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科普经验站>综合知识>采茶扑蝶简介

采茶扑蝶简介

科普经验站 人气:1.71W

采茶扑蝶简介

《采茶扑蝶》是一首唐诗,作者为龚自珍。该诗以茶与蝶的关系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自由、梦想和短暂的生命的追求。全诗写景描写细致,思想意蕴深刻,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精品之一。该诗的开头四句“碧绿山青水绿,山中用事行人稀。扑如羽扇灵犀动,采与游蜂前后飞。”流传广泛,成为经典的唐诗名句之一。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钢琴曲采茶扑蝶作品简介

1、 采茶扑蝶是福建龙岩民歌。曲子描写了茶农们愉快采茶的场景,曲子的旋律高昂、优美、活跃。

2、民歌属于口耳相传的歌曲,其最早的词曲作者早已不知道是谁了。很多艺术家提取了民歌素材,将它改编为钢琴曲,二胡曲,古筝曲,等等。这些经过改编的曲子,一般只注明编曲者,作词、作曲一般都标注为“佚名”

采茶扑蝶的介绍

《采茶扑蝶》是中国福建、安徽等地的民乐,在70年代由歌唱家李谷一演唱。《采茶扑蝶》曲调欢快,可以使用民族乐器,如笛子、二胡等来演奏。也可以用西洋乐器,如钢琴等来演奏。

采茶舞的舞蹈简介

采茶舞是流传杭州茶乡的民间传统歌舞。此舞内容丰富,动作优美,走步时二手柔摆,双膝微颤,舞扇时手腕灵活地抖扇,甩伞时,胸腰有提、沉、含、放。采茶时身体的左右护身,都含有巧、柔、圆的风格。采茶舞源于茶乡的劳动生活。由一群姑娘身扎彩衣,腰系绣花围裙,手持茶篮,口唱“十二月采茶歌”,载歌载舞,描述采茶姑娘一路上山坡、走小路、穿茶丛、双手采茶、拣茶和在茶叶丰收归途中追、扑蝴蝶的喜人形象。整个采茶舞以跳跃活泼的乐曲和轻盈优美的舞姿,使人联想起风和日丽的茶乡春天的生动情景。

简介

采茶舞是玉林市民间的自娱性舞蹈,通常是歌舞结合,一般由一男二女表演采茶舞。男的称茶公,女的称茶娘,道具分别有钱尺、彩扇、手帕、彩带等。在春节期间,许多地方几乎是无村不唱,无圩不舞。演出场地不拘,空旷的晒场、草坪均可,也有在竹木搭的台演出的。采茶舞的内容主要是表现人们的生产劳动过程,有时插以反映青年男女爱情的故事情节。这些情节可以在“采茶大例”(即从歌舞到串古,有人物、有情节的歌舞形式)中表现,也可作单独表演,民间把这些情节叫“茶插”,意即采茶插曲,如“十打舞”即是此类。 采茶舞的服饰,男演员头戴黑色彩绣头圈,腰缠红腰带,脚穿黑布鞋,不同角色穿不同服装,有白色对襟上衣、白长裤、蓝长裤、红背心或黑背心等,衣裤背心均镶上各色彩线。女演员戴红色彩头圈,脚穿绣花鞋。有穿淡壮族斜襟上衣、红色百褶裙,也有穿红色大襟衣,青色长裤等。采茶舞用的道具有麒麟、凤凰、花篮、花伞、彩扇、铜钱鞭等。伴奏乐器为二胡、笛子、唢呐为主,再伴以锣、鼓、钹为主的打击乐。随着社会发展,采茶舞由原来群众自发组织发展到乡镇、县文艺团体来排练演出。“六人斗金花”、“九龙摆尾”的采茶舞,在五六十年代参加自治区文艺汇演获得优秀奖。1981年以后,经过艺人改编的采茶剧《改风水》、《绿叶扶花》、《选女婿》等节目先后参加南宁地区、自治区文艺大会演出。《绿叶扶花》还获得南宁地区1985-1986年剧本创作三等奖。崇左采茶舞现在仍不断创新,但其音乐曲调、表演动作、服装道具均保持了原来的风格。

起源

大唐时期,品茶之风盛行于世,皇宫内眷之间更盛行一种品茶斗茶的采茶舞风气,每逢春季采摘新茶的时节,宫廷中便会举行一些庆典、祭祀或茶艺活动,采茶舞便是这类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采茶舞是唐代的一种特殊的舞蹈,既不同于宫廷流行的的“软舞”,也不同于国外传入的胡旋之类的“健舞”,而是在“软舞”的风格上融进了胡旋舞色彩的一种独特的舞蹈。福宝阁茶艺表演团所表演的采茶舞音乐欢快、服装华丽,主要表现皇家茶园采摘新茶时载歌载舞的喜悦心情,和皇亲国戚及后宫粉黛们围桌品茗,观赏采茶舞的情景。采茶舞于十四年(1925)由江西南昌采茶剧团刘信王传入开化严村,之后才有本地民间采茶舞队,每逢农历六月廿二日,开化三千元帅庙会时演出,江西传入的采茶舞,只有摆扇、采茶、献篮三段程式。后来艺人黄发将八套花伞舞融进《采茶舞》中,丰富了它的内容。采茶舞,舞姿优美,走步时;两手的柔摆、双膝的微颤、抖扇的轻盈,甩伞时胸腰的提、沉、含、放以及采茶时身体的左右护身动作,都含有巧、柔、圆的风姿。

发展

采茶舞在崇左主要流行于驮卢、那隆、左州等地村镇。清光绪二十年(18采茶舞94年),钦州一个打瓦师傅到驮卢圩灶瓦村打瓦,又教老百姓演唱采茶戏,也到附近的更别、屯村、更懒、伏廖村传授。1918年,邕宁县那陈村民间艺人赖福栈来到那隆、群黎、左州、渠茗、弄焱村教唱采茶。从此以后,外地采茶戏开始传入崇左。经过4、5代人的传教,流行崇左的采茶戏,其内容多以反映壮族人民劳动生产、生活、爱情为主旋律。采茶舞是由当地群众组织采茶队来排演,扮演人物有茶公、茶娘、歌伴、书生或财主等。新中国成立前,采茶队一般没有妇女参加,“茶娘”由男演员装扮。每队的演员一般5人左右。建国后,妇女参加了采茶队,“茶娘”不再用男演员担任,每队的演员也增加到20-30人,演唱场地从在一张竹单上做表演走上了大舞台。民间采茶队出演一般在正月初一到二月上旬,以茶恭新年、庆贺丰收、祈求太平为表演目的。采茶舞有开台茶(恭茶)、乃茶、十送茶、老正茶、洋红茶等10多种表演形式。

特点

采茶舞的动作特点是朴实大方、富于幽默感。茶公常用颤腿、屈膝作矮桩采茶舞动作,舞步轻快潇洒。手中的钱尺在表演“开荒舞”时可当作锄头,表演炒茶时可作拉风箱状,动作诙谐,富有情趣。茶娘的动作多为羞涩含蓄、细碎轻盈的舞步,多用“十字步”、“踏步转”。手中彩扇轻挥疾拢,有如云朵飘舞、柳絮轻扬,舞姿婀娜,仪态万千,充分表现出少女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 采茶舞亦歌亦舞,一般两句或四句一歌,间从锣鼓或音乐过门。舞者在过门中成△形循环串插,步履轻如蜻蜒点水,急如流水疾风。配以鼓乐,场面气氛热烈,具有较强的娱乐性。

记载

据郑氏宗谱记载,石马郑氏祖先文回公自南宋年间从高枧双娄茶山迁居于此,采茶舞《光绪宁海县志卷三》载“石马有刀溪可灌溉,有山无海,产茶”。数百年前,祖辈辛勤,山上山下,地边角落,山湾山岗,坑边岩档,甚至路边墓旁都种上茶叶,还有山湾名曰“茶园湾”,故采茶舞应运而生。《采茶舞》源于元末明初,盛于清、,族人相传至今。每逢新春元宵佳节族人都要举行采茶活动,欢收,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时期被列入四旧,责令停止活动。1980年后国家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方针后,采茶舞重又恢复生机。81年元宵曾被县文化部门邀请参加县民间艺术展演,同年省歌舞总团编导戴群、曲作家朱培华曾赴该村采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县文化部门曾派员指导,拟代表三门民间艺术赴台州市汇演。 主要曲调有:采茶调、花鼓调、看相调、紫竹调、古人头调、鲜花调、凤阳花鼓调。《采茶舞》表演时,先锣鼓闹场,接着进行采茶表演,表演开始时圆场,扮演者交叉串连各种队形,茶心在前、茶斗随后,其次茶女、花鼓、看相、卖六头、和尚紧随茶心旋转,旋转后进行反旋转,上下起伏,转身造型,茶心居中,其它扮演队形里七外八,里七扮演是茶女七人,外八扮演是茶斗一人、花鼓二人、看相二人、卖六头一人、和尚一人、贩茶客人一人,共八人。表演形式边歌边舞,先后顺序是由茶心领唱,茶女接着和唱,贩茶客人道白,和尚念白,卖六头念白,花鼓者边唱边敲打花鼓,看相者边唱边做。每唱一节,变换队形一次,共表演十二节。最后看相表演完毕结束。整个表演演唱由乐队伴奏曲,曲调有采茶调,整个表演边歌边舞,曲调丰富,民间艺术特色鲜明。

过程

采茶舞是一种集歌、舞于一体的民间灯舞。与传统的龙灯舞、马灯舞齐名采茶舞,流传于青田乡间。每年新春佳节,乡村采茶舞队,便大显身手,为节日增添喜庆。舞队通常由村里年长有威望的人领队,队员有十多个,其中有敲锣打鼓的、拉琴、送贴的。而开场演出的正式演员却只有五位,有的舞队则配备一两位候补演员。演出队的开路先锋先按家家户户依次送贴,然后由演出队按贴的先后进行演出。表演结束后,乡亲们纷纷端茶送水、烧点心招待演员。红包是采茶舞队的主要收入,其除一部分给队员们作酬金外,大部分都作村里办公益事业的资金。采茶舞使用的道具并不繁琐:一副锣鼓,两把胡琴,四个用几根粗竹篾做骨架,四周糊上白纸,写上“茶”“福”等字的茶篮。茶篮里面置一根蜡烛,晚上演出时点燃蜡烛,显得五彩缤纷、煞是好看。每到一处,只要一听到敲锣打鼓和“采茶罗——”的吆喝声,乡亲们便整理好院子,摆好桌椅,等候着舞队的到来,孩子们听了,则高兴地三五成群地汇集在一起跑到屋外去迎接。 采茶舞是以歌舞的形式进行表演的。随着二胡的音乐,演员排好梅花形队列翩翩起舞。扮演相公的男演员站在上首,手执纸扇,边舞边唱。扮演小姐、妹妹、丫环(两人)的姑娘,每人面前摆着茶篮,做着摘茶的手势,边摘边唱。采茶舞全过程分月采、贩茶、劝茶三部分。月采的内容最丰富,咏唱名花名茶、风景名胜、生活习俗、优良品质等。贩茶是一段情节生动的说、唱、白相结合的家庭小闹剧。劝茶则因人而异,歌颂各行各业的人们兴旺发达。在音乐伴奏下,采茶舞那清纯的小合唱、对唱曲调,以及其优美的舞姿,受到了民间乡亲邻里的喜爱。每年正月初二至十五,是采茶舞表演的高峰期。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演员在音乐的伴奏下,与龙灯舞、鱼灯舞、马灯舞相互媲美,竞相斗技,增添了节日的欢乐。让我记忆最深的是有一年元宵节前后的那几天,恰遇天气阴雨绵绵,但乡村各种灯舞仍然坚持演出。虽然纸做的龙身、鱼身、茶篮壁都被雨水淋湿并掉落,只剩下竹制的骨架,而演员们的表演兴致却丝毫未减,风雨中的飞龙游鱼和采茶舞,谁也不比谁逊色。令观看的人竟忘记了天在下雨,孩子们崭新的衣服挤了一身泥、年青的小伙子淋湿了衣衫也不在乎,个个兴致勃勃,有欢呼的,也有喝倒彩的,只有老人们连叹天公不作美,颤颤魏魏地忙着生火炉、烧热水、点心、为演员们热身子暖心,其情景至今难忘。 一家人都很喜爱采茶舞,尤其是父亲,就是一个采茶舞迷。他不但会唱、会演采茶舞,而且多年来还整理记录了十几套采茶舞词,空闲无事时常拿出来看看,有时候来了兴头,还教我们演唱采茶舞,逗得大人、老人们直乐。如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娱乐方式也越来越丰富。但采茶舞这一民间传统灯舞却至今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儿时扮演采茶舞的情景至今记忆忧新。

