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科普经验站>综合知识>兜福是什么意思

兜福是什么意思

科普经验站 人气:1.66W

兜福是豆腐的谐音,寓意为福气、幸福。又与“多福”读音相近,因此被人们视为吉祥的食物。豆腐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并且较为松软,非常适合老人享用,因此在腊月做好豆腐也是必要的一项习俗。

兜福是什么意思

兜福是豆腐的谐音,寓意为福气、幸福。又与“多福”读音相近,因此被人们视为吉祥的食物。豆腐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并且较为松软,非常适合老人享用,因此在腊月做好豆腐也是必要的一项习俗。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兜福是一个中国方言词汇,主要流行于福建、广东等地区。它是“逗福”的音译,意思是以幽默、有趣的方式逗笑或逗乐别人。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种行为给人带来欢乐、快乐的感觉,类似于让人开心、逗人笑的意思。兜福可以指逗趣的言语、幽默的表情或滑稽的动作,目的是为了缓解紧张的气氛、增加欢乐和乐趣。

结婚要八大盘是什么

各地传统宴席,八 盘:

凉:姜丝肉 家乡灌肠 农家大拌菜 拔丝红薯

热:炒葱头 肉炒山蘑 清炒木兰菜 烤虹鳟全鱼

八 碗:

丰收:农家炖南瓜 农家碗蒸 农家炖鸡 情人菜炖五花肉

兜福:农家炖豆腐 五花肉炖豆泡 大豆腐炒三丝 农家丸子汤

咱家八八席的席面解析:

八八席--发发,吃了八八席,保管您发财;

葱头和灌肠--“出头”,“出人头地”;

八盘八碗--四平八稳之意;

拔丝红薯--“情意缠绵,长长久久”之意;

姜丝肉--保留菜目了,好吃营养,“男人不可一日无姜”嘛;

农家大拌菜--内有多种蔬菜,美味营养,丰收之意;

山蘑--咱十渡的山珍;

木兰菜--金,美味还“招财”;

虹鳟鱼--没小刺,名字中又有“红红火火”之意,虹鳟还被称为“水中人参”呢;

丰收系列就不介绍啦,都是非常好吃滴,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豆腐又称“龙脑”,谐音“兜福”,多吃豆腐有福气;

豆腐丸子汤--这个可有讲究,必须是最后一个上,上完这道菜,意味着所有菜都上齐了。

兜福是什么意思

二十三糖瓜粘的歌谣是: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过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费县结婚习俗

费县那边结婚的费用都是男方出,无论是结婚还是订婚,

亲迎

迎娶礼仪,通常称为喜事、将媳妇、娶媳子,婚礼之前要请亲戚朋友或街坊邻居共同来帮忙。主持操办喜事的头目称为总管,或称大总管,为了与办丧事的总管相区别,亦称红总,由他按照主人家的意图来安排各项事宜,诸如写对联、下请柬、启用车轿、请乐队、厨师、帐房先生、勤杂人员、安排迎亲、送亲、宴客等等。这场喜事办得是否红火热闹,主人家花钱多少是否得当,亲家宾客是否满意,礼仪是否周到,就全看红总的能力了。所以,红总是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一般由村里懂得这套礼仪的长者来担任。婚礼之前还要下帖邀请客人,有的客人不搬不来,那就要用马车、地排车或者胶轮小推车去搬。至此,结婚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娶亲是整个婚礼过程中最有情趣的环节,旧时临娶的前一天,新郎要换上新装,鼓乐相随绕村挨户行礼,称为行家礼,意思是恳请亲邻在婚娶的日子里多多帮助。有的地方只给本族的人家行礼,谓之演家礼。东平县的男子,在迎娶新妇的前一天到亲友家行礼,谓之告冠,而亲友送礼亦谓之冠敬。无棣将婚之夕,婿衣冠谒家庙;陵县将婚者,冠服,拜父母兄弟姊妹而已;桓台将婚时,着冠服,告庙,拜父母、叔伯、兄、姑及姊,并宗族长辈、乡先生;泰安、东阿都以婚礼为冠礼,即婚娶为,未婚为童子。

婚礼的前一天,女方家里的亲朋也都到齐,为新娘暖嫁,或称暖轿。暖嫁就是晚间请一班吹鼓手吹打一番,有的还要请一小戏班来清唱几出。这天晚上,新娘要向父母行“辞娘礼”,感谢父母养育之恩。临沂一带习惯“送亲”,婚礼前一天晚上雇的轿子就来到女家。轿夫们一起参加暖嫁,这时要盛情款待,让他们在第二天能把轿子抬得稳当,不颠不晃。莱阳一带,在婚礼前一天下午,男家把轿子送往女家。送轿子时,新郎先在轿里坐上十几步远,然后再下来,意思是压压轿子。

娶亲之日,礼俗繁多,迎娶新娘过门是首要的一项。山东各地,在迎娶方式和迎娶时间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迎娶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新郎亲自去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也可以称为迎亲;第二种是新郎不亲自去,而是派其兄弟或叔侄到女家接新娘,可以称之为等亲;第三种是男家不派人去女家,而是由女家把新娘送来,可以称之为“送亲”。迎亲在有的地方称为“大娶”,多为有钱人家所采取,生活富庶地区的一般人家也常采用。等亲和送亲有的地方称为“小娶”,适宜于一般家庭的经济状况,临沂、济宁、泰安、淄博、滨州等地区,大多采用此种形式。梁山贫寒人家娶亲多数乘车,仪式简单,俗称“一车二牛俩灯笼”。迎娶新娘进门的时间,一般都在中午,但曲阜、泰安、博山等地却在子夜,日照等地多在午后。中午娶亲者,早晨最先来到办喜事人家大门前的是吹鼓手,他们用大杆号对着主家的大门鼓吹一通,这在龙口叫“鼓门”。主家听到号声,便开门将吹鼓手迎进家里,再去“鼓洞房”。稍事休息以后,便开始奏乐。乐队一般有粗细两班,轮流演奏,有时还夹有戏曲清唱。这时,轿夫抬着花轿,带着旗、锣、伞、扇、灯笼等各种执事来到门前,帮忙的人也陆续就位,院里院外喜气洋洋,一派欢乐景象。早饭吃过喜面后,迎亲的花轿即要起程。新郎换上新装,从前多是身穿长袍马褂,头戴瓜皮帽或者大礼帽,胸前别上一朵大红花,坐进轿子。迎娶的轿子有两乘,新郎乘坐的叫“官轿”,准备给新娘坐的叫“花轿”。迎亲花轿不能空着,一般要找一个父母双全的小男孩压轿,俗称为“压轿童子”,或称“压轿孩儿”、“压轿生”,轿内还要放上一只大公鸡,轿门上要贴写有“吉星高照”的红符,执事的大扇上也要写上“小登科”的字样。日照地方娶亲的轿后紧随人员抬“上头礼”。一切就绪,三声炮响,几棒锣鸣,粗细乐齐奏,迎亲的队伍便浩浩荡荡地启程了。

