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科普经验站>综合知识>简介村庄怎么写

简介村庄怎么写

科普经验站 人气:1.2W
1. 小山村的村庄简介

小山村隶属莱城区凤城街道办事处,位于莱城东北9公里,鹏山西麓,蟠龙山南麓,南邻大山村,西与傅家庄村接壤。小山村地处丘陵,耕地742亩,人口595人,181户。 据《刘氏谱》记载,明成化年间,刘姓由茶峪村迁此建村。因村东有一小山,故以山名村。后刘姓他迁,现小山以王姓为主,占总人口半数以上,另有许、李、艾、冯、宋、牛、狄、孟等八姓,其中许、李两姓人口较多,诸姓村民相处融洽。 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鹏山保·小山”。民国时期小山隶属傅家乡;据民国二十四年的《续修莱芜县志》记载:“傅家乡·小山”。1941年莱芜划为三县,小山隶属莱东县汶阳区;1945年恢复莱芜县建制,属莱芜县汶阳区;1950年撤汶阳区设矿山区,小山属矿山区;1958年3月属城关镇孝义乡;同年10月属孝义人民公社;1959年属矿山人民公社泉子管区;1982年属城关镇;1984年属莱城街道办事处泉子乡;1985年属孝义乡泉子管区;2001年元月合乡并镇,属凤城街道办事处汶阳管区至今。 小山村在历史上属贫水区,世世代代备受缺水之苦,严重制约了其生产、生活。1957年,小山百姓以极大的热情参与修建了小二型水库杨家横水库,后又挖沟筑渠,在村北修建了小塘坝两座,从根本上解决了本村用水难的问题,使本村的耕地三分之二变成了旱涝保收田。 1993年小山村又修建水塔3座,还投资20万元为村民安装了自来水,彻底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 小山村山场面积600多亩,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村民几乎家家养羊。前些年由于缺水,村民养羊只是小打小闹。1993年村里安装了自来水后,村民养羊的积极性日渐高涨,如今全村养羊在60头以上的户就有20多户。当今全村年出栏山羊3000多只,成为有名的山羊专业村。近几年随着牛奶的热销,小山村民又喂起了奶牛,规模较大的户已发展到10多头奶牛。 恢复高考之初,该村的王应军就考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为本村第一个本科学生。后每年都有该村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其中艾士云如今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王艳为沈阳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该村东部为老村,老屋与新翻建的房屋相间,后村庄向西发展,西部为青一色砖瓦结构的房屋,印证了小山村历史的变化和村民居住条件的日益改善。村中部有一东西街,与入村之路相接,村委、卫生所俱在街北。村南有一东西路通往大山。在村东南原有一座马鞍桥,系石拱桥,建于明朝,工艺高超,20世纪90年代重建该桥。村东原有一关帝庙,“破四旧”时被拆除,现遗址亦已被村民建房。 勤劳、质朴的小山人,原来受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制约,只能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现开发区的大道已修到了邻庄傅家庄,该村亦被规划在开发区工业园区。

简介村庄怎么写
2. 写自己村庄的说明文

要知道我的村庄有多美,是在月光下才能够明白的。

尤其是在十五的夜晚,月亮圆得不能再圆的时候,看我银光笼罩下的村庄,那种银亮的静美,会使人不忍心把目光移开。 在这样的夜晚,我喜欢爬到山冈上去,坐在山崖边的那块大石头上,遥遥地俯瞰我的村庄。

在这个位置上,我的村庄就一览无余了,在平日里难以看清楚的角落,此刻都能尽收眼底,在月光的浸泡下成为一幅有着远年意味的图画。 那些弯弯的梯田,一层一层地依着山势螺纹般地向上盘绕着,每一层梯田里,都有一轮月亮,同样地圆着,微风一吹,水面就荡漾着涟漪,把月光荡漾得碎银子似的。

