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科普经验站>综合知识>工夫茶具砂铫怎么使用

工夫茶具砂铫怎么使用

科普经验站 人气:1.4W

工夫茶具砂铫怎么使用

1. 准备材料:砂铫、茶壶、茶杯、茶叶、热水壶。

2. 先用热水将茶壶和杯子加热。

3. 在热水壶中烧开水,将砂铫放在热水壶的挡水条下面,将烧开的水倒入砂铫中,使其浸泡2-3分钟。

4. 把要煮的茶叶放进茶壶里,加入约60-70%的热水,然后把茶壶盖上。等待约1-2分钟,然后在盖子上加入少量的热水,以使茶叶更加均匀地浸泡。

5. 把茶壶放在已经热了的茶杯上,倾斜茶壶,将茶水慢慢注入茶杯中。每杯一半的时候,可以先停止将茶水倒入杯子中,使茶叶有时间混合好,然后再将剩余的茶水加入杯子中,使其充满。

6. 每次饮用前,要将茶叶均匀地混合以提高茶叶的味道。

1. 准备材料:砂铫、茶壶、茶杯、茶叶、热水壶。

2. 先用热水将茶壶和杯子加热。

3. 在热水壶中烧开水,将砂铫放在热水壶的挡水条下面,将烧开的水倒入砂铫中,使其浸泡2-3分钟。

4. 把要煮的茶叶放进茶壶里,加入约60-70%的热水,然后把茶壶盖上。等待约1-2分钟,然后在盖子上加入少量的热水,以使茶叶更加均匀地浸泡。

5. 把茶壶放在已经热了的茶杯上,倾斜茶壶,将茶水慢慢注入茶杯中。每杯一半的时候,可以先停止将茶水倒入杯子中,使茶叶有时间混合好,然后再将剩余的茶水加入杯子中,使其充满。

6. 每次饮用前,要将茶叶均匀地混合以提高茶叶的味道。

1. 准备材料:砂铫、茶壶、茶杯、茶叶、热水壶。

2. 先用热水将茶壶和杯子加热。

3. 在热水壶中烧开水,将砂铫放在热水壶的挡水条下面,将烧开的水倒入砂铫中,使其浸泡2-3分钟。

4. 把要煮的茶叶放进茶壶里,加入约60-70%的热水,然后把茶壶盖上。等待约1-2分钟,然后在盖子上加入少量的热水,以使茶叶更加均匀地浸泡。

5. 把茶壶放在已经热了的茶杯上,倾斜茶壶,将茶水慢慢注入茶杯中。每杯一半的时候,可以先停止将茶水倒入杯子中,使茶叶有时间混合好,然后再将剩余的茶水加入杯子中,使其充满。

6. 每次饮用前,要将茶叶均匀地混合以提高茶叶的味道。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功夫茶具的使用方法功夫茶具如何保养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茶极具营业价值。每当家里来了客人总要泡上一壶茶,虽然每个家里基本都配有功夫茶具,但是,未必人人都清楚功夫茶具的使用方法,泡得一壶好茶,以及功夫茶具如何保养。

功夫茶具的使用方法

功夫茶具的使用方法1:茶杯

四字诀:小,浅,薄,白。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衬托茶的颜色;质薄如纸以使其能以起香。

功夫茶具的使用方法2:砂铫

潮安枫溪做的最著名,俗称茶锅,是用砂泥做成的,很轻巧,水一开,小盖子会自动掀动,发出一阵阵的声响。这时的水冲茶刚刚合适。

功夫茶具的使用方法3:碗盖

用来冲泡茶叶的碗盖,过去多用来冲泡花茶和安溪铁观音,现在已经没有。使用时既可以用来泡茶后分饮做泡茶器具,也可一人一套,当作茶杯直接饮用。

功夫茶具的使用方法4:茶侧

量器,利用贝壳,或用铜、铁、竹制的匙、箸之类。大致开水一升,用一方寸匕的匙量取茶末。但喜味淡的可减少,喜浓的可增加。

功夫茶具的使用方法5:茶盘

是用来盛茶杯的,最重要的四字诀:宽,平,浅,白。是为了衬托茶杯,茶壶,使之美观。

功夫茶具的使用方法6:茶漏

用来投放茶叶时放置壶口扩大壶口面积更好的防止茶叶外溅。

功夫茶具如何保养

功夫茶具如何保养一:使用时轻拿轻放

在使用功夫茶具泡茶的时候需要轻拿轻放,切勿不要突然把茶杯重重放桌子上一放,这样容易造成破裂。

功夫茶具如何保养二:用抹布擦干净

用清水清洗干净后,就要用干净的、柔软的抹布轻轻把茶具里外都轻轻擦干净,然后把茶壶揭开,茶杯倒置放到干净的地方。

功夫茶具如何保养三:用牙膏清洗

时间长了,功夫茶具多多少少都会堆积一些茶垢,很多人都会用钢丝球或者是粗的工具进行擦拭,这会对功夫茶具的表面造成损伤。建议可以用牙膏涂在表面,然后待5分钟左右,再轻洗即可。

关于功夫茶具的使用方法和功夫茶具如何保养的介绍的到此为止了,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工夫茶的茶具有哪些?如何操作?(待客,独饮,两种)

工夫茶

烹茶精,正是工夫茶最突出的特点,它体现在烹制、品饮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而不仅仅是“器具更为精致”而已。

1、治器:泥炉起火,砂铫掏水,煽炉,洁器,候火,淋杯。

2、纳茶:静候砂铫中有松涛飕飕声,初沸出现鱼目时(以意度之,不可撒盖看也),即把砂铫提起,淋罐、淋杯令热。再将砂铫置炉上,俟其火硕(老也,俗谓之“硕”),一面打开锡罐,倾茶于素纸上,分别粗细,取其最粗者填于罐底滴口处,次用细末,填塞中层,另以稍粗之叶撒于上面。如此之工夫,谓之“纳茶”。 纳茶不可太饱满,约七八成足矣。神明变化,此为初步。

3、候汤:汤分三沸。一沸太稚,三沸太老;二沸最宜。“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第二沸,正好之候也。”

4、洗茶:滚汤环壶口、缘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入壶心,不可断续,也不可迫促。铫宜提高倾注,称“高冲”,始无涩滞之病。首次注入沸水后,应立即倾出茶汤,以去除茶叶中所含杂质,这就是“洗茶”。倾出的茶汤废弃不喝。

5、冲点:冲法同上。

6、刮沫:冲水必使满而忌溢;满时,茶沫浮白,凸出壶面,提壶盖从壶口平刮之,沫即散坠,然后盖定。

7、淋罐:壶盖盖定后,复以热汤遍淋壶上,俗谓“热罐”。一以去其散坠余沫;二则壶外追热,香味充盈于壶中。

8、烫杯:淋罐已毕,仍必淋杯,俗谓之“烧钟”。淋杯之汤,宜直注杯心。“烧钟(钟即茶杯的俗称)热罐,方能起香”:这是不容忽略的“工夫”。淋杯后洗杯,倾去洗杯水。

9、洒茶:茶叶纳入壶中后,淋罐、烫杯、倾水,几番经过, 正洒茶适当时候。因为洒茶不宜速,亦不宜迟。速则浸浸未透,香味不出;迟则香味迸出,茶色太浓,致茶味苦涩,前功尽废。洒必各杯轮匀,称“关公巡城”;又必余沥全尽,称“韩信点兵”;壶宜放低洒茶,以避免茶香飘散、泡沫丛生,称“低洒”。

品茶

品茶,捧起小杯,慢饮细酌,啜毕还以杯口移近鼻孔,品其香味。工夫茶因杯小,香浓、汤热,故啜后杯中仍有余香,这是一股比从茶汤上溢出的香气更深沉、更浓烈的“山韵气”,“嗅杯”因此为工夫茶所独有的雅趣。

以“品”为主的井然有序的饮茶方式,形成逻辑程序的体系,这就叫做“潮州工夫茶方法"。它显示高雅,表达礼仪,寄托情谊,反映素质,表现自我。而美正是在工夫茶冲饮程式之细腻周密、有条不紊、从容不迫、气氛和谐等现象中产生的,也是主客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其全过程,颇能体现“和为贵”之高尚情操,并反映出本地区某种历史传统、文化水平与时代背景。起到提高人们生理、心理素质的良好作用。这就是潮州工夫茶的程式美及其美学价值所在。

——饮茶离不开茶具,茶具指泡饮茶叶的专门器具,包括壶,碗,杯,盘,托等,古人讲究饮茶之道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非常注重茶具的本身的艺术,一套精致的茶具配合色,香,味三绝的名茶,可谓相得益彰。随着饮茶之风的兴盛以及各个时代饮茶风俗的演变,茶具的品种越来越多,质地越来越精美。潮汕功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种,这就是:

第一:茶壶

——潮人土语叫做"冲罐",也有叫做"苏罐"的,因为它出自江苏的宜兴,是宜兴紫砂壶中最小的一种。选择茶壶,好坏标准有四字诀,曰:"小,浅,齐,老。"茶壶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四有罐等的分别,以孟臣,铁画轩,秋圃,萼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视。壶的式样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等等。一般多有鼓形的,取其端正浑厚故也。壶的色泽也有多种,朱砂,古铁栗色,紫泥,石黄,天青......等等。但不管款式,色泽如何,最重要的是"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因为大就不"工夫"了。

