肺结核初期会传染吗?答案是周围的人会被传染。其中,尤其是抵抗力最弱的儿童更容易被传染。

肺结核初期有什么症状?主要有以下两点:

1.发热:一般情况下,在下午4-8时患者会出现低热,体温在37-38℃之间。

2.咳嗽咳痰:这是肺结核初期最常见的症状,但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都经常会以为这只是普通的感冒或是气管炎。

中药需要怎么熬制?

中药熬制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器皿,煎煮中药,以砂锅、瓦罐最为适宜,也可以用陶瓷罐或不锈钢器皿,但是尽量不要用铁锅,铜锅,铝锅等等,以免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

在煎煮的过程中,我们注意煎药的火候一般先用武火,沸腾后改为文火,煎药的时间根据药性而定,一般煎药为20~30分钟左右。

如果是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宜武火急煎,时间宜短,15~20分钟即可。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之后,再用文火慢煎,时间宜长,可煎煮40~60分钟。

中药如何熬制

问题一: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 是汤剂吧?饥先用自来水泡半小时。泡的水不要丢了(中药是不需要洗的)。就用泡的水的药去熬。先用大火熬到沸腾。沸腾后该小火,用小火熬20到30分钟。然后将药汁沥出。在用同样的方法熬第二遍(泡药的过程可以省略)。将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药汁混合在分成两份。就可以了。

问题二:如何熬制中药才正确? 中药的熬制方法

(1)中药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体有:

①每次将一剂中药饮片材料放入煲内,加入清水,观察加水能否浸满药面,不足时可稍加水量。

②一般浸泡半小时使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赶时间,此步骤可略去)。

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腾1-3分钟。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钟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纱布或咖啡格滤渣倒入杯内,温热服用。

④一次将药物煎好后,可以将首剂和再煎的药物混匀,以便药效均衡。

(2)服药方法也是给药护理中重要的护理内容。清代徐灵胎曾指出:“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说明了服药方法的重要性。在临床实践中也确有因服药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响治疗效果的。因此,在护理上必须正确执行各种服药方法。

①汤剂的服法大致分为4种:分服:即是将每天1剂中药,分2-3次等量分服。对老人小儿服药有困难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数或浓煎后服用。顿服:将1剂汤药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连服:是指在短时间内连续给予大剂量药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时间内,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

②中成药服服法一般分送服、冲服、调服、含化及喂服等。送服:是将药放入口内,用温开水或药引、汤剂送服。冲服:即将药物放入杯内,用温开水、药引等冲成悬混液后服用。调服:是将一些散剂用温开水或白酒、醋等液体调成糊状后口服。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给药。含化:是将丸、丹剂含在口中,让药慢慢溶化,缓缓咽下。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喂服:本法主要用于婴幼儿、年老体弱或急危重症病人。是指将中成药溶成液状,逐口喂给病人的一种方法。

问题三:中药的熬制方法 中药的熬制方法,

要把药效发挥的最好,应该注意: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梗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中药的服法:一、每天煎一剂,每剂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饭后服为宜。

问题四:中药熬成膏怎么熬 膏方的制作

二、膏方的制法

膏方的制作经过浸泡、煎煮、浓缩、收膏、存放等几道工序。

1.浸泡:先将配齐的药料检查一遍,把胶类药拣出另放。然后把海他药物统统放入容量相当的洁净砂锅内,加适量的水浸润药料,令其充分吸收膨胀,稍后再加水以高出药面10厘米左右,浸泡24小时。

2.煎煮:把浸泡后的药料上火煎煮。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1小时左右,转为微火以沸为度,约3小时左右,此时药汁渐浓,即可用纱布过滤出头道药汁,再加清水浸润原来的药渣后即可上火煎煮,煎法同前,此为二煎,待至第三煎时,气味已淡薄,滤净药汁后即将药渣倒弃(如药汁尚浓时,还可再煎1次)。将前三煎所得药汁混合一处,静置后再沉淀过滤,以药渣愈少愈佳。

3. 浓缩:过滤净的药汁倒入锅中,进行浓缩,可以先用大火煎熬,加速水分蒸发,并随时撇去浮沫,让药汁慢慢变成稠厚,再改用小火进一步浓缩,此时应不断搅拌,因为药汁转厚时极易粘底烧焦,在搅拌到药汁滴在纸上不散开来为度,此时方可暂停煎熬,这就是经过浓缩而成的清膏。

