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科普经验站>综合知识>高堂隆忠在哪

高堂隆忠在哪

科普经验站 人气:1.42W

高堂隆忠在哪

高堂隆忠在尽心尽责、直言不讳、临终犹谏。建安十八年,高堂隆被曹操任命为丞相军议掾,改任历城侯曹徽的文学,又转任历城国国相。曹操去世时,曹徽不但不哀痛,反而四处游猎,高堂隆严厉劝谏,尽到了职责。后担任堂阳县县长。太和元年,曹叡即位,任命高堂隆为给事中、博士、驸马都尉。曹叡登基伊始,群臣认为应该大摆筵宴。高堂隆说:唐尧、虞舜有极静之癖,殷高宗有不言之癖,因此德行深厚,光被四海。认为不宜大摆筵宴,曹叡敬纳了他的意见。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高堂隆

历史人物

高堂隆怎么写好看

字升平,泰山平阳(今山东新泰)人。曹操时为丞相军议掾。魏明帝时历官给事中、侍中、光禄勋等。正直敢言,多次谏阻明帝大修宫室。精通经学,明帝曾下诏派人从其受业,传其所学。

三国魏泰山平阳人,字升平。少为诸生。泰山太守薛悌命为督邮。汉献帝建安十八年,曹操召为丞相军议掾。转历城侯相,甚得辅导之节。魏文帝黄初中,为堂阳长,以选为平原王(即明帝)傅。明帝即位,以为给事中、博士、驸马都尉。迁陈留太守。征为散骑常侍。迁侍中,犹领太史令。迁光禄勋。刚正忠直,数犯颜切谏,戒勿侈靡。

词语分解高堂的解释 1 ∶高大的厅堂开户内光,坐高堂之上。——论衡·别通观其坐高堂。——明· 刘基卖柑者言2 ∶指父母委别高堂爱,窥觎明主恩。——唐· 陈子昂宿空舲峡青树村浦抢剑辞高堂。——李白送秀才从军隆的字典解释 隆 lóng 盛大,厚,程度深:隆冬历史人物推荐:觉罗果科

【生卒】:?——1661满洲镶白旗人。历官巴牙喇甲喇章京,刑部理事官,工部侍郎、尚书。累进世职至二等阿达哈哈番。顺治元年1644入关,先后从军镇压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讨伐叛将贺珍以及南明何腾蛟军,转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高堂隆历史

公众号赞纠错猜你喜欢趁心如意合乎心意。红楼梦五七亦集乃又译亦即纳。西夏语,扬眉镇在江西省崇义县东部扬浪㳽州即浪弥州。在今四川泸张鹏翮清四川遂宁人,字宽宇纲总见盐总商。文翁风化同文翁化俗。宋柳永一帝太太后帝祖母称帝太太后,又茶引批验所大使官名。明朝始设于各府中立不倚中立正直。倚偏斜。中乙利汗·巴衣塔施哈喇汗朝哈森布格拉汗八面威风形容威势很盛。明太祖王治道生卒明辽东锦州卫人,孔腾西汉鲁人,字子襄。孔波水在今河南鲁山县西。尚左户官署名。北魏置,隶度商星见心宿。杜牧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义愤填膺膺,胸。胸中充满了由堪布僧官名。清代藏传佛教相关推荐高义薄云天 高家坊镇 高平砦 高逸图 高邮府 高戈庄 高平城 高诞 高台倾 高延宗

高堂隆忠在尽心尽责、直言不讳、临终犹谏。建安十八年,高堂隆被曹操任命为丞相军议掾,改任历城侯曹徽的文学,又转任历城国国相。曹操去世时,曹徽不但不哀痛,反而四处游猎,高堂隆严厉劝谏,尽到了职责。后担任堂阳县县长。太和元年,曹叡即位,任命高堂隆为给事中、博士、驸马都尉。曹叡登基伊始,群臣认为应该大摆筵宴。高堂隆说:唐尧、虞舜有极静之癖,殷高宗有不言之癖,因此德行深厚,光被四海。认为不宜大摆筵宴,曹叡敬纳了他的意见。

高堂隆的人物生平

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高堂隆被曹操任命为丞相军议掾,后来担任历城侯曹徽的文学,转任为曹徽的国相。曹操去世时,曹徽不但不哀痛,反而四处游猎,高堂隆严厉劝谏,尽到了职责。后为堂阳长。

公元222年(黄初三年)被任命为平原王曹叡的王傅。

公元227年(太和元年),曹叡即位,任命高堂隆为给事中、博士、驸马都尉。明帝登基伊始,群臣认为应该大摆筵宴。高堂隆说:“唐尧、虞舜有极静之癖,殷高宗有不言之癖,因此德行深厚,光被四海。”认为不宜大摆筵宴。明帝敬重地采纳了他的意见。

后任陈留太守。陈留有一位牧民酉牧,七十多岁,有品行,高堂隆召其为计曹掾,明帝赏识他,特别又任命为郎中,以为显宠。后征召高堂隆为散骑常侍,赐爵关内侯。

因善占天象,博学多闻,而明帝命其推校太和历,期间多次与太史争论。意见虽然最终没被采纳,但其学识确从此被认可。 青龙年间,曹叡大兴土木,取回长安大钟。高堂隆上疏劝谏说:“从前周景王不沿遵文王和武王的德行,不理会周公旦的制度,既铸造了大钱,又建造大钟。单穆公劝谏也不听,泠州鸠批评也不理会,迷途不返,周朝国运因此而衰弱,这些都记录在史,作为永久的借鉴。但是,今天一些小人,喜欢叙说秦汉的奢侈靡丽的生活,用以迷惑您,求取大钟这样的亡国之器,劳民费时,有伤于德政,这是自取亡国,并不是振兴礼乐、确保神明美好的途径。”