看着满梯田都是碎银子,就觉得我的村庄是那么富有,富有得把银子到处堆放,随处乱扔了。 在这明亮的月光下,村人们还没有休息,零星地有人在犁田。

坐在山冈上远远望去,那月下的犁田,就成了风景画里最美妙的一笔:牛在前面拉着犁头,农夫在后面掌着犁把,在间隙的吆喝声中,翻动着一弯田里的银光。由于离得远,那犁田的农夫和牛就显得异常渺小,像是被谁在不经意间随手点上去的。

但是,这一点比什么画都要生动,因为,他在动,隐约还可听到哗哗的犁田声和农夫的吆喝声,一声声传入耳里,就又像在看一部有声的黑白电影。最有趣的,是在这时候有小女子出得门来,朝着犁田的爹大声喊道:“爹,吃夜饭啦!”喊声刚落,整个山凹里就回荡着“吃夜饭啦”的声音,久久不息。

在这喊声回荡了几个来回后,山凹里紧接又回荡着小女子她爹的声音:“好呵!”于是,她爹收拾起犁头,在田边洗净了腿上的泥,扛着犁,赶着牛,慢悠悠地踏着月光回家去了。 在皎洁的月光下看农舍,又是另一番美。

那些农舍,星星点点地散落在山坡间,农舍上青青的瓦片,泛着光,幽蓝幽蓝的。这边山坡上的瓦是幽蓝幽蓝的,那边山坡上的瓦还是幽蓝幽蓝的。

在幽蓝的瓦片下面,是窗户。窗户里的灯,橘红橘红的,异常地醒目与温馨。

这橘红的灯光从窗户里射出来,与银色的月光一混合,梦一样勾勒出竹枝的剪影,在微风中摇曳。而在那些房顶上间隔着的亮瓦,依然透出橘红的光,星星点点的,把个幽蓝的瓦片映衬得更加地幽蓝起来。

一百多户农舍都幽蓝着,且又分布在山山坡坡间,且又隐隐约约在竹林里,就觉得我的村庄像是被谁故意设计成这样的,否则,不会如此的疏疏离离、飘飘然然而又大大方方。 离我最近的那户农舍,在房顶上的瓦片上漫步着的黑点,是黑猫;白点,是白猫。

我隐约听见它们嘶春的叫声,长一声短一声的,像在欢乐中哭。我知道,这是它们在闹洞房了,几个月后,就会有一群花白相间的小猫围绕在它们的身边。

果然,它们在叫唤一阵后,便不再叫了。我知道,它俩是去结婚去了,是进洞房去了。

那对猫能够在十五的月亮下结婚,把月光当作它们洞房里的烛光,真是浪漫而又诗意十足啊!在我的村庄,就连猫也是喜爱月光,并专挑月色皎洁的夜晚成婚呵。 村口的那棵巨大的黄葛树,在没有月光的夜晚,我是不敢独自从它的下面经过的,总以为在它黑森森的影子里,藏着什么妖怪或是魔鬼。

但是,在月光明亮的夜晚,它就不再可怕。此刻坐在山冈上遥遥地望着它,我这才发现它原来是那么地和蔼可亲。

它那巨伞一样张开着的树冠,不再绿,也不再黑,是银色的,每一片叶子,都像是小小的镜子,反射着月光,闪闪烁烁着,波光粼粼的。在这样的闪烁中,黄葛树显得异常高贵,而且是那样雍容、大度、气派。

在它闪烁的光斑后面,偶尔传出几声鹧鸪鸟的叫声,把我的村庄啼叫得格外地宁静而幽雅起来。 在这样的夜晚,村边的那条小溪,银亮亮的,瘦长瘦长的,十分醒目。

它弯来绕去,很顽皮的样子,忽而跑进竹林里去了,不见了许久后,它忽而又从一户农舍的后面跑了出来。 在溪流里,月光十分明亮,被水花漾着,满满一溪细细碎碎的光斑,点点又点点,粼粼又粼粼,沿着小小的堤,细碎的光斑们也就弯来绕去,一路小跑,跑进了我的村庄,在村子里精神抖擞地绕过几道弯和下过几道坎后,它又一路小跑出了我的村庄,跑出了一路银铃铃的歌声。