4. 收膏:把蒸烊化开的胶类药与糖(以冰糖和蜂蜜为佳),倒入清膏中,放在小火上慢慢熬炼,不断用铲搅拌,直至能扯拉成旗或在滴水成珠(将膏汁滴入清水中凝结成珠而不散)即可。

5. 存放:待收好的膏冷却后,装入清洁干净的瓷质容器内,先不加盖,用干净纱布将容器口遮盖上,放置一夜,待完全冷却后,再加盖,放入阴凉处。

另外,要注意在收膏的同时,可以放入准备好的药末(如鹿茸粉、人参粉、珍珠粉、琥珀粉、胎盘粉),要求药末极细,在膏中充分抹匀。还有,可根据需要放入胡桃肉、桂圆肉、红枣肉等一起煎煮时取汁,在收膏时一起放入可充分发挥其作用。

膏方的制作比较复杂,有特定的程序,严格的操作过程,为了达到预期效果,一般不提倡自制。

问题五:中药一般怎样熬药性才是最好的? 中药的煎法与服法

一、 煎药容器以沙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适合,禁止使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30分钟,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3厘米,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酌情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物在煮沸后再煎20分钟;解表、芳香药物不适合久煎,煮沸后15分钟就可以。滋补类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煎30~4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几次,每贴中药一般煎2次。第2煎中药可以用热水,煮沸后时间比第一次略短。

四、特殊药物煎法:

1、 先煎:将该药煮沸15~~20分钟后,再加入其他药物同煎。

2、 后下:在一般药物煎至预定时间时,再加入煎5分钟左右即可。

3、 炀冲药:用煎好的药汁冲或者另外用热开水搅拌溶解。

4、 另吞:不入汤药,等药煎好了一起吃。

五、与西药同一天吃:一般情况下,西药三餐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吃。中药在半上午或者半下午吃,和西药隔开一二小时就可以。

问题六:中药 怎么熬制呢? 中药是指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我们中国人相对西药,更加偏爱中药。很多中药都是需要自己在家中熬制的。那么中药该怎么熬呢?下面寻医问药网中医频道就来为大家介绍中药该怎么熬。

煎药方法

1.煎药之前:将药物放入带盖的砂锅(或陶瓷锅)中,用清水浸泡30分钟。头煎放入的水量大约1200毫升。

2.煎药过程:先用武火(急火)将药物煮沸,然后文火(小火)慢慢加热25分钟。

3.煎好之后:药物煎好之后关火,待温度稍降后,慢慢倾入一容器中。再如以上方法,煎煮第二遍,第二遍可直接用热水煮药,待煮沸后,用文火加热约15分钟,将两次煮好的药液放入同一容器中,共约600毫升。(温馨提示:一瓶矿泉水的容量为600毫升,可做参照)

服药方法

1.服药剂量:每次服用200毫升。

2.服药次数:一日三次。

3.服药时间:离开吃饭时间约40分钟服用。

煎、服药注意事项

1.文火加热时应避免药物溢出及过快熬干,其热度以药液似沸非沸为佳。

2.煎药时不可频频打开锅盖,煎好后也不可迅速将药液倒出,以免药气走失,减少挥发成分的耗散。

3.每次服药应将药液加温,切不可服用冷药,除特殊情况外。

4.附子等药物需要先煎至少一小时,除去毒性。

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所以中药也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们现代人要好好地发扬光大,并且合理地利用它治好更多的病。

问题七: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中药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剂,每剂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饭后服为宜。

二、丸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时最好将药烊开服用,便于吸收增强疗效。

未煎药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质。

怎么熬中药,如何服中药?

(1)中药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体有:①每次将一剂中药饮片材料放入煲内,加入清水,观察加水能否浸满药面,不足时可稍加水量。②一般浸泡半小时使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赶时间,此步骤可略去)。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腾1-3分钟。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钟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纱布或咖啡格滤渣倒入杯内,温热服用。④一次将药物煎好后,可以将首剂和再煎的药物混匀,以便药效均衡。

(2)服药方法也是给药护理中重要的护理内容。清代徐灵胎曾指出:“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说明了服药方法的重要性。在临床实践中也确有因服药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响治疗效果的。因此,在护理上必须正确执行各种服药方法。