这天,明帝巡视上方,高堂隆与卞兰从行。明帝把高堂隆表交给卞兰,想为难高堂隆,说:“兴衰在于,跟音乐有什么关系,之退化,怎么能是钟的罪过呢?”高堂隆说:“礼和乐是生活的大事。所以箫韶演奏九次以后,凤凰飞来,擂鼓六遍,天神下降,所以稳定,刑法得以实施。这是和顺的最好例证。新声弥漫,商辛陨命;大钟铸成,周景王衰败,都起因于此,怎么说与的兴衰不相关联呢?您的一举一动都要记载在史书中,这是历来的规则,如果您的行为不合常道,怎么向后人作出表率呢?圣王愿意听取下人批评他的缺点,这是劝规补过的正途;忠臣愿意尽心尽职,所以才能为了君王而奋不顾身地劝谏。”明帝认为说得有理。

后来迁任侍中,兼领太史令。崇华殿遭火灾,明帝下诏问高堂隆:“这是什么灾祸呢?按礼节,该有祈禳之义吗?”高堂隆说:“所有的灾祸,都是向人们展示诫告。只有修行礼义与品德,才能战胜灾祸。《易传》说:‘上不节俭,下也不会节俭,所以会引来大火。’又说:‘如果君王大修高台,天火作灾。’这是因为君长只知道修缮宫室,不知道百姓的困苦,所以上天应之以干旱,火灾从高殿而起。上天提出鉴诫,让灾异告诉陛下:陛下应该尊崇人道,爱惜民力,以顺天意。从前,太戊时桑谷生在朝廷,武丁时,雉落在鼎器上。他们都视之为灾异,感到恐惧,进而修治德政。三年以后,远方的部落也来朝贡,所以称他们为中宗、高宗。这是前代明鉴。今考古书,凡是灾异发生,都通过燃烧宫室为诫鉴。但今天所以要大兴宫室,是因为后宫人数太多啊!应当只留下那些有才德的人,按照周朝的制度,其余的都应放出来。这也就是祖己之所以要训导高宗,而高宗之所以流誉久远的根本原因。”明帝又问高堂隆:“我听说汉武帝时,柏梁台发生火灾,武帝大修宫殿来镇灾,这是为什么呢?”

高堂隆说:“我听说西汉柏梁台火灾之后,越国有巫者出个主意,应修建宫室压它,所以修建了建章宫,以压火祥。这是夷越巫者的计谋,决不是出自圣贤的训导。《五行志》有言:‘柏梁台火灾,其后有江充巫惑卫太子事发生。’如果按照《五行志》的记载,越国巫者劝汉武帝修建章宫以压火灾,并没有起作用。孔子说:‘灾异按类与人们的行为相感应,人神相感,用以惩戒君主。’因此圣贤往往见灾异就躬身自责,修养道德。当今应停止民役。宫室制度,应从俭约为好,只要能抵御风雨,能讲求礼仪就行了。清扫一下灾祸发生的地方,不再于此地建造宫殿,莆嘉禾一定会生长此地,用来报应陛下虔诚恭谨的品德。怎么能让百姓疲劳,让国库空竭呢?这样做,并不能使天降祥瑞,也不会让外人心服的啊!”明帝于是修复崇华殿,当时郡国出现了九龙,又改名九龙殿。

开始建造陵霄阙的时候,有喜鹊在上面筑窝,明帝问高堂隆此为何故。高堂隆说:“《诗经》说:‘喜鹊筑窝,鸠鸟居住。’现在兴建宫室,盖陵霄阙,喜鹊筑窝,这是宫室未盖成,陛下不能居住的征兆。天象像是在说,宫室未盖成,将会有异姓人住进去,这是上天在劝诫您呢!天道是最无私的,只和善人相亲,不能不有所防备,不能不深刻反思。夏、商末世,帝王都是继位的,但他们不恭敬地听取上天的明训,只听信谄言,随心所欲,不修明德,所以很快亡国了。太戊、武丁,看见灾异而感到恐惧,赶紧听从上天的劝戒,所以迅速兴盛壮大。当今如果停止各种劳役,崇尚节俭,广施德政,处处遵循帝王的礼德,翦除天下大患为民兴利,那么,你就可以成为继三皇五帝之后的伟大的帝王,殷王转祸为福又怎能与您相比呢?臣下做为您的心腹,如果能辅佐皇帝,保全国家,即使身死族灭,在所不辞。我岂能惧怕惹祸招灾,就不闻不问,让陛下听不到切至的忠劝呢?”听了这话,明帝为之动容。

同年,有彗星在房心尾三宿间显得特别明亮。高堂隆上疏说:“凡是帝王迁都立城,都首先确定天地社稷的位置,并恭敬侍奉它。凡建宫室,首先应是宗庙,其次车马库和粮仓,最后才是宫殿。而今,圜丘、方泽、南北郊、明堂、社稷、神位等都还未确定下来,宗庙的制度也没有按礼仪实施,却修缮殿堂,让放弃日常业务,农民放弃农耕,后宫所需费用,与兴兵军费大体相对,民不堪命,都含怨怒。《尚书》说:‘天聪明,是因为万民聪明,天明畏,则因为万民也知道威仪。’轿夫作颂,上天赐予五种福事,百姓怨怒,则天降六种凶事威恐,是说上天的奖赏与惩罚,顺应民心。因此,临朝当政,首先应安抚民众,然后遵从古代的教化,成为帝王,百官以及广大百姓共同遵从的准则,从古至今,无不如此。以不加斫削的柞木为梁,建造低矮的宫室,唐尧、虞舜、大禹因此能垂青后世;修筑玉台琼宫,夏癸、商辛因此冒犯上天。今天的宫室规格,早已违背礼仪制度,而且还要兴建九华殿,华丽铺张,前所不及。彗星在房心尾三宿间发光,进犯帝王星宿而旁及紫微星,这是上天宠爱陛下、向您发出劝戒的征象,始终都滞留在尊位,殷勤郑重,想要感动陛下,这是慈父般恳切备至的训诫啊。应当按照孝子的礼节,明告天下,垂范后世,不应疏忽,冒犯天意。”

