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科普经验站>综合知识>投笔从戎的主要内容 投笔从戎怎么写

投笔从戎的主要内容 投笔从戎怎么写

科普经验站 人气:1.61W
1.投笔从戎的主要内容

“投笔从戎”指弃文从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

投笔从戎怎么写 投笔从戎的主要内容

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

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

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奉献自己。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各式各样的危机。

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和这些国家保持和平,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

的行动。

2.投笔从戎

中华成语大词典

投笔从戎

【拼音】:tóu bǐ cóng róng

【解释】: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示例】:他象同世交子弟闲话一样,问了问贺人龙的家庭情形,“~”的经过。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近义词】:弃文就武

【反义词】:解甲归田

【歇后语】:秀才当兵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弃文就武

【英文】:renounce the pen and join the army

【法文】:renoncer à la vie civile pour la carrière des armes

【成语故事】:东汉初期,班超因为家贫靠帮官府抄写文件为生,供养老母。但是他觉得这样抄抄写写没什么出息。刚好北方匈奴侵汉,他把笔一扔,毅然报名参军,当了一名军官,在战斗中立了大功。他向朝廷建议与西域各国建交,朝廷派他出使西域

3.《投笔从戎》翻译

故事译文 投笔从戎 拼音:tóu bǐ cóng róng 译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搬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因为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了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无知的人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于是)皇帝就任命班超为兰台令史。 编辑本段注释: 成语注释:投:扔掉。投笔从戎指的是 弃文从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 故事注释: 1. 安:怎么。 2.辍:停下。 3.竟:最终。 4.戎:军事,军队

希望对您有帮助

4.投笔从戎什么意思啊

【解释】: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翻译】:大丈夫没有别的志向谋略,也应该效仿傅介子,张骞在异域立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扔掉笔去参军?

投笔从戎的近义词:弃文就武

【解释】:放弃文业,改从武事。

【出自】: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吾闻诗礼传家,此子弃文就武,亦各言其志也,曾读《武经七书》么?”

【翻译】:我听说《诗》、《礼》传记家,这是你放弃文业,改从武事,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读过《武经七书》么?

扩展资料

投笔从戎的反义词:卖剑买牛、解甲归田

一、卖剑买牛 [ mài jiàn mǎi niú ]

【解释】: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龚遂传》:“民有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椟。”

【翻译】:有人拿着刀剑的人,使卖剑买牛,放下武器,从事耕种。

二、解甲归田 [ jiě jiǎ guī tián ]

【解释】:解:脱下;甲:古代将士打仗时穿的战服。脱下军装,回家种地。指战士退伍还乡。

【出自】:清.高阳《清宫外史》上册:“同时有些宿将,解甲归田以后,大起园林,广置姬妾,正在享福。”

【翻译】:同时有一些老将,脱下军装,回家种地以后,大起园林,大量取小老婆,正是在享受幸福。

5.投笔从戎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出处; 南朝·宋·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

( tóu bǐ cóng róng )

解释;

的 投:扔掉。指弃文从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

原文:

》: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

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五年。兄固被召诣

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

立功

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译文:

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

五年),哥哥

被征召做

,

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

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

、武帝时期的

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出处; 南朝·宋·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

6.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

在战争的年代,许多文人骚客不得不放弃他们热爱的文学,马革裹身,赶赴沙场,文人变无人。

一个成语称这一现象为“投笔从戎”。那么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反义词各是什么。

投笔从戎这句成语出自哪里?说的主人公是谁?你会造句吗?投笔从戎读音:【tóu bǐ cóng róng】成语解释投:扔掉;戎:军队;从戎:从军,参军。成语意思是扔掉笔去参军;泛指文人从军。

出处:此成语出自《后汉书·班超传》中的“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但班超家里比较穷,所以常常以给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长期抄书,十分辛苦。

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扔下手中的笔,感叹的说:“大丈夫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谋略,也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能长期忙碌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呢!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奉献。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

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

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各式各样的危机,被封为定远侯。近义词:弃文就武、弃笔从戎反义词:解甲归田投笔从戎造句:如果我现在还是二十几岁的小伙子,早就投笔从戎了。

现在的青年才俊,大多数在互联网上下功夫,很少有投笔从戎的。

TAG标签:#投笔从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