德州在迎亲的这一天,男家要写好迎亲帖,迎亲队伍由一人肩挎红带持迎亲帖前导,吹鼓手高奏喜庆乐曲随后,旗锣伞扇两边排开紧跟,新郎不坐轿,而是骑在高头大马上,帽插金花,走在仪仗之后,最后4人抬的花轿抬着“压轿孩儿”和大公鸡。到女家门前,在鞭炮声中,花轿门向喜神方位落定,有人拿着钱请压轿孩儿下轿,执事人员具“迎亲帖”领新郎去会岳翁。龙口迎亲的花轿是两乘,新娘的花轿装饰得更加华丽,里面没有压轿童子,而是放一脸盆,盆里有个大饽饽,上插几朵准备给新娘上头的红绒花。新郎去时上轿前要咬一小口饽饽,上轿时吹鼓手先吹大杆号,然后粗细乐齐奏。鄄城的平民百姓,多用太平车迎亲,车上扎拱形车棚,前头用红毡遮蒙,后头用被单遮蒙,车前拴一只大公鸡,一人执鞭驱车,一人肩背褡裢沿途鸣放鞭炮;娶女婆一人,上车时携带“上头盒”,内装新娘嫁衣、冠饰等物;另有挑灯笼者4人,所有去迎娶的人员胸前以及拉车牲口的额前,都系一红布条,以示吉利,车进出村庄必依规矩,即“出东进西”。同时,新郎不去迎亲,娶亲车出村后,即身着新装,拜祖先,拜父母,拜亲邻。新娘的嫁妆是在迎娶当天的清晨派人送往男家的,途中不得与娶亲车相遇,故须绕道而行。

花轿到女家门前,吹鼓手要吹打“鼓”女家的门。旧时黄县迎亲的轿子在女家大门前一停落,女家便特意将大门关闭,把新郎拒之门外,名曰“憋性”。于是吹鼓手用大杆号对大门吹一通,粗细乐和大锣吹打一阵,如此重复三遍,谓之三吹三打,意思是叫女家开门请新郎进去。三吹三打以后,女家的好事者和小孩子们在大门叫新郎唱歌,否则不准开门入内。这时男家的夹毡客和女家的送亲客从中替新郎周旋说情,请求放人。有的长时间不能开门进屋,新郎怕误了吉日良辰,只好唱几个歌以满足大家的要求。

新郎进入女家后,有的要拜女方的祖先和家长,有的稍事休息,便端上酒菜,由送亲客陪着边吃边谈,等候新娘梳妆。新娘在上轿前要穿嫁衣,有的还要“开脸”和“上头”。山东各地开脸和上头的时间并不统一,有的地方早在“送日子”订下婚期后就上头,有的地方则在上轿前或者入洞房后上头,有的上头和开脸一块进行,有的则在婚后第三天才开脸。所谓开脸,就是用红线把脸上的绒毛绞掉;上头,则是把发辫绾成髻,这些都是新娘由姑娘向媳妇转变的标志。上头时,通常要坐在马鞍上或者圈椅上,取“马上来,轿上去”荣华富贵之意。新娘梳妆打扮,一般由公婆、夫婿、儿女皆全的中年妇女代劳,除上头、开脸外,还要穿上新嫁衣。嫁衣要上下一身红,通常喜棉忌单,遇夏天出嫁也要在腰间缠一缕棉絮,据说是为了表示“儿女厚实”。许多地方的新娘是凤冠霞帔、绣花鞋,满头珠花和金银首饰(不少人家是租借来的),最后搭上蒙头红。费县、蒙阴一带,新娘在绣花鞋外还要套一双用黄绫子做的软鞋,谓之“黄道鞋”,此鞋在进婆家门时,有人扯去给小孩做帽子。上轿前,新娘手里也要拿些东西。德州的新娘,左手拿柽子,右手拿酒壶,怀里揣着黄铜镜,柽子、酒壶表示过门后勤于纺织、体贴丈夫,黄铜镜称“照妖镜”,可以驱邪。泰安的新娘,手里要拿手帕、小镜子等物品,怀中要揣一些制钱、手帕等,手帕是准备路遇娶亲的花轿时,与对方交换礼物的,制钱是过井、河、庙等扔出来敬神的。胶东一些地方的新娘,手中拿小手帕,里面包有各种花样的面制品,还拿着镜子、葱等。葱,谐音聪,到婆家后要扔到房顶上,面制品是过桥时扔到河里敬神的,手帕则和泰安一样,是与路遇的新娘互换的,有的还互换戒指等。

新娘梳妆打扮收拾完毕,吹鼓手高奏喜乐,新郎在送女客的陪同下,拜辞了岳父母,女家为其十字披红。有的新郎再到新娘闺房隔帘行礼,送女客代为还礼。有的新郎再到新娘闺房隔帘对面冠笄,然后新郎先行上轿。新娘由其兄弟用圈椅抬出闺房,送入轿内,意思是脚不沾娘家的土。胶南、日照一带新娘由“嫁女客”搀扶,踏红毡或花席入轿,若遇雨天,必由兄或弟背入轿中。临上轿前,母女分离,难免要哭上一场。新娘口里要含一口饭,或者含一口宽心面,吐半口,留半口。据说吐的多了娘家富,留的多了娘家穷,另半口主婆家的穷富,这往往使新娘左右为难。有的地方新娘要从其母亲兜里抓一把钱,抓多抓少意思与吐饭一样,也有以粮食代替钱的。龙口在新娘上轿后,要把两个瓷盆分别送到新郎和新娘的轿里,新郎轿内的盆里放两个面做的桃子和两面镜子,象征健康长寿。另外,龙口还有新郎窃物的习俗,即在酒宴结束时,新郎趁人不注意,偷偷地拿一只酒盅和一双筷子带回去,取意为婚后早生忠孝之子。博山一带,新娘是“抢”上车轿的。结婚之日,新郎带车带轿,跟着一帮人到女家去“抢亲”,新娘的兄弟背着她跑,伴娘在后面卫护,新郎则带人追赶,经过一阵象征性的争夺之后,才把新娘“抢”上轿子。新娘上轿后,许多地方都有泼水的风俗,谓之“嫁出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临朐是新娘的弟弟妹妹们去给她送水,也称送汤,是新娘临出嫁之前享受的最后一次手足之情的伺候。有的是新娘的母亲或其兄嫂,把一瓢水泼在门外,据说是表示嫁出的女儿象泼出去的水一样,再也收不回来了,隐藏着母女怜惜之情。