①汤剂的服法大致分为4种:分服:即是将每天1剂中药,分2-3次等量分服。对老人小儿服药有困难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数或浓煎后服用。顿服:将1剂汤药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连服:是指在短时间内连续给予大剂量药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时间内,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②中成药服服法一般分送服、冲服、调服、含化及喂服等。送服:是将药放入口内,用温开水或药引、汤剂送服。冲服:即将药物放入杯内,用温开水、药引等冲成悬混液后服用。调服:是将一些散剂用温开水或白酒、醋等液体调成糊状后口服。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给药。含化:是将丸、丹剂含在口中,让药慢慢溶化,缓缓咽下。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喂服:本法主要用于婴幼儿、年老体弱或急危重症病人。是指将中成药溶成液状,逐口喂给病人的一种方法。

(3)中医用药护理除了注意煎药和服药方式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内容:①服药温度:服药温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药汤剂的药液温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温度而言。常有热服、温服和冷服之分。热服: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常用于寒证。温服:是将煎好的汤剂或送药的水等放温后再服用。一般汤剂均采用温服。冷服: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常用于热证。②服药剂量:用药的剂量一般应该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决定。③服药后应注意休息,观察药物效果,观察有不良反应。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④空腹服中药易胃肠反应,如腹鸣、便前腹痛、大便稀烂,故适于大便硬结或便秘患者。如有胃病,宜进食后一小时后服用。⑤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应告诉中西药服用的方......>>

问题八:中药一般需要熬多长时间才有效? 你好,因为这问题吃中药的人都遇到,所以具体说下:

1,一般中药如果量多点,都采取煮两次的方法,每次都是水沸腾后再用小火煮半小时就可以。

然后把两次的药混匀分3到5次吃完。

2,如果药量较少,也可采取只煮一次,煮45分钟左右的方法。

3,有先煮的药,那根据医生要求做,一般先煮半小时,也有需要先煮一个甚至两个小时的。

后放的药,一般是每次煮的最后5分钟放入。

问题九: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 是汤剂吧?饥先用自来水泡半小时。泡的水不要丢了(中药是不需要洗的)。就用泡的水的药去熬。先用大火熬到沸腾。沸腾后该小火,用小火熬20到30分钟。然后将药汁沥出。在用同样的方法熬第二遍(泡药的过程可以省略)。将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药汁混合在分成两份。就可以了。

问题十:如何熬制中药才正确? 中药的熬制方法

(1)中药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体有:

①每次将一剂中药饮片材料放入煲内,加入清水,观察加水能否浸满药面,不足时可稍加水量。

②一般浸泡半小时使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赶时间,此步骤可略去)。

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腾1-3分钟。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钟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纱布或咖啡格滤渣倒入杯内,温热服用。

④一次将药物煎好后,可以将首剂和再煎的药物混匀,以便药效均衡。

(2)服药方法也是给药护理中重要的护理内容。清代徐灵胎曾指出:“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说明了服药方法的重要性。在临床实践中也确有因服药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响治疗效果的。因此,在护理上必须正确执行各种服药方法。

①汤剂的服法大致分为4种:分服:即是将每天1剂中药,分2-3次等量分服。对老人小儿服药有困难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数或浓煎后服用。顿服:将1剂汤药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连服:是指在短时间内连续给予大剂量药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时间内,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

②中成药服服法一般分送服、冲服、调服、含化及喂服等。送服:是将药放入口内,用温开水或药引、汤剂送服。冲服:即将药物放入杯内,用温开水、药引等冲成悬混液后服用。调服:是将一些散剂用温开水或白酒、醋等液体调成糊状后口服。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给药。含化:是将丸、丹剂含在口中,让药慢慢溶化,缓缓咽下。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喂服:本法主要用于婴幼儿、年老体弱或急危重症病人。是指将中成药溶成液状,逐口喂给病人的一种方法。

如何熬中药?

一般中药的煎煮法:1、每剂药一般煎两次,将两次煎药药汁混合后分为两次服用。煎药前应用冷水浸泡20-30分钟。用一般常用的清洁水即可。用水量一般要浸过药面2-3厘米。2、用浸过药物的水和药一起倒入陶罐中先用大火煎煮至沸后改用小火慢煎约20分钟。煎煮过程中要搅拌2-3次,使药物均匀受热。倒出第一次煎煮的药汁备用,再在陶罐中加水超过药面3-4厘米,先用大火煎煮至沸后改用小火慢煎约25-30分钟。

一般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煮沸后15-20分钟即可。

特殊药物煎煮法:1、先煎者:应先煮沸10-15分钟后,再放入其他药同煮。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下同煮5分钟即可。3、熔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量时将熔化之药置于去渣药汁中使其熔化即可。4、焗服药:用开水半杯或者将煎好的药汁趁热浸泡(须加盖)10-15分钟即可。5、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者开水中冲服。6、包煎药:将药物装入纱布袋扎紧后投入其他药中合煎。