小溪上有一座石拱桥,非常诗意地弯着,它从小溪的那边,弯弯地弯到小溪的这一边。月光下的石拱桥,显得有点儿朦胧,远远望去,它就成了山水画里的背景,静静地弯在那儿。

在月光下看这石拱桥,我就特别感谢着祖先,觉得他们的审美特别高,觉得他们创造美的手艺特别好。这座石拱桥究竟有多少年了,没谁说得清楚,我爷爷说他的爷爷还很小的时候,就有这石拱桥了。

这石拱桥已经存在了许多年,已经美过许多代人的日子,如今,它美着我,美着这个月色撩人的夜晚,在这小山村,静静地,无言地,弯出一弯不朽的诗意,装点着银光如水的我的村庄。 这时候,我的村庄整个儿地静下来了,先前飘扬在农舍上的炊烟,此刻沉到山凹里去了,薄纱一样笼罩着那些树,那些庄稼。

由于气流的关系,沉下去的炊烟,就呈现出时浓时淡的景致。浓的烟带,被月光照得洁白,像一条很长很柔的哈达,梦一样在山野间绕来绕去;淡的烟带,朦朦胧胧地透明着,隐约可以看见下面的田埂、小树和麦苗。

还可以隐约看见两只狗追赶着,嬉戏着,。

3. 写一个村庄的作文

我和妈妈漫步在这陌生的乡间小路上,路上散发着阵阵泥土的芳香和花的清香,使我很快忘记了先前坐车的倦意,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陶醉在这美好的山村风光中……

遥望四周,乡村四面环山,一出家门,就能见到美丽的风光,碧绿的山、色彩鲜艳的野花,把这缤纷的世间染得更加绚丽无比;山涧的溪水,清清的,凉凉的,要是用它洗一下脸,瞬间让你感到心旷神怡;最美的是那金黄的农田了,远远望去,就像一片闪闪发光的大海,在微风下,荡漾着金黄的波浪,漂亮极了!它不仅美丽,还象征着劳动人民的辛勤汗水呀!

农家门口,鸡鸭成群。鸡,每户人家都要养几只的,主要拿来干什么呢?吃呀!吃它的肉,吃它的蛋,老人、小孩最好多用它补补身子;门前的水塘里,鸭妈妈带着一群小鸭欢快的嬉水、啄鱼;院门口的狗看到生人来了,吠几声,看到主人来了,摇摆着尾巴。吃饭的时候,它眼巴巴的看着你,你给它扔几块骨头,它快乐的摇着尾巴,津津有味的咬着骨头,真是很可爱的样子!

叔叔阿姨们很热情,看到我们到了,赶紧给我们倒茶,留我们吃饭,宰鸡杀鱼,忙前忙后。他们很勤劳,天天出去干农活,日出而做,日落而归,耕种粮食,真是“粒粒皆辛苦”呦!我们可要爱惜粮食呦!

黄昏日落,家家炊烟四起,山村笼罩在蒙蒙胧胧之间,安祥平静,好美啊!

4. 一个人的村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个人的村庄》是一部散文集,作者刘亮程。

刘亮程何许人也?一曰农民,二曰作家(这是我个人对其定位)。他是一个在大西北土生土居土长的人,作为一个农民,他“常常扛着一把铁锨”,“与虫共眠”,饲养牲畜以岁月;作为一个作家,他是整个村庄“唯一的旁观者”,“和那些偶尔路过村庄,看到几个生活场景便激动不已,大肆抒怀的人想比”,他“看到的是一大段岁月”,而这岁月在他的眼中又是那样的与众不同。