待新郎、新娘在轿中坐稳后,轿头便喊号起轿,两顶轿子同时抬起,娶亲的队伍就返回婆家。有“送小饭”习俗的地区,肩挑小饭的人先行一步。所谓小饭,就是一木盘生水饺,一木盘生面条,外用红包袱包住,用勾担一头一个挑着,送到男家去,再煮得半生不熟地给新郎、新娘吃。与之相应的还有“送大饭”,即用食盒抬着酒菜,供“ 饭”用。娶亲的队伍一般都比较庞大,走在最前面的是撒喜帖的,遇到桥、井、庙宇、拐弯处,都要贴一个喜字帖。有的地方帖上写着青龙,谓之撒青龙帖。胶东有的地方,前面走的是夹毡客,手拿红毡,凡遇庙、井、桥等,均用红毡一挡,让花轿过去,类似撒喜帖。后面是两面开道的大锣、旗、伞等仪仗,接着是两乘轿子,官轿在前,有粗乐队伴奏,花轿在后,有细乐队伴奏,花轿两边由送亲者扶持,俗称“把轿杆”,最后是送客的轿车。娶亲的队伍,路上不能落轿,经过村镇要鸣锣奏乐,吸引人们夹道观看。旧时结婚称为“小登科”,不仅准许无功名而官服冠戴,就是县太爷的官轿遇到娶亲的队伍也要让路。娶亲的途中若遇上出殡的,并不躲避,谓之“白头到老”;若遇上另一娶亲队伍,两个新娘交换礼物,有的日后还当作亲戚走动。日照、海阳等地,村中若有数家同日迎亲,新娘子都要抢先过门,谚称“来得早,过得好”。

拜堂合卺

花轿到男家的村头,先是鸣锣吹号,男方接客的出村迎接。这时花轿在街心徐徐而行,抬轿者卖弄精神,稳稳地颤动着轿子,谓之压街、晃轿、踏街。粗细乐翻着花样地吹奏,看热闹的男女老少簇拥着花轿来到男家的大门口。迎亲的人首先对着花轿放一挂鞭炮,或者是三声响炮,然后花轿面对喜神所在的方位落定。此时,男家的大门紧闭,要让花轿在门前停一会儿,谓之勒性、憋性、顿生性,目的是使新娘的性格绵软,进门后服婆婆的管教。许多地区这时还要“燎轿”,或者“燎车”,由两个小男孩或者小女孩,手持麻杆或者苘杆扎成的火把,绕轿或车对头燎3次。在临清,花轿落地,婆母上前送上红纸包的织布机“剩花子”,要新娘抱持,表示婆媳共同纺织。在德州,老公公过来将一个筛子扣在轿顶上,谓之“天罗地网”,表示妖邪跑不了,还要在轿下泼一盆水,谓之“泼汤”。在蒙阴、费县,为了吉庆欢乐,也为了试探女子的才能,男家往往在轿下放些易碎的石头,落轿压碎石头,做公公的便故意板起面孔,声称新娘要说几句吉利话才能下轿,有那乖巧的新娘便顺口念道:“新人压得石头破,儿孙辈辈有官做。”于是皆大欢喜,马上便有人端上两碗宽心茶,新娘并不喝,浇在轿前即可。龙口此时有祭门的仪式,将猪头、鸡、鱼三牲摆在大门口的供桌上,由新郎的伯父带领叩头祭门,祭过门后,方可开门。

新娘下轿前,一般由两个姑娘或者两个有夫的妇女掀开轿帘。泰安一带是先由两个姑娘“递手盒”,再递一包麸子、一包盐塞在上轿鞋里,新娘手捧手盒,踏着一块蒙有红布的大方糕走下轿来。鄄城是新娘下轿后,由两个小孩分别拿一包麸子、一包盐,塞在新娘手里,盐和麸子取“贤惠”、“有福”的意思。有的地方,下轿前要用熨斗盛火炭烤烤新娘的脚;有的地方轿内放一把斧头,婆婆要去“兜福”,新娘从在娘家穿上上轿鞋后,脚就不许沾地,直到入洞房脱鞋坐帐为止。因此,下轿时脚下要踩着红毡走,谓之“倒毡”。新娘头盖蒙头红子,由两个有夫的女人搀着,怀里抱着瓶、花等,有的左右有两人打着火把,前面有一人挑火盆,来到大门口。门口放着一块捶布石,石上放一马鞍,鞍上放一串制钱,新娘从上面迈过去,谓之“前安”。二门口放一火盆,新娘迈过去,象征以后的生活红火、旺盛。胶东和鲁北都有在门旁放两束草,上披以女孩衣服的习俗,谓之“狮王”、“草姑娘”,临淄则在门左右束薪 之。泰安、淄博、滨州、济宁等地区,这时新娘一过门,都要在门上压一对红砖,下压一双筷子,有的还必须属龙虎的二人去安放,据说可以避邪。在新娘向院内走时,一路有人向其身上撒五谷杂粮、彩色纸屑、草节、麸子、栗子、枣、花生等,目的在于驱邪。有些地方还同时撒火烧和饽饽,人们争抢为乐。