中药怎么熬

中药跟西药相比,虽然见效比较慢,但是它对于人体没有什么副作用,所以还是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熬中药的方法。

方法/步骤

第一,煎药器具:在煎药时尽量使用砂锅,不锈钢,玻璃,搪瓷等为佳,忌用铁器,铝器,铜锅.因为前者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以保证药物的疗效.而铁铜类成份性质较为活泼,会导致与其他的成分发生反应,最后导致药效下降了。

第二,浸泡方法:煎药前,应先将药物放入药锅内,加干净的冷水浸泡药物,加水量以淹没过药面3-5cm,浸泡20-60分钟为宜,尽量不要浸泡的太久,不然的话,会导致发霉变质。

第三,.煎煮方法:每剂药煮两次.第一煎先用大火将浸泡好的药煮沸后,改用中,小火,维持药物沸腾;第二煎加水适量少些(以淹没过药面),火候同第一煎.煎时最好加盖, 不要经常的打开锅盖,这个样子是会降低药效的。

注意事项

因为中药的见效比较慢,做法也比较繁琐,所以要有足够的耐心跟恒心,在吃中药的那段时间里面,饮食尽量的清淡一些。

中药怎么熬

  我们在饮用中药的时候,首先就是需要将它的中药进行熬煮,但是中药的熬煮是需要一定的技术,不然就会影响到药效,那么想要最大程度上保留药效,到底该怎么熬煮中药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中药怎么熬

  1、煎中药的器具:我们在煎中药的时候,最好选择砂锅、砂罐这些器材,第二选择也可以是白色搪瓷器皿、不锈钢锅。就是不能用铁、铜、铝等等的金属器具。

  2、煎中药前的浸泡:对于水质的话,只要是能饮用的水都是可以的,当我们将中药倒入器具中,水是要淹没中药的,但是也不能太多,因为水量过多就会影响到药效,若是药材的质地比较坚硬、浓稠那么水量可以稍微多点,质地疏松的药材,那么水量只要淹没药材即可。

  当我们在煎中药前可以将中药先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这样在熬煮中药的时候,就可以缩短中药的时间,从而避免了药效的损失。

  3、煎中药的火候:我们在煎中药的时候,火候是非常重要的,在中药没有沸腾之前,我们可以用大火进行熬煮,等沸腾之后就可以用小火微微地煎煮着,一般煮半个小时,就会闻到浓烈的药香,等沸腾后用小火煮一刻钟就可以关火了,这个时候药效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下来了。

  4、煎药次数:中药是可以熬煮两次的,所以就有一种说法:“头煎”、“二煎”。所以,第一次煎好后就将药液倒出来,继续熬煮第二次,最后将它们的液体都融合在一起进行饮用,不过每次饮用150—200毫升,而儿童每次50—100毫升。

  5、特殊药物的处理方法:先煎:就是将部分药材先放入锅中进行熬煮半个小时,随后再将其它药材和它一起熬煮,使得药效更好的发挥出来。

  后下:它是在“头煎”差不多要完成的时候提前5—10分钟时加入,这部分药材的药效是很容易挥发的,所以熬煮的时间不能太久。

  包煎:这个就是将所有的药材全部放在一起,用布袋中扎紧,这种药物就是比较粘粘的,所以需要包扎起来煎煮。

  另煎:这种煎煮的方法是针对于昂贵的药物,以免这种药物的药效被其它药物吸收了。

  烊化:主要是针对胶类药物,需要将它先烊化,再将它与其它药液一起服用。

  冲服:等其他的药物煮好了,那么就可以将药物用开水冲服,不需要煎熬的。

  熬煮中药的水,一定不能随便,最好是用烧开后的白开水,将它冷却之后,再进行熬夜,就不会影响到药效了。

怎么熬中药 怎样正确地煎中药

中药 多数是用来煎服的,煎药也是一门大学问,很多人拿着中药包,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的煎药,怎么熬中药呢?本文是我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

怎么熬中药

  一、容器的选择

  煎煮容器以陶瓷、砂锅为最好,其次为不锈钢锅、搪瓷锅以及耐高温的玻璃器皿,因为这些容器具有稳定的 化学 性质,不易与所煎中药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一定忌用铁锅、铜锅和铝锅,因为这些元素可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起化学反应,不利于 疾病 的治疗。