第二:茶杯

——茶杯的选择也有四字诀:小,浅,薄,白。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衬托茶的颜色;质薄如纸以使其能以起香。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蓝花底平口阔,杯底书"若深珍藏"的"若深杯"为珍贵,但已不易得。江西景德镇和潮州枫溪出品的白瓷小杯,也是很好的,俗称为"白果杯"。

第三:茶洗

——形如大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功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用以浸冲罐,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过的茶叶。

第四:茶盘

——茶盘是用来盛茶杯的,也有各种款式,圆月形,棋盘形......等等。但不管什么式样,最重要也是四字诀:宽,平,浅,白。就是盘面要宽,以便就客人人数多寡,可以放多几个杯;盘底要平,才不会使茶杯不稳,易于摇晃;边要浅,色要白,这都是为了衬托茶杯,茶壶,使之美观。

第五:茶垫

——比茶盘小,是用来置冲罐的,也有各种式样,但总之要注意到"夏浅冬深"。冬深是为便于浇罐时多装些沸水,使茶不易冷,茶垫里还要垫上一层"垫毡","茶垫"是用丝瓜络按茶垫的形状大少煎成的,所以要用丝瓜络而不用布毡者,为了不会生异味,垫毡的作用是为了保护茶壶,工夫茶在洒茶后还要将茶壶倒置过来以免壶里积水,一点点的水,也会使茶味变苦,原因是单宁酸溶解了。

第六:水瓶与水钵

——作用一样,都是用以贮水烹茶的。水瓶,修颈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种束颈有嘴,饰以螭龙,名叫螭龙樽的也不错。水钵,也是用来贮水以备烹茶的,大小均相等于一个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明代制的"红金彩",用五金釉,描金鱼二尾在钵底,舀水时水动,好像金鱼也动,这是很少见的珍品。

第七:龙缸

——大龙缸类似庭中栽种莲花之莲缸,或较小些。用以贮存大量的泉水,密盖,下托以木几,放在书斋一角,古色古香。龙缸也是素瓷青花,有明宣德年造的,但很难见到。

第八:红泥小火炉

——红泥小火炉,潮安,潮阳,揭阳都有制作,式样好看极了。同样有各种形式,特点是长形,高六,七寸,置炭的炉心深而小,这样使火势均匀,省炭,小炉有盖和门,不用语时把它一盖一关,既节约,又方便。小炉门边往往还有一副很文雅的对联,益发增添茶兴。

第九:砂铫

——"砂铫",潮安枫溪做的最著名,俗称"茶锅",是用砂泥做成的,很轻巧,水一开,小盖子会自动掀动,发出一阵阵的声响。这时的水冲茶刚刚合适。至于用钢锅,铝锅来煮水冲共茶的,虽然也无不可,可是金属的东西,用以煮水冲茶毕竟要差一些,不算工夫了。

第十:羽扇与钢筷

——羽扇是用以煽火的,煽火时既须用劲,又不可煽过炉门左右,这样才能保持一定火候,也是表示对客人的尊敬。所以,特制的羽扇不但有利"工夫"的施展,而且一枝用洁白鹅翎编制成的扇,大汪过掌,竹柄丝穗的精雅,衬托着红,绿,白……各种颜色的茶具,加上金紫色的浓茶,自然别有风趣。钢筷则不但为了钳炭,挑火,而且可以使主人双手保持清洁。

——功夫茶所用的茶叶,只限于半发醇的福建岩茶,溪茶和潮汕的凤凰水仙一类(均属青茶类)。中国的其它茶类如红茶,绿茶,砖茶,或花茶,白茶等则不适合。因为若用功夫茶的冲法,往往苦涩不堪入口,只有这种半发醇的青茶类为上。习惯上功夫茶最好是用福建的乌龙茶,即闽北武夷山的岩茶和闽南的溪茶。乌龙茶是个总名,其中的暑茶是闽北所产。铁观音则主要产于闽南安溪,故又称溪茶。岩茶和溪茶名目繁多,其中奇种,单丛,名丛大红袍,水仙,一枝春等都是名茶。

——潮汕的凤凰山也生产茶叶,也属半发醇的青茶,也是功夫茶的用茶。其名目有水仙(俗称鸟嘴茶),单丛,浪菜等;上引丘逢甲诗的"鹪嘴"便是鸟嘴茶。凤凰茶也是我国的名茶之一。茶粒较大,茶色黄褐,香气清馥,滋味浓醇而甘,汤色浅黄,是潮人和东南亚华侨爱好的一种茶。《潮州府志》载:"凤凰山名茶待诏亦名贡茶。"民间传说南宋末代皇帝,逃到潮州凤凰山,口渴思饮,采山中茶叶咀嚼,清甘止渴,称赏不已,所以凤凰山的这种茶树,便是被后人称为宋茶。传说末必真实,但凤凰山茶是一种优质茶,却是一直为人所公认。潮汕功夫之普遍,跟本地有名茶是息息相关的。

——什么是工夫茶?清代的蔡爽(字伯龙,生平事略不详)的《官话汇解便览》中有一条有趣的简释。该书是以浙江方言与官话一一对照的辞书,其上卷(饮食调和)有谓:

——0 茶米 正一茶叶

——0 好茶 正一工夫茶硕

——0 幼条 正一芽茶

——词目前加0符号的是方言,有“正”字的是官话。原来,工夫茶者,好茶之谓也。(有意思的是,二个词目的表述与含义竟与潮州方言颇一致)显然,这里的工夫茶,是指好茶叶。

——更明确的表述是雍正年间崇安令陆延灿的《续茶经》转引的《随见录》中的话:

——武夷茶在山上者为岩茶……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

——道光间梁章钜《归田琐记》说:“武夷茶名有四等:花香、小种、名种、奇种。名种茶“山以下多不可得,得则泉州、厦门人所讲工夫茶。”董天工《武夷山志》卷十九也云:“第岩茶反不甚细,有小种、花香、清香、工夫、松萝诸名,烹之有天然真味,其色不红。”

——十一年《福建通志》(物产)引《闽产录异》说:武夷寺僧多晋江人,以茶坪为业,每寺都请泉州人为茶师,茶采来后,又有就茗柯择嫩芽,以指头入锅,逐叶卷之。火候不精,则色黝而味焦,即泉、漳、台、澎人所称工夫茶,瓿仅一二两,其制法则非茶师不能,日取值一强。①

——可见,自清初以来,工夫茶原是指岩茶中一个品位甚高的品种,而且其名称是由漳泉台澎人给叫出来的。

——红茶中也有一类称工夫红茶的品类,如祁门工夫、滇红工夫、闽红工夫、川红工夫等。 道光年间曾在广州十三行的美国商人亨特在其所著的《广州“番鬼”录》中说:茶的种类繁多,主要分为红茶、绿茶两类……红茶则包括武夷、功夫、小种和包种。上书中,功夫茶有时写成工夫茶,如言东印度公司贩运的“茶叶主要是武夷茶和工夫茶。”至于红茶何以称做工夫茶,这位洋商的解释是:“做工者的的茶。”②--由于文献中确实缺乏可资参照的材料,因而华文水平不高的亨特只好望文生义的地“直译”。依笔者管见,如按前引蔡爽所揭示的“工夫茶即好茶”的说法去解释,也许更合情理:既然好的岩茶叫工夫茶,那么,好的红茶也称为工夫茶又有何不可?

——那么,为何岩茶“其最佳者曰工夫茶”呢?前引郭柏苍《闽产录异》的一段话可作为注脚。试想,“就茗柯择嫩芽,以指头入锅,逐叶卷之”,且要把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这该花费多大的工夫,该有多精湛的技艺?正如清初释超全《武夷茶歌》所说的:“如梅斯馥兰斯馨,大抵焙得候香气。鼎中笼上炉火温,心闲手敏工夫细。”此其一。其次,梁章钜《归田琐记》中,工夫茶的等级虽列在“奇种”之下,但奇种“如雪梅、木瓜之类,即山中也不可多得。”“三十六峰中,不过数峰中有之。各寺观所藏,每种不能满一斤,用极小之锡瓶贮之,遇贵客名流到山,始出少许,郑重瀹之。”因此,就市面流通领域而言,工夫茶实为顶儿尖儿级的“极品”,再无出其右者。 总之,岩茶与红茶都有称为工夫茶的品种,而且岩茶在前而红茶居后。

——据1979版《辞源》:[工夫茶] 广东潮州地方品茶的一种风尚,其烹治方法本于唐陆羽《茶经》。器具精致……见清俞蛟《潮嘉风月记》。也作“功夫茶”。

——(功夫茶)即工夫茶。清施鸿保《闽杂记》十:“漳泉各属,俗尚功夫茶。……以武夷小种为尚……饮必细啜久咀。”

—— 把工夫茶定性为“广东潮州地方品茶的一种风尚”,甚为精当,符合时下各界对工夫茶的理解。把工夫茶、功夫茶及其依据的文献来源一并列出,也甚宽容公允。问题是,同一事物而有两种名称,在实际应用中,难免带来一些混乱、麻烦。即如成立协会一类的团体或开起学术会来,会名或会议名该用“工夫茶”还是“功夫茶”呢?而且,普通话中“工”、“功”同音,怎么说都可以。潮州方言的“工“(读如刚)与“功”(读如攻),读音截然不同, “工夫”与“功夫”的含义也不一样。在工夫茶的家乡却连名都叫不准,这麻烦岂不更大?