盛行

丰收的鼓乐、涌动的稻海、韵味十足的采茶舞蹈。一场“农味”十足的第采茶舞六届全国农运会开幕式昨晚在泉州海峡体育中心隆重举行。2007年7月8日晚8时,身着传统农村服饰的表演者敲响了丰收的锣鼓,80位舞蹈演员扮成象征农时节气的妙音鸟,展开“双翅”款款“飞”进现场,以欢快的舞蹈拉开了表演的序幕。在丰收篇《民以食为天》中,由1600名女演员组成金色的“稻海”涌动,她们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金风吹拂、稻浪翻滚”的喜庆场面。演员唱起《丰收歌》,与舞蹈相映生辉,展现出一派丰收景象。风情篇《挥汗天地间》对新时代山区茶农、草原牧民、沿海渔民等生产生活进行了艺术描写,展示了祖国大地东西南北、林牧渔区的不同风情。记者看到,当具有福建地方特色的《采茶扑蝶》的音乐声响起,茶乡女背着小竹茶篓出现在舞台上,跳起欢快抒情、韵味十足的采茶舞蹈时,观众纷纷鼓掌喝彩。 妙音鸟的形象贯穿始终,在展望篇《春风颂吉祥》部分,钢琴华彩乐段伴随花腔女高音的歌声中,由专业舞蹈演员组成的妙音鸟翩翩而至,伴着吉祥的云朵表演“大海架心桥”的场面,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农运会的“农味”贯穿开幕式演出的始终,讨小海的湄州女,披花巾、戴斗笠的惠安女。不同角色粉墨登场,表演的各种节目都极富农村特色。来自泉州灵感书屋的郑正锋带着一家五口特地赶来观看开幕式,“泉州难得举办全国性的大型运动会,以前还从来没现场看过开幕式,所以就带着家人来了。没想到开幕式的表演这么精彩,这么有乡土味。听说后面的比赛也很有趣,我准备这两天都来看比赛。”

诗词

据开化庚诗写的《陈毅将军咏龙顶》中说,歌词结尾“沏龙顶”三字和1938年陈毅将军率领湘赣、赣南四、五营的江南府春队北上抗日到安徽岩寺集中,途经华埠休整时留墨宝“咏龙顶”诗相关。陈毅将军《咏龙顶》的诗作为:采茶舞 一麾出赣御外侮,时雨桃花华镇游。 三水环岛伏金溪,粼光迸目结蜃楼。 醉欣戎歌品龙顶,君酌千觞志更酬。 惜日兄弟阋于墙,而今挥戈逐倭寇。 在开化华埠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抗战 时期的“惜别歌”: 风习习,雨淅淅,桃红柳绿杜鹃鸣。 意切切,情绵绵,亲人相依惜别离。 送君千里终须别,盼侬逐寇传佳音。 待郎征倭凯歌还,妻为郎君沏龙顶

相关

进京迎奥运 从江西理工大学获悉,该校的“中国奥运拉拉操宝贝”将以江西传统的采茶舞为主要动作设计元素,把采茶舞带入北京奥运会比赛的各个现场,向世界展示采茶舞的魅力,为奥运健儿加油。据了解,江西理工大学拉拉操队共有13名队员,7男6女。此次奥运拉拉操宝贝表演的采茶舞亦歌亦舞,舞者成三角形循环穿插,步履轻如蜻蜓点水,配以鼓乐,场面气氛热烈,富有浓郁的赣鄱风情,表达了全省人民对北京奥运的深深祝福。据悉,2008年1月,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育展示现场表演拉拉操总决赛中,江西理工大学拉拉操队以第一名的身份成为北京奥运会的“中国拉拉宝贝”,8月北京奥运会期间,将在射击、击剑和游泳等项目的场馆进行现场表演。

中国民歌的主要形式并举例说明

1、劳动歌

劳动歌包括各种号子、夯歌、田歌、矿工歌、伐木歌、搬运歌、采茶歌等所有直接反映劳动生活或协调劳动节奏的民歌。

它是一种由体力劳动直接激发起来的民间欧谣。它伴随着劳动节奏歌唱,与劳动行为相结合,具有协调动作、指挥劳动、鼓舞情绪等特殊功能。如:福建民歌《采茶扑蝶》、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

2、时政歌

时政歌以民谣居多。它一般篇幅短小,句数和字数都比较自由,没有固定的格式。鲜明性是其主要特点。如“骑虎不怕虎上山,骑龙不怕龙下滩,决心不怕死,死为人民心也甘”,语言坚定有力,毫无矫饰晦涩之处。

3、仪式歌

是伴随着民间礼俗和祀典等仪式而唱的歌。它产生于人们对自然力的威力尚不认识而对语言的力量又很崇拜的时候,即幻想用语言去打动神灵,用以祈福、免灾。

4、诀术歌

是巫婆、神汉进行巫术活动时唱的歌,如“天灵灵‘’。

地灵灵……”之类,也包括用以医病的咒语、如“天皇皇,地皇皇”。

节令歌是对某种节日或对时令描述的歌,它常与舞蹈和游艺相结合。

5、礼俗歌

经常被用于男婚女嫁、贺生送葬、新屋落成、迎宾待客等场合。如《哭嫁歌》、《妈妈的女儿》等。

把典歌是在重大的庆典时吟唱的祈祷性的民歌,它根据祭祀和庆典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内容,如播种祭、收获祭、颂租祭、招魂祭等。人死了,也有丧歌,以表示生者对死者的哀思。