  二、预处理

  第一步:“看” 煎煮中药前首先要查看中药的质量,如发现有虫蛀、霉变等问题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其次是查看有无需特殊处理的中药,如有应另置并按特殊方法处理。

  第二步:“泡” 将药店拿回的中药饮片加适量水浸泡20~30 min ,轻质的中药、气温较高时浸泡时间宜短,重质中药、气温较低时浸泡时间宜长,目的是为了使中药湿润变软, 利于有效成分煎出。

  三、煎煮

  1、煎煮用水:一般使用无污染的自来水即可,忌用反复煮过的水或隔夜水煎煮中药。

  2、加水量: 经验 加水量是超过药物表面3~5cm;理论计算是按每1g中药加水10mL计算,将总水量的70%用于头煎,剩下的30%用于第二煎。

  3、煎煮用火:一般应遵循“先武火后文火”的原则,也就是说沸前用武火,使水很快沸腾,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4、煎煮时间:煎煮时间从沸腾后计算,一般解表药头煎10~15 min,二煎10min;滋补药头煎30~40min ,二煎25~30min。控制煎煮时间是因为长时间高温煎煮,会使 植物 细胞遭到破坏,使药液中不溶性的无效成分增加。而且长时间煎煮还有将药煎焦煳底的危险。

  5、煎煮次数:一般煎2~3次,就能煎出中药所含成分的80%~90%的中药成分。煎煮后及时滤出煎液,并将每次的煎液混合后分次服用。

  四、特殊处理

  根据药物性质不同,有些药物宜采用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等特殊方法处理。不少患者因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会将需特殊处理的中药一起和群药同煎,这样操作是很不妥当的。

  1、先煎:就是延长煎煮中药的时间,使药物中难溶的成分被最大可能的煎出。一般将需先煎的药物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10~20 min后,再与浸泡过的其他中药合并煎煮。这些中药有:① 动物 的骨甲类如鳖甲、龟板等; ②矿物类如生石膏等; ③有些毒性中药如生川乌、生草乌等,先煎1-2h可大大降低毒性。

  2、后下:就是缩短煎煮中药的时间,减少因长时间煎煮所造成的有效成分散失。常规操作是:待其他群药沸后用文火煎煮15-20min后,再加入需后下的中药煎煮5-10min即可。这些中药有:①气味芳香类中药如砂仁等;②久煎易破坏有效成分的中药如钩藤、番泻叶等。

  3、包煎:就是将中药装入棉布袋中与其他群药共煎。这些中药有: ①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的 中药材 如车前子、葶苈子等,防止煎煮时煳锅底; ②富含绒毛的中药材如旋覆花、枇杷叶等,防止脱落的绒毛刺激咽喉。

  4、烊化:就是将胶类中药加入已煎好的药液或清水中加热溶化。目的是防止煎液黏稠而影响其他中药有效成分的煎出或煳锅底,如阿胶、鹿角胶等。

  5、另煎:就是将贵重中药材如人参、西洋参等用适宜的容器单独煎煮取汁后,药渣并入其他群药共煎,目的是减少群煎时其他药渣对贵重药材有效成分的吸附。

  总之,临床 中医 师只有在开具处方后叮嘱患者严格按照中药煎煮的要求进行操作,才能提高汤剂的疗效,使中药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更好地作用。

  中药怎么熬?上面为大家介绍了正确煎煮中药的方法,煎中药,器皿、浸泡、加水、用火、煎煮次数都是很有讲究的,想要发挥中药最大的药效,先学学上面正确煎煮中药的方法吧。

  怎样正确地煎中药

  一、水洗中药降低疗效

  中药煎煮前千万不要清洗,因为药材经水洗后,将丢失一部分水溶性的有效成分,导致药效降低。中药中有不少药材是粉末类的,也有的在配药时需研碎,如桃仁、龙骨、滑石粉等,如果用水洗,会造成这些药物的流失。还有的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加入蜜、酒、胆汁等辅料,而这些辅料易溶于水中,若用水冲洗,可导致部分辅料丢失。如常 用药 材中的胆南星、酒制大黄等。

  二、煎药前先用冷水泡

  煮容器与药液质量关系非常密切,目前多主张使用陶瓷、瓦罐,以确保中药的疗效。一般加冷水漫过药面,浸透后再煎煮,有效成分易于煎出。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特别在夏季,浸泡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引起药物酶解和霉败。煎前浸泡花、草、叶可浸2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宜浸泡30~60分钟。

  宜选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用水量应视药物的重量、体积、吸水能力、煎煮时间、火候及所需的药量等因素来 决定 ,一般以水漫过药物半寸左右为宜。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