新娘被搀扶进院内,即开始举行拜天地的仪式,这是婚礼告成的主要标志。天地桌摆在堂屋门前,上放升、斗各一个,装满高粱,蒙上红纸,斗中插一杆秤,斗前的升内烧一束香,升前再竖一面铜镜。新郎、新娘站在桌前的红毡上,女东男西,跟着司礼者的喊声,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泰安是在香台子前拜天地的,香台上摆着供品,点燃香烛,香台子下铺上红毡,放一块糕,新郎磕头拜天地,新娘站在糕上不动。有的地方在拜天地时,人们抓起斗内的高粱往新娘头上撒,谓之“撒穗”,实为“撒祟”。莱阳羊郡乡一带,花轿到门口,由公公向前搭轿帘,搀人客在搀新娘下轿前要用火炉为新娘烤脚,而此时新郎正躺在洞房的炕上,俗称“压炕头”。搀人客搀新娘至大门前,连呼新郎乳名三声,新郎闻声而至,陪新娘跨马鞍,进大门。拜天地之前,由公公先于天地桌前磕头,拜天地之后,进屋门,由公公用秤杆挑去新娘的红盖头。挑下的红盖头要立即甩上屋顶,甩得越高越吉利。日照等地在拜天地的同时,由管家或轿夫于洞房门上挂门帘,边挂边诵吉语:“上八仙,下八仙,请下八仙挂门帘。上挂门帘生贵子,下挂门帘出状元。两手一齐挂,一个状元一个探花。”仪式结束后,新郎要用一条红绸牵着新娘走向洞房,过屋前的滴水檐时,新娘要一步迈过去,据说“踩了滴水檐,还待十二年”才能生孩子。到了洞房门口,新郎用供桌上的秤,将新娘的蒙头红挑下,然后新娘才进入洞房。用秤挑盖头,是因为旧秤一斤为十六两、十六个星,按南斗六星,北斗七星,再加福、禄、寿三星,共应十六之数,取“吉星合到,大吉大利”的意思。挑盖头并不是都在门前用秤挑,也有在洞房内用手揭的。临沂、济宁地区的一些地方,新娘下轿后,由一个小姑娘挑着一块系有红布的长方形腊肉作为前导,当新娘进入洞房时,将腊肉扔到房后,据说也是为了避邪。临清一带,新人进入洞房后,新郎含一口酒喷在新娘的头上和脸上,再端一碗面条给新娘,要她将面条挑在炕席下,俗称“落脚长寿面”。

新娘被送进洞房后,有的挑盖头,喝下轿面,有的开脸、冠戴,重新梳妆,然后踩着糕或者石板等上床,朝着喜神所在的方位坐下,谓之“坐帐”,邹平则称“坐庐床”。此时,有人端来栗子、红枣、花生等撒在床上,边撒边念“一把栗子一把枣,明年生个大胖小”,此谓之“撒帐”。以前坐帐要坐三天,为此新娘在婚前几天便要节食,以免坐帐时难堪,后来改为一天,或者象征性地坐一下午。日照地方新娘入洞房后,新郎、新娘要共吃邻居送的水饺,俗称“小饭”,并且将一部分水饺放在床下,任闹房的人抢去给小孩吃,俗信孩子吃了这种饺子好养。微山县是新娘送入洞房后,由搀扶下轿的妇女为她开脸,用染了红色的鸡蛋在她脸上滚几趟,边滚边念吉语:“红鸡蛋,满脸串,今年吃的喜馍馍,明年吃你的喜鸡蛋。”新郎在白天不可进洞房,俗以为白天进了洞房,将一生惧内。到夜晚,客散之后,由一对未婚姑娘陪送至洞房,到洞房后,一个姑娘代为点灯,另一个诵吉语:“太阳一落黑影影,一对大姐来点灯。床上坐的是花大嫂,进门来的是俊相公。花大嫂,俊相公,一条枕头俩顽童。”新娘在洞房坐帐,亲戚朋友和街坊邻居则都来看新娘,让新娘点烟,向新娘要糖果、点心吃,闹腾一番。无棣县此时不闹媳妇,而是闹婆婆。来看新娘的人,从锅底摸一把黑灰抹到婆婆的脸上,婆婆不仅不恼,反而高兴,抹得越多说明越有人缘。洞房之外,新郎则忙于用酒宴招待宾朋,女家的来客是贵客,必须请到正屋坐上席,由相应的人陪客,其余按亲戚或庄乡分别成席招待,一般男女不同席。梁山县地方中午喜筵,女家搬亲的由男方请人陪客,单设一席,贺客七人一席。梁山以东席面八个碟子、八个大碗,俗称“八八席”,梁山以西则兴“十大碗”。开宴时新郎安座、安茶、安酒、安饭。席间敬酒,先新郎兄弟敬,再新郎敬,最后由新郎父亲敬,饮必三杯。

从前办喜事的人家,常有唱喜歌者来贺喜。他们多是乞讨为生的穷人,听说谁家有喜事,便赶来凑热闹,混顿饭吃。这些人称为喜郎,唱的多是颂辞,无固定格式,即兴创作,竹板一打,便在门前唱起来,其词有:

月儿弯弯照九州,

里挂红灯外挂绸,

今日黄道吉星照,

花轿抬到大门口。

大门口,铺红毡,

又吹喇叭又放鞭,

旗锣伞扇两边站,

新娘下轿贵人搀。

顶红袱,穿红衫,

柽子酒壶拿两边,

贵人搀着新娘走,

迈过石头迈马鞍。

进大门,喜气添,

进二门,保平安

一走走到当院里,

八仙桌上摆的全:

一斗粮,一杆秤,

三支箭,一张弓,

又烧高香又摆供,

敬着天地老祖宗。

新娘来到当院里,

叫来新郎拜天地。

一拜喜天,二拜喜地,

三拜公婆都满意,

四拜四季大发财,

五拜五福临门第,

六拜六六大顺利,

七拜七星大紫气,

八拜八仙来贺喜,

九拜九赐大加官,

十拜事事都如意。

……

喜郎唱罢喜歌,进门高喊一声“给大爷道喜了!”便跪倒磕头,随手将用红线穿制钱而编成的“钱串子”扔在院内,撒得遍地都是,然后起身退到门外,找个地方休息等赏去了。管事的要赶紧将“钱串子”拾起来,开给赏钱,管他一顿饭,才能把他打发走。

一般白天娶亲的婚礼,都是傍晚喝合卺酒,俗称交心酒、交杯酒、合婚酒等。古代的“合卺”是分瓢而饮,以后则是把两个酒杯用红线拴在一起,或者换杯而饮,这是夫妻第一次面对面喝酒,通常有闹房者围观,气氛相当活跃。换杯饮,是新郎左手执杯递给新娘的左手,新娘右手执杯递给新郎的右手,夫妻同时各饮半杯,然后交换酒杯再饮;牵线饮,是用一根红线,两头各系一制钱,分别放在两个酒杯内,夫妻同时端起一饮而尽,或者交杯再饮,但制钱不能扯出酒杯,为了凑趣,红线越短越有意思。饮交心酒时即可闹房,让新郎新娘互相布菜,甚至互相喂菜等。饮过交杯酒后,在威海新娘要吃一碗海蛎子、一碗老板鱼,意思是“立子”和“相伴到老”。在沂蒙山区新娘要吃鸡蛋,鸡蛋往往煮到八分熟,吃时别人故意问“生不生?”新娘则轻轻答以“生”,即生养孩子的意思。然后还要吃栗子、枣之类,一人在旁念“先吃栗子生贵子,先吃红枣生娇娥……”,这时,小姑和婆婆也登场了。先是小姑将一新的尿盆放到床下,大声念道:“撂小盆,撂小盆,等到来年抱小侄。”婆婆则将一木墩放到床下,也念道:“撂木墩,撂木墩,等到来年抱孙子。”接下来吃长寿面,在场的人为了凑热闹也都去抢着吃。有的地方喝完交心酒后,夫妻二人下床去抬尿罐,谓之抬聚宝盆,婆婆在洞房内把门关上,由新娘叫门,婆婆问:“是谁,抬的什么?”答以“您媳妇和您儿,抬的是聚宝盆”,然后开门放行。