除了舞蹈音乐中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与音乐组合,音乐在里面表,在里面的活动?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活动中能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积极参与活动。   能够大胆、地运用图标、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通过欣赏一首乐曲的多种表现形式,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感。知道相同的音乐,在不同的演奏方式下,能够表达出不同的情绪、情感。    活动准备   电脑多媒体、影音光盘、图表及标记(附后)。   舞曲版:摘自陈美小提琴《康康舞曲》。   歌唱抒情版:剪辑自香港电影《河东狮吼》片断。   交响乐版:选自音乐光碟《世界名曲集》——《地狱与天堂》。    活动过程   1.引入课题,导语。   前两天,老师听到一首好听的音乐,是在手机上有的,好像是……”(播放乐曲)   2.欣赏乐曲,《地狱与天堂》(片断)。   (1)、教师:“这首曲子你们听过吗?在哪里听到过,叫什么名字?”   (2)、幼儿欣赏乐曲《地狱与天堂)(片断)。   ①教师:“老师这儿也有3段和这段音乐一样的曲子,我们先叫它《菠菜歌》吧,你们想不想听?”   ②讨论: .   (a)这3首乐曲听起来一样吗?(实际上3首乐曲曲谱相同,让幼儿笼统的感知,描述同一首乐曲有三种演奏、表现形式上的不同)   (b)我们来讨论一下,所听的3段曲子有什么不同?   我们先看看在速度上这3段曲子有什么不同点?(有的快,有的慢……)再看看在强弱上它们有什么不同?(有的听上去声音很强,让人觉得有点吵;有的听上去较柔弱,让人听得很舒服……)   最后看看所听3段音乐在感觉上有什么不同?(有的音乐听过后让人很开心,想笑;有的音乐昕上去让人很兴奋,想跳舞;有的音乐听上去感觉很温柔,很抒情……)   (3)、幼儿再一次完整地欣赏乐曲。   ①介绍图表和卡片,幼儿了解使用的方法。   教师:“下面,我们听这3段音乐玩一个好玩的游戏。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张卡片,在这张卡片的反面有许多符号图标,我们现在一段一段地按顺序来欣赏这三段不同的音乐,请你在听过音乐以后,在卡片反面选择一张你认为最能够表现这段音乐的符号图标,贴在正面代表那段乐曲的号码和格子里面。”幼儿教育网()   ②幼儿逐段欣赏乐曲,分别根据三段乐曲的风格选择一张相应的图标贴在卡片正面的格子里。   (a)鼓励幼儿根据自已的感受,地选择图标,不受其他人的影响。   (b)幼儿根据自己选择的图标,大胆地表述自己选择这张符号图标I撤理由,并能够和大家交流对每一段曲子的感受。   ③播放3段乐曲,让幼儿逐段验证乐曲风格和自己的感受是否一致。   (4)、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再次讨论:   ①教师:“我们都能听出这3段曲子能够给人不同的感觉,那我们来讨论一下,这3段曲子比较适合在什么时候听呢?”(快的曲子,适合在购物、锻炼的时候昕;抒情的曲子,适合在睡觉前或者伤心的时候听;节奏很强的曲子,适合跳舞;幽默的曲子在难受、伤心的时候听……)   ②幼儿再次欣赏音乐与音像画面,验证自己的讨论结果是否正确。   3.了解乐曲的作者,欣赏乐曲最初的演奏风格。   “这段乐曲,人们给它起了好多名字。我们听到它时,因为里面有‘我是一棵菠菜’的歌词,我们就叫它《菠菜歌》;当它用来给别人跳舞时,名字又叫做《康康舞曲》;其实,这首乐曲真正的名字叫《地狱与天堂》,它是由法国的一名叫奥芬·的作曲家写出来的。后来人们觉得这首曲子非常好听,就把它变化成不同的节奏和风格,在不同的场合进行演奏,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感觉。现在,你们想听听这首乐曲最初是怎样演奏的吗?”   4.边欣赏音乐,边做游戏。   (1)、这首乐曲真是好听,我们一起来边听音乐,边玩个游戏放松一下吧。   (2)、请幼儿在3段不同风格的乐曲中,选择1段进行游戏(唱歌或者跳舞)。   5.讨论过程中,感受音乐。   引导幼儿注意在前面的讨论过程中,别人与自己不同的感受和观点,明白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各人对音乐的感受是不同的。   (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其实是不一样的,比如:你们在难受的时候,想听幽默的音乐让自己笑起来,而有的人可能更愿意听一些抒情的音乐,让自己好好放松心情……)    作品分析   这首由法国作曲家写作的交响乐曲,旋律欢快、活泼,经后人的'改变后,广泛运用于舞蹈、影视作品及电子音乐产品中,为人们欣赏、接受和传唱。本次欣赏活动中所采用的这段音乐的三种表现形式,分别具有抒情、摇滚、幽默的风格,特点鲜明,接近幼儿的感知经验,有利于幼儿感受和表达,并能较好地进行交流。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谱,学习秧歌的基本步伐和简单动作。   2.知道秧歌是汉族的一种传统特色舞蹈,感受秧歌热闹、喜悦的舞蹈特性。   3.乐意主动参与学习和表演活动,体验舞蹈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秧歌舞录像、音乐资料。   2.秧歌道具手巾花、绸带等。   3.秧歌舞图片、十字步图谱、秧歌动作分解图谱    活动过程:   (一)看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1.展出秧歌舞的图片,让幼儿欣赏。   教师:老师带你们去个非常热闹的地方,看看那里的人们在干什么?   2.幼儿自由欣赏图片,模仿动作。   教师:他们在干什么呀?你可以学一学他们的样子。   (二)欣赏《秧歌舞》,了解它是我国汉族的一种传统特色舞蹈。   1.教师介绍秧歌舞,丰富幼儿知识。   教师:有谁知道这种舞蹈叫什么名字?你愿意学一学他们的样子吗?   2.欣赏《秧歌舞》录像,感受浓郁的民族风情。   教师:老师还带来了这些叔叔阿姨跳舞的录像呢,想看吗?   (三)学习《秧歌舞》   1.回忆录像内容,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动作。   教师:叔叔阿姨跳得真好啊!你特别喜欢哪一个动作?请你来学一学。   2.了解十字步是秧歌舞最基本的步伐,结合图谱练习。   教师:学习秧歌舞有一个秘诀,(神秘地告诉幼儿)那就是十字步。   3.幼儿选择动作的分解图谱,自由模仿跳秧歌舞。   教师:请你选自己喜欢的动作,看着图谱来学一学秧歌舞。学会了一个动作还可以换另一个学一学。   4.对于能力差的幼儿给予帮助,还可以建议他们看着电脑视频模仿。   教师:如果你遇到看不懂的,可以问一问其他小朋友或老师,也可以请教一下电脑博士。   (四)自由表演秧歌舞   1.引导幼儿大胆在集体面前表现。   教师:你学会秧歌舞的动作了吗?谁愿意把自己学会的动作和一下?   2.请大胆表现的幼儿当小老师,教大家学习动作。   教师:还有谁也学会了这个动作?你们一起来表演看看。没学会的小朋友可以跟他们再学一学。   3.配合道具,集体表演秧歌舞。   教师:秧歌舞会开始啦,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舞起来吧!    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将秧歌舞的稠带和手绢花投放至表演区,幼儿继续表演秧歌舞。   创编活动:引导幼儿创编秧歌舞动作,并画出动作图谱,模仿。   家园活动:利用络视频资源,让孩子了解更多的民族风情。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3   摘要: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二、欣赏,熟悉歌曲,理解歌词;   三、分析讨论,学习切分音,练习歌曲节奏型;   四、演唱歌曲。   关键词:   夏天;雷雨;切分音;歌曲图谱。   作者简介:   姓名:关玉婷 单位:关山幼儿园 出生年月:1992年8月4日   邮政编码:430074 性别:女 民族:汉   详细通讯地址: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新竹路关山幼儿园   正文:   目标:1、通过歌曲感受夏天雷雨的自然现象。   2、知道切分音,学习并掌握切分音的节奏和唱法。   3、能记忆歌词内容,用不同的力度来演唱歌曲。   准备:1、幼儿有雷雨自然现象的相关知识。   2、歌曲ppt,闪电、打雷、雷雨的音效,歌曲内容图谱一份,问答标志两个。   3、歌曲节奏型一张,切分音节奏型一张。   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1、设置情境幼儿进入场地。   2、复习歌曲《大雨和小雨》。   3、播放闪电、打雷、雷雨音效,吸引注意力,提问引导幼儿说一说听到了什么。   二、欣赏,熟悉歌曲,理解歌词。   1、播放歌曲《夏天的雷雨》ppt,幼儿欣赏歌曲。   师: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看看能不能从歌曲里找到答案。   2、师示范唱,引导幼儿记忆歌词。   师有感情的演唱一遍歌曲,并提问:"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请幼儿自由回答)   3、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内容。(用一个图谱代表一句歌词)   (1)根据幼儿回答出示歌词图谱,并解释图标代表含义。   (2)幼儿再次听音乐,重组图谱顺序,帮助幼儿记忆歌词顺序。   三、分析讨论,学习切分音,练习歌曲节奏型。   1、出示节奏型图谱,练习熟悉节奏型。   2、引导幼儿认识切分音,学习切分音的节奏型。   (1)知道切分音的节奏特点,出示苹果图卡帮助幼儿理解并练习切分音节奏。   (2)用拍手的形式练习切分音。   (3)用歌词内容带入节奏练习切分音。   3、根据图片节奏型练习歌词。(引导幼儿发现歌曲特点:问答式,第一段提问,第二段是回答。)   四、演唱歌曲。   1、分段学唱歌曲,强调唱"一闪闪""哗啦啦"时用响亮的跳音。唱"轰隆隆"时声音大而有力。   2、教师弹琴带幼儿整首学唱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教师与幼儿用一问一答形式演唱歌曲。   4、幼儿分组用一问一答形式演唱歌曲。   5、尝试自由结伴用问答形式演唱歌曲。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用肢体动作表现劳动的情景,感受音乐的节奏、力度变化,体验搬新家的快乐。    活动预备:   1、与主题相关的经验(略)   2、多媒体课件、音乐录音    活动过程:   1、唱唱跳跳   律动《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最近碰到一件很兴奋的事儿,让我们听着音乐表演他们兴奋的样子吧!”   2、说说做做   (1) 出示幼儿作品,引出搬新家。   “你们猜猜,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为什么这么兴奋?”   (2)出示乱糟糟的家画面,引发大扫除愿望。   “我们跟着音乐来进行大扫除吧!”(幼儿跟着音乐用动作表现劳动的情景)   (3)个别动作的解析   如:擦窗--解析空间和姿态   吸尘器--解析肢体表达的不同方式   拖地板--提升生活经验   教师用哼唱形式小结:(出示收拾干净的房间)我们今天大扫除,真呀真兴奋。你擦窗来我拖地,房间变干净。   (4)(出现搬家卡车画面,引出搬家情景)   “猜猜先搬什么?”--听低沉、缓慢的音乐,讨论怎样表现搬大大、重重的东西。   “再搬什么?”--听轻快、跳跃的音乐,讨论表现搬小小、轻轻东西的动作。   教师以哼唱形式小结:(出示漂亮的新家)你搬我搬大家搬,家具放整洁。大家一起来劳动,新家更漂亮。   (5)教师表演舞蹈。   3、唱唱乐乐   夸夸唱唱《我们的新家》。   今天的这个音乐活动是从“我爱我家”的主体背景下生成出来的,在整个主体的进行中,我们为孩子们创设的是一种家的感受,爱的体验。我认为音乐活动就一定要让孩子感到开心,要通过多种形式来让孩子体验主题,丰富情感。因此,我创设了一个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这样一个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情景动态作为本次活动的载体。比如:开始部分的律动,第一段是个体动作,第二段则基本上是双人的动作,这些亲一亲、抱一抱、跷跷板的动作都能在平常孩子们与父母的生活中找到痕迹,所以以这个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情节来贯串整个活动,可以更自然的激发孩子们对家人,对亲情的认知和体验。   那么,在具体的设计上,我也有自己的一些具体设想。   一是在音乐活动中如何让孩子表现动态、经验和动作呢?所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让孩子们有各种表现的机会和形式,比如:我选择了擦窗、吸尘器、拖地板这几个动作进行解析的时候其实是有明确的指向性的。擦窗的动作解析相对集中于空间和动态的表现;吸尘器的动作解析相对集中于肢体动作的表现;而拖地板的动作解析则相对集中于生活经验的表达。我想通过空间动态、肢体动作、经验表达着几个不同的辐射面丰富孩子们表现的经验。   二是我觉得音乐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找到音乐的落脚点和联系点。比如:我们的心情愉快的时候、做家务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哼唱不知名的曲调,我们之间挥敲击出一连串的声响等等,所以今天我们又把听辨音乐作为一种单纯的音乐元素来出现,而是结合了平常的劳动经验,将重点放在经验和动作的互补上,将节奏、力度的变化通过搬场来呈现,通过生活经验表现出来。比如:听辨沉重、轻便的音乐形象,猜一猜搬场车上有什么?还有些什么?让孩子将对音乐的感受力与实际的物体相结合,使物体形象和音乐形象产生联系,通过二者的匹配来表现听辨的感受。   最后,选用吉祥三宝的伴奏,结合孩子们的热点,将以前我们曾经夸夸我们的教室、夸夸我们的好朋友的经验迁移到今天的夸夸我们的新家,再一次推进孩子的情感的萌芽和亲情体验,最终还是回到爱的感受这个主题上来。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欣赏黄梅戏,感知黄梅戏清新婉转的曲调。   2.学会哼唱黄梅戏的曲调,能大胆地把诗歌改成黄梅戏进行演唱。   3.喜欢黄梅戏,体验表演的快乐。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活动准备:   1.《谁料皇榜中状元》视频、伴奏。   2.幼儿已学会儿歌《我家小池塘》。    活动过程:   (一)欣赏《谁料皇榜中状元》,初步感知黄梅戏清新婉转的曲调。   教师:你们喜欢看表演吗?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段好看的表演。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表演?你知道这是什么戏曲吗?刚才这个演员是怎么唱的?   (二)学唱黄梅戏曲调,能跟着旋律哼唱。   1.跟着视频学一学黄梅戏的曲调。   教师:她表演得好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唱一唱吧!   2.能用"啦"来哼唱黄梅戏。   (三)用黄梅戏的曲调演唱诗歌:《我家小池塘》   1.回忆诗歌,尝试改编。   教师:黄梅戏真好听,可以用我们学过的诗歌来编吗?   (1)复习诗歌,能跟着图谱有节奏的朗诵。   (2)尝试改编。   教师:这首诗歌真美,你能把它唱成黄梅戏吗?我们来试试。   2.大胆演唱《我家小池塘》   (1)幼儿尝试学唱。   (2)教师范唱。   (3)完整学唱。   (4)难点练习。   (5)大方表演。   教师:嗯,真像小演员,我们再表演给客人老师看看。   (四)提出要求,结束活动。   教师:客人老师给我们鼓掌,高兴吗?这首诗歌《我家小池塘》还有两段呢,我们回去以后把它唱给更多的人听。    活动延伸:   区角游戏:提供演出戏服,能在表演区自主表演。   家园合作:与父母一起搜集各种戏曲,了解中国的戏曲文化。    活动反思:   孩子们能够体会到《我家小池塘》这首诗歌所带来的美,更突出了小池塘的美丽,同时也激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这首诗歌读起来也非常的爽口。非常适合大班幼儿学习。   整个活动分成三大环节,第一环节是观察图片,分段梳理,初步感知诗歌;第二环节是完整学习,多种形式朗诵;第三环节是绘画讲述,诗歌创编。各个环节是环环相扣,衔接紧凑,逐层递进。这首诗歌的创编比较难,因为要同时创编两个,所以,我根据我们大班幼儿的实际,没有一下子让幼儿进行创编,而让幼儿先画,有一个铺垫,再进行创编,我觉得非常适合幼儿的特点。   紧接着我又问:“这么美的池塘,白天除了小鸟和彩云来照相,还会有谁和谁来照相。晚上,又有谁和谁悄悄捉迷藏呢?”在教师的提醒下,大部分幼儿的画也完成了,我又要求幼儿用诗歌里的话说一说。又给了孩子一次讲述的空间,鼓励孩子用较连贯的语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表述不太清的孩子委婉的给以引导,用清楚规范的语句反馈给他。通过对部分幼儿创编讲述,幼儿有了一定的创编兴趣。最后再鼓励幼儿和教师一起进行完整的创编活动。   通过本节活动下来,我感觉语言活动是非常带有童趣的,不是那么的乏味。同时中我也渗透到了科学以及艺术领域,如科学领域中让家长配合活动进行观察:“水中的倒影”让幼儿验证推理的合理性;在朗读诗歌的时候也为诗歌配上了相应的音乐,增添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以及在创编活动中进行绘画,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等。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引导幼儿用肢体表达刷子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音乐活动的愉悦。   2、在聆听不同乐曲性质的过程中,提升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刷子、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教师与幼儿共同跳“我爱洗澡”   二、开刷子舞会,幼儿学习用各种动作表现刷子的特征。   1、出示刷子,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玩刷子。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哎,今天我的洗刷刷专卖店开业了,店里面专门卖各种各样的刷子,欢迎大家来参观。”   2、幼儿玩刷子。   3、讨论刷子的用途,学习用刷子的动作。   幼儿回答问题并做出动作。   三、通过小锅刷与雨刷的不同音乐的体验,幼儿感受音乐节奏的快与慢。   1、教师随三拍子音乐做小锅刷转圈动作。   2、幼儿猜老师表演的是哪一种刷子,并展示动作。   3、幼儿随音乐来舞蹈。“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转圈圈。”   4、幼儿尝试正反转圈。   5、“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刷子呢?”“你知道小雨刷是怎么工作的吗?”幼儿编雨刷的动作,并集体学习。   6、幼儿随喜刷刷的音乐表演小雨刷的动作。   7、请个别动作较好的幼儿上来表演。   8、比较不同“这个洗刷刷的音乐跟我们刚才听的小锅刷的音乐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四、刷子宝宝找朋友与客人老师一起舞蹈。   “刷子宝宝很能干,也很愿意帮助别人,现在请刷子宝宝去找你的好,朋友,两个好朋友在一起,互相刷,看哪个刷子宝宝跳得最棒。”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肢体动作,道具等感应节奏短短短短长。   2.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特点,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重点难点:   1.通过肢体动作,道具等感应节奏短短短短长。   2.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特点,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锯木头的工具,方法。   2.音乐CD,纱巾,钢琴。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森林走一走,看一看森林里有很多小动物,让我们一起来向它们问好吧!先听一听老师是怎样和小动物问好的?(小牛下午好.....等)。   2.师:你们看明白老师是怎样问好了吗?现在请你们来问好其他的动物。   二、基本部分:   (一)肢体感应节奏“咿呀咿呀哟”   1.幼儿完整地感受乐曲。   2.挥手游戏,再次感应完整乐曲。   3. 师:这个“咿呀咿呀哟”可调皮了,有时出来和我们玩游戏,有时藏起来不见了。现在我们仔细听听,它一出现的时候,挥你的小手。   4.创编动作   5.师:除了小手,还有身体的哪个部位可以和“咿呀咿呀哟”玩游戏?”   (二)道具感应节奏短短短短长   1.运用纱巾感应节奏短短短短长。   (1)出示纱巾,引导幼儿将纱巾变成一把锯子。   (2)用纱巾练习锯木头的本领。   2.通过游戏感应节奏短短短短长。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抒情的二部曲式合唱,表现作曲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描绘了新中国的花朵们在洒满阳光的湖面上,划着小船尽情游玩、愉快唱歌的欢乐景象。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1】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本歌曲,能够用情绪饱满、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