——《现代汉语辞典》把“工夫”、“功夫”当成一词,释义为:时间;空闲时间;时候;本领、造诣,共四项,但又要读者注意:前三项多作“工夫”,第四义项多作“功夫”。(既有差别,又要将二词合而为一,如此处理是否恰当,此处姑且不论)但以上的释义,却难以涵盖潮语的“工夫”一词。比如说“某某人过工夫”,指的是对方为人处事十分精细、周到,这里的“工夫”就绝对不能用“功夫”。

——作为茶道,工夫茶含有器具精巧、方式方法精致、物料精绝、礼仪周全等物质与精神的多种因素,因此,以“功夫”指称作为品种名的茶叶尚可,用来指称茶道则难免以偏代全。更主要的是,命名一般都以初始名为准,俞蛟的《潮嘉风月记》是目前为学界公认的有关工夫茶的最早记录,理宜以它作为命名的依据。(《辞源》(工夫茶)释义的最末句为“也作‘功夫茶”’。这个“也作”,实已含有正、别名的意思)准此,本书从书名到内容,皆用“工夫茶”而不用“功夫茶”。

功夫茶详细图解!【生活百科】

※ 茶杯:

四字诀:小,浅,薄,白。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衬托茶的颜色;质薄如纸以使其能以起香。

※ 砂铫:

潮安枫溪做的最著名,俗称“茶锅”,是用砂泥做成的,很轻巧,水一开,小盖子会自动掀动,发出一阵阵的声响。这时的水冲茶刚刚合适。

※ 随手泡:

现代人发明的一种比风炉更快,更方便的烧水用具。

※ 碗盖:

用来冲泡茶叶的碗盖,过去多用来冲泡花茶 和安溪铁观音,现在已经没有。使用时既可以用来泡茶后分饮做泡茶器具,也可一 人一套,当作茶杯直接饮用。

※ 茶侧:

量器,利用贝壳,或用铜、铁、竹制的匙、箸之类。大致开水一升,用一"方寸匕"的匙量取茶末。但喜味淡的可减少,喜浓的可增加。

※ 茶壶:

选择茶壶好坏标准有四字诀:小,浅,齐,老。 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最重要的是"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因为大就不"工夫"了。

※ 茶海:

又称茶盅或公道杯。形状似无柄的敞口茶壶。为避免浓淡不均,先把茶汤倒至茶海中再分至杯中,同时可沉淀茶渣、茶末。

※ 茶盘:

是用来盛茶杯的,最重要的四字诀:宽,平,浅,白。是为了衬托茶杯,茶壶,使之美观。

※ 茶荷:

古时称茶则,是置茶量的器皿,用竹、木、陶、瓷、锡等制成.并可作观看干茶样和置茶分样用。

※ 茶匙:

从茶则或茶罐中拨取茶叶。为整个泡茶雅观、讲究提供方便。

※ 风炉:

铜或铁铸成,也有泥烧成的.形状像鼎,下有三脚。 炉壁厚3分,上口有9分厚的边,边的 6分宽的部分在炉壁内方,以便用泥墁于膛壁。

※ 闻香杯:

用来嗅闻杯底留香的器具.将闻香杯中的茶汤倒入品茗杯后,双手持闻香杯靠近鼻端闻香。双 方搓动闻香杯闻香。

※ 茶罐:

用来储存茶叶,适合家用或办公室用。

※ 茶漏:

用来投放茶叶时放置壶口扩大壶口面积更好的防止茶叶外溅。

※ 奉茶盘:

奉茶时用来盛放茶杯的器具,用茶盘给客人奉茶比直接用手俸给客人要更卫生和礼貌。

※ 水盂:

贮放泡茶过程中的废水,茶渣等。在没有废水桶或茶盘时使用水盂来承接废水和茶渣,但水盂,容量有限,因此要及时清理。

※ 茶巾:

可随时保持茶具的洁净,应有两块交替使用,清洁茶具。

※ 茶洗:

形如大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功夫茶必备三个, 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用以浸冲罐,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过的茶叶。

※ 过滤器:

用熟铜制的,易附着青苔及污物,便于清除茶中 杂物,铁则因锈而腥涩,影响水味,不宜采用。

※ 杯垫:

又名杯托,用来放置茶杯、闻香杯与品茗杯,防止品茗杯杯里和底部的水溅湿桌子。

※ 茶针:

为分拨普洱紧压茶专用工具,能保持茶条的完整,减少碎末茶。

※ 普洱茶刀:

为品饮普洱茶必备茶具,用来分解普洱七子饼茶、砖茶、沱茶等紧压茶。

※ 杯托:

用来放置茶杯、闻香杯与品茗杯,防止品茗杯杯里和底部的水溅湿桌子。

※ 茶夹:

用于洗杯过程中夹茶具,代替直接用手,方便地将其中的水倒尽。

※ 废水桶:

与茶盘连接,用来盛泡茶过程中的废水,及放置泡过的茶渣。

※ 盖置:

又名盖托,泡茶过程中,用来放置壶盖的器具。

※ 具列:

具列木或竹制成床或架,或竹木制成小柜,有的可开关,上漆。用以贮放陈列所有的器具。

※ 玻璃茶杯或瓷杯:

适用于可以直接泡饮和讲究观察“茶舞”的 茶类,如有些黄茶和绿茶等。

※ 烘焙砂锅:

用于烘焙茶叶有去除潮湿杂气,一般为大红袍 所用内抹土外抹砂。锅内面易于磨洗,外面因 砂而粗糙,易吸热。

※ 水瓶与水钵:

作用一样,都是用以贮水烹茶的。水瓶,修颈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 一种束颈有嘴,饰以螭龙,名叫螭龙樽的也不错。

※ 养壶笔:

顾名思义是用来保养茶壶的。古时叫“扎”茱萸木夹棕榈纤维,捆紧,成大笔形,作刷子用。

※ 茶垫:

比茶盘小,是用来置冲罐的,也有各种式样,但总之要注意到“夏浅冬深”。冬深是为便于浇罐时多装些沸水,使茶不易冷。

一、温茶器

泡茶前先将沸水注入盖碗或茶壶,一来有清洁茶具之效能,二来能提高茶具之温度令其完全发挥茶叶之色、香,味的本质。

二、洗杯

使用杯洗清洁

三、置茶

用盖杯的是侯可以直接用茶则置茶,投茶量则视乎所冲泡之茶类与及个人之口味。使用茶壶时则可能需要用茶漏帮忙置茶,再用手轻拍茶壶,令茶叶摆放得平均。

四、洗茶

茶叶是农产品,故此茶亦虽要清洗,只需注水于茶叶再实时倒出便可。

五、注水

   注水时最重要是注意水温,因为不同的茶叶要不同的水温,如要降温则可能要用茶海 / 公道杯降温。注水于盖杯时可高冲,使茶叶滚动。注水于茶壶时切忌太速,以致茶叶冲出壶外。注入沸水后,高温会令茶壶产生泡沫,可用茶壶盖轻轻抹去。

六、浸泡

盖碗浸泡时可用盖来返动茶叶,使茶叶更易散开。用紫砂壶冲泡时则可再用热水温壶,用热力外内一起将茶味迫出来,但玻璃茶壶则不宜。

七、出茶

出茶时可先倒入茶海,再倒入饮杯。亦可直接倒入饮杯,先将茶杯整齐排列,以打圈式倒茶 (亦叫作关公巡城),令每个茶杯都平均注满,直到后来每滴倒下时 (亦叫韩信点兵)也要平均滴下,使每杯的茶色及茶味浓度亦能相等。倒出时要沉壶提手(即茶壶要自然垂低,手腕提高而手肘沉下),动作自然舒适为上。如果出茶不顺,可以使用茶通。 

“功夫茶”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它的冲泡程序是什么啊

广东潮州和汕头一带盛行工夫茶。饮工夫茶一般以3人为宜,比较考究的是选用宜兴产的小陶壶和白瓷上釉茶杯,这种茶杯口径只有银元大小,如同小酒杯。小陶壶(罐)里装入乌龙茶和水,放在小炭炉或小酒精炉上煮。茶煮好后拿起茶壶在摆成品字形的3个瓷杯上面作圆周运动(当地俗称为“关公巡城”)依次斟满每一个小杯,此时就可以捧起香气四溢的小茶杯慢慢吊尝。饮茶时不能一杯斟满再斟一杯,而要按杯的多少来回轮流顺序斟。因此工夫茶除了泡制要功夫外,饮茶也需要费功夫。

工夫茶最讲究的第一是茶具。它之所以和其它喝茶方法有别也在于茶具。据说陆羽所造茶器,凡二十四事。潮州工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种。这就是:

一、茶壶

潮州土语叫做“冲罐”,也有叫做“苏罐”的,因为它出自江苏宜兴,是宜兴紫砂壶中最小的一种。选择茶壶,好坏标准有四字诀,日:“小、浅、齐、老。”茶壶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等的分别,以孟臣、铁画轩、秋圃、尊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视。壶的式样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六角形、栗子形……等等,一般多用鼓形的,取其端正浑厚故也。壶的色泽也有很多种,朱砂、古铁、栗色、紫泥、石黄、天青……等等,还有一种壶身银砂闪烁,朱粒累累,俗谓之抽皮砂者,最为珍贵。但不管款式、色泽如何,最重要的是“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因为大就不“工夫”了。所以用大茶壶,中茶壶,茶鼓,茶筛,茶档……等等冲的茶,那怕是用一百元一两的茶叶,也不能算是工夫茶。至于深浅则关系气味,浅能酿味,能留香,不蓄水,这样茶叶才不易变涩。除大、小、深、浅外,茶壶最讲究的是:“三山齐”,这是品评壶的好坏最重要标准。办法是:把茶壶去盖后覆置在桌子上(最好是很平的玻璃上),如果壶滴嘴、壶口、壶提柄三件都平,就是“三山齐”了。这是关系到壶的水平和质量问题,所以最为讲究。“老” 主要是看壶里所积成的“茶渣”多寡,在前面巳经说过了。当然,“老”字的讲究还有很多,例如什么朝代出品,古老历史如何,什么名匠所制成,经过什么名家所品评过……等等。但那已经不是用一般茶壶的问题,而是属于玩古董的问题了。

冲工夫茶除了用“冲罐”之外,有时客人多时,也可以用“盖瓯”。在潮州菜馆中每吃一道菜后就必定上来一巡工夫茶,那就是用“盖瓯”冲的,这是为了适用于人数较多的场合,一次可以有十怀至十二怀。但毕竟盖瓯口阔,不能留香,气味比使用冲罐就差得多了。不过,只要冲茶的人“工 夫”好,用盖瓯也可以冲出好工夫茶的。

二、茶杯

茶杯的选择也有个四字诀:小、浅、薄、白。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衬托茶的颜色;质薄如纸以使其能以起香。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蓝花、底平日阔、杯底书“若深珍藏”的“若深林”为珍贵,但已不易得。江西景德镇和潮州枫溪出品的白瓷小杯,也是很好的,俗称为“白 果杯”。

至于有的人还讲究什么“春宜牛眼怀,夏宜粟子杯,秋宜荷叶杯,冬宜吊钟怀”,这又未见讲究太多了。不过,用喇叭杯、牛乳杯……这些作为工夫茶的茶杯,都是不很合适,有失“斯文”之道了。

三、茶洗

形如大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工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个用以浸冲罐,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过的茶叶。

四、茶盘

茶盘是用来盛茶杯的,也有各种款式,圆月形、棋盘形……等等。但不管什么式样,最重要也是四字诀:宽、平、浅、白。就是盘面要宽,以便就客人人数多寡,可以放多几个怀;盘底要平,才不会使茶杯不稳,易于摇晃;边要浅,色要白,这都是为了衬托茶杯、茶壶,使之美观。

五、茶垫

比茶盘小,是用来置冲罐的,也有各种式样,但总之要注意到“夏浅冬深”。冬深是因为便于浇罐时多装些沸水,使茶不易冷、茶垫里还要垫上一层“垫毡”,“垫毡”是用丝瓜络按茶垫的形状大小剪成的,所以要用丝瓜络而不用布毡者,为了不会生异味,垫毡的作用是为了保护茶壶,工夫茶在洒茶后还要将茶壶倒置过来,以免壶里积水,一点点的水,也会使茶味变苦,原因是单宁酸溶解了。

六、水瓶与水钵

作用一样,都是用以贮水烹茶的。水瓶,修颈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种束颈有嘴,饰以螭龙,名叫螭龙樽的也不错。(螭龙,潮州土话叫做“钱龙”,潮州话是双声叠韵的,钱、螭就是叠韵字,即是壁虎。)

水钵,也是用来贮水以备烹茶的,大小均相等于一个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明代制的“红金彩”,用五金釉,描金鱼二昆在钵底,舀水时水动,好像金鱼也泳跃欲出,这是很少见的珍品,一般的多见素瓷青花,置于茶床上,盖上朱红的木盖,舀水时用的是椰子壳做的,椰瓢当茶未煮,主人启盖舀水时,“工夫茶”之工夫已经不饮而使人信服矣。

七、龙缸

大龙缸类似庭中栽种莲花之莲缸,或较小些。用以贮存大量的泉水,密盖,下托以木几,放在书斋一角,古色古香。龙缸也多是素瓷青花,有明宣德年造的,但很难见到。康熙乾隆年间的产品,也 已极为珍贵。用近代制品,只要色彩大小调和,也就很好了。

八、红泥小火炉

“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可见古人是用红泥小火炉温酒的,自然那是在北方。至于“寒夜客来茶当酒”,这时是否用红泥小火炉煮茶,煮的茶是否像现在的潮州工 夫茶,像喝酒一样喝茶,诗人们并没有说明.不过我想大约应当是如此,不然寒夜之时,一大碗一大碗的喝茶,岂不令人小便频频,坐立不大?那个客人早就拔腿跑掉了,谁还能坐下来细谈。所以,我想这个“寒夜客来茶当酒”的茶,应当相等于今日之工夫茶才是。

红泥小火炉,潮安、潮阳、揭阳都有制作,式样好看极了。同样有各种形式,特点是长形,高六、七寸,置炭的炉心深而小,这样使火势均匀,省炭,小炉有盖和门,不用时把它一盖一关,既节约,又方便。小炉门边往往还有一副很文雅的对联,益发增添茶兴。 小火炉是放在精制的木架上面的,木架像塔形,下大上小,上面一格放炉子,刚好一伸扇子便是炉门。中间一格,是放扇子、钢筷等物。下面一格放木炭或榄核炭,或引火之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这样的设置,煮茶自然是很方便的。

九、砂跳

“砂跳”,潮安枫溪做的最著名,俗称“茶锅”,是用砂泥制成的,很轻巧,水一开,小盖子会自动掀动,发出一阵阵的声响。这时的水冲茶刚刚合适。至于用钢锅,铝锅来煮水冲茶的,虽然也无不可,可是金属的东西,用以煮水冲茶毕竟要差一些,不算工夫了。

十、羽扇与钢筷

羽扇是用以煽火的,煽火时既须用劲,又不可煽过炉门左右,这样才能保持一定火候,也是表示对客人的尊敬。所以,特制的羽扇不但有利于“工夫”的施展,而且一枝用洁白鹅翎编成的扇,大不 过掌,竹柄丝穗的精雅,衬托着红、绿、白……各种颜色的茶具,加上金紫色的浓茶,自然别有风趣。钢筷则不但为了钳炭、挑火,而且可以使主人双手保持清洁。

以上,虽然还不够陆羽所规定的二十四式茶具的规格,但也已经洋洋大观了。如果还要再说些,那么二十四件也不为多,例如装茶叶的锡罐,就以潮汕造的为最上品。还有茶巾,专门以净涤茶具。茶几,用以摆设茶具。茶担,可以贮藏茶器,春秋佳日,登山浮水,临流漱石,林墅深幽,席地小坐,烹茗啜饮,自然又是人生一乐。

功夫茶独成一格,如果烹茶没有功夫,那也是不能叫做功夫茶了。所以功夫茶之收功全在烹茶,冲茶之法。

欲饮功夫茶,须先有一套合格的茶具。茶壶(潮州人称“冲罐”)是陶制的,以紫砂为最优。壶为扁圆鼓形,长嘴长柄,很为古雅,有两杯、三杯、四杯壶之分。将壶倒置桌上,其口、嘴、柄均匀着地,中心成直线的,为茶壶之优者。优者若置水中,平稳不沉。精巧别致、洁白如玉的小茶杯,直径不过5厘米,高2厘米,分寒暑两款。寒杯口微收,取其保温,暑杯口略翻飞,易散热。盛放杯、壶的茶盘名曰“茶船”,凹盖有漏孔,可蓄废茶水约半升。整套茶具本身就是一种工艺品。茶杯、茶船有釉上彩或釉下彩绘。茶壶最贵重,一把古老名贵的茶壶,就是件可供鉴赏的古玩,有的嵌镶一层镂刻精美的白银或黄金花纹图案,便成了少有的传家宝。茶壶里的茶锈不可洗去,越多越珍贵,可保茶的韵味

具体 冲茶之法如下:

第一:治器 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炉,洁器,候水,淋杯等六个动作。好比打太极拳中的“太极起势”,是一个预备阶段。前面四件事不必多说,这“候水”,“淋杯”都是初试功夫。大约起火后十几分钟,砂铫中就有声飕飕作响,当它的声音突然将小时,那就是鱼眼水将成了,应立即将砂铫提起,淋罐淋杯,再将砂铫置炉上。这时就是第二件事开始了。