  三、药材入锅注意顺序

  处方上注明先煎的药物,应先放入清水中煎沸,沸后20分钟左右,再加入其他药物同煎。处方上注明后下的药物,可在其他中药煎好后,再加入后下的药物煎约5-10分钟便可。处方上注明冲服的中药,应先将它放在碗里,用煎好的药液倒进去,搅和后服用,例如田三七就常冲服。处方上注明是烊化的中药,则应先将煎好的药液去渣,然后趁热将需烊化的中药放进去,用木筷子徐徐搅动至均匀后服用。如果该中药仍未溶化,可用文火加温,同时徐徐搅动药液至均匀,例如阿胶常烊化服用。

  四、煎药加多少水合适

  煎药用水必须无异味、洁净澄清,含矿物质及杂质少。一般来说,凡人们在生活上可作饮用的水都可用来煎煮中药。一般可用清澈的泉水、河水及自来水,井水则须选择水质较好的。水最好采用经过净化和软化的饮用水,以减少杂质混入,防止水中钙、镁等离子与药材成份发生沉淀反应。

  加水多少:按理论推算,加水量应为饮片吸水量、煎煮过程中蒸发量及煎煮后所需药液量的总和。虽然实际操作时加水很难做到十分精确,但至少应根据饮片质地疏密、吸水性能及煎煮时间长短确定加水多少。水的用量一般为:第一遍煎煮时为药材量的5-8倍,或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第二遍用水量可少一些。头煎结束后,将药汁滤出,重新加水至高出药平面约0.5-1厘米,继续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20-30分钟即可。质地坚硬、粘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多。

  五、煎煮次数与方法

  中药煎煮一般要煎煮2~3次,最少应煎两次。煎煮次数太少,提取不完全,药材损失大;煎煮次数太多,不仅耗工和燃料,而且煎出液中杂质增多。一般而言,一副中药在煎煮两次

  后所含的有效成份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但对于药量较大的处方,在两次煎煮后可能存留的有效成份较多,可再煎第三遍,改为一日3次服用,以节约中药资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疗效。因为煎药时药物有效成份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液中,然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到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份就不再溶出了。这时,只有将药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份才能继续溶出。为了充分利用药材,避免浪费,一剂药最好煎煮两次或三次。治疗一般疾病的中药煎煮以2次为宜,一般先用急火煮沸,水沸后计算煎煮时间,一般为头煎20~30分钟,二煎10~20分钟。用于治疗 感冒 的解表中药或 清热 药宜用武火,时间宜短,煮沸时间为10~20分钟即可,并趁热服用。用于治疗体虚的滋补中药以3次为宜,头煎为40~50分钟,二煎为20~30分钟,三煎为10~20分钟。有效成份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甲壳类药及补益药,一般宜文火久煎,使用效成份充分溶出。以上煎煮过程中需要经常搅拌。

  煎煮好的中药要趁热滤出,免得有效成份沉淀在药渣上;如果不小心把药物煮干煮焦了,则此药不能服用,因为此时产生很多有毒物质,服用对身体有害。

  六、煎煮榨渣取汁

  汤剂煎完后应榨渣取汁。因为一般药物加水煎煎煮后都会吸附一定药液。其次主药液中的有效成份可能被药渣再吸附。如药渣不经压榨取汁就抛弃,会造成有效成份损失,尤其是一些遇高热有效成份容易损失而不宜久煎或煎两次的药物,药渣中所含有效成份所占比例会更大,榨渣取汁的意义就更大。

  一般在最后一次煎煮时,趁热将药液滤出后,要将药渣用双层纱布包好,绞取药渣内剩余药液。有研究表明绞取药渣内的药液可增加药液成份的15%-20%

  中药煎后所取得的药液一般每次200毫升左右,学龄期 儿童 100毫升,婴幼儿50毫升为宜。按一日2次服用。

  七、服法

  服用中药,许多人的习惯是一剂中药煎两次,分头汁和二汁分别服用。其实,这种服法是不科学的。因为中药中易溶的甙类、多糖类、挥发油等有效成份在头煎中含量较多,其它难溶有效成份则煎出较少;而在第二次煎煮时,易溶的有效成份可能含量已很低,难溶有效成份则煎出较多,故两次煎出的有效成份不一致,药效也差异很大。所以,服用中药一般应将煎煮2次或3次的中药液体合并,搅拌均匀后分为2份或3份,分别于早晚或早中晚服用才能发挥药效至最佳程度。一般来说,病情缓和者可每日口服2~3次;而病情较重、较急者,可根据医师的 指示 ,中药煎煮方法每隔4小时左右服药一次,夜晚也不停止,以使药力持续,有利于更快地缓解症状、减轻病情。幼儿或呕吐病人因为服用药物有困难则可以分多次服完。中老年人用于滋补身体的补益中药最好是在饭前服用,特别是早晨空腹时服,有利于滋补成份的吸收。药汁冷了,应热一下再服用。大多数中药宜乘温服下,发汗药须热服以助药力,而清热中药最好放凉后服用。