  2、培养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使学生感觉到生长在社会主义祖国无比幸福。

  3、指导学生唱好二声部歌曲,在均衡、和谐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培养集体观念。

  教学重难点:

  1、 弱起节奏OX XX。

  2、 二声部的合唱部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同学们在悠扬的《生长在祖国的怀抱中》的乐曲声中拍手走进教室。

  2、采用音乐,师生问好。(略)

  3、放录音《采茶扑蝶》片断,老师带领做律动。

  二、节奏训练

  板书:①4/4 O X X X    ②2/4  O X X X

  脚手脚手        脚手 脚手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同时比较两种节奏区别与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比较中领会)

  三、导入新课

  1、师放录相,屏幕上出现一群孩子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一边欢笑、一边划桨,尽情地、幸福地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桨》,至歌声消失、关闭。

  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划船小朋友们唱的歌曲好听吗?(生答略)。既然好听,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教师出示大歌页。

  2、作品及作者简介:歌曲创作于50年代中期。词作者乔羽是中国音乐文协,著名词作家。曲作者刘炽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

  3、教师边弹琴边充满深情的范唱第一段词。

  4、请三位同学分别有表情的朗读歌词。

  5、教师先分别教唱二个声部的曲谱。

  方法:教唱法与听唱法及随琴跟唱法。在较熟的基础上按谱填唱第一段歌词。

  6、重点练习合唱部分。

  方法:①一声部唱,二声部默唱。( 相互交换 )

  ②二声部合唱(教师伴奏可跟随二声部)

  四、巩固练习:

  1、竞赛唱。

  分男女生唱、分小组唱、个人组对唱等形式。

  2、跟伴奏带唱

  教师指挥,要求唱得优美、动听、充满热情和自豪的感觉,启发培养学生表现美的能力。

  3、表演唱

  跟随录音,手握笔或尺作桨,启发学生想象在湖面上划船的情景,创造性的表演,活跃气氛,使音乐课堂进入。

  五、课后小结:

  1、今天我们唱演的真高兴,但高兴的同时要思考“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我们怎样去做才能报答党的恩情?

  2、下课后,请同学自己填唱最后两段歌词。

  【2】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

  教学目的: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并解题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或郊外去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描写的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形。

  2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生字:荡、桨

  荡:(指名拼读生字,要求读准后鼻音dang)

  桨:(提醒读准三拼音节jiang)

  荡起双桨:划船时同时划动两条桨拍击水面。

卡税是怎么回事,我们怎样运用卡税公式呢》

什么叫飞歌

苗族民歌的一种,苗语称“恰央”,流行于贵州东南苗族地区。是青年男女互相邀请出寨游方时唱的山歌体歌曲。曲调高亢,节奏自由,曲式短小。歌词五字一句,一首歌只有四、五句,台江地区的,曲调开朗,多为徵调式,由两人齐唱或独唱。革一地区的,曲调柔美,多为羽调式,两人重唱,每句开始用轮唱形式,第二小节即以同度齐唱。此外,施洞、覃高、孝弟等地区的,也各有其独特的风格。唱法均用真声,无伴奏。

船歌和摇篮曲简介

--------------------------------------------------------------------------------

日期:2005-9-22 8:44:41 来源: 编辑: 27

动画广告征集中

著名的“水上之城”威尼斯有一种平底狭长的小船,叫做“贡多拉”。船歌就是起源于贡多拉船工所唱的歌,广泛流行于意大利。十九世纪成为一种人们所喜爱的浪漫抒情曲体裁。船歌的曲调淳朴流利,优游自在,通常为6/8拍子,强拍和弱拍有规则地交替和起伏,描写船的摇曳晃动。法国作曲家奥芬的歌剧《霍夫曼的故事》第二幕中的船歌,是一首典型的威尼斯贡多拉船歌。在月光明朗的夜里,诗人霍夫曼的朋友尼克劳斯和诗人的情人朱丽叶塔坐着贡多拉,徜徉在威尼斯的运河上,唱着这首二重唱,象微波荡漾一般上下起伏的曲调,紧密配合着一摇一摆的伴奏音型。全曲分三段,从“吹吧,微风”开始是第二段。第三段的曲调和歌词,都是重复第一段。最后,朱丽叶塔和尼克劳斯唱着“啊”字,互相呼应。歌声渐渐消失在晚风中。

船歌除声乐曲外,还有器乐曲。器乐曲中的船歌,是一种抒情小品,和声乐曲的船歌一样,具有歌唱性的抒情旋律和摇晃动荡的伴奏音型,也常常用6/8拍子写成。门德尔松的钢琴曲《无词歌》中,有三首《威尼斯贡多拉歌曲》,其中第一首《g小调无词歌》是1830年在威尼斯写的。音乐清新流利,优美生动;婉转如歌的曲调和摇曳起伏的节奏贯穿全曲,塑造了水面上轻舟荡漾的音乐形象。

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里也有一首船歌。1876年,柴可夫斯基应彼得堡《小说家》月刊发行人贝纳德的约请,每个月为《小说家》的音乐附刊写一首钢琴曲。贝纳德按照十二个月令的时序,选定了十二首诗,提供给柴可夫斯基,作为十二个曲子的标题。其中六月用了普列谢耶夫的一首诗:

走向河岸——那里的波涛将喷溅到你的脚跟,

神秘的忧郁的星星会照耀着我们。

柴可夫斯基根据这首诗,写成了一首船歌。全曲分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是同一个主题,旋律深情婉转,略带忧伤,象一首浪漫曲。虽然没有用6/8拍子,但4/4拍子从强拍到弱拍一摇一摆的节奏。同样体现了轻舟荡漾的形象。中段速度转快,节奏也活跃起来,并从小调转入了大调,从四拍子过渡到三拍子,写出了“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的形象;歌声桨声,溶成一片,还可以听到浪花飞溅的音响。第三段的旋律,在每个乐节的收尾,加进了陪衬的声部,原来的“独唱”,变成了“二重唱”;歌声此起彼落,表现得更为气韵生动。最后,小船渐渐离去,波浪轻微的拍击声消失在远方。

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伴奏中往往模仿摇篮摆动的律动。由于摇篮曲和船歌的节奏很接近,又都具有抒情歌唱性的旋律和安静药气氛,有许多共同的特征,所以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在他的《家庭交响曲》的摇篮曲中,采用了门德尔松的《船歌》旋律。《家庭交响曲》是写作曲家家庭生活中的一天的。摇篮曲是其中的一段。在这段音乐中有两个旋律:一个是代表孩子的旋律,也就是孩子主题。由古双簧管、大管和加了弱音器的中提琴奏出。古双簧管所吹的音比现在的双簧管低一个小三度,是一种A调的双簧管。另一个是摇篮曲的旋律,它是描写母亲的歌来的。由低音单簧管吹出,开头两小节就是门德尔松的《g小调无词歌》的旋律。作者用复调的手法,把这两个旋律结合在一起。支持着这两个旋律的,是描写摇篮摆动的节奏音型,由两个大管吹出。在这段音乐的末了,我们可以听到钟鸣七下,是由钟琴奏出的。这时大提琴上出现了父亲的主题,小提琴上出现了母亲的主题,描写父母以祝福的眼光,投向甜蜜入睡的孩子。

摇篮曲也象船歌一样,既有声乐作品,又有器乐作品。6/8拍子也是摇篮曲的典型节拍。如下面的一首6/8拍子的声乐摇篮曲,作曲者据说是莫扎特。这首歌是以一个两小节的短小旋律作为主题核心发展而成的,音调明朗热诚,充满对孩子未来的希望。描写摇篮轻轻摆动的节奏,从头贯穿到底。歌中唱道:

睡觉吧,我的宝贝,小蜜蜂已经休息,

小鸟儿也已回巢,花园里多么安温。

月亮在天上微笑,一片银光多美丽,

透过窗户照着你,睡觉吧,我的宝贝,

快睡,快睡!