二月二要吃饺子吗 二月二吃饺子的寓意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在这一天人们往往会遵照习俗,以此希望可以有个好兆头。那么二月二是不是要吃饺子呢?二月二吃饺子有什么寓意呢?

二月二要吃饺子吗

看地方的讲究。2022年农历二月初二有的地方是有吃饺子的风俗。二月二这天老百姓吃的东西都要加一个龙字,比如面条是龙须,饺子是龙耳,炸糕是龙胆,除了这些“龙身上的吃食”,日常吃的食物也要叫一个好彩头,比如豆腐叫兜福,芥菜叫借财等等。饺子有的形就像是元宝,有的形就像是耳朵,龙抬头这天吃饺子称之为“食龙耳”。在龙抬头这天,讲究吃“肉菜饺子”,即馅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谐音“有财”,寄语新年财源滚滚之意。

二月二吃饺子的寓意

龙抬头要吃饺子,算是传统习俗,代表好运的意思。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二月二龙抬头要吃“龙耳”(饺子)。饺子有的形似元宝,有的形似耳朵,龙抬头这天吃饺子称之为“食龙耳”。“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旧时,饺子是不易吃到的,过年过节吃到的也多是缺油少肉的饺子,只有一点肉味儿来解馋。如今的饺子馅料不一而足,从素菜、鸡蛋到猪、鸡、鱼、虾等各种肉类,几乎没有不能包进饺子里的食材。

二月二为什么要吃春饼

吃春饼叫做“吃龙鳞”是很形象的,一个比手掌大的春饼就像一片龙鳞。春饼有韧性,内卷很多菜。如酱肉、肘子、熏鸡、酱鸭等,用刀切成细丝,配几种家常炒菜如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一起卷进春饼里,蘸着细葱丝和淋上香油的面酱吃。

二月二为什么要吃猪头肉

按照北方传统习俗,家家户户会用猪头作为祭祀神灵的供品,并吃猪头肉、剃龙头讨鸿运当头的彩头。各大超市都把猪头肉放在显著的位置,刚烀好的猪头肉冒着热气端过来,香气扑鼻,四下呼啦围过来一群人,你要半个,我要半个,谁都不多买,只那么小半斤,回家切成肥瘦相间的薄片,蘸着蒜酱吃,香而不腻。二月二龙抬头吃猪头的习俗由来已久,在过去,有条件的人家从市场上买回整个的猪头,燎净上面的须毛,放大锅里烀,烀熟了,在烹调上用些功夫,猪耳朵,猪舌头,一盘盘端上桌来。二月二吃猪头肉,意在应和“龙抬头”,希望一年里运势抬头,吉祥如意。

二月二吃什么传统食物?

普通人家在这一天要吃面条、春饼、爆玉米花、猪头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与龙有关,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炸糕叫吃"龙胆"。

另外,日常吃的食物也要叫一个好彩头,比如豆腐叫兜福,芥菜叫借财等等。

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

你的新年仪式感是什么样的?

1、祭灶神

这一天人们把斋菜、烧肉、鸡、桔子、糖果、茶、酒、金银衣纸、香烛摆放在灶王爷前方,点红烛拜三拜,敬酒敬茶,跟着说一些吉利的话等,希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2、大扫除

每逢春节前,来一场彻彻底底的大扫除,是中国人几千年以来的传统习俗,学名叫“扫尘”。家家户户都要拆洗窗帘、擦洗门窗,清除墙角的蛛网,桌椅板凳、瓶瓶罐罐也都要搬出来清洗干净。大人小孩齐动手,把屋里内外收拾得干干净净,焕然一新。老人也会念叨着:“财不入脏门,财神爷最喜欢干净明亮的家……”

3、磨豆腐“二十五,磨豆腐”,就是祈祷来年都是福,旧俗,腊月二十五每家都要磨上一些豆腐,豆腐谐音“兜福”寓意过年的好彩头,也有着“头富、都富”的美好寓意。

4、炖年肉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

5、赶大集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

6、蒸馒头

7、打糍粑在南方,多为打糍粑,一场热热闹闹的打糍粑活动,不仅凝聚了邻里和谐与亲情友谊,也成了每个人心里忘不了的浓浓年味。

8、蒸花糕过春节蒸花糕,一年的日子步步高,一份花糕上,融合了儿女双全的美满、品行人情的美好和手艺的实用,最寻常的烟火生活里,赋予着最美好的德行品质。

9、包饺子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图片

10、贴春联临近除夕,家家户户会将宅子里外门户装点一新,贴上春联。

11、团圆饭年夜饭作为一年中最后一顿也是最重要的一顿团圆饭,承载着人们心中最深厚的团圆期盼和思家之情。

12、放鞭炮爆竹为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过年放鞭炮是一种具有重要文化寓意的传统习俗,它不仅能够带来喜庆、祈求幸福和安康,还能够驱赶邪祟、增加喜庆气氛。