在人类现代文明和时间进程中,敏锐如刘亮程者可谓五里一徘徊。 作为人类早期聚居的形式,村庄见证了我们这些聪明大生命的智慧和勇气。

从村庄到乡镇再到城市,有人愉快地乘着时间飞进未来去,这速度奇快。有人又觉得慢,于是积攒着不知足的劲,继续努力飞奔。

“所有的人在朝一个叫未来的地方奔跑,跑在最前面的是繁华都市,紧随其后的是大小城镇,再后面是稀稀拉拉的村庄,黄沙梁太小了,迈不动步子,它落在了最后面。”作者的父亲的这段话语我们听了是什么感觉呢?生动形象,还是老人的经验主义式的睿智?当然,我们就是这么被切中要害的,所以,现代人面对什么总可以潇洒地一笑而过。

当然,这不是在说城市的建立是对人类的摧残,我们承认文明时代的进步,只不过在现代文明进程中反思。作者这样写到,“当人们抛弃一切进入现代,它们默默无闻伴随前后,保持着最质朴的品质。

我们不能不饲养它们。同样,我们不能不宰杀它们。

我们的心灵拒绝它们时,胃却离不开它们。”这里的它们主要是牲畜。

这在人看来,我们吃喝住食必然要牺牲这些的,但是被作者这么一说,感觉像是犯罪了。事实是我们人类自己在进化中开始丢失了一些东西所引起的。

作者就有个例子:与牲畜相处,我们饲养牲畜以岁月,而它们饲养我们以骨肉。最重要的是,它们留给我们的还有“那些永远说不清道不明白的思绪”。

作者说还有思绪,还好,我们没有完全零度。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是我们的反思,我们需要自己的步调,我们需要恒着自己的速度。

在现代文明进程中,人们在飞奔未来的同时,也会迷惘于前景(这不是小数人,而是大部分人都会有),这突出表现在学术界领域就是所谓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包括解构主义等等)。二十世纪始,掺杂容纳了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符号学等等,艺术在其中不断地蜕变发展。

而作为艺术成员之一的文学,也遭遇了现代先进文明的洗礼,只不过它的基本表现是抵抗。文学的内容、思想和价值观等建立在一种对现代文明的距离感基础之上,高度关注人的缺失,于是,人性被提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度。

巨大的失落感让人类开始自我拯救。 在《一个人的村庄》中,作者几乎将村庄中的所拥有的都搬了上来。

猫猪鸡牛马驴蚂蚁鸟虫等等牲畜生物,有黄昏、炊烟、土路、麦子等等村庄独有的意象。尤其是在《第二辑 风中的院门》里,他写到的基本上是童年或者年轻时候的人事和感触,他用一种文人固有的缅怀之情来写,是因为这些人事感触被一场叫“刘二之风”给刮走了。

“刘二之风”吹遍他一个人的村庄。风,是一种捕捉不到却实有存在的东西,它是流动的空气,它就如时间。

一个人,一个农民,拿什么去抵抗流逝的东西呢? 在《第三辑 家园荒芜》中,作者真正把“一个人的村庄”给阐释了出来。为什么会家园荒芜呢?是时间,是时间的流逝带走了原本的初衷。

有人常说,因为改变,所以怀念。这句话用在这里在确切不过了。

“故乡是一个人的羞涩处,也是一个人最大的隐秘。”当“我把故乡隐藏在身后,单枪匹马去闯荡生活”的时候,昔日的黄沙梁没有变成想象中的样子,却是荒芜了,它比兴旺和繁荣都要“更强大,也更深远地浸透在生活中、灵魂中”。

所以,“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另外一方面,时间的强大让人自身也充满了失落。

刘亮程先生显然是不甘被岁月掩埋的。拥有这种幻灭感的人充斥着强烈的上进心和功利心,努力地证明自我存在的价值。

作者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可以阐释“一个人的村庄”这个标题,“我的孤独不在荒野上,而在人群中。”这至少可以表明,为什么在几十户人家的一个村庄里,他每晚都会有种被遗弃的感觉,说自己孤独地守着村庄。