第二:纳茶 打开茶叶,把它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分别粗细,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处,再将细未放在中层,又再将粗叶放在上面,纳茶的功夫就完成了。所以要这样做,因为细末是最浓的,多了茶叶容易发苦,同时也容易塞住滴嘴,分别粗细放好,就可以使出茶均匀,茶味逐渐发挥。纳茶,每一泡茶,大约以茶壶为准,放有七成茶叶在里面就很够了。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茶太浓,味带苦涩,而且好茶叶多是嫩芽紧卷,一泡以开水之后,舒展开来,变得很大,纳茶太多,连水也冲不进去了。但太少也不行,没有味道。纳茶是冲功夫茶的第一步功夫。神明变幻,由此起矣。

第三:候汤 苏东坡煎茶诗云:“蟹眼已过鱼眼生”,这就是指用这们沸度的水冲茶最好了。《茶说》云:“汤者茶之司命,见其沸如鱼目,微微有声,是为三沸。铫缘涌如连珠,是为二沸。腾波鼓浪,是为三沸。一沸太稚,谓之婴儿沸;三沸太老,谓之百寿汤;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二沸,正好之候也,《大观茶论》也说:“凡用汤以鱼目蟹眼连锋进跃为度。”

第四:冲茶 当水二沸,就可以提铫冲茶了。火炉与茶壶的放置处大约刚好走七步。提铫后走了七步,揭开茶壶盖,将滚汤环壶口,缘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如用盖瓯,冲一角,然后再冲各角,可同样忌直冲壶心)。提铫宜高,所谓“高冲低洒”是也。高冲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使茶的香味更快的挥发,由茶精迅速挥发,单宁则来不及溶解,所以茶叶才不会有涩滞。至于走七步再冲,目的在于滚水稍凉一点,以免破坏维他命C。

第五:刮沫 冲水一定要满,茶壶是否“三山齐”,水平面如何,这时要见功效了,好茶壶水满后茶沫浮起,决不溢出(冲水过多,溢出壶面是另一回事),提壶盖,从壶口轻轻刮去茶沫,然后盖定。

第六:淋罐 盖好壶盖,再以滚水淋于壶上。谓之淋罐。淋罐有个作用:一是使热气内外夹攻,使茶香精迅速挥发,追加热气;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份全干,即是茶熟;三是冲去壶外茶沫。

第七:烫杯 潮州土语说是“烧盅热罐”,乃是冲功夫茶中的功夫要点。有一位吃茶专家,此老走遍东西南北,到处总结喝茶的经验,在他喝了功夫茶后说,功夫茶的特点就是一个“热”字。从煮汤到冲共饮茶都离不开这一个字,这可谓得其三味矣。烫杯,在淋罐之后,用开水淋杯,淋杯时要注意,开水要直冲杯心。烫杯完了,添冷水于砂铫中,复置炉上,回身“洗杯”。洗杯是最富有艺术形态的动作,老手者可以同时两手洗两个杯,动作迅速,声调铿锵,姿态美妙。有一位外国朋友,也是一位茶迷,久闻功夫茶之名,不远万里,千方百计,到了中国一定要喝一次功夫共枯他看到洗茶杯的动作时,不禁赞叹再三,说是比杂技团的功夫还要高明呢。确实,不会洗耳恭听杯的人,一碰到杯便会给烫得要命,不打破杯子已是幸事,更不必说到“姿态美妙”了。杯洗完了,把杯中,盘中之水倾倒到茶洗里去,这时,茶壶的外面的水份也刚刚好被蒸发完了,正是茶熟之时。老手于此,丝毫不差,便可洒茶敬客了。 第八:洒茶 几经数度功夫,最后一手就是洒茶。洒茶也有四字诀:低,快,匀,尽。“低”,就是前面说过的,“高冲低斟”的“低”。洒茶切不可高,高则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对客人极不尊敬。“快”也是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热度。“匀”是洒茶时必须像车轮转动一样,杯杯轮流洒匀,档可洒了一杯才洒一杯,因为茶初出色淡,后出,色浓。“匀”字是委重要的。“尽”就是汪要让余水留在壶中。第一冲留一点,二三冲切切不可。洒完以后,还可把茶壶倒过来,覆放在苛垫上,使壶里之水份完全滴出,这是因为只要没有水在,单宁就不能溶解,茶就不会苦涩。

谁给一套饮工夫茶的详细方法

茶”的主要特色,在于它非常注重茶品选择,茶具之精美,水质之甘纯和泡饮技法之从容有序,在清代的文献中有“工夫茶”的专题,都说明功夫茶中有“工夫”。

1、嘘寒问暖(湿壶):俗称“湿壶”,将初沸水注入空壶,以提高壶温, 便于冲泡。

2、素瓷生烟(烫杯):品工夫茶讲究热饮,烫杯成了必不可少的程序,在宾客面前湿壶烫杯还寓意对宾客的敬重,营造温馨这氛围。(取茶罐,茶荷等)

3、倾心桃源(置茶于壶内):俗称“纳茶”,即将茶叶投入茶壶,取样要准确,量多则过浓,量少则偏淡。通常下茶量以茶水比1:22为宜。

4、悬壶高冲(提壶,注沸水于壶)

5、轻推花浮(刮沫)

6、孟臣沐霖(淋壶)

7、关公巡城(筛茶):高冲低斟是工夫茶的技法之一,高冲要连贯而从容,低斟是筛茶时必须来来去去,各杯轮匀,使各杯茶汤浓度均匀,(最后点滴入杯。)

8、敬奉香茗:(副泡手敬茶)

http://bbs.qq.com/cgi-bin/bbs/show/content?groupid=10537&messageid=67728&titlepage=0 有详细的

潮州工夫茶冲泡技巧及冲泡茶艺

潮州工夫茶冲泡技巧及冲泡茶艺

  泡好一杯茶或一壶茶,首先要掌握茶叶用量。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潮州工夫茶冲泡技巧及冲泡茶艺,希望大家喜欢。

  问:什么是好的凤凰单丛茶?

  答:

  1:外形——凤凰茶以细长而紧结,乌润的为上佳,有的时候看到有。少的为好。(秋、冬茶除外)断碎过多的不要。霉变的不要。上佳凤凰茶品,可以见保留着小的白色的芽头,证明制作精良。

  2:汤色——凤凰茶以金黄明亮为上,或者橙黄明亮。感觉自然觉得吸引,有时会因焙火的原因可能汤色并不太透明,不用担心,一样是好茶。

  3:香气——干香:舒缓者上,有清新的自然花香,是好茶。香气细锐不易察觉但是香感非常舒适的,是极品。闻干香最好是把盖碗烫热,然后放干茶,摇一摇出香味。

  汤香:基本可以把单丛分三个层次——低档的,香气高飘刺激但是很快消失(香精或者是做的不好的清香型),或者香气浊(火功大的浓香)。中档,香气高长持久,馥郁宜人。但是饮茶汤时,茶汤里的香味比较弱。高档的茶汤里香气缭绕,香气细锐绵长,香感舒适,悠悠回味,泡每泡的时候都感觉不太相同,真正做到齿颊留香,香从喉底一直通到鼻腔的感受。 单丛有一个奇特的香味感受方法,就是闻冲泡后的杯盖内部。低档单丛杯盖香低甚至无,中档单丛杯盖香,但是不持久,拿着晃一下,杯盖里的香走一小半。香比较俗,有水味。高档单丛,雅致香紧紧抓牢杯盖,猛晃也不散,而且很持久。即使冲茶的时候香不飘散开来,却抓着杯盖,是好凤凰茶。(以上是普遍情况,也有珍稀名贵茶有不同情况)。而蜜兰香单丛香气是蜜香。

  叶底香:大家最易忽略的。而上好的单丛有叶底香,淡淡的,雅雅的。

  4:滋味——低档浓香单丛味厚有火味,清香的味薄貌似鲜爽但是容易苦涩。中档的浓香,味厚而醇滑,有层次感,水顺滑。回甘好。中档的清香比较爽口,回甘也不错。高档的茶都类似:汤里有香味,厚重绵滑醇和,回甘有力而不刺激,久泡不苦涩,舌底生津,舒适。有其应有的味道,比如杏仁香有杏仁的味道,而蜜兰香单丛有蜜糖味。

  5:叶底——要肥厚为上,嫩匀完整为上。要明亮。看着要舒服。柔软。以对夹叶,开面2-3叶为最好。要有韧度。有的如高山杏仁香,容易断碎多。叶片的话,虫伤的少,物理伤少为上。

  问怎么品尝凤凰单丛茶特点?

  答:根据单丛茶风格特征,品赏单丛茶可从醇、甜、甘、香、韵、滑, 来鉴赏。

  (1)醇:系指醇厚质感明显, 舒张爽快,无滞涩感.喉感回香,

  (2)甜:系指蜜味甜润,蜜香蜜味,蜜甜味的滋润之感,

  (3)甘:回甘快且力度强. 喉底甘香、甘润,俗称:“有喉底”,

  (4)香:香气高锐浓郁持久,冷香清幽。单丛茶以花香为特,花香浓郁清高,有隽永幽远之感,香中有味,

  (5)韵:系指“山韵”,“花蜜香韵”对单丛茶的“山韵”、“蜜韵”,解释:凤凰单丛茶的“山韵”是高山环境造成茶树鲜叶内含氨基酸积累比例较高,跟多雾地域藓苔近似的苔味。岭头单丛茶的“蜜韵” 白叶品种独有的蜜甜味滋润之感,称为“蜜韵”。 岭头单丛茶的“花蜜香韵”蜜香为奇,喉韵甘爽,余韵犹存,齿颊留芳,且久泡余韵尤存味无苦涩,浓醇甘爽之感。

  问:如何泡好单丛?用啥茶具为好?