13、穿新衣现今人们在穿着上已起了很大变化,颜色、样式、质料更为鲜艳多彩,并向高水平发展。但穿新衣迎新年这一点是不变的。

14、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往往是晚辈给长辈拜年,拜年后长辈给予晚辈压岁钱。

15、舞龙舞狮闹新春每年春节打锣鼓,挨家挨户,舞狮贺年,以示消穴除害,预告大吉大利之意。除了舞狮子,各地还有扭秧歌、抬花轿等不同习俗,为春节添加了别样记忆。

邹平结婚都有什么习俗

花轿到男家的村头,先是鸣锣吹号,男方接客的出村迎接。这时花轿在街心徐徐而行,抬轿者卖弄精神,稳稳地颤动着轿子,谓之压街、晃轿、踏街。粗细乐翻着花样地吹奏,看热闹的男女老少簇拥着花轿来到男家的大门口。迎亲的人首先对着花轿放一挂鞭炮,或者是三声响炮,然后花轿面对喜神所在的方位落定。此时,男家的大门紧闭,要让花轿在门前停一会儿,谓之勒性、憋性、顿生性,目的是使新娘的性格绵软,进门后服婆婆的管教。许多地区这时还要“燎轿”,或者“燎车”,由两个小男孩或者小女孩,手持麻杆或者苘杆扎成的火把,绕轿或车对头燎3次。在临清,花轿落地,婆母上前送上红纸包的织布机“剩花子”,要新娘抱持,表示婆媳共同纺织。在德州,老公公过来将一个筛子扣在轿顶上,谓之“天罗地网”,表示妖邪跑不了,还要在轿下泼一盆水,谓之“泼汤”。在蒙阴、费县,为了吉庆欢乐,也为了试探女子的才能,男家往往在轿下放些易碎的石头,落轿压碎石头,做公公的便故意板起面孔,声称新娘要说几句吉利话才能下轿,有那乖巧的新娘便顺口念道:“新人压得石头破,儿孙辈辈有官做。”于是皆大欢喜,马上便有人端上两碗宽心茶,新娘并不喝,浇在轿前即可。龙口此时有祭门的仪式,将猪头、鸡、鱼三牲摆在大门口的供桌上,由新郎的伯父带领叩头祭门,祭过门后,方可开门。   新娘下轿前,一般由两个姑娘或者两个有夫的妇女掀开轿帘。泰安一带是先由两个姑娘“递手盒”,再递一包麸子、一包盐塞在上轿鞋里,新娘手捧手盒,踏着一块蒙有红布的大方糕走下轿来。鄄城是新娘下轿后,由两个小孩分别拿一包麸子、一包盐,塞在新娘手里,盐和麸子取“贤惠”、“有福”的意思。有的地方,下轿前要用熨斗盛火炭烤烤新娘的脚;有的地方轿内放一把斧头,婆婆要去“兜福”,新娘从在娘家穿上上轿鞋后,脚就不许沾地,直到入洞房脱鞋坐帐为止。因此,下轿时脚下要踩着红毡走,谓之“倒毡”。新娘头盖蒙头红子,由两个有夫的女人搀着,怀里抱着瓶、花等,有的左右有两人打着火把,前面有一人挑火盆,来到大门口。门口放着一块捶布石,石上放一马鞍,鞍上放一串制钱,新娘从上面迈过去,谓之“前安”。二门口放一火盆,新娘迈过去,象征以后的生活红火、旺盛。胶东和鲁北都有在门旁放两束草,上披以女孩衣服的习俗,谓之“狮王”、“草姑娘”,临淄则在门左右束薪 之。泰安、淄博、滨州、济宁等地区,这时新娘一过门,都要在门上压一对红砖,下压一双筷子,有的还必须属龙虎的二人去安放,据说可以避邪。在新娘向院内走时,一路有人向其身上撒五谷杂粮、彩色纸屑、草节、麸子、栗子、枣、花生等,目的在于驱邪。有些地方还同时撒火烧和饽饽,人们争抢为乐。   新娘被搀扶进院内,即开始举行拜天地的仪式,这是婚礼告成的主要标志。天地桌摆在堂屋门前,上放升、斗各一个,装满高粱,蒙上红纸,斗中插一杆秤,斗前的升内烧一束香,升前再竖一面铜镜。新郎、新娘站在桌前的红毡上,女东男西,跟着司礼者的喊声,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泰安是在香台子前拜天地的,香台上摆着供品,点燃香烛,香台子下铺上红毡,放一块糕,新郎磕头拜天地,新娘站在糕上不动。有的地方在拜天地时,人们抓起斗内的高粱往新娘头上撒,谓之“撒穗”,实为“撒祟”。莱阳羊郡乡一带,花轿到门口,由公公向前搭轿帘,搀人客在搀新娘下轿前要用火炉为新娘烤脚,而此时新郎正躺在洞房的炕上,俗称“压炕头”。搀人客搀新娘至大门前,连呼新郎乳名三声,新郎闻声而至,陪新娘跨马鞍,进大门。拜天地之前,由公公先于天地桌前磕头,拜天地之后,进屋门,由公公用秤杆挑去新娘的红盖头。挑下的红盖头要立即甩上屋顶,甩得越高越吉利。日照等地在拜天地的同时,由管家或轿夫于洞房门上挂门帘,边挂边诵吉语:“上八仙,下八仙,请下八仙挂门帘。上挂门帘生贵子,下挂门帘出状元。两手一齐挂,一个状元一个探花。”仪式结束后,新郎要用一条红绸牵着新娘走向洞房,过屋前的滴水檐时,新娘要一步迈过去,据说“踩了滴水檐,还待十二年”才能生孩子。到了洞房门口,新郎用供桌上的秤,将新娘的蒙头红挑下,然后新娘才进入洞房。用秤挑盖头,是因为旧秤一斤为十六两、十六个星,按南斗六星,北斗七星,再加福、禄、寿三星,共应十六之数,取“吉星合到,大吉大利”的意思。挑盖头并不是都在门前用秤挑,也有在洞房内用手揭的。临沂、济宁地区的一些地方,新娘下轿后,由一个小姑娘挑着一块系有红布的长方形腊肉作为前导,当新娘进入洞房时,将腊肉扔到房后,据说也是为了避邪。临清一带,新人进入洞房后,新郎含一口酒喷在新娘的头上和脸上,再端一碗面条给新娘,要她将面条挑在炕席下,俗称“落脚长寿面”。   新娘被送进洞房后,有的挑盖头,喝下轿面,有的开脸、冠戴,重新梳妆,然后踩着糕或者石板等上床,朝着喜神所在的方位坐下,谓之“坐帐”,邹平则称“坐庐床”。此时,有人端来栗子、红枣、花生等撒在床上,边撒边念“一把栗子一把枣,明年生个大胖小”,此谓之“撒帐”。以前坐帐要坐三天,为此新娘在婚前几天便要节食,以免坐帐时难堪,后来改为一天,或者象征性地坐一下午。日照地方新娘入洞房后,新郎、新娘要共吃邻居送的水饺,俗称“小饭”,并且将一部分水饺放在床下,任闹房的人抢去给小孩吃,俗信孩子吃了这种饺子好养。微山县是新娘送入洞房后,由搀扶下轿的妇女为她开脸,用染了红色的鸡蛋在她脸上滚几趟,边滚边念吉语:“红鸡蛋,满脸串,今年吃的喜馍馍,明年吃你的喜鸡蛋。”新郎在白天不可进洞房,俗以为白天进了洞房,将一生惧内。到夜晚,客散之后,由一对未婚姑娘陪送至洞房,到洞房后,一个姑娘代为点灯,另一个诵吉语:“太阳一落黑影影,一对大姐来点灯。床上坐的是花大嫂,进门来的是俊相公。花大嫂,俊相公,一条枕头俩顽童。”新娘在洞房坐帐,亲戚朋友和街坊邻居则都来看新娘,让新娘点烟,向新娘要糖果、点心吃,闹腾一番。无棣县此时不闹媳妇,而是闹婆婆。来看新娘的人,从锅底摸一把黑灰抹到婆婆的脸上,婆婆不仅不恼,反而高兴,抹得越多说明越有人缘。洞房之外,新郎则忙于用酒宴招待宾朋,女家的来客是贵客,必须请到正屋坐上席,由相应的人陪客,其余按亲戚或庄乡分别成席招待,一般男女不同席。梁山县地方中午喜筵,女家搬亲的由男方请人陪客,单设一席,贺客七人一席。梁山以东席面八个碟子、八个大碗,俗称“八八席”,梁山以西则兴“十大碗”。开宴时新郎安座、安茶、安酒、安饭。席间敬酒,先新郎兄弟敬,再新郎敬,最后由新郎父亲敬,饮必三杯。   从前办喜事的人家,常有唱喜歌者来贺喜。他们多是乞讨为生的穷人,听说谁家有喜事,便赶来凑热闹,混顿饭吃。这些人称为喜郎,唱的多是颂辞,无固定格式,即兴创作,竹板一打,便在门前唱起来,其词有:   月儿弯弯照九州,