当时国家多有征伐之事,刑法苛刻。高堂隆认为当务之急应是推行礼乐,崇叙明堂,修三雍、大射、养老,营建郊庙,尊重儒士,推举隐逸之人,制定各种礼仪,修改正朔,变换朝服颜色,提倡孝悌之道,崇尚节俭,然后准备礼仪,实行封禅,就可以不发生战争就一统天下。高堂隆还认为,修改正朔,变换朝服颜色,改变徽号,变动器械,这是自古以来的帝王为新人耳目、改弦易辙的基本办法。所以要敦促修改旧服。明帝听从他的建议,将公元237年(青龙五年)的春三月改为景初元年孟夏四月,朝服改为,宗庙祭品尚白,按地正建丑,以农历十二月为正月。后高堂隆迁升为光禄勋。

明帝大肆修筑宫殿,雕饰观阁,凿取太行山的石英,开采谷城的文石,在芳林园建起景阳山,在太极殿北筑起昭阳殿。又铸造黄龙、凤凰等奇伟的野兽,用以装饰金墉殿、陵云台和陵霄阙。大耗人力,又有天灾人祸屡次出现。

高堂隆上疏劝谏,言辞急切道:“天地间最大的品德是生,圣人最大的宝物是位。如何才能守住权位呢?用仁。如何才能聚集天下之人呢?用财。士民是国家的宝物,谷物衣服,又乃士民的命根,没有好的年成谷物不会丰收,没有劳力投入其中,衣物也不可能制造完成。因此帝王常常亲耕,用以劝导农民种庄稼,种桑养蚕,才能织衣服。因此要上告天庭,用来宣布自己的虔诚和措施。伊唐时代,厄运四起,洪水滔天,派鲧去治水,没有成效,于是又推大禹,随山砍树木,前后经历了二十二年。灾异之严重,空前绝后,而百姓劳作之勤苦的年月,也没有比这更长久的了。而尧、舜君臣,和平统治而已。大禹治水,设显九州,和平民,功臣和普通官吏都有不同等级,君子小人,各有服饰。而今并没有大禹时那种危急,却动用了各种人力大兴土木,让四边邻国都知道了,名声实在不好。如果载入史册,更不会流芳千古。因此,有国有家的人,近则取之于身边,远则取之于物,温馨养育,所以说‘圣贤君子,乃民之父母’。而今上下劳苦,疾病流行,年成又不好,饥饿备至,连年关都过不去。应当抚恤下民,解救他们的困顿。

我察阅了古书的记载,天人之际,没有不发生感应的。因此古代圣贤,都敬畏上天的神明,遵循阴阳的规律,兢兢业业,惟恐有所违失。然后国家才能兴旺。德行与天神相符,发生灾异后,应当有所警惧,赶紧修养德行,这样才能昌延国运。至于末世,那些昏庸的君主,不遵守先王的法则,不采纳良臣的忠告,随心所欲,疏忽劝诫的作用,则很快就会招致亡国。

天道显著,不必细说,再表人道。六情五性,人所共有,嗜欲、廉贞,各居其一。如果这些本性兴动于内,必然相互矛盾。如果很强,而意志薄弱,则情性纵横,禁而不止。精诚不能,就会放纵无极。情性的本愿,必然是追求美好,而追求美好,没有人力财力不行,没有谷物绵帛也不能。如果情性过强,则人不堪其驱使,也无法满足其物质方面的要求。劳苦、欲求同时发生,灾祸也随之来临。因此不斩断情欲,就无法供其需求。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由此来看,礼义的制定,并不是拘泥自己,而是远离灾害而振兴国家的根本。

而今吴、蜀两个敌国,决不是势单力薄的小贼。他们占据天险,拥兵众多,各自称帝,想和中国争一高低。如果有人来报告说,孙权、刘禅都讲究道德修养,主张节俭,减削租赋,不沉湎于玩好,尊重长老,遵守礼则。陛下听后,难道不会对其警惕,并不希望他们如此吗?因为他们这样做,就很难征伐,这不是国家的忧患吗?如果有人说,孙权、刘禅穷凶极恶,劳民伤财,敛聚民命,百姓吁嗟,日甚一日。陛下听后,难道不会勃然忿起,想要讨逆伐贼,解救百姓吗?再者,难道不会庆幸敌人疲敝而讨伐容易吗?如果是这样,从别的角度来思考,这里的道理实在不难明了。

秦始皇不修养道德的根基,却修筑阿房宫;不忧虑祸起萧墙,却修建万里长城。当时的君臣所以这样做,也都是想创立万世功业,让子子孙孙有天下。谁能想到在一个早晨,匹夫一呼应者如云,天下顿时倾覆。所以我认为,如果前代君王知道他们的所做所为会导致败亡,他们也就不会这样做了。因此亡国之君绝不会料到自己会灭亡,但终究还是灭亡;圣贤的君主总怕亡国,但终究不会亡国。从前的汉文帝可谓贤主,躬行约俭,流惠下民,而贾谊却以危言作比,说是天下即将倾覆,可为痛哭的事有一,可为流泪的事有二,可为长叹息的事有三。更何况天下凋弊,百姓没有任何储备,国家也没有够吃一年的积蓄。强敌在外,边境大军屯积,而国内却大兴土木,州郡不宁。如果出现敌人入侵的紧急情况,我担心天下有变,结果不堪设想啊。