  答:

  1:潮州工夫泡法5-10秒;甜,甘稍厚,轻微涩感;

  2:盖瓯杯(公道杯)泡法6-9秒;甜醇,回甘,水味明显;

  3:壶泡法9±3秒,甘甜醇和,回甘快,用不同冲泡法出汤的时间也有差异;

  盖碗潮州工夫泡法:出汤时间5 ±3秒;

  盖瓯杯(公道杯)工夫泡法:出汤时间6 ±2秒壶泡法;

  壶泡法:出汤时间9 ±4秒。

  总结如下:

  中档单丛茶浓厚回甘以6g-11g约5秒±3秒冲泡时间为宜,并以盖瓯杯(公道杯)泡效果较佳。

  高档单丛茶浓醇爽口以6g-11g约8秒±3秒冲泡时间为宜,以潮州工夫泡法或壶泡法更能茶的特征。

  特档单丛茶醇甜香郁以6g-11g约10秒±3秒冲泡时间为宜,可采用任意一种方式冲泡。

  关于茶具:

  大致的说,紫砂壶去涩,但不好的泥料和好呢料刚养的时候吸香。薄胎白瓷盖瓯,先烫洗后冲茶,发香好,保持原味。

  手拉朱泥壶,有潮汕风情,尤其适合潮汕式冲法,味道也很好。性质界于以上两者间。长远的看是好的紫砂壶好,性价比和方便又是盖碗比较好。文化上是红泥手拉壶好。各有所长。

  关于温润泡法:

  有干温润和湿温润两种做法。

  干温润: 用热水烫壶后,在茶巾上扣干水分。置茶。盖上盖子淋盖淋壶。叫做烘茶或者干温润。可以使茶发香。

  湿温润: 就是所谓洗茶了。注意洗茶水要开,速度要快,超过3秒就有太多物质泡出,浪费了!

  工夫茶冲泡茶艺

  工夫茶以其品尝方法考究,冲泡工夫复杂而著称。如果烹茶不讲究工夫,那就不能叫做工夫茶了。冲泡工夫茶的方法,讲究起来有八个过程。

  第一、治器

  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炉、洁器、候水、淋杯等六个动作。好比打太极拳中的“太极起势”,是一个预备阶段。前面四件事不必多说,这“候水”、“淋杯”都是初试工夫。大约起火后十几分钟,砂铫中就有飕飕声响,当它的声音突然变小时,那就是鱼眼水将成了,应立即将砂铫提起,淋罐淋怀,再将砂铫置炉上。

  第二、纳茶

  将茶叶放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分别粗细,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壶嘴处,将细末放在中层,再将粗叶放在上面。之所以要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细末塞住壶嘴。同时,合理放置粗细茶叶,可以使出茶均匀,茶味浓淡适中。

  放置茶叶的量需要严格控制,不同种类茶叶的用量也不一样。以茶壶为参照,对于武夷水仙、大红袍等体积比较疏松的茶叶,放到茶壶里有七八成满为合适。对于铁观音等嫩芽卷紧、茶叶密度较大的茶叶,一般放到壶里占三分之一体积就够了。如果茶叶放得太多,不但泡出的茶太浓,导致茶味苦涩,而且茶叶泡开之后,体积膨胀,茶壶内剩下的空间太小,冲不出茶水来。相反,茶叶放得太少,泡出的茶就太淡。

  纳茶是冲工夫茶的第一步真功夫。神明变幻,由此开始。

  第三、候汤

  就是严格控制开水的温度,温度太低或太高都泡不好工夫茶。现代人讲究,98℃的开水泡茶最合适,古人则以“二沸”的.滚水冲工夫茶为佳。

  《茶说》中记栽:“汤者茶之司命,见其沸如鱼目,微微有声,是为一沸。铫缘涌如连珠,是为二沸。腾波鼓浪,是为三沸。一沸太稚,谓之婴儿沸;三沸太老,谓之百寿汤;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二沸,正好之候也。”《大观茶论》写道:“凡用汤以鱼目蟹眼连锋进跃为度”。苏东坡煎茶诗也说:“蟹眼已过鱼眼生”,就是指用这样沸度适中的滚水冲工夫茶最好。

  第四、冲茶

  当水二沸,就可以提铫冲茶了。揭开茶壶盖,将滚汤缘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要求将铫提到较高位置,使滚水从高处落下冲进茶壶,即所谓“高冲低洒”。高冲的作用是使滚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使茶叶翻动,茶香精更容易挥发出来,短时间内茶叶中的单宁酸则来不及溶解,泡出的茶水就不会有涩滞。古人还讲究火炉与茶壶的位置相距七步之远。提铫后走了七步再冲茶,目的在于使滚水稍凉一点,以免破坏维他命C。

  第五、刮沫

  冲水一定要冲满,至刚好不溢出为准,茶壶水满后茶沫会浮上壶面,手捏壶盖,从壶口一边轻轻刮向另一边,刮去壶面茶沫,然后盖定。冲水刮沫这一招也需要功底。

  第六、淋罐

  盖好壶盖之后,还要以滚水淋于壶上。淋罐的作用:一是冲去壶外茶沫;二是使茶壶热气内外夹攻,使茶香精迅速释放,追加热气;三是根据淋罐后的片刻时间,罐身表面水份全干即表明茶熟。

  第七、烫杯

  工夫茶讲究热喝,即俗话所说的“烧盅热罐”,此乃冲泡工夫茶中的工夫要点,贯串整个冲泡过程。

  在淋罐之后,要紧接着用开水淋杯,淋杯时开水要直冲杯心,起洗涤和热杯作用。接着“洗杯”,把茶杯竖起置于另一个茶杯之中,靠拇指、食指和中指转动杯子。洗杯是冲工夫茶过程中最富艺术形式的动作,泡茶高手可以同时用两只手洗两个怀,动作对称,协调利落,声调铿锵,姿态美妙。行外人赞叹洗杯动作比杂技团的工夫还要高明!因为洗杯的水温很高,外行人由于技术不过关被烫伤手指和打破杯子是常有的事,更谈不上“姿态美妙”了。

  洗完杯子,把杯中、盘中之水倾倒到茶洗里去,这时,茶壶表面的水份刚好蒸发完毕,正是茶熟之时。泡茶高手时间控制得丝毫不差,正好洒茶敬客了。

  第八、洒茶

  数度工夫之后,就是洒茶了。洒茶有四字诀,即:低、快、匀、尽。“低”就是“高冲低洒”的“低”。洒茶与冲水相反,切不可高,高则香味散失,泡沫四起,既不雅观又不尊重客人。

  “快”就是动作要快,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热度。

  “匀”是洒茶时必须轮流、均匀洒到各个茶杯中去,不可以洒满了一杯再洒另一怀,因为茶初出淡,后出浓。洒好的茶一定要色味均匀,这一点很重要。

  “尽”就是不要让茶水留在壶中。洒完以后,要把茶壶倒过来,覆放在茶垫上,使壶里水份完全滴出,不让茶叶中的单宁酸溶解出来,茶就不会苦涩。

  洒茶既毕,乘热而饮,临缘接唇,杯面迎鼻,香味齐到,一啜而尽,三味杯底。据说是“味云腴,餐秀美,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吻,神明凌霄汉,思想驰古今。”

  品茗时,以拇指与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称三龙护鼎。品饮要分三口进行,一口一回味,“三口方知味,三番才动心”。神明变幻,工夫茶之三味于此尽得矣。

  静心观看冲泡工夫茶的整个过程,犹如欣赏了一台精彩的艺术表演。

  日常生活中,冲泡工夫茶的过程会简化一些,但基本环节没有太大改变。即便以最简便的方法喝一泡工夫茶,一些基本的要领也必须掌握。

  工夫茶一定要热喝,茶凉了味道就变了。泡茶前奏的“淋杯”和冲泡过程的“烫杯”动作是不能少的,道理很简单,起洗涤和加温作用。

  “纳茶”(放茶叶)要严格控制茶叶的量,要多试几次才能掌握。有人可能认为:喝茶的人少或不喜欢喝浓茶,放一点点茶叶就够了,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这样泡出的茶像大壶茶,没有工夫茶的韵味。一般可以根据喝茶的人数选择不同规格的茶壶,人少就用小号的茶壶。想喝淡茶就选用清香的茶叶,还可以控制开水在茶壶中停留的时间改变茶水的浓度。

  好茶叶有“七泡有余香”之美称,一般工夫茶冲泡4-5冲(次)。由于茶香精释放速度的关系,每一冲茶从冲水至洒茶的时间要求不同。通常第一冲时间只需5秒左右,第二冲约10秒,第三冲15秒,第四冲30秒。不同阶段冲出的茶品质略有区别,一般认为二冲茶最佳。

  有人这样形容一到四冲的工夫茶:一冲为幼女,初尝甘露;二冲为少女,茶中精华;三冲为,成熟又有活力;四冲为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这样的工夫茶,饮后齿颊留香,令人回味无穷。

  另外,冲泡很多次以后的淡茶,或者冲过的茶叶,停留较长时间以后再冲出来的茶,是不宜喝的。因为这些茶水中的鞣酸(单宁酸)含量较高,对肠胃有不良刺激作用。

  有时候,喝工夫茶的过程中,主人还会备上具有地方特色的茶点送茶,例如烤鱿鱼丝、盐焗凤爪、花生米等。一般茶点以咸味小食为佳,避免掩盖茶味。

;

请问工夫茶怎么喝?具体程序和技巧?