里挂红灯外挂绸,

今日黄道吉星照,

花轿抬到大门口。

大门口,铺红毡,

又吹喇叭又放鞭,

旗锣伞扇两边站,

新娘下轿贵人搀。

顶红袱,穿红衫,

柽子酒壶拿两边,

贵人搀着新娘走,

迈过石头迈马鞍。

进大门,喜气添,

进二门,保平安,

一走走到当院里,

八仙桌上摆的全:

一斗粮,一杆秤,

三支箭,一张弓,

又烧高香又摆供,

敬着天地老祖宗。

新娘来到当院里,

叫来新郎拜天地。

一拜喜天,二拜喜地,

三拜公婆都满意,

四拜四季大发财,

五拜五福临门第,

六拜六六大顺利,

七拜七星大紫气,

八拜八仙来贺喜,

九拜九赐大加官,

十拜事事都如意。

……  喜郎唱罢喜歌,进门高喊一声“给大爷道喜了!”便跪倒磕头,随手将用红线穿制钱而编成的“钱串子”扔在院内,撒得遍地都是,然后起身退到门外,找个地方休息等赏去了。管事的要赶紧将“钱串子”拾起来,开给赏钱,管他一顿饭,才能把他打发走。   一般白天娶亲的婚礼,都是傍晚喝合卺酒,俗称交心酒、交杯酒、合婚酒等。古代的“合卺”是分瓢而饮,以后则是把两个酒杯用红线拴在一起,或者换杯而饮,这是夫妻第一次面对面喝酒,通常有闹房者围观,气氛相当活跃。换杯饮,是新郎左手执杯递给新娘的左手,新娘右手执杯递给新郎的右手,夫妻同时各饮半杯,然后交换酒杯再饮;牵线饮,是用一根红线,两头各系一制钱,分别放在两个酒杯内,夫妻同时端起一饮而尽,或者交杯再饮,但制钱不能扯出酒杯,为了凑趣,红线越短越有意思。饮交心酒时即可闹房,让新郎新娘互相布菜,甚至互相喂菜等。饮过交杯酒后,在威海新娘要吃一碗海蛎子、一碗老板鱼,意思是“立子”和“相伴到老”。在沂蒙山区新娘要吃鸡蛋,鸡蛋往往煮到八分熟,吃时别人故意问“生不生?”新娘则轻轻答以“生”,即生养孩子的意思。然后还要吃栗子、枣之类,一人在旁念“先吃栗子生贵子,先吃红枣生娇娥……”,这时,小姑和婆婆也登场了。先是小姑将一新的尿盆放到床下,大声念道:“撂小盆,撂小盆,等到来年抱小侄。”婆婆则将一木墩放到床下,也念道:“撂木墩,撂木墩,等到来年抱孙子。”接下来吃长寿面,在场的人为了凑热闹也都去抢着吃。有的地方喝完交心酒后,夫妻二人下床去抬尿罐,谓之抬聚宝盆,婆婆在洞房内把门关上,由新娘叫门,婆婆问:“是谁,抬的什么?”答以“您媳妇和您儿,抬的是聚宝盆”,然后开门放行。

年夜饭必备的十二道菜是什么?

1、传统年夜饭通常情况下是四道凉菜、八道热菜。四道凉菜没有特殊规定,看个人喜好选择。而八道热菜则一般是四荤四素。四道荤菜分别是鸡、鸭、鱼、肉。四道素菜分别是白菜、芹菜、韭菜和豆腐。

2、传统年夜饭十二道菜的8热中的四道荤菜中:鸡寓意金鸡报晓、大吉大利;春江水暖鸭先知,因此鸭寓意报春;鱼寓意年年有余;肉象征着生活富裕。

3、传统年夜饭十二道菜8热中的四道素菜中:“菜”和“财”谐音,白菜寓意发明明白白的财;芹菜象征勤劳发财;韭菜寓意永久发财;豆腐中“腐”和“富”谐音,寓意生活富裕。

4、十二道菜还象征着每年十二个月月月都有吃有喝,丰衣足食。

扩展资料

都说“年年有鱼”,“鱼”和“余”谐音,是吉利!所以,过年过节,特别是元旦啊春节这种承上启下或者说请客吃饭,鱼都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小编今天就来给大家分享一种孔雀开屏鱼的做法,春节你的七大姑八大姨都在等你露一手哦!

无鸡不成席,鸡与“吉”谐音,因此鸡肴象征着吉祥如意、吉庆连连。有些地方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

年轻的学子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荆州、沙市一带,第一餐要吃鸡蛋,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两个煮得很嫩、可透过蛋白见蛋黄的“荷包蛋”,意即“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鸡真的是好东西。

俗语:“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你还知道什么习俗吗?