再说,将吏的俸禄已逐渐折减,与过去相比,不过五分之一而已。凡已去职者不再供给官粮,不应缴纳的财物也比过去增加一半。这说明如今官府财政收入应比过去多,但还是每每不足,征收牛肉这样的小税,前前后后也进行过多次。反而推之,这些费用,都出自何处呵。俸禄赏赐用的谷物和衣物,是君主用以让官吏和人民尽忠尽节的基本手段,而今连这点手段都废而不用,无异于不让吏民出力效命了。既得到这些吏民,却又失掉他们,人们怎能没有怨言呢!《周礼》说:大府掌管九赋之财,以便分配使用,入有其分,出有其所,彼此不相矛盾,都能满足其用。满足各自的用费之后,多余的财产便可供君王玩好。如天子用财,必须征询大臣。而今陛下与同在朝廷治理天下的人,不是三司九列,就是台阁近臣,都是心腹之人,应当无所忌讳。如果看见财物的增减而不敢陈述,从命奔走,惟恐不及,这只是具体理事之臣,不是耿直之臣。从前李斯教导秦二世说:‘作为皇帝而不敢放肆,天下就好像是监狱一样。’二世遵循此言,结果亡国。李斯也遭灭族之灾。因此司马迁认为李斯不能正直劝谏,所以告诫后世。”

明帝审阅奏书后,对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说:“看了高堂隆的奏书,使我感到畏惧不已。” 后来高堂隆得病很重,无法写字,只能口述奏书,大致内容是:二十年代初上苍曾发出警告宫里燕子巢穴中发现有一双怪鸟全身艳红,这是帝国最大的奇闻趣事,应该严防猛鹰飞扬的官僚,以免祸起萧墙。我个人建议,最好让诸王在封地内建立军队,像棋子一样在全国星罗棋布,分布在全国重镇,拱卫皇室保护,维护首都所在的京畿。

明帝下诏安慰说:“高堂隆廉洁直追伯夷,其正直超过史鱼,忠心耿耿,怎能小病未愈就归回故里呢?从前邴吉有好的德性,结果病好,而且长寿。贡禹信守节义,虽然病很重,但还是得以痊愈。望注意饮食,专心养病,自珍自爱。”但不久后,高堂隆即病逝,家人遵照其遗嘱,入殓时给他穿的只是一般的服装,简单地入葬。

当初中护军蒋济上言请求封禅,明帝不听。后来重新议论此事,准备让高堂隆撰定相关礼仪,但不久高堂隆就去世了。明帝听闻高堂隆去世后,叹息道:“上天不愿让我做成这件事,高堂生舍我而亡了!”

泰安籍的曹魏四大名臣是谁,有着哪样的故事?

如今的山东省泰安市,由于其境内的泰山而得名。汉末三国时期的曹魏集团中,有四位泰安市籍名臣。其中,一人来自于泰安市,一人来自泰安市下辖的宁阳县,二人来自泰安市下辖的新泰市。

第一位:于禁。于禁,字文则,曹魏集团五子良将之一,今山东省泰安市人。于禁原是汉末诸侯鲍信帐下勇将,在鲍信战死之后投靠了王朗,后被王朗举荐给曹操,从此成了曹魏集团的一员勇将。于禁初任军司马,在追随曹操征战徐州时,率部攻克广威,被晋升为陷陈都尉。之后,于禁在跟随曹操征讨吕布、袁术、袁绍、张绣等人的过程中,屡立战功,深得曹操器重,在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平定昌豨等人的叛乱后被晋升为虎威将军。

尽管战功卓著,但于禁在军中惯用严厉军法治军,不注重树立威德,因此在其部将与士卒中的评价不高。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襄阳和樊城遭关羽围攻,曹操派遣于禁率领七军前去解围。但在此战中,关羽“水淹七军”,不仅全歼七军,还将于禁活捉。为了保命,于禁屈膝投降。曹操得知消息后,哀叹不已,当着群臣的面称枉与于禁相识三十多年,谁知在关键时刻反倒不如庞德守义。

吕蒙占据荆州后,将于禁送到东吴,遭到东吴名臣虞翻的多次羞辱。此后,孙权将于禁送还回到曹魏。魏文帝曹丕虽然当众于禁进行了百般安慰,任命其为安远将军,但却命人作画对于禁失节的行为进行羞辱。最终,于禁羞愤而终。

第二位:刘桢。刘桢,字公干,汉末三国时期的建安七子之一,今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人。刘桢出身于世家名门,其祖父刘梁是东汉时期的尚书令。刘桢自幼聪慧敏捷,饱读诗书,少年时以才学知名,后经曹操征召加入了曹魏集团,官至五官中郎将文学。刘桢在曹魏的主要功绩体现在文学上面,其在世时的多篇文学著作流传于后世。刘桢后期因得罪了曹丕被罢官,于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病逝。

第三位:鲍勋。鲍勋,字叔业,汉末诸侯鲍信之子,今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人。鲍信早年与曹操交好,在兖州之战期间阵亡。为了纪念这位在曹操集团草创时期作出突出贡献的功臣,曹操封鲍信的兄长鲍邵为骑都尉、新都亭侯,又让鲍信的儿子鲍勋担任丞相府掾属。魏国建立后,曹操册立曹丕为太子,鲍勋进入太子府安仁中庶子,后历任黄门侍郎、魏郡西部都尉等职。鲍勋性格刚烈,遇事更是直言不讳、秉公而断,对曹魏集团忠心耿耿。但是,鲍勋这一耿直行为却没有得到曹丕的欣赏。