除了6/8拍子的摇篮曲外,三拍子和四拍子的摇篮曲也都可以利用和声和节奏的手法,来描写摇篮的摆动。舒伯特的《摇篮曲》是利用稳定和弦和不稳定和弦的不断交替,来体现摇篮摆动的效果的。这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音乐充满无限的温存和抚爱。

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是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的。这也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曲调温柔美丽,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亲切祝愿:

1.晚上好,夜里好,

玫瑰花、丁香花都已闭上眼,

你也快睡觉。

到明天,大清早,

又是会说会跳。

2.晚上好,夜里好,

天使在守卫你,睡吧,

圣婴树会在梦里出现。

睡得香,睡得甜,

你会梦见乐园。

作曲家常常把摇篮曲采用到歌剧中去。如法国作曲家戈达尔在歌剧《约塞兰》中就写了一首摇篮曲。但它的对象不是婴儿,而是一个垂死的女人。这是一首具有歌剧音乐特点的抒情歌曲。全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相当于歌剧中的宣叙调,第二部分相当于歌剧中的咏叹调。宣叙调是以语言音调为基础的朗诵调。这首摇篮曲的第一部分具有宣叙调的性质,但有严整的三拍子节拍,不象真正的宣叙调那样节奏自由。咏叹调是歌剧中的抒情性或戏剧性独唱曲。这首摇篮曲的第二部分具有抒情咏叹调的某些特点。但并不具备咏叹调常用的三段式结构。歌剧《约塞兰》取材于法国诗人拉马丁的诗,叙述修道院的修土约塞兰在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大时,藏身在陶菲尼山谷的鹰洞里。贵族少女劳伦丝也化妆成一个男孩,躲避到这个山谷里来,约塞兰把她藏在自己藏身的鹰洞里,发现她是一个少女,两人相互发生了爱情。劳伦丝提醒他不要忘记自己是个修土,于是约塞兰就和劳伦丝分手,回到修道院去了。多年以后,约塞兰在巴黎被邀请去为一个垂死的女人做忏悔,这个女人就是劳伦丝,她临终表示希望和约塞兰在天上结合。这首摇篮曲是约塞兰为劳伦丝唱的安眠曲。第一部分是宣叙调性质的独白。第二部分是四拍子的摇篮曲,伴奏描写摇篮的晃动。

除了为人声创作的摇篮曲外,还有为各种乐器演奏而作的摇篮曲。这种器乐摇篮曲在内容和规模上都比声乐摇篮曲有更多的发展。器乐摇篮曲不是限于催眠和描写婴儿入睡,而更多的是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刻划宁静而富于诗意的精神境界。肖邦的摇篮曲是一首意境深远的钢琴音诗。左手从头到尾是一个稳定和弦和一个不稳定和弦的不断反复。描写摇篮的摆动,这种不断反复的短小旋律或和声,叫做固定动机。右手是一个乐句的不断变奏,全曲根据一个乐句的旋律,用变奏的手法连绵不断地展开;在固定动机的衬托下,由一声部单独进行发展为二声部重迭;由单纯的、匀称的节奏发展为轻巧的华彩旋律。右手好象风吹杨柳,婆娑起舞;而左手则象稳固的树干,岿然不动。全曲始终保持着安静的气氛,而又充满微妙的色调变化。法国作家大仲马在一部戏剧作品中讲到肖邦的摇篮曲时,有一段生动的描写,他说:“静穆的音乐渐渐弥漫于大气之中。把我们笼罩在同一种感觉里,这种感觉可以比得上洗过土耳其浴后,一切意识都被驱散,进入了一种平静状态。这时和谐地耗损了的身体,除了需要休息以外,再没有别的;心灵看到囚禁它的牢门已经统统打开,要到哪里就到哪里去,但它总是趋向于蓝色的梦境。”

国民歌分类-对音乐欣赏常识的补充

中国民歌有多种分类法。按体裁形式分类,大致可分为:号子(包括搬运号子、船工号子、作坊号子等)、山歌(包括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等)、小调(包括谣曲、时调、风俗仪式歌曲、舞歌等)3大类。在有些学者的论著中将民歌细分为号子、山歌、牧歌、田秧歌、船歌、童谣、小调、风俗仪式歌等。体裁分类法,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民歌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民歌的社会功用、以及音乐表现方法、特点等问题。

按民族和区域的风格色彩分类。中国有56个民族,由于各民族历史传统、语言特点、生活风俗等的差异,致使各民族民歌的风格色彩相距甚远。一些人数较多、居住地域较广的民族,如汉、蒙古、藏、壮、维吾尔等族,还可根据其不同地区民歌的音乐特色划分为若干色彩区。如汉族民歌大致可分为西北、华北、东北、西南、江浙、闽粤台、湘鄂、江淮8个色彩区,其中前3个地区属北方片,第4至第6属南方片,第7、第8属南北过渡地区。也有将南方片及过渡区分为云桂黔、川湘鄂、江浙、闽粤台等4个地区。分法不一,各有各的依据。

风格色彩分类法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民歌的风格色彩、音乐与民俗的关系等问题。按题材内容分类有助于认识、研究民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等问题。此外,还有根据历史发展时期分类,或出于某一专题研究的需要而进行的特殊分类。

中国民歌的分布

根据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以及民歌的不同风格色彩,中国民歌大体可以分为六个不同的风格色彩区。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

2.西部受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

3. 西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藏族民歌区;

4.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区;

5.东北受萨满教影晌的狩猎文化民歌区;

6.西北高原多民族半农半牧文化民歌区;

7.中原及东部沿海有着古老传统文化的汉族民歌区。

至于每个民歌区的民歌分类。由于民族不同,各自有其传统的分法,不可能划一,只能存异。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

这个民歌区主要处于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以蒙古族民歌为代表。蒙古族历来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民歌可分“长调”、“短调”两大类,“长调”民歌主要流行于东部牧区以及阴山以北地区,特点是字少腔长,富有装饰性,音调嘹亮悠扬,节奏自由,反映出辽阔草原的气势与牧民的宽广胸怀。牧歌、思乡曲、赞歌等大多属于长调。闻名的曲目有《辽阔的草原》、《牧歌》等。“短调”主要流行在西部、南部半农半牧区,其特点是结构短小,节奏规整,不少叙事歌、情歌、婚礼歌都属于“短调”。著名的短调民歌有《森吉德马》、《小黄马》等。草原文化民歌的共性是表现出草原牧民的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情感与性格。此外,在西蒙还有一种“蒙汉调”(蛮汉调),它是蒙、汉两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交流的产物。流行于河套一带的“爬山调”也是蒙、汉民族共同喜爱的歌种。

2.西部受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

这个民歌区地处新疆,以维吾尔、哈萨克民歌为代表,它受过来自中亚传统文化的影响,与阿拉伯音乐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歌舞艺术以“十二木卡姆”闻名于世。民歌有爱情歌、劳动歌、历史歌、生活习俗歌四大类。维吾尔民歌在音调方面包括了中国音乐、阿拉伯、欧洲三种音乐体系,它是中国民歌音调多元化来源最突出的一种。有不少民歌是与舞蹈相结合的,具有活泼、风趣的格调。闻名中外的民歌有《阿拉本罕》、《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送我一朵玫瑰花》等。哈萨克族主要居住在北疆,从事牧业。民歌可分为三大类:(l)词曲固定的民歌(包括牧歌、狩猎歌、情歌、宗教歌等);(2)即兴填词的民歌(包括山歌、渔歌、谜语歌等);(3)习俗歌(包括婚礼歌、哭嫁歌、送嫁歌等)。其中以情歌数量最多,大都表现情人离别的痛苦和祝福。哈萨克民歌中有中国音乐和欧洲音乐两种体系。中国音乐体系以宫、羽调式最多。闻名全国的有《玛依拉》、《等我到天明》等。

3.西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藏族民歌区

这一民歌区包括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的部分藏族聚居地区。民歌包括山歌(牧歌)、劳动歌、爱情歌、凤俗歌、颂经调五大类。民歌演唱活动大都与佛教节日有关,民歌中不少是与舞蹈结合在一起的,如“囊玛”、“堆谢”、“果谢”、“锅庄”等歌舞品种。音乐属于中国音乐体系,民歌一般特点为热情、开朗、诚挚、动人,极富高原特色,节奏律动性强。闻名的民歌有《北京的金山上》等。《北京的金山上》原来是一首箭歌(即狩猎歌),最初流传在的东南部林区。如今成了流传全国的新民歌。

4.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区

这一民歌区包括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少数民族地区一带。有二十几个不同民族聚居在这里。该区民歌有着不同层次的古老文化特征,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民歌大多为“诗、歌、舞”相结合的演唱形式,内容复杂多样,同时存在着不同历史阶段的民歌。由于许多民族没有文字,民歌成了他们记载历史、传播知识以及进行社交活动的重要手段,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所有这些都反映出特殊的、多层次的文化现象。这一地区代表性民歌是多声部民歌。多数民族都有二声部、三部民歌。民歌的分类有“大歌”、“小歌”。大歌以侗族、布依族、壮族等民族的最闻名,大歌又分男声、女声、童声三种,男声大歌一般节奏性较强,曲调明快。女声大歌节奏较自由,旋律细腻、柔和。小歌除二声部外也有单声部民歌。内容以爱情为主,一般是青年男女在室内用小嗓轻声唱。此外还有古歌,以苗族的古歌历史最悠久。内容叙述天地的形成,人类的起源。游方的起因等。曲调富于吟诵性,歌唱者多为老人。侗族大歌50年代即闻名全国,其他民歌如《桂花开放贵人来》、《阿细跳月歌》等,也都是有代表性的曲目。

5.东北部受萨满教影响的狩猎文化民歌区

这个民歌区主要包括东北大、小兴安岭一带,以鄂伦春族民歌为代表(包括鄂温克、赫哲、达斡尔、满族筹),鄂伦春族在1949年前还保留着不少原始社会的痕迹。这是一个喜爱歌舞的民族,过去以狩猎为生,每当狩猎满载归来,或者民族节日,都要进行歌舞狂欢。他们的民歌可分为三大类:(l)山歌,(2)歌舞曲,(3)萨满调。山歌又分“长调、“短调”,“长调”高亢刚健,节拍自由;“短调”曲调平稳,节奏规整。歌舞曲大多为一领众和形式。萨满调是为请神、跳神、祭祖、葬礼时唱的歌,曲调吟诵式,多为领和。鄂伦春民歌为五声音阶。以宫调式、羽调式居多。他们最喜爱的民歌有《额呼兰.德呼兰》,是一首歌颂大自然的歌。此外《鄂伦春族小唱》在全国也很闻名。

6.西北高原多民族半农半牧文化民歌区

这一民歌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的黄河上游地区,有汉、回、土、撒拉、保安、东乡、藏、裕固等民族聚居的区域。自古以来属于半农半牧文化范畴。历史上曾经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东西文化交流较早,由于长期的多民族交化交融,产生了八个民族并有的歌种——“花儿”。该区民歌可分“家曲”,“野曲”两大类,“家曲”包括各种酒曲、宴席曲、小词、秧歌等;“野曲”包括“花儿”在内的各种山歌、牧歌等。野曲只能在室外唱。“花儿”为代表性歌种,曲调高亢悠长,格调深沉婉转,气质粗扩、淳朴。不论哪个民族都使用汉语演唱,而各民族有自己的衬词,中外闻名的曲目有《上去高山望平川》。

7.中原及东部沿海有着古老传统文化的汉族民歌区

汉族民歌区在六个区中属于最大的一个,从寒冷的北方到带的南方,从西北高原、西南高原到东部沿海平原,地理条件、风俗习惯、生活、生产方式多种多样。语言虽同属汉语,但各地方言不同。东、西、南、北差异很大,民歌的风格特点也呈现出多种特征。另一方面汉族在北方草原民歌区、西北半农半牧民歌区以及西南高原多民族民歌区都有千万以上的人口,因此,民歌区部分重叠的现象也是存在的,基于以上情况,汉族民歌区又可以分为十个支区和一个特区。

(l)东北都平原民歌支区;

(2)西北部高原民歌支区;

(3)江淮民歌支区;

(4)江浙平原民歌支区;

(5)闽、台民歌支区;

(6)粤民歌支区;

(7)江汉平原民歌支区;

(8)湘民歌支区;

(9)赣民歌支区;

(10)西南高原民歌支区,

(11)客家民歌特区。

汉族民歌品种繁多,仅其不同的社会功能可以分为十大类:即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田歌、渔歌、茶歌、秧歌(包括灯歌)、风俗歌、儿歌、摇儿歌。

(1)东北部平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山东、河北、河南东北都、苏北北部等黄河下游地带,以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区,基本上是一个沿海平原地带。自古以来黄河下游属于文化比校发达地区。根据风格上的微小差异,该区又可分为两个小区,山东、河北及河北、苏北的一部分为第一小区;辽、吉、黑为第二小区。第二小区实际是第一小区的移民区。所以民歌同属近似风格。全区使用东部北方方言。这里民歌以小调为主,其次是秧歌、号子,山歌极少。代表性民歌有《小白菜》、《画扇面》、《沂蒙山小调》、《小看戏》等等。