真正的农民,有温饱感,之后便是人命似地劳动,哪怕已经衣食无忧了,他不知道除了劳动还可以做点什么。而刘亮程先生显然不是这样的,他有意识地觉察到了自己的渺小,在黄沙梁这块土地上,在时间的长河里,所以虽身为农民,却不是“一年年地种庄稼、耕地”,而是万分自恋般使劲回忆往事和生发感想。

这就是他抵抗岁月的最大武器,所以一株草,一棵树,一朵云,一只虫……在他的笔下充满了温情。这种客体被高度主体化的手法充分证明作者的巨大失落感和强大抵抗力,而时间漫过一切,我们就将还是要在自己熟悉的天空下消失。

短促的我们靠留下来的痕迹印证了生命的大荒芜,而非时间的无情流逝。刘亮程者可谓“这个孤独的收获者,在时间深处的无边金黄中,农夫一样,挥舞着镰刀”。

那么我们大学生呢?其实我们需要的是与时间的计较和拼劲。在我们走到。

5. 一个人的村庄 写什么

在文章里,刘亮程是一个农民,但是作为农民的他,是否意识到自己是个作家呢——或者说,在他的内心深处,是否也以作家自许呢?我不知道。我揣测,在他的村庄里,在与他一样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村民们的眼里,这个无事扛着铁锨闲逛,到处乱挖,常常不走正道却偏要走无人走过的草丛中的人一定是个难以捉摸、有些古怪的人吧。在他们眼里,这个说不出却总觉着有点不一样的人是不是有点神秘呢?当然,他们也许不知道这个人在跟他们一样的劳作之外,还喜欢偷偷观察着村里的人,以及驴,兔,飞鸟,蚂蚁,蚊子,以及风中的野草和落叶,甚至村东头以及村西头的阳光……

6. 为熟悉的村庄写一段推荐性的文字

?村庄越来越年轻,年轻得不像村庄了。

青黑的、长了高高的苔藓的瓦房越来越少,贴了亮白的瓷砖镶着彩色大玻璃的洋房渐渐连成片。第一栋小洋楼拔地而起时,还有人细细地、一遍遍观赏、艳羡,不久,比赛似的,不经意间就立起来好多,或三五成群,或遥相呼应。

令那些原本阔大气派的平房低了头去。洋房洋楼撑起了村庄的门面,华丽得失了真,闻出村庄固有的热烘烘的土味儿。

一年到头村庄冷漠着,在华丽的外衣下萧条着。年来了,似乎单为驱赶这落寞,歇斯底里地折腾着,几乎每个屋檐下都挂了夸张的红灯,明亮的红色几里外看得见,静静的红着。

没扇大门上都贴大红春联,还有些烫金的字在油光光的红纸上灼灼逼人,逼得你得微眯了眼欣赏哪种富贵的龙飞凤舞,却还是逼部出热烘烘的年气儿来。年沉寂着,驮在衰老的肩上的春耕在汗水中再喘息中寂寥着。

周末骑车回村里的家,车轮流畅地碾过青黑色路面,穿行在整齐划一的欧式楼群间,梦游般陌生。并没有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感慨,我是恋家的雀儿,从来没真正远离过我的村庄。

只是,闻不到村庄的味儿来,踟躇在家乡的土地上,害起了乡思。回家看见白发的爹娘在阳光下晒玉米粒。

阳光是金色的,爹娘缓慢的话语里也是暖暖的金色。我的童年隐约飘浮在金色的半空。

回去的路上,又走过欧式小楼群,觉出人行道前规划出的绿化带有些异样,留心一看,果然不是城中的整齐划一,有的种了几种易开的花草,有的种了蔬菜,同是花草品种,格局很不相同;小小的一方地,却也种不同的菜,似乎单为标示主人的饮食爱好。细细地看,揣摩着屋主的性格情趣,恍惚还是年少时,走过围了稀疏篱笆的园子,心里清醒起来。

TAG标签:#村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