早期在太子府任职期间,鲍勋曾因为过于耿直惹得曹丕不悦,但由于曹操对其非常信任,曹丕不便发作。曹丕称帝后,晋升鲍勋为侍中。鲍勋在职期间,一如既往地直言相谏,时常惹得曹丕不高兴,此后,曹丕就找了个借口将鲍勋外放为官但不久后司马懿等人又把鲍勋举荐为御史中丞,鲍勋又回到朝中任职。鲍勋公正执法,得到群臣一致称颂。不过,鲍勋的结局非常悲惨,最终被曹丕找了个借口处死。

第四位:高堂隆。高堂隆,字升平,今山东省泰安市下辖新泰市人。高堂隆早年在泰山郡任督邮,于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加入了曹魏集团。高堂隆初任历城侯文学,后又历任历城、堂阳两地的国相及等职。黄初三年(公元222年),高堂隆转任曹睿的王傅。高堂隆博学多才,遇事直言不讳,深得曹睿器重。曹睿继位后,对高堂隆也百般信任,在仕途上对其屡有提拔。高堂隆在魏明帝执政时期,历任给事中、博士、驸马都尉、散骑常侍、太守、侍中、太史令、光禄勋等职,最终病逝于任上。

三国志11武将出现地点

184剧本:

在野武将

严白虎/吴 亲越

公孙度/襄平 无

厳舆/吴 亲越

笮融/下邳 强夺

区星/长沙 无

张鲁/汉中 米道

袁胤/汝南 无

184年:

夏侯敦/陈留 骑将

夏侯渊/陈留 急袭

贾诩/武威 反计 

黄忠/宛 弓神 

于禁/濮阳 规律

审配/邺 铁壁 

麴义/北平 弓将 

吕岱/下邳 操舵 

华雄/天水 猛者 

颜良/南皮 威风 

严颜/江州 弓将 

纪灵/宛 无 

沮授/邺 无 

陈宫/濮阳 犄角 

文丑/南皮 骑将 

蔡瑁/襄阳 操舵 

高览/南皮 无 

张英/建业 无 

凌操/吴 扫讨

黄祖/江夏 无 

周昂/会稽 无 

张醺/宛城 无 

蒋义渠/蓟 无 

田丰/邺 无 

钟鹞/许昌 能吏 

程昱/濮阳 犄角 

韩皓/洛阳 屯田 

辛评/许昌 无 

程银/安定 无 

樊能/会稽 无 

李丰/濮阳 无 

蒯良/襄阳 待伏 

方悦/晋阳 无 

武安国/北海 无 

陈兰/汝南 无 

杜畿/长安 运搬 

杨奉/洛阳 无 

周昕/会稽 风水 

焦融/南皮 无 

桥 /宛 无 

陈横/建业 无 

刘鳆/陈留 屯田 

季雍/南皮 无 

毛阶/陈留 眼力 

郝萌/晋阳 无 

俞涉/宛 无

雷薄/汝南 无

刘鹞/北海 无

庞羲/梓潼 无

梁纲/宛 无

陈纪/柴桑 无

典韦/陈留 护卫

潘凤/邺 无

吕旷/邺 无

曹性/晋阳 无

曹豹/下邳 无

吕翔/邺 无

乐就/宛 无

郭图/许昌 无

荀彧/许昌 眼力

眭元进/南皮 无

穆顺/晋阳 无

杨丑/晋阳 无

娄圭/宛 筑城

韩莒子/南皮 无

国渊/北海 屯田

苏由/邺 无

吴巨/蓟 无

车胄/下邳 无

王朗/北海 无

蒯越/襄阳 能吏

刘勋/小沛 无

魏攸/北平 无

李粛/晋阳 无

许贡/吴 无

虞翻/会稽 风水

许攸/宛 无

孙乾/北海 论客

糜竺/下邳 富豪

李孚/南皮 无

袁涣/汝南 规律

逢纪/南皮 无

韩胤/宛 无

韩嵩/襄阳 无

戏志才/许昌 无

韩玄/洛阳 无

荀谌/许昌 无

董昭/濮阳 运搬

华歆/平原 无

崔琰/平原 眼力

杨弘/宛 无

陈珪/下邳 言毒

傅巽/长安 无

蔡琰/洛阳 诗想

桓阶/长沙 无

蔡氏/襄阳 无

许靖/汝南 无

185年 :

吴懿/陈留 补佐

胡轸/安定 无

蔡和/襄阳 无

太史慈/北海 戟神

186年:

王门/北平 无

黄权/梓潼 规律

杨怀/梓潼 无

杨松/汉中 无

高顺/晋阳 攻城

公孙康/襄平 待伏

徐荣/安定 长驱

陈群/许昌 无

187年:

阎象/宛 无

袁潭/随袁绍,汝南 无

阎圃/汉中 米道

王修/北海 无

/陈留 无

蔡中/襄阳 无

蒋钦/寿春 弓将

赵云/邺 洞察

曹仁/陈留 铁壁

张允/襄阳 无

张南/南皮 无

赵范/邺 无

董和/江陵 亲蛮

梁习/陈留 繁殖

李通/汝南 将

刘度/零陵 无

扩展资料:

《三国志11》是日本光荣公司研发销售的一款策略类单机游戏,于2006年3月17日在日本发行。该游戏为三国志系列的第11作。音乐由池赖广担当。

PC版本发布之后,又发布了PS2和Wii的版本。与前10作使用罗马数字的标记名称不同,这一代游戏使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与《三国志IX》、《三国志X》一样,只使用了一张地图来体现全中国的风貌。

《三国志11》以中国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为总体背景,共配有8个风格迥异的剧本,从184年的“黄巾之乱”到225年的“讨伐南蛮”之间,史实的剧本一共有7个,再加上武将汇萃的假想剧本“英雄集结”一共8个剧本。围绕着争夺霸权,展开了一系列的故事。