(2)西北部高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山西、陕西大都、河南西北部、内蒙河套地区以及甘、青、宁汉族聚居地区。东面以太行山为界与东北部民歌区分开,南北各为阴山以南,秦岭以北,属于黄河中上游地区。过去交通不便,民间音乐较少与外地交流,使用西北都北方方言。民歌以山歌最为突出.包括有“信天游”、“山曲”、“爬山调”以及“花儿”。其次为秧歌、小调。全国闻名的曲目有《走西口》、《赶牲灵》、《兰花花》、《推炒面》、《五哥放羊》、《刨洋芋》、《绣金匾》等。

(3)江淮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淮河流域的苏北、安徽大部以及河南东南部地区、西面以大别山与江汉民歌区为界。该区处于黄河、长江流域之间,音乐文化兼融南、北因素,带有过渡性的特征。使用北方方言。民歌以田歌、小调突出,秧歌、山歌次之。闻名的曲目有《凤阳花鼓》、《王三姐赶集》、《打麦歌》、《彼根芦柴花》等。

(4)江浙平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江苏南都、上海、以及浙江大部,地江下游,是古代的吴、越之地。文化比较发达,人民生活较富裕,历来有江南渔米乡之称。使用方言为吴语。民歌以小调为主,闻名的曲目有《紫竹调》、《无锡景》、《茉莉花》、《哭七七》、《对鸟》等。

(5)闽、台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福建大部、台湾大部以及广东潮汕地区。福建与台湾自古以来就有文化的渊源关系,台湾当地汉族一直使用闽南语,此外,两地还有一些共同的地方戏曲、说唱音乐等。民歌以山歌、耘田诗、小调突出,闻名的曲目有《采茶扑蝶》、《茶童歌》、《天乌乌》等。

(6)粤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珠江流域的广东大都,广酉东南部,以及海南部分地区,北面以南岭为界与赣民歌区相邻。这里地处带,珠江横贯东西,文化与海外交流较早,使用粤方言。过去广大渔民成为该区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民歌以渔歌——咸水歌最为突出。闻名的曲目有《落水天》、《春牛调》、《哩哩美》等。

(7)江汉平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湖北、河南西南部以及湖南北部的部分地区,为古代楚文化的中心地带。使用西南方言。古文化比较发达,民间艺术源远流长,至今在许多方面仍保留着古色古香的地方特色。民歌以田歌最突出,其次是灯歌、小调、风俗歌、山歌。闻名的曲目有《黄四姐》、《洪湖渔歌》等。

(8)湘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湖南以及广西东北角上的几个县。地江中游南岸,这里也是古代楚地。民尚楚风,地袭楚俗,它与江汉民歌区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不过使用的方言不同,本区通用湘语方言。民歌最有代表性的是山歌、田歌。闻名曲目有《马桑村儿打灯台》、《一塘荷花一塘莲》、《上四川》等。

(9)赣民歌支区

该区以江西中、北、东部为基本范围,使用赣语方言。地处古代吴、楚之间,吴楚文化对其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具有长江流域东西部文化交流的过渡地带性质,民歌交融性强。以茶歌最有特色,其次为小调、灯歌。田歌中“打鼓歌”也很突出。闻名的曲目有《杜鹃花开》、《摘茶籽》、《送郎当红军》等。

(10)西南高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陕南以及广西西北部分地区。北以秦岭为界,通用西南方言。代表性民歌是山歌,其次是灯歌。此外川江船夫号子也很有特色。闻名的曲目有《小河淌水》、《赶马调》、《槐花几时开》、《我住贵州贵阳府》等。

(11)客家民歌特区

客家人分布较广,全国有八千余万人口,民欧特区主要指包括广东东北部、福建西南部以及江西东南部三省交界地带。这里客家人比较集中,客家系古代因战乱由北方中原一带来的移民,保留有古老遗风,使用客家方言。民歌主要为山歌,闻名的曲目有《灯红歌》、《风吹竹叶》等

毛晓彤在后宫甄嬛传中饰演的是怎样一个角色

毛晓彤在《甄嬛传》中饰演瑛贵人。

一、角色介绍

毛晓彤饰演的是果郡王允礼府里的丫鬟采苹,奉命在清凉台服侍甄嬛。虽然只是一个丫鬟,然而采苹的清新美丽却是果郡王府、清凉台都数一数二的,也因为如此,原本生性淡泊、与世无争的她成为果郡王侧福晋玉隐的“隐忧”,被送入宫中,最后册封为“瑛贵人”,成为宫斗的牺牲品。

二、毛晓彤个人简介

毛晓彤,1988年2月16日出生于天津,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毕业于戏剧学院。

2010年,毛晓彤凭借古装悬疑动作剧《女神捕》而步入演艺之路。2012年,因出演古装清宫剧《甄嬛传》开始崭露头角;随后凭借古装武侠剧《天涯明月刀》入围第三届乐视影视盛典电视剧最佳新人奖。

2013年,因出演武侠剧《天龙八部》被观众熟知;2014年,主演年代传奇剧《刀客家族的女人》及古装武侠剧《神雕侠侣》。2015年,出演古装宫廷传奇剧《大汉情缘之云中歌》。

2016年,凭借都市爱情偶像剧《微微一笑很倾城》及古装戏《锦绣未央》获得广泛关注;随后还获得国剧盛典荧幕魅力演员奖。2017年,主演青春派系列第三部曲《谁的青春不叛逆》。

扩展资料:

一、《甄嬛传》影片介绍

《甄嬛传》是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于2011年出品的清装宫斗剧,由郑晓龙执导,流潋紫编剧,孙俪、陈建斌、蔡少芬、刘雪华、李天柱、蒋欣、李东学、陶昕然等主演。

该剧改编自流潋紫所著的同名小说,主要讲述了少女甄嬛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单纯少女成长为一个善于谋权的一代太后的故事。该剧于2011年11月17日起陆续在中国各地方台播出。2012年3月26日,该剧在安徽卫视、东方卫视上星首播。之后,该剧在多个国家及地区播出。

剧情简介:

雍正元年,十七岁的甄嬛(孙俪饰)与好姐妹眉庄(斓曦饰)、陵容(陶昕然饰)参加选秀,她本抱着来充个数的念头,可皇帝(陈建斌饰)偏相中了她的智慧、气节与端庄,最后三人一同入选。但因华妃(蒋欣饰)嚣张,步步紧,眉庄被冤,陵容变心,天真的甄嬛慢慢变成了后宫精明的女子。

皇帝发现年羹尧(孙宁饰)的野心,令甄父剪除年氏一族,甄嬛终于斗倒了华妃。但不久又遭人暗算,父亲(沈保平饰)也被牵连而遭牢狱之灾,生下女儿后,心灰意冷的甄嬛选择出宫修行。在宫外幸得十七爷(李东学饰)悉心照顾,二人相亲相爱,只等有机会远走高飞。

后因误传十七爷死讯,甄嬛为保全腹中骨肉,设计与皇帝相遇,重回宫中。因生下双生子,甄父的冤案得以平反,重新被皇帝重用,甄氏一族再度崛起。甄嬛多次躲过皇后(蔡少芬饰)的陷害,最终扳倒皇后。可造化弄人,享尽荣宠的甄嬛,最终却只能看着心上人十七爷死在自己怀中。

皇帝驾崩后,弘历登基,甄嬛被尊为太后。

二、毛晓彤演艺经历

2010年,毛晓彤在古装悬疑动作剧《女神捕》中饰演甜美可爱的柳儿,这是其第一部电视剧,由此开始她的演艺之路。2011年,毛晓彤参演的家庭亲情剧《傻春》播出,她在剧中饰演为人仗义的少年赵素不。2012年3月26日,古装清宫斗争剧《后宫甄嬛传》首轮上星,毛晓彤在剧中饰演文静贤淑的瑛贵人采苹。

2012年6月24日,由古龙小说改编的古装武侠剧《天涯明月刀》首播,她在剧中饰演活泼开朗的南宫翎,该剧播出后接连取得同时段收视冠军的成绩,而毛晓彤凭借在剧中饰演活泼开朗的南宫翎获得业内人士的肯定,并入围第三届乐视影视盛典电视剧最佳新人奖  。

2013年12月22日,由金庸小说改编武侠剧《天龙八部》首播,她在剧中饰演天真无邪的钟灵,该剧播出后以平均收视1.25的成绩稳居前三,网络总点击播出量超过18亿 。2014年5月19日,年代传奇剧《刀客家族的女人》开播,毛晓彤在剧中以往形象,饰演勇于反抗封建、反抗时代的新女性明月 。

2014年7月21日,在都市时尚爱情喜剧《爱情回来了》中饰演傲娇小公主包念念;11月,参加明星密室逃脱游戏真人秀节目《星星的密室》,并进入决赛获得亚军;12月3日,古装武侠剧《神雕侠侣》首播,毛晓彤饰演刁蛮俏美的郭芙。2015年8月28日,励志爱情影片《我是奋青》上映,她在片中饰演90后小奋青苏昰。

2015年9月,其领衔主演古装宫廷传奇剧《大汉情缘之云中歌》上星播出,她在剧中饰演皇后上官小妹一角,而该剧的最终网络总播放量则突破了80亿次;11月,青春偶像喜剧《乌鸦嘴妙女郎》首播,毛晓彤饰演乌鸦嘴女郎”贝丽丽;12月24日,在芒果TV自制网络剧《金牌红娘2》中饰演金玲珑。

2016年2月,毛晓彤首次参与央视元宵晚会并担任开场秀表演嘉宾,与颜丹晨演唱歌曲《采茶扑蝶》;8月22日,都市爱情偶像剧《微微一笑很倾城》首播,她在剧中饰演热情爽朗的赵二喜,该剧在播出后网络播放量则突破了100亿次,并引发了颇高的网络热议度和媒体关注度,而毛晓彤个人在剧中的表现也获得了广泛好评。

2016年11月11日,古装戏《锦绣未央》首播,毛晓彤首次挑战反派角色,饰演内心隐忍腹黑且工于心计的李常茹;同年,她还主演古装剧《大漠骠骑—霍去病》,并在剧中饰演擅长武术的女将军蓁娥;12月20日,在《醉+拍档》中饰演干练女交警。2017年1月1日,毛晓彤获得国剧盛典荧幕魅力演员奖。

随后,都市商战爱情剧《不得不爱》在爱奇艺首播,她在剧中饰演金领丽人姚瑶;2月10日,青春派系列第三部曲《谁的青春不叛逆》开机拍摄,毛晓彤饰演都市知性白骨精唐诗 ;6月10日,由她领衔主演的古装剧《画江湖之不良人》在北京昌平开机拍摄,其在剧中饰演清丽脱俗、独有傲然骨气的侍女姬如雪。

2017年9月11日,其主演的都市青春励志偶像剧《美味奇缘》首播,她在剧中饰演了性格开朗、坚持梦想不畏前行的美食节目编导宋佳茗。2018年4月6日,毛晓彤参加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第九期,古装扮相的她演唱《迢迢牵牛星》。2018年5月参与录制海天味极鲜《跨界歌王3》。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毛晓彤

百度百科—甄嬛传

钢琴名曲

我就不学许多人给你列一串曲目了。我简要给你介绍一下我的音乐欣赏吧。

我小学开始听古典,比如贝多芬的交响,但往往沦为无聊。

后来初中开始听肖邦,才觉得真是感同身受、极有共鸣。

我强烈推荐你从肖邦开始听,然后再到贝多芬莫扎特他们。肖邦的音乐是比流行歌曲优美许多,也深入许多的,我相信你以后会同意我的观点。

对于肖邦,我现在已经听过他的所有作品。

我推荐你可以开始听的有这些:

波兰舞曲(18首)、夜曲(21首)、前奏曲(26首)。如果学钢琴的话可听听练习曲(27首)。

你不需学过音乐,只需注意一点:要反复地听,一盘听完一遍过几天最好在拿来听。往往第一遍你听不出什么,但越往后味就出来了。听过三四遍你就会深受感动。(这也就是古典与流行的不同)