  一般而言,补益药和泻下通便的药物宜饭前空腹服用;治疗外感疾病及头面部疾病的药物宜饭后服用;安神的药物宜临睡前服用;通下大便的药物宜在清晨和白天服用,避免睡前和夜间服食。对肠胃有刺激的中药,也宜饭后服用。饭后服用的时间一般为进食后半小时左右。

  八、煎药机煎中药

  中药煎煮机是一种带有电控装置的全封闭微压容器,利用水煎沸及其产生的蒸气一次性使药物的成份充分地煎出,其煎药方便,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保证中药疗效,更符合卫生学要求,不易霉变。机煎中药,服用比较方便。一般情况下,机煎中药都是包装在医用塑胶袋中,包装过程也在全封闭无菌状态下进行的。这种袋装药液抗挤压、不易破损,每包药液可在常温下,能保存10天左右,

  无论 居家 还是外出携带都非常方便。服药时,只需将药包放进热水内浸泡约10~20分钟即可饮用。微波炉加热后的机煎袋装中药不会影响药效的发挥,可以放心服用。

  九、适当忌口

  服用中药期间,饮食方面应注意忌食生、冷、黏腻、辛辣的食品,没必要另外补充维生素。一般患热 性病 者忌辛、辣、油腻及不容易 消化 的食物和烟酒;寒性病忌食生冷食物;黄疸、过敏性疾病、痈疽、 肿瘤 及某些 皮肤病 忌食鱼、虾等腥膻食物及刺激性食物;水肿病人忌食盐;补血药忌 饮茶 等。

  十、特殊中药的处理

  在处方中有些药材性质特殊,不能与方中群药同煎,应分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医师会在处方中注明,药房在配药时会另包并加以说明。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有的还需作特殊处理,甚至同一药物因煎煮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存在差异。所以,煎制汤剂还应讲究入药方法。

  1、先煎:

  矿物类、贝壳类、甲壳类、骨类、化石类药物的质地坚硬,这些药物的有效成份在短时间内很难煎煮出来,因此要单独先煎。例如矿物类药物石膏、代赭石、赤石脂等;贝壳类药物如牡蛎、石决明等;甲壳类药物如龟板、鳖甲、穿山甲等;骨类药物如虎骨和豹骨等。这些药物必须事先捣碎,加水单独煎煮 30分钟后,再加入其它药物一同煎煮。

  另外,还有一些毒性较大的药物如川乌、附子、草乌等,通过长时间的高温煎煮可以降低毒性作用,一般开水煎1小时后(切忌加冷水,具体煎熬时间询问医生)再加入其它药物一同煎煮,可以起到 解毒 作用以减少其毒性,久煎后的水解产物才能起到治疗作用,使其应用更为安全。

  2、后下

  花、叶类以及一些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份多的药材(如薄荷、香薷等)久煮会致香气挥发,药性损失,故宜后下,部分根茎类有效成份煎煮时中药成份对热不稳定,不耐煎煮者,不易久煎者亦应后下。如藏红花、大黄、番泻叶等,入药宜后下。在其它药煎煮以后,停火前的5~10分钟时再将其纳入,煎沸5~10分钟即可,叫后下。

  3、包煎

  将某种药用纱布包起来,再和其它药一起煎。需要包煎的主要有四类药物,一中药煎煮方法是细小种子类药物,如车前子、葶苈子、青葙子等,煎药时特别粘腻,如不包煎,容易粘锅,药汁也不容易滤除:二是有些药物如蒲黄、海金沙、灶心土、滑石等,煎时容易上飘在药液表面或沉淀锅底,所以需要包起来煎煮;三是有些有绒毛的药物,如辛夷、旋覆花等,如不包煎,煎煮后不易滤除,服后绒毛会刺激咽喉,引起 咳嗽 、呕吐等副作用。煎煮上述药物时先将药物用纱布包好,再放入药锅内与其它药物同煎,叫包煎。包煎时药袋尽量松些,以免药物膨胀时空间不足导致无法更多吸收水份而煎熬不透。