并且,并且有一个可以选择特定剧情和武将的“推荐剧本”的选项,即使不太了解三国历史的玩家也可以轻松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剧本。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三国志11

横山光辉三国志武将所在城市

【184剧本】

严白虎/吴 亲越

公孙度/襄平 无

厳舆/吴 亲越

笮融/下邳 强夺

区星/长沙 无

张鲁/汉中 米道

袁胤/汝南 无

184年

夏侯敦/陈留 骑将

/陈留 急袭

贾诩/武威 反计

黄忠/宛 弓神

于禁/濮阳 规律

审配/邺 铁壁

麴义/北平 弓将

吕岱/下邳 操舵

华雄/天水 猛者

颜良/南皮 威风

严颜/江州 弓将

纪灵/宛 无

沮授/邺 无

陈宫/濮阳 犄角

文丑/南皮 骑将

蔡瑁/襄阳 操舵

高览/南皮 无

张英/建业 无

凌操/吴 扫讨

黄祖/江夏 无

周昂/会稽 无

张醺/宛城 无

蒋义渠/蓟 无

田丰/邺 无

钟鹞/许昌 能吏

程昱/濮阳 犄角

韩皓/洛阳 屯田

辛评/许昌 无

程银/安定 无

樊能/会稽 无

李丰/濮阳 无

蒯良/襄阳 待伏

方悦/晋阳 无

武安国/北海 无

陈兰/汝南 无

杜畿/长安 运搬

杨奉/洛阳 无

周昕/会稽 风水

焦融/南皮 无

桥 /宛 无

陈横/建业 无

刘鳆/陈留 屯田

季雍/南皮 无

毛阶/陈留 眼力

郝萌/晋阳 无

俞涉/宛 无

雷薄/汝南 无

刘鹞/北海 无

庞羲/梓潼 无

梁纲/宛 无

陈纪/柴桑 无

典韦/陈留 护卫

潘凤/邺 无

吕旷/邺 无

曹性/晋阳 无

曹豹/下邳 无

吕翔/邺 无

乐就/宛 无

郭图/许昌 无

荀彧/许昌 眼力

眭元进/南皮 无

穆顺/晋阳 无

杨丑/晋阳 无

娄圭/宛 筑城

韩莒子/南皮 无

国渊/北海 屯田

苏由/邺 无

吴巨/蓟 无

车胄/下邳 无

王朗/北海 无

蒯越/襄阳 能吏

刘勋/小沛 无

魏攸/北平 无

李粛/晋阳 无

许贡/吴 无

虞翻/会稽 风水

许攸/宛 无

孙乾/北海 论客

糜竺/下邳 富豪

李孚/南皮 无

袁涣/汝南 规律

逢纪/南皮 无

韩胤/宛 无

韩嵩/襄阳 无

戏志才/许昌 无

韩玄/洛阳 无

荀谌/许昌 无

董昭/濮阳 运搬

华歆/平原 无

崔琰/平原 眼力

杨弘/宛 无

陈珪/下邳 言毒

傅巽/长安 无

蔡琰/洛阳 诗想

桓阶/长沙 无

蔡氏/襄阳 无

许靖/汝南 无

185年

吴懿/陈留 补佐

胡轸/安定 无

蔡和/襄阳 无

/北海 戟神

186年

王门/北平 无

黄权/梓潼 规律

杨怀/梓潼 无

杨松/汉中 无

高顺/晋阳 攻城

公孙康/襄平 待伏

徐荣/安定 长驱

陈群/许昌 无

187年

阎象/宛 无

袁潭/随袁绍,汝南 无

阎圃/汉中 米道

王修/北海 无

/陈留 无

蔡中/襄阳 无

蒋钦/寿春 弓将

赵云/邺 洞察

曹仁/陈留 铁壁

张允/襄阳 无

张南/南皮 无

赵范/邺 无

董和/江陵 亲蛮

梁习/陈留 繁殖

李通/汝南 将

刘度/零陵 无

188年

楽进/濮阳 攻城

厳畯/吴 无

公孙恭/襄平 无

/天水 强夺

曹洪/陈留 连战

张辽/晋阳 威风

陈登/下邳 诡计

田畴/蓟 风水

董袭/会稽 推进

糜芳/下邳 无

刘琦/随刘表,濮阳 无

刘磐/濮阳 无

吕威璜/南皮 无

吕范/汝南 造船

梁兴/武威 无

徐晃/洛阳 沈着

张任/成都 弓将

189年

周瑜/庐江 火神

周泰/庐江 水神

孙策/跟孙坚,吴 勇将

马超/随马腾,武威 骑神

满宠/陈留 补佐

伊籍/濮阳 眼力

阎柔/北平 亲乌

郭嘉/许昌 鬼谋

贺齐/会稽 昂扬

许楮/许昌 金钢

高沛/梓潼 无

朱灵/平原 无

辛毗/许昌 无

曹休/陈留 无

曹昂/陈留 随曹操 陈留 血路

曹纯/陈留 无

张既/长安 亲羌

张送/成都 秘计

刘璝/成都 无

吴兰/成都 无

陈震/宛 无

田豫/蓟 亲乌

成公英/武威 无

马玩/武威 无

杨任/汉中 无

杨柏/汉中 无

李典/邺 射程

【190剧本】

何仪/汝南 无

管亥/北海 无

韩暹/晋阳 无

龚都/汝南 无

韩嵩/襄阳 无

戏志才/许昌 无

裴元绍/汝南 无

刘辟/汝南 乱战

邹靖/蓟 无

张燕/晋阳 长驱

程昱/濮阳 角

卞喜/晋阳 无

刘辟/汝南 乱战

刘繇/寿春 无

卢植/洛阳 火攻

厳白虎/吴 亲越