另外写上你需简要知道古典音乐的时间与基本的发展:

1、发端——古希腊罗马音乐

2、中世纪音乐,只要是多声部的声乐与器乐(这叫做“复调”),大部分为宗教音乐。

3、巴洛克时期。它极为有名,复调音乐的鼎盛期,这个时代的高峰是(1685-1750)与亨德尔,而的生活年份可以看成是这时期的代表。

4、古典时期。依次诞生了海顿、莫扎特(1756-1792)、贝多芬(1770-1824)。

5、浪漫时期。代表是肖邦(1810-1849)、李斯特(1811-忘了)、柴可夫斯基、舒曼、舒伯特、勃拉姆斯等。在我看来,这个时期的音乐最为好听。

6、印象派。德彪西创立。名字大、声音小。开始变得有点叛逆。

7、各种现代乐派。这个不说了。音乐风格不大好接受。建议这些放到以后在研究。

至于音乐,最好去买,不必计较版本,国内我喜欢普罗艺术的,一盘35左右。

网上从verycd上找也可以,不过自己买的碟才会听得认真。

至于素养,普罗的许多碟中有小册子介绍,我很喜欢。当然书籍更具体,我已看过2本音乐史的书。

参考资料:我的记忆

飞歌,船歌,舞歌是什么

什么叫飞歌

苗族民歌的一种,苗语称“恰央”,流行于贵州东南苗族地区。是青年男女互相邀请出寨游方时唱的山歌体歌曲。曲调高亢,节奏自由,曲式短小。歌词五字一句,一首歌只有四、五句,台江地区的,曲调开朗,多为徵调式,由两人齐唱或独唱。革一地区的,曲调柔美,多为羽调式,两人重唱,每句开始用轮唱形式,第二小节即以同度齐唱。此外,施洞、覃高、孝弟等地区的,也各有其独特的风格。唱法均用真声,无伴奏。

船歌和摇篮曲简介

--------------------------------------------------------------------------------

日期:2005-9-22 8:44:41 来源: 编辑: 27

动画广告征集中

著名的“水上之城”威尼斯有一种平底狭长的小船,叫做“贡多拉”。船歌就是起源于贡多拉船工所唱的歌,广泛流行于意大利。十九世纪成为一种人们所喜爱的浪漫抒情曲体裁。船歌的曲调淳朴流利,优游自在,通常为6/8拍子,强拍和弱拍有规则地交替和起伏,描写船的摇曳晃动。法国作曲家奥芬的歌剧《霍夫曼的故事》第二幕中的船歌,是一首典型的威尼斯贡多拉船歌。在月光明朗的夜里,诗人霍夫曼的朋友尼克劳斯和诗人的情人朱丽叶塔坐着贡多拉,徜徉在威尼斯的运河上,唱着这首二重唱,象微波荡漾一般上下起伏的曲调,紧密配合着一摇一摆的伴奏音型。全曲分三段,从“吹吧,微风”开始是第二段。第三段的曲调和歌词,都是重复第一段。最后,朱丽叶塔和尼克劳斯唱着“啊”字,互相呼应。歌声渐渐消失在晚风中。

船歌除声乐曲外,还有器乐曲。器乐曲中的船歌,是一种抒情小品,和声乐曲的船歌一样,具有歌唱性的抒情旋律和摇晃动荡的伴奏音型,也常常用6/8拍子写成。门德尔松的钢琴曲《无词歌》中,有三首《威尼斯贡多拉歌曲》,其中第一首《g小调无词歌》是1830年在威尼斯写的。音乐清新流利,优美生动;婉转如歌的曲调和摇曳起伏的节奏贯穿全曲,塑造了水面上轻舟荡漾的音乐形象。

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里也有一首船歌。1876年,柴可夫斯基应彼得堡《小说家》月刊发行人贝纳德的约请,每个月为《小说家》的音乐附刊写一首钢琴曲。贝纳德按照十二个月令的时序,选定了十二首诗,提供给柴可夫斯基,作为十二个曲子的标题。其中六月用了普列谢耶夫的一首诗:

走向河岸——那里的波涛将喷溅到你的脚跟,

神秘的忧郁的星星会照耀着我们。

柴可夫斯基根据这首诗,写成了一首船歌。全曲分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是同一个主题,旋律深情婉转,略带忧伤,象一首浪漫曲。虽然没有用6/8拍子,但4/4拍子从强拍到弱拍一摇一摆的节奏。同样体现了轻舟荡漾的形象。中段速度转快,节奏也活跃起来,并从小调转入了大调,从四拍子过渡到三拍子,写出了“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的形象;歌声桨声,溶成一片,还可以听到浪花飞溅的音响。第三段的旋律,在每个乐节的收尾,加进了陪衬的声部,原来的“独唱”,变成了“二重唱”;歌声此起彼落,表现得更为气韵生动。最后,小船渐渐离去,波浪轻微的拍击声消失在远方。

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伴奏中往往模仿摇篮摆动的律动。由于摇篮曲和船歌的节奏很接近,又都具有抒情歌唱性的旋律和安静药气氛,有许多共同的特征,所以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在他的《家庭交响曲》的摇篮曲中,采用了门德尔松的《船歌》旋律。《家庭交响曲》是写作曲家家庭生活中的一天的。摇篮曲是其中的一段。在这段音乐中有两个旋律:一个是代表孩子的旋律,也就是孩子主题。由古双簧管、大管和加了弱音器的中提琴奏出。古双簧管所吹的音比现在的双簧管低一个小三度,是一种A调的双簧管。另一个是摇篮曲的旋律,它是描写母亲的歌来的。由低音单簧管吹出,开头两小节就是门德尔松的《g小调无词歌》的旋律。作者用复调的手法,把这两个旋律结合在一起。支持着这两个旋律的,是描写摇篮摆动的节奏音型,由两个大管吹出。在这段音乐的末了,我们可以听到钟鸣七下,是由钟琴奏出的。这时大提琴上出现了父亲的主题,小提琴上出现了母亲的主题,描写父母以祝福的眼光,投向甜蜜入睡的孩子。

摇篮曲也象船歌一样,既有声乐作品,又有器乐作品。6/8拍子也是摇篮曲的典型节拍。如下面的一首6/8拍子的声乐摇篮曲,作曲者据说是莫扎特。这首歌是以一个两小节的短小旋律作为主题核心发展而成的,音调明朗热诚,充满对孩子未来的希望。描写摇篮轻轻摆动的节奏,从头贯穿到底。歌中唱道:

睡觉吧,我的宝贝,小蜜蜂已经休息,

小鸟儿也已回巢,花园里多么安温。

月亮在天上微笑,一片银光多美丽,

透过窗户照着你,睡觉吧,我的宝贝,

快睡,快睡!

除了6/8拍子的摇篮曲外,三拍子和四拍子的摇篮曲也都可以利用和声和节奏的手法,来描写摇篮的摆动。舒伯特的《摇篮曲》是利用稳定和弦和不稳定和弦的不断交替,来体现摇篮摆动的效果的。这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音乐充满无限的温存和抚爱。

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是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的。这也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曲调温柔美丽,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亲切祝愿:

1.晚上好,夜里好,

玫瑰花、丁香花都已闭上眼,

你也快睡觉。

到明天,大清早,

又是会说会跳。

2.晚上好,夜里好,

天使在守卫你,睡吧,

圣婴树会在梦里出现。

睡得香,睡得甜,

你会梦见乐园。

作曲家常常把摇篮曲采用到歌剧中去。如法国作曲家戈达尔在歌剧《约塞兰》中就写了一首摇篮曲。但它的对象不是婴儿,而是一个垂死的女人。这是一首具有歌剧音乐特点的抒情歌曲。全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相当于歌剧中的宣叙调,第二部分相当于歌剧中的咏叹调。宣叙调是以语言音调为基础的朗诵调。这首摇篮曲的第一部分具有宣叙调的性质,但有严整的三拍子节拍,不象真正的宣叙调那样节奏自由。咏叹调是歌剧中的抒情性或戏剧性独唱曲。这首摇篮曲的第二部分具有抒情咏叹调的某些特点。但并不具备咏叹调常用的三段式结构。歌剧《约塞兰》取材于法国诗人拉马丁的诗,叙述修道院的修土约塞兰在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大时,藏身在陶菲尼山谷的鹰洞里。贵族少女劳伦丝也化妆成一个男孩,躲避到这个山谷里来,约塞兰把她藏在自己藏身的鹰洞里,发现她是一个少女,两人相互发生了爱情。劳伦丝提醒他不要忘记自己是个修土,于是约塞兰就和劳伦丝分手,回到修道院去了。多年以后,约塞兰在巴黎被邀请去为一个垂死的女人做忏悔,这个女人就是劳伦丝,她临终表示希望和约塞兰在天上结合。这首摇篮曲是约塞兰为劳伦丝唱的安眠曲。第一部分是宣叙调性质的独白。第二部分是四拍子的摇篮曲,伴奏描写摇篮的晃动。

除了为人声创作的摇篮曲外,还有为各种乐器演奏而作的摇篮曲。这种器乐摇篮曲在内容和规模上都比声乐摇篮曲有更多的发展。器乐摇篮曲不是限于催眠和描写婴儿入睡,而更多的是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刻划宁静而富于诗意的精神境界。肖邦的摇篮曲是一首意境深远的钢琴音诗。左手从头到尾是一个稳定和弦和一个不稳定和弦的不断反复。描写摇篮的摆动,这种不断反复的短小旋律或和声,叫做固定动机。右手是一个乐句的不断变奏,全曲根据一个乐句的旋律,用变奏的手法连绵不断地展开;在固定动机的衬托下,由一声部单独进行发展为二声部重迭;由单纯的、匀称的节奏发展为轻巧的华彩旋律。右手好象风吹杨柳,婆娑起舞;而左手则象稳固的树干,岿然不动。全曲始终保持着安静的气氛,而又充满微妙的色调变化。法国作家大仲马在一部戏剧作品中讲到肖邦的摇篮曲时,有一段生动的描写,他说:“静穆的音乐渐渐弥漫于大气之中。把我们笼罩在同一种感觉里,这种感觉可以比得上洗过土耳其浴后,一切意识都被驱散,进入了一种平静状态。这时和谐地耗损了的身体,除了需要休息以外,再没有别的;心灵看到囚禁它的牢门已经统统打开,要到哪里就到哪里去,但它总是趋向于蓝色的梦境。”

国民歌分类-对音乐欣赏常识的补充

中国民歌有多种分类法。按体裁形式分类,大致可分为:号子(包括搬运号子、船工号子、作坊号子等)、山歌(包括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等)、小调(包括谣曲、时调、风俗仪式歌曲、舞歌等)3大类。在有些学者的论著中将民歌细分为号子、山歌、牧歌、田秧歌、船歌、童谣、小调、风俗仪式歌等。体裁分类法,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民歌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民歌的社会功用、以及音乐表现方法、特点等问题。

按民族和区域的风格色彩分类。中国有56个民族,由于各民族历史传统、语言特点、生活风俗等的差异,致使各民族民歌的风格色彩相距甚远。一些人数较多、居住地域较广的民族,如汉、蒙古、藏、壮、维吾尔等族,还可根据其不同地区民歌的音乐特色划分为若干色彩区。如汉族民歌大致可分为西北、华北、东北、西南、江浙、闽粤台、湘鄂、江淮8个色彩区,其中前3个地区属北方片,第4至第6属南方片,第7、第8属南北过渡地区。也有将南方片及过渡区分为云桂黔、川湘鄂、江浙、闽粤台等4个地区。分法不一,各有各的依据。

风格色彩分类法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民歌的风格色彩、音乐与民俗的关系等问题。按题材内容分类有助于认识、研究民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等问题。此外,还有根据历史发展时期分类,或出于某一专题研究的需要而进行的特殊分类。

中国民歌的分布

根据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以及民歌的不同风格色彩,中国民歌大体可以分为六个不同的风格色彩区。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