  4、另煎:

  有些比较贵重的药物(如红参、西洋参、生晒参、鹿茸等),可单独煎煮取汁,再兑入煎好的药液中同服。以免在与其它药物的煎煮过程中损失有效成份,造成浪费。

  5、溶化:

  又称烊化,是指有些胶质性中药(如阿胶、鹿角胶、龟胶等)或黏性易溶的药物(如饴糖),煎煮时容易与其它药物粘结成团块或造成溶液胶体渗透压提高,不利于药物有效成份作用的溶出,影响整个药物的煎煮效果,或粘附锅底,容易熬焦且浪费药材,不宜与其它一般药共煎,需要另放入容器内隔水炖化,或以少量水煮化注意要勤搅拌,再兑入其他药物同服,或直接用煎好的药液溶化后服用。

  6、冲服:

  一些难溶于水的药,某些粉末样的药物(如琥珀粉、朱砂)不宜煎煮,或某些较贵重的中药(如三七粉、人参粉)或不宜煎煮的药物(如芒硝),液态药物(如竹沥、姜汁等),可直接冲入煎取的药液中混匀服用,或直接用温水冲服,以避免药物损失。一些药物较为贵重而且用量又小,如果与其它药物一同煎煮,其药汁就会被别的药物吸附,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如牛黄、麝香、珍珠粉、琥珀、冬虫夏草、三七粉等。另外,还有一些药物如贝母粉,虽然不是贵重药,但研成细粉冲服,比加入其它药物一同煎煮后服用效果要好些。

  中药的煎法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怎样熬中药

怎样熬中药

  很多人看中医后将药带回家,自己遵医嘱而熬中药。那么,如何熬制中药,才能使药效发挥得最好?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怎样熬中药的知识,欢迎阅读。

  1.煮药需用白开水

  现在人们熬药经常是打开自来水直接用,其实熬药最好是把烧开的水放凉后再使用。因为一些地方的水多用氯消毒,或多或少都有残留;同时自来水中的钙、镁离子较多,也容易和药材中的化合物发生反应,影响药效。

  2.先煎后煎分药性

  贝壳类、矿物类、骨甲类等先煎10分钟后再放入其他药物。

  有些药房要求一味药或几味药后煎,也就是在其他药煎10分钟后再放入药罐。因为有些药材久煎无效,如钩藤等;有些药材带有芳香味,久煎降低药效,如金银花、连翘、薄荷等。

  此外,有些药久煎却可以减低药的毒性,如马钱子等。煎药前最好先把药材用温水泡40分钟,让中药泡透,以便将药中有效成分更多的煎出。

  3.开盖关盖要注意

  一些挥发性药材及一些补益类药物应该盖上盖子,需要在容器内用小火慢煎久熬,才能使有效成分充分煎煮出来,以防止药物在慢煎久熬中随水蒸气丢失。

  一些重量轻、体积大的药材,如果熬药容器不够大,盖上盖子易使药液溢出来。另外,有些不易溶解的药材,煎熬时要经常搅拌,这样的药材最好不要盖上盖子煮。当然搅拌最好顺着一个方向,这样使药材均匀受热,使有效成分完全溶解,一般间隔10分钟翻动1次。

  4.用火用锅有讲究

  有的药要久煎微火,有的药要猛火、时间短。滋补药应微火久煎,增强药效。

  伤风,感冒药物猛火、时间短

  煎药最好用砂锅,因砂锅受热均匀,药煮开时它的滚动就像浪头,有撞击力,再用筷子不断地搅拌,像洗衣机将衣物的赃物洗掉一样,这样才能把药里的`有效成分全部煎出来。用高压锅煎药就没有撞击力和搅拌作用,药的成分会受影响。

  5.药汁最好煎180毫升

  煎取的药汁多少非常关键。煎三次,一次煎180毫升左右为好。如果药汁多了,药渣里的有效成分就会少了;反之如果药汁少了,药渣会把药的有效成分吸附回去,也就浪费了。当然这里讲的是正常药方,而不是特殊大方。

  假沸的药多熬一会儿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药咕嘟咕嘟沸腾了就是熬好了,但沙参、田七、牛膝等药物在温度没有达到100℃时就会开始沸腾,如果此时把药从火上拿下来,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没有充分溶解,药效就会充分受影响。

;

TAG标签:#熬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