(一)用水

水质能直接影响茶汤的品质,古人曾云“茶性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遇十分之茶,茶只八分”。我个人认为,水质对茶汤的滋味非常重要,色香倒还在其次了。用稍差的水,即使冲泡乌龙茶,亦觉不堪一饮。

古人的茶书,大多论及用水。所谓“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等等,终不过是要求水甘而洁,活而新。纯粹从科学理论上讲,水的硬度直接影响茶汤的色泽和茶叶有效成份的溶解度,硬度高,则色黄褐而味淡,严重的会味涩以致味苦。此外,劣质水不仅无法沏出好茶,长期使用生成严重水垢,还会损坏茶具。所以泡茶用水,应是软水或暂时硬水。

一般来说,以泉水为佳,洁净的溪水江水河水亦可,井水则要视地下水源而论。至于雨水和雪水,以当今环境污染之重,恐怕没人敢喝了。我自己泡茶用的水,多是矿泉水。国内的水,我比较常用农夫山泉,微带泉水的清甜。茶艺馆的水,也多用矿泉水或蒸馏水,那些依山傍水的地方,则可汲取山上泉水,如杭州虎跑水,广州白云山的泉水。一般家庭使用滤水器过滤后的水,也勉强可用。

(二)水温

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特别是在饼茶团茶时期,控制水温似乎是泡茶的关键。概括起来,烧水要大火急沸,刚煮沸起泡为宜。水老水嫩都是大忌。水温通过对茶叶成份溶解程度的作用来影响茶汤滋味和茶香。

绿茶用水温度,应视茶叶质量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绿茶,以80C左右为宜。茶叶愈嫩绿,水温愈低。水温过高,易烫熟茶叶,茶汤变黄,滋味较苦;水温过低,则香味低淡。至于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C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味淡薄。

此外需说明的是,高级绿茶用80C的水温,通常是指讲水烧开后再冷却至该温度;若是处理过的无菌生水,只需烧到所需温度即可。

(三)茶的用量

茶叶用量,并没有统一标准,视茶具大小、茶叶种类和各人喜好而定。一般来说,冲泡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是1:50~60。严格的茶叶评审,绿茶是用150ml的水冲泡3g茶叶。

茶叶用量主要影响滋味的浓淡,我想这完全决定于各人的习惯。初学者可尝试不同的用量,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茶汤浓度。

(四)茶具

冲泡绿茶,比较讲究的可用玻璃杯或白瓷盖碗。普通人家使用的大瓷杯和茶壶,只适于冲泡中低档绿茶。

玻璃杯比较适合于冲泡名茶,如西湖龙井、碧螺春、君山银针等细嫩绿茶,可观察到茶在水中缓缓舒展、游动、变幻。特别是一些银针类,冲泡后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直立,然后徐徐下沉,如春笋出土似金林立。上好的君山银针,可三起三落,极是美妙。所以一般茶艺馆,多使用玻璃杯冲泡绿茶。

古人使用的是盖碗。相比于玻璃杯,盖碗保温性好一些。一般来说,冲泡条索比较紧结的绿茶,如珠茶眉茶,我个人比较喜欢盖碗。好的白瓷,可充分衬托出茶汤的嫩绿明亮,且盖碗比较雅致,手感触觉是玻璃杯无法可比的。此外,由于好的绿茶不是用沸水冲泡,茶叶多浮在水面,饮茶时易吃进茶叶,如用盖碗,则可用盖子将茶叶拂至一边。

总的来说,无论玻璃杯或是盖碗,均宜小不宜大。大则水多,茶叶易老。

(五)冲泡方法

绿茶的冲泡,相比于乌龙茶,程序非常简单。根据条索的紧结程度,应分为两种。然而,无论使用何种方法,第一步均需烫杯,以利茶叶色香味的发挥。

1.外形紧结重实的茶

1)烫杯之后,先将合适温度的水冲入杯中,然后取茶投入,不加盖。此时茶叶徐徐下沉,干茶吸收水分,叶片展开,现出芽叶的生叶本色,芽似叶如旗;汤面水汽夹着茶香缕缕上升,如云蒸霞蔚。如碧螺春,此时则似雪花飞舞,叶底成朵,鲜嫩如生。叶落之美,有“春染海底”之誉。

2)一段时间之后,茶汤凉至适口,即可品茶。此乃一泡。茶叶评审中,以5分钟为标准,茶汤饮用和闻香的温度均为45-55C。若高于60C,则烫嘴也烫鼻;低于40C,香气较低沉,味较涩。这个时间不易控制。如用玻璃杯,我一般用手握杯子,感觉温度合适即饮;如用盖碗,则稍稍倒出一点茶汤至手背以查其温度。完全依靠经验,所以实践是最重要的。

3)第一泡的茶汤,尚余三分之一,则可续水。此乃二泡。如若茶叶肥壮的茶,二泡茶汤正浓,饮后舌本回甘,齿颊生香,余味无穷。饮至三泡,则一般茶味已淡。

此种冲泡方法,除碧螺春外,同样适合于平水珠茶、涌溪火青、都匀毛尖、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较紧结的茶。

2.条索松展的茶

这些茶,如采用上述方法,则茶叶浮于汤面,不易浸泡下沉。应采用如下方法:

1)烫杯后,取茶入杯。此时较高的杯温已隐隐烘出茶香。

2)冲入适温的水,至杯容量三分之一(也可少一些,但需覆盖茶叶)此时需注意的是注水方法。茶艺馆中,普遍是直接将水冲击茶叶,我认为这种方法不妥。这种茶本身比较舒展,无需利用水的冲力,反而易烫伤嫩叶。我采用的方法是,如用玻璃杯,则沿杯边注水,盖碗则将盖子反过来贴在茶杯的一边,将水注入盖子,使其沿杯边而下。然后微微摇晃茶杯,使茶叶充分浸润。此时茶香高郁,不能品饮,然恰是闻香最好时候。

3)稍停约两分钟,待干茶吸水伸展,再冲水至满。冲水方法如前。此时茶叶或徘徊飘舞,或游移于沉浮之间,别具茶趣。

4)其它步骤,皆与紧结茶相同。

合适这种方法的,有六安瓜片、黄山毛峰、太平猴魁、舒城兰花等。有些条索不是特别紧结亦非特别松展的茶,两种方法均可,也是各人的习惯而已。

任何一种茶的冲泡,非常依赖于个人的经验。本文也只不过提供一些惯常通用的方法和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实践得久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得和方法,如何才能泡得好茶,那也是见仁见智了。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制工精细,综合了红、绿茶初制的工艺特点,使之兼具红茶之甜醇,绿茶之清香。其味甘浓而气馥郁,无绿茶之苦,乏红茶之涩,性和而不寒,久藏而不坏,香久愈精,味久益醇。加之“绿叶红镶边”的色泽,壮结匀整之外形,高级乌龙更有特殊“韵味”(如武夷岩具有岩骨花香之岩韵,铁观音之观音韵),使得乌龙茶特别引人注目,其妙无比。

乌龙茶的品饮,以闽南人和广东潮汕人最为考究,因其冲泡时颇费工夫,亦称之为“工夫茶”。地道的潮汕工夫茶,所用的水需山坑石缝水,而火必以橄榄核烧取,罐则用酥罐,选用上品乌龙茶,经复杂的冲泡程序,才能充分发挥出乌龙茶特有的色香味。正所谓茶鲜、水活、器美、艺宜,缺一不可。