2.西部受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

3. 西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藏族民歌区;

4.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区;

5.东北受萨满教影晌的狩猎文化民歌区;

6.西北高原多民族半农半牧文化民歌区;

7.中原及东部沿海有着古老传统文化的汉族民歌区。

至于每个民歌区的民歌分类。由于民族不同,各自有其传统的分法,不可能划一,只能存异。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

这个民歌区主要处于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以蒙古族民歌为代表。蒙古族历来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民歌可分“长调”、“短调”两大类,“长调”民歌主要流行于东部牧区以及阴山以北地区,特点是字少腔长,富有装饰性,音调嘹亮悠扬,节奏自由,反映出辽阔草原的气势与牧民的宽广胸怀。牧歌、思乡曲、赞歌等大多属于长调。闻名的曲目有《辽阔的草原》、《牧歌》等。“短调”主要流行在西部、南部半农半牧区,其特点是结构短小,节奏规整,不少叙事歌、情歌、婚礼歌都属于“短调”。著名的短调民歌有《森吉德马》、《小黄马》等。草原文化民歌的共性是表现出草原牧民的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情感与性格。此外,在西蒙还有一种“蒙汉调”(蛮汉调),它是蒙、汉两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交流的产物。流行于河套一带的“爬山调”也是蒙、汉民族共同喜爱的歌种。

2.西部受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

这个民歌区地处新疆,以维吾尔、哈萨克民歌为代表,它受过来自中亚传统文化的影响,与阿拉伯音乐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歌舞艺术以“十二木卡姆”闻名于世。民歌有爱情歌、劳动歌、历史歌、生活习俗歌四大类。维吾尔民歌在音调方面包括了中国音乐、阿拉伯、欧洲三种音乐体系,它是中国民歌音调多元化来源最突出的一种。有不少民歌是与舞蹈相结合的,具有活泼、风趣的格调。闻名中外的民歌有《阿拉本罕》、《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送我一朵玫瑰花》等。哈萨克族主要居住在北疆,从事牧业。民歌可分为三大类:(l)词曲固定的民歌(包括牧歌、狩猎歌、情歌、宗教歌等);(2)即兴填词的民歌(包括山歌、渔歌、谜语歌等);(3)习俗歌(包括婚礼歌、哭嫁歌、送嫁歌等)。其中以情歌数量最多,大都表现情人离别的痛苦和祝福。哈萨克民歌中有中国音乐和欧洲音乐两种体系。中国音乐体系以宫、羽调式最多。闻名全国的有《玛依拉》、《等我到天明》等。

3.西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藏族民歌区

这一民歌区包括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的部分藏族聚居地区。民歌包括山歌(牧歌)、劳动歌、爱情歌、凤俗歌、颂经调五大类。民歌演唱活动大都与佛教节日有关,民歌中不少是与舞蹈结合在一起的,如“囊玛”、“堆谢”、“果谢”、“锅庄”等歌舞品种。音乐属于中国音乐体系,民歌一般特点为热情、开朗、诚挚、动人,极富高原特色,节奏律动性强。闻名的民歌有《北京的金山上》等。《北京的金山上》原来是一首箭歌(即狩猎歌),最初流传在的东南部林区。如今成了流传全国的新民歌。

4.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区

这一民歌区包括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少数民族地区一带。有二十几个不同民族聚居在这里。该区民歌有着不同层次的古老文化特征,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民歌大多为“诗、歌、舞”相结合的演唱形式,内容复杂多样,同时存在着不同历史阶段的民歌。由于许多民族没有文字,民歌成了他们记载历史、传播知识以及进行社交活动的重要手段,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所有这些都反映出特殊的、多层次的文化现象。这一地区代表性民歌是多声部民歌。多数民族都有二声部、三部民歌。民歌的分类有“大歌”、“小歌”。大歌以侗族、布依族、壮族等民族的最闻名,大歌又分男声、女声、童声三种,男声大歌一般节奏性较强,曲调明快。女声大歌节奏较自由,旋律细腻、柔和。小歌除二声部外也有单声部民歌。内容以爱情为主,一般是青年男女在室内用小嗓轻声唱。此外还有古歌,以苗族的古歌历史最悠久。内容叙述天地的形成,人类的起源。游方的起因等。曲调富于吟诵性,歌唱者多为老人。侗族大歌50年代即闻名全国,其他民歌如《桂花开放贵人来》、《阿细跳月歌》等,也都是有代表性的曲目。

5.东北部受萨满教影响的狩猎文化民歌区

这个民歌区主要包括东北大、小兴安岭一带,以鄂伦春族民歌为代表(包括鄂温克、赫哲、达斡尔、满族筹),鄂伦春族在1949年前还保留着不少原始社会的痕迹。这是一个喜爱歌舞的民族,过去以狩猎为生,每当狩猎满载归来,或者民族节日,都要进行歌舞狂欢。他们的民歌可分为三大类:(l)山歌,(2)歌舞曲,(3)萨满调。山歌又分“长调、“短调”,“长调”高亢刚健,节拍自由;“短调”曲调平稳,节奏规整。歌舞曲大多为一领众和形式。萨满调是为请神、跳神、祭祖、葬礼时唱的歌,曲调吟诵式,多为领和。鄂伦春民歌为五声音阶。以宫调式、羽调式居多。他们最喜爱的民歌有《额呼兰.德呼兰》,是一首歌颂大自然的歌。此外《鄂伦春族小唱》在全国也很闻名。

6.西北高原多民族半农半牧文化民歌区

这一民歌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的黄河上游地区,有汉、回、土、撒拉、保安、东乡、藏、裕固等民族聚居的区域。自古以来属于半农半牧文化范畴。历史上曾经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东西文化交流较早,由于长期的多民族交化交融,产生了八个民族并有的歌种——“花儿”。该区民歌可分“家曲”,“野曲”两大类,“家曲”包括各种酒曲、宴席曲、小词、秧歌等;“野曲”包括“花儿”在内的各种山歌、牧歌等。野曲只能在室外唱。“花儿”为代表性歌种,曲调高亢悠长,格调深沉婉转,气质粗扩、淳朴。不论哪个民族都使用汉语演唱,而各民族有自己的衬词,中外闻名的曲目有《上去高山望平川》。

7.中原及东部沿海有着古老传统文化的汉族民歌区

汉族民歌区在六个区中属于最大的一个,从寒冷的北方到带的南方,从西北高原、西南高原到东部沿海平原,地理条件、风俗习惯、生活、生产方式多种多样。语言虽同属汉语,但各地方言不同。东、西、南、北差异很大,民歌的风格特点也呈现出多种特征。另一方面汉族在北方草原民歌区、西北半农半牧民歌区以及西南高原多民族民歌区都有千万以上的人口,因此,民歌区部分重叠的现象也是存在的,基于以上情况,汉族民歌区又可以分为十个支区和一个特区。

(l)东北都平原民歌支区;

(2)西北部高原民歌支区;

(3)江淮民歌支区;

(4)江浙平原民歌支区;

(5)闽、台民歌支区;

(6)粤民歌支区;

(7)江汉平原民歌支区;

(8)湘民歌支区;

(9)赣民歌支区;

(10)西南高原民歌支区,

(11)客家民歌特区。

汉族民歌品种繁多,仅其不同的社会功能可以分为十大类:即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田歌、渔歌、茶歌、秧歌(包括灯歌)、风俗歌、儿歌、摇儿歌。

(1)东北部平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山东、河北、河南东北都、苏北北部等黄河下游地带,以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区,基本上是一个沿海平原地带。自古以来黄河下游属于文化比校发达地区。根据风格上的微小差异,该区又可分为两个小区,山东、河北及河北、苏北的一部分为第一小区;辽、吉、黑为第二小区。第二小区实际是第一小区的移民区。所以民歌同属近似风格。全区使用东部北方方言。这里民歌以小调为主,其次是秧歌、号子,山歌极少。代表性民歌有《小白菜》、《画扇面》、《沂蒙山小调》、《小看戏》等等。

(2)西北部高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山西、陕西大都、河南西北部、内蒙河套地区以及甘、青、宁汉族聚居地区。东面以太行山为界与东北部民歌区分开,南北各为阴山以南,秦岭以北,属于黄河中上游地区。过去交通不便,民间音乐较少与外地交流,使用西北都北方方言。民歌以山歌最为突出.包括有“信天游”、“山曲”、“爬山调”以及“花儿”。其次为秧歌、小调。全国闻名的曲目有《走西口》、《赶牲灵》、《兰花花》、《推炒面》、《五哥放羊》、《刨洋芋》、《绣金匾》等。

(3)江淮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淮河流域的苏北、安徽大部以及河南东南部地区、西面以大别山与江汉民歌区为界。该区处于黄河、长江流域之间,音乐文化兼融南、北因素,带有过渡性的特征。使用北方方言。民歌以田歌、小调突出,秧歌、山歌次之。闻名的曲目有《凤阳花鼓》、《王三姐赶集》、《打麦歌》、《彼根芦柴花》等。

(4)江浙平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江苏南都、上海、以及浙江大部,地江下游,是古代的吴、越之地。文化比较发达,人民生活较富裕,历来有江南渔米乡之称。使用方言为吴语。民歌以小调为主,闻名的曲目有《紫竹调》、《无锡景》、《茉莉花》、《哭七七》、《对鸟》等。

(5)闽、台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福建大部、台湾大部以及广东潮汕地区。福建与台湾自古以来就有文化的渊源关系,台湾当地汉族一直使用闽南语,此外,两地还有一些共同的地方戏曲、说唱音乐等。民歌以山歌、耘田诗、小调突出,闻名的曲目有《采茶扑蝶》、《茶童歌》、《天乌乌》等。

(6)粤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珠江流域的广东大都,广酉东南部,以及海南部分地区,北面以南岭为界与赣民歌区相邻。这里地处带,珠江横贯东西,文化与海外交流较早,使用粤方言。过去广大渔民成为该区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民歌以渔歌——咸水歌最为突出。闻名的曲目有《落水天》、《春牛调》、《哩哩美》等。

(7)江汉平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湖北、河南西南部以及湖南北部的部分地区,为古代楚文化的中心地带。使用西南方言。古文化比较发达,民间艺术源远流长,至今在许多方面仍保留着古色古香的地方特色。民歌以田歌最突出,其次是灯歌、小调、风俗歌、山歌。闻名的曲目有《黄四姐》、《洪湖渔歌》等。

(8)湘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湖南以及广西东北角上的几个县。地江中游南岸,这里也是古代楚地。民尚楚风,地袭楚俗,它与江汉民歌区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不过使用的方言不同,本区通用湘语方言。民歌最有代表性的是山歌、田歌。闻名曲目有《马桑村儿打灯台》、《一塘荷花一塘莲》、《上四川》等。

(9)赣民歌支区

该区以江西中、北、东部为基本范围,使用赣语方言。地处古代吴、楚之间,吴楚文化对其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具有长江流域东西部文化交流的过渡地带性质,民歌交融性强。以茶歌最有特色,其次为小调、灯歌。田歌中“打鼓歌”也很突出。闻名的曲目有《杜鹃花开》、《摘茶籽》、《送郎当红军》等。

(10)西南高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陕南以及广西西北部分地区。北以秦岭为界,通用西南方言。代表性民歌是山歌,其次是灯歌。此外川江船夫号子也很有特色。闻名的曲目有《小河淌水》、《赶马调》、《槐花几时开》、《我住贵州贵阳府》等。

(11)客家民歌特区

客家人分布较广,全国有八千余万人口,民欧特区主要指包括广东东北部、福建西南部以及江西东南部三省交界地带。这里客家人比较集中,客家系古代因战乱由北方中原一带来的移民,保留有古老遗风,使用客家方言。民歌主要为山歌,闻名的曲目有《灯红歌》、《风吹竹叶》等。

TAG标签:#扑蝶 #采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