严兴/吴 亲越

廖化/汝南 血路

190年

王异/天水 怒发

王甫/成都 待伏

牵招/亲乌 南皮

司马朗/洛阳 无

徐邈/蓟 亲羌

191年

袁燿/宛 无

王淩/晋阳 无

郭援/南皮 无

苏飞/江夏 无

孙瑜/吴郡 亲越

张卫/汉中 无

程秉/汝南 无

孟达/安定 无

杨昂/汉中 无

杨秋/安定 无

雷铜/成都 无

鲁肃/庐江 富豪

李严/宛 戟将

192年

王威/襄阳 无

王累/成都 无

秦宓/成都 无

马休/武威 长驱

吕虔/濮阳 射手

193年

袁尚/南皮 无

王粲/濮阳 无

甘宁/宛 威风

邢道栄/零陵 无

高柔/陈留 无

马铁/武威 亲羌

吕蒙/江夏 心攻

194年

貂禅/洛阳 倾国

其余同194剧本

【194剧本】

桓阶/长沙 无

金旋/长安 无

皇甫嵩/长安 火攻

何仪/汝南 无

龚都/汝南 无

周仓/汝南 推进

裴元绍/汝南 无

刘辟/汝南 乱战

廖化/汝南 血路

张闿/寿春 强夺

韩暹/晋阳 无

张燕/晋阳 长驱

卞喜/晋阳 无

崔琰/平原

194年

魏延/汝南 连战

侯选/天水 无

蒋干/柴桑 无

小乔/庐江 乐奏

宋谦/庐江 无

大乔/庐江 乐奏

张纮/下邳 筑城

张昭/下邳 无

陈矫/下邳 无

李恢/建宁 机略

陈到/汝南 无

糜氏/下邳 内助

杨修/洛阳 无

195年

贾华/庐江 无

诸葛瑾/吴郡 论客

陈武/庐江 戟将

典满/随典韦,陈留 无

费诗/天水 无

法正/安定 待伏

李堪/武威 无

196年

吴质/北海 无

朱桓/吴 将

朱然/吴 水将

徐盛/吴 铁壁

孙权/吴 指导

潘璋/吴 捕缚

步骘/寿春 射程

/随吕布 濮阳 疾走

向朗/襄阳 无

197年

温恢/晋阳 能吏

夏侯德/随

,陈留 无

霍峻/不屈 江陵

巩志/武陵 无

金炜/长安 无

顾雍/吴 眼力

谢旌/建业 无

徐氏/吴郡 诡计

张横/武威 无

张承/下邳 水将

/随马腾,武威 骑将

马岱/随马腾,武威 沈着

杨阜/天水 无

文聘/宛 不屈

198年

胡班/濮阳 无

/洛阳 深谋

沮鹄/随沮授,邺 无

孙翊/随孙策,吴 水将

刘循/随刘璋,成都 无

199年

贾逵/洛阳, 筑城

夏侯尚/随夏侯敦,陈留 无

韩德/安定, 亲羌

司马孚/洛阳,无

200年

关平/随关羽,洛阳 补佐

甄氏/邺 倾国

曹丕/随曹操 陈留 射手

孙匡/随孙策 吴 无

孙皎/随孙策 吴 运搬

樊氏/邺 内助

廖立/武陵 无

【200年剧本】

在野武将

桓阶/长沙 无

龚都/汝南 无

周仓/汝南 推进

张燕/晋阳 无

张闿/寿春 强夺

陈兰/寿春 无

裴元绍/汝南 无

雷薄/寿春 无

刘辟/汝南 乱战

廖化/汝南 血路

200年

关平/随关羽,洛阳 补佐

樊氏/邺 内助

廖立/武陵 无

201年

郭奕/随郭嘉,许昌 无

阚泽/会稽 论客

魏讽/小沛 无

牛金/宛 连战

孙朗/无 无

邓芝/新野 论客

冯习/江陵 无

傅士仁/蓟 无

202年

全琮/吴 强袭

陆逊/吴 鬼谋

赵累/江陵 补佐

鲍隆/桂阳 无

刘贤/零陵 无

留赞/会稽 推进

203年

王祥/庐江 无

孙氏/随孙策,吴 祈愿

/洛阳,秘计

陈应/桂阳,无

丁仪/小沛,无

凌统/随凌操,吴,扫讨

204年

郝昭/晋阳,不屈

曹彰/随曹操,许昌 疾走

曹真/随曹操,许昌 精妙

孙礼/蓟,猛者

205年

辛宪英/邺,规律

马忠/柴桑,捕缚

马忠/梓潼,踏破

刘巴/零陵,无

冷苞/成都,乱战

206年

郭淮/晋阳,不屈

吾粲/柴桑,昂扬

/武陵,猛者

徐庶/襄阳,精妙

薛琮/零陵,无

曹植/随曹操,许昌,诗想

马良/襄阳,能吏

李异/武陵,无

陆绩/吴,风水

刘封/长沙,将207年

王昶/晋阳 仁政

崔林/邺 无

蒋琬/零陵 明镜

蒋济/小沛 无

申耽/上庸 无

曹冲/随曹操,陈留 仁政

孙韶/随孙策,吴, 推进

/随孙策,吴,弓将

太史享/建邺,无

谭雄/武陵,无

张翼/成都,亲蛮

丁奉/庐江,急袭

傅彤/新野,连战

雍闿/建宁,亲蛮

骆统/会稽,强袭

刘琮/襄阳,随刘表,无

【207年剧本】

王忠/濮阳 无

陈震/新野

田畴/北平 风水

207年

王昶/晋阳 仁政

崔林/邺 无

申耽/上庸 无

曹冲/随曹操,陈留 仁政

孙韶/随孙策,吴, 推进

/随孙策,吴,弓将

谭雄/武陵,无

张翼/成都,亲蛮

傅彤/新野,连战

雍闿/建宁,亲蛮

208年

/新野 工神