如何使用功夫茶具泡茶

一、茶杯:茶杯是盛茶水的用具,水从茶壶而来,倒进茶杯,之后给客人品尝茶水。茶杯分大小两种:小杯亦叫品茗杯,是与闻香杯配合使用;大杯也可直接作泡茶和盛茶用具,主要用于高级细嫩名茶的品饮。二、茶漏:常用冲泡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三、盖碗: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汉族茶具。盖碗茶,须用滚烫的开水冲一下碗,然后放入茶叶盛水加盖,沁茶的时间看茶叶数量和种类约为20秒至3分钟。在清雍正年间,盛行使用盖碗。四、茶盘:茶盘就是放置茶壶、茶杯、茶道组、茶宠乃至茶食的浅底器皿;它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形状可方可圆或作扇形;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夹层,夹层用以盛废水,可以是抽屉式的,也可以是嵌入式;单层以一根塑料管连接,排出盘面废水,但茶桌下仍需要一桶相承。五、茶则:茶则是汉族茶道六用之一,是汉族民间烹试茶时量取茶末入汤的量具。在茶道中,把茶从茶罐取出置于茶荷或茶壶时,需要用茶则来量取。六、茶挟:茶挟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七、茶巾: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干壶,于酌茶之前将茶壶或茶海底部衔留的杂水擦干,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八、茶针:一般是木质、角质材料制作而成。另外喝普洱茶的习惯把撬茶的茶刀放在茶桶中。茶匙,茶针,茶夹,茶则,茶海,连同茶筒,六个器具又称为茶道六君子。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九、煮水器: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风炉,目前较常见者为酒精灯及电壶,此外尚有用瓦斯炉及电子开水机。十、茶叶罐:茶叶是一种干品,极易吸湿受潮而产生质变,它对水分、异味的吸附很强,而香气又极易挥发。从质地上区分,茶叶罐的一般有锡制、铁制、陶瓷、玻璃、纸制等,其中以选用有双层盖的铁制彩色茶罐和长颈锡瓶为佳,用陶瓷器贮存茶叶,则以口小腹大者为宜。十一、茶船:古代汉族民间流行的一种置茶盏的承盘。始于南朝。其用途以承茶盏防烫手之用,后因其形似舟,遂以茶船或茶舟名之。其常用的功能大致为:盛热水烫杯、盛接壶中溢出的茶水、保温。十二、茶海:茶壶内之茶汤浸泡至适当浓度后,茶汤倒至茶海,再分倒于各小茶杯内,以求茶汤浓度之均匀。亦可于茶海上覆一滤网,以滤去茶渣、茶末。没有专用的茶海时,也可以用茶壶充当。其大致功用为:盛放泡好之茶汤,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汤浓度相若,沉淀茶渣。十三、茶匙: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冲泡潮汕功夫茶需要哪些茶具-潮汕功夫茶的茶具

冲泡潮汕功夫茶需要哪些茶具-潮汕功夫茶的茶具

  饮茶之风,全国皆有,何以潮州工夫茶能脱颖而出?关键就在于“工夫”二字。工夫茶最讲究的是:“茶具”与“冲法”。下面,我详细地为大家讲讲潮汕功夫茶的茶具,快来看看吧!

  茶杯

  茶杯的选择也有四字诀:小、浅、薄、白。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色白如玉则以衬托茶的颜色;质薄如纸以使其能起香。潮汕茶客常以白地蓝花、底平口阔、杯底书“若深珍藏”的“若深杯”为珍贵。江西景德镇和潮州枫溪出品的白瓷小杯,也算是杯中佳品。

  水瓶与水钵

  用来贮水烹茶。水瓶,修颈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种颈有嘴,饰以螭龙,名叫螭龙樽的,也属上乘之品。水钵用来贮水以备烹茶之用,大小约相等于一个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

  明代制的“红金彩”,用五金釉描两条金鱼在钵底,当人们舀水时,搅动了水,这金鱼好像也随着游动似的,十分有趣。但是这东西如今已经少见了,一般多是素瓷青花,放置在茶床上,盖上朱红的木盖,舀水时才郑重其事地揭盖舀水。

  红泥小火炉

  潮安、潮阳、揭阳都有制作,式样十分好看,形式各异。特点都是长形,高六七寸,置炭的炉心深而小,这样使火势均匀,省炭。小炉有盖和门,不用时把它一盖一关,既节约,又方便。

  除此之外,还要“砂铫”,以潮安枫溪做的最著名,俗称为“茶锅”,是用砂泥制成的,很轻巧。水一开,小盖子就会掀动,发出一阵阵悦耳的声响。

  不过,如今的`人对工夫茶茶具已经没有那么考究了。再不像过去一定要用优质木炭或者榄核炭和泥炉来烧水。

  茶洗

  形大如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功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个以浸冲罐;另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经泡过的茶。

  茶杯、茶盘也有各种款式,圆月形、棋盘形等。但不管什么式样,重要的是宽、平、浅、白。盘面宽,以便客人多时,可以多放几个杯;盘底平,不会使茶杯不稳摇晃;边浅色白,是为了衬托茶杯、茶壶,使之美观。

  茶壶

  潮州方言叫做“冲罐”,也有叫“苏罐”的,因为它出自江苏宜兴,是宜兴紫砂壶中最小的一种。选择茶罐好坏标准有四字诀,曰“小、浅、齐、老”。

  茶罐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等的分别,以孟臣、铁画杆、秋圃、萼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视。壶的式样很多,有小如桔子的、大如蜜柑的、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栗子形等。

  一般多用鼓形的,因其端正浑厚的缘故。壶的色泽也很多,朱砂、古铁、栗色、紫泥、石黄、天青等。还有一种壶身银砂闪烁、朱粒累累,俗谓之柚皮砂者,最为珍贵。

  但不管款式、色泽如何,最重要的是“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因为大就不“工夫”了。此外,还讲究“三山齐”,即壶嘴、壶口和壶把要在一条平线上,这是品评茶壶好坏的最重要标准。

  检验办法是茶壶去盖后覆置在桌子上,如果壶滴嘴、壶口、壶提柄三件都平,就是上品。

  茶垫

  比茶盘小,是用来置冲罐的,也有各种各样,但总之要注意到“夏浅冬深”。冬深是因为便于浇罐时多装些沸水,使茶不易冷。茶垫里面还要垫上一层“垫毡”。

  “垫毡“的作用是为了保护茶壶,它是用丝瓜络按茶垫的形状大小剪成的,之所以用丝瓜络而不用布,是为了保证不生异味。工夫茶在洒茶后还要将茶壶倒置过来,以免壶里积水。

;

冲泡功夫茶需要哪些茶具?

冲泡功夫茶的茶具其实挺多的,比如:

1、茶壶

遴选茶壶,诟谇标准有四字诀,曰:“小,浅,齐,老。”茶壶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四有罐等的划分,壶的庆幸也有丰富多样。但不管式子,庆幸若何,最重要的是“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

2、茶杯

工夫茶具运用中对茶杯的遴选也有四字诀:小,浅,薄,白。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陪衬茶的颜色;量薄如纸以使其能以起香。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蓝花底平口阔,杯底书“若深收藏”的“若深杯”为珍贵,但已不简单得。

3、茶洗

形如大碗,深浅色样许多,烹工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用以浸冲罐,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过的茶叶。

4、茶盘

茶盘是用来盛茶杯的,它的四字诀是:宽,平,浅,白。盘面要宽,以便就客大师数多众,可以大约放多几个杯;盘底要平,才不会使茶杯不稳,易于扭捏;边要浅,色要白,那都是为了陪衬茶杯,茶壶,使之斑斓。

5、茶垫

工夫茶具运用中的茶垫比茶盘小,是用来置冲罐的,也有各类式样,但总之要属意到“夏浅冬深”。冬深是为便于浇罐时多装些沸水,使茶不简单冷,茶垫里还要垫上一层“垫毡”,“茶垫”是用丝瓜络按茶垫的外形大少煎成的,所以要用丝瓜络而不消布毡者,为了不会生异味,垫毡的熏染冲动是为了回护茶壶,工夫茶在洒茶后还要将茶壶颠倒过来以提防壶里积水,一点点的水,也会使茶味变苦,启事是单宁酸消融了。

6、水瓶与水钵

熏染冲动一样,都是用以贮水烹茶的。水瓶,修颈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种束颈有嘴,饰以螭龙,名叫螭龙樽的也不错。水钵,也是用来贮水以备烹茶的,大小均相就是一个粗浅花盆,式子大约多。明朝制的“红金彩”,用五金釉,描金鱼二尾在钵底,舀水时水动,似乎金鱼也动,那是很少见的珍品。

7、龙缸

大龙缸相似庭中栽种莲花之莲缸,或较小些。用以贮存多量的泉水,稀盖,下托以木几,放在书斋一角,古色古香。龙缸也是素瓷青花,有明宣德年造的,但很难见到。

8、红泥小火炉

工夫茶具运用中的红泥小火炉,式样美观极了。一样有各类形式,特征是长形,高6、七寸,置炭的炉心深而小,多么使火势平均,省炭,小炉有盖和门,不消语时把它一盖一关,既俭仆,又便当。

9、砂铫

俗称“茶锅”,是用砂泥做成的,很烦琐,水一开,小盖子会主动掀动,发出一阵阵的声响。事前分的水冲茶刚刚适合。

10、羽扇与钢筷

关于工夫茶具运用中的羽扇是用以煽火的,煽火时既须用劲,又弗成煽过炉门左右,多么才华保持一定火候,也是暗示对主人的爱惜。所以,特制的羽扇不只有益工夫的阐扬,而且一枝用黑黑鹅翎编制成的扇,大汪过掌,竹柄丝穗的粗雅,陪衬着红,绿,白……各类颜色的茶具,加上金紫色的浓茶,天然别有风趣。钢筷则不只为了钳炭,挑火,而且可以大约使仆役双手保持清洁。

TAG标签:#茶具 #工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