中华有上下五千年的万史,也造就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俗语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脉,是民间老百姓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的总结,有的是对民间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对于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间广为流传,还有很多俗语是关于过年期间的习俗的,就比如农老一辈人说的“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意思就是在腊月二十五家家户户就要开始做豆腐了。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正所谓“紧腊月、慢正月、不紧不慢十一月”,在经历了小年祭灶和腊月二十四扫尘两件事情之后,人们并不能停下迎接春节的脚步,况且距离春节也越来越近了,但是要准备的东西还有很多,所以每一天也都有着固定的习俗,在传统的春节节庆习俗中,腊月二十五首先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推磨做豆腐”,早些时候,人们都是自己在家中做豆腐,早早就的就得把豆子脱了皮,前一天晚上把豆子泡上,第二天就可以做豆腐了,碾子磨豆腐磨出都渣和豆浆,过滤、熬豆浆、点豆腐、压豆腐等一套工序下来才能做好一锅豆腐。

在过去,人们将豆腐称为“兜福”,意思是在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做豆腐就可以把家里的夫妻都兜住,这样来年就会更加的福气,孩子们也要吃新做出来的豆腐,是长辈对孩子的美好祝愿。

除了做豆腐这个俗语,在这一天还有其他六项习俗,都要在这一天完成。腊月二十五习俗

一、接玉皇。在我国传统习俗中,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上天述职,玉帝听完灶王爷的回报,就会在腊月二十五这天亲自下界,看一看人间的老百姓们所做的事情,体察民间善恶,并决定来年的福禄,所以到了这一天老百姓们家家户户都要挂着玉帝驾到的画卷用以祭祀,期盼来年有好的福分,被称为是“接玉皇”。人们在这一天起居,说话都要非常的小心,争取好表现,让玉帝看到,这样来年就会降福。

二,磨五谷。不仅要磨豆腐,在过去农村这一天还有磨五谷的习俗,老百姓们将积攒一冬的五谷杂粮拿到碾坊磨成面粉,为腊月二十八蒸馒头做准备,吃了五谷做的馒头,寓意来年五谷丰登。

三,送亲礼。有的地方在腊月二十五这天要去送亲,也就是出嫁的女儿和女婿要一起回娘家,给父母送年礼。特别是女儿出嫁头一年,不管路途多远都要回去娘家。俗语说:“腊月二十五,老亲迎女婿”。在过去农村的认知中,结婚前三年为新亲,非常的重要,要在腊月十六就开始送年礼,而成婚三年以上的称为老亲,送节礼要到腊月二十五才开始。其实,送年礼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现在很多的夫妻一般都是在大年初二才回去,不过在之前,人们都会选择在腊月廿五这一天,因为这个时间正是家家户户都在购置年货的时间,早一点把年礼送到娘家,也就省得娘家再花钱购买。

四,贴窗花。有地方民间谚语:“年到二十五,忙傻新媳妇,剪个窗花五个瓣,剪只喜鹊叫喳喳,剪个福字头朝下,剪个娃娃笑哈哈。腊月二十五家家户户绞剪纸,贴窗花,漂漂亮亮的迎新年。”所以在腊月二十三祭了灶,腊月二十四扫完了房子之后,家中焕然一新,这个时候就该糊窗户了。将旧的窗户纸撕掉,就是将去年的不顺心撕掉,新糊上的窗户,就是来年的新盼头。糊完窗户纸就可以贴窗花了,先贴福字,寓意福到了,之后再贴各种美好寓意的窗花。

五,照田蚕。在江南一带的,把腊月二十五这一天称为“照田蚕”、 “烧田财”,再过去田地就是人们的财富,所以在新的一年到来之前也要让天地有一个好的兆头,所以人们会在长杆上绑上火炬,用火焰来占卜新年,如果火焰烧的旺则预示着来年会是一个丰收的年头。

六,送旧年。腊月二十五这天,在农村有送旧年的习俗,送旧年是指将刚撕下的窗花,门上的旧春联等等,拿到院子里用香火点燃烧掉,并祈求神佛保佑顺利送走旧年,降福新年。

小编有话说:在小编小的时候,母亲做豆腐的时候,父亲在旁边帮忙烧火、过滤豆渣,而我们这群小孩子就等着豆腐点卤之后,吃最新鲜的豆腐脑,放点香油、盐、酱油还有辣椒。就是一个简单却很美味的家庭美食了,自己家中做的豆腐总是很有豆子的味道,还有着浆水的那种干涩,这才是真正的豆腐。

你们那边过年流行吃什么食物?有什么特别的寓意?

你们那边过年流行吃什么食物?有什么特别的寓意?

过年除了饺子大多数家都有鸡寓意大吉大利,整鱼寓意年年有余,肉圆子寓意团团圆圆,红烧肉寓意红红火火,年糕寓意年年高升,生菜寓意四季发财,豆腐寓意兜福,猪蹄寓意往家扒财。

春节不光吃这些,还吃肉做的八大碗。甘蔗,比喻节节高,节节甜。元宵,寓意团圆快乐!。年糕,即过年的食物。扣肉,寓意红火快乐!白菜粉条,寓意长久发财!

同时我们也要知道年夜饭又叫团圆饭,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几乎家家户户都很看重这顿年夜饭。人们纷纷提前杀猪宰羊,杀鱼割肉置办各种年货,尽最大能力将年夜饭办得更丰盛。年夜饭必不可缺的有:鸡,寓意大吉大利:鱼,和“余”谐音,寓意年年有余:馒头,作为主食,寓意团团圆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聊家长里短,聊童年往事,聊新年新打算……这顿饭要吃很长时间。

首先年夜班都希望团团圆圆的一家人聚在一起,但有时有一定的特殊情况。即便一家人不能都团圆一起,年夜饭过也要认认真真的吃。第一个我们讲究吃的饺子一定要自己亲手包,有一种说法叫作捏元宝。第二个必须有鱼。寓意有年年有余。但现在有的人家又换了一种说法。说要有鱼头年夜饭不吃鱼。必须有猪爪寓意明年有挠头。包饺子的时候讲究剩点馅儿,剩点儿面。寓意明年有余钱,明年有余粮。

有些人家年夜饭必须要吃点儿正子。意思是明年挣大钱。还有的在饺子馅儿里或者是正子里包上点儿硬币,看谁能吃到。谁吃到了明年就走大运。

以上是属于我个人的一些建议和想法,如果你们有更好的想法,可以评论在文章的下方,如果我的回答可以让您满意,希望可以点赞收藏和评论哦 。

TAG标签:#兜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