诸葛均/新野 无

诸葛亮/新野 神算

邓贤/武威 无

庞统/襄阳 连环

209年

王肃/下邳 无

何晏/宛 机略

高定/建宁 无

郭攸之/宛 无

朱拠/吴 操舵

朱褒/建宁 无

申仪/上庸 无

曹熊/邺 无

张嶷/踏破 成都

张虎/随张辽,晋阳 无

张南/武陵 无

马谡/襄阳 百出

杨仪/襄阳 无

210年

楽綝/濮阳 无

高堂隆/陈留 无

张温/吴 无

陈式/成都 踏破

吕拠/汝南 操舵

【211剧本】

211年

秦朗/邺 无

费耀/天水 无

212年

尹黙/梓潼 发明

张苞/江陵 扫讨

费祎/江州 能吏

孟获/云南 乱战

刘劭/邺 诗想

213年

尹赏/天水 无

関兴/江夏 昂扬

高翔/梓潼 运搬

曹宇/邺 随曹操 无

杨锋/云南 无

吕凯/云南 解毒

214年

关索/江夏 疾走

胡质/寿春 无

祝融/云南 扫讨

向宠/襄阳 金钢

董允/江州 指导

215年

王伉/金钢 成都

夏侯楙/随夏侯敦 陈留 无

朱异/随朱桓 无

张缉/长安 无

程武/随程昱 濮阳 无

马遵/天水 无

卑衍/襄平 无

孟优/云南 亲蛮

216年

王平/梓潼 沉着

夏侯霸/随

陈留 长驱

孙桓/建业 铁壁

孙鲁班/随孙权 建业 怒发

张绍/随张飞 江陵 无

邓艾/新野 强行

木鹿大王/云南 妖术

伦直/襄平 无

217年

阿会喃/云南 无

王惇/建业 无

金环三结/云南 无

兀突骨/云南 藤甲

诸葛恪/随诸葛瑾 吴 百出

带来洞主/云南 亲蛮

朵思大王/云南 解毒

丁封/庐江 无

董荼那/云南 无

忙牙长/云南 无

文钦/陈留 无

陆凯/吴 无

梁绪/天水 无

218年

夏侯威/陈留 无

桓范/小沛 秘计

顾谭/随顾雍 会稽 无

诸葛乔/随诸葛瑾 吴 无

全端/随全琮 吴 无

戴陵/安定 无

陈表/庐江 随陈武 心攻

219年

王基/北海 将

王双/天水 猛者

公孙渊/襄平 无

胡遵/安定 无

司马望/洛阳 无

周鲂/庐江 言毒

曹睿/邺 随曹丕 急袭

马钧/安定 发明

庞会/武威 无

220年

鄂焕/建宁 戟将

夏侯?#123;/陈留 随夏侯渊 无

毌丘俭/邺 无

谯周/成都 无

张球/寿春 急袭

鲍三娘/江陵 连战

李胜/宛 无

李丰/成都 运搬

留略/会稽 筑城

221年

霍弋/江陵 沉着

夏侯和/陈留 随夏侯渊 无

夏侯令女/陈留 明镜

贾范/襄平 无

曹爽/邺 随曹真 无

滕胤/吴 无

杨柞/襄平 无

刘禅/江陵 随刘备 强运

222年

夏侯玄/陈留 随夏侯尚 名声

黄崇/梓潼 随黄权 无

司马师/洛阳 随司马懿 规律

张休/建邺 随张昭 无

223年

韦昭/吴 无

于诠/吴 金钢

花鬘/云南 随孟获 戟将

胡済/新野 无

孙登/建邺 随孙权 仁政

赵统/江陵 随赵云 无

董厥/新野 无

李丰/长安 无

224年

辛敞/洛阳 无

曹羲/邺 随曹真 无

赵广/江陵 随赵云 无

陈泰/精妙 随陈群 无

樊建/新野 无

225年

王濬/洛阳 造船

毌丘秀/邺 无

姜维/天水 反计

司马昭/洛阳 沉着

诸葛诞/下邳 金钢

唐咨/下邳 造船

【225剧本】

225年

王濬/洛阳 造船

226年

州泰/宛 无

荀顗/许昌 无

徐质/安定 无

全怿/吴 随全琮 无

曹训/洛阳 随曹真 无

鲁淑/庐江 随鲁肃 操舵

227年

许仪/许昌 随许楮 无

郤正/成都 发明

全尚/吴 无

228年

阎宇/江陵 无

张特/蓟 言毒

傅瑕/长安 无

229年

王韬/天水 无

230年

尹大目/邺

蒋斌/成都 无

傅敛/新野 猛者

步协/建业 无

231年

贾充/洛阳 随贾逵 百出

虞汜/会稽

232年

关统/成都 无

留平/会稽 筑城

233年

关彝/成都 无

钟离牧/庐江 亲越

石苞/南皮 风水

陈骞/下邳 无

234年

师篡/新野 无

刘丞/吴 无

235年

吴钢/庐江 无

薛翎/零陵 无

孟宗/江夏 无

236年

王颀/北海 踏破

华覈/吴 无

胡奋/安定 攻城

文鸯/汝南 随文钦 急袭

步阐/建业 无

237年

诸葛绪/下邳 无

薛莹/零陵 无

孙异/建业 无

田続/蓟 无

罗宪/襄阳 铁壁

238年

母丘甸/邺 无

焦彝/寿春 无

锺毓/许昌 祈愿

孙和/建邺 随孙权 无

孙峻/建邺 随孙权 无

张遵/江州 无

刘璇/成都 无

239年

卫瓘/晋阳 捕缚

王业/武陵 无

胡烈/安定 无

钟会/许昌 鬼谋

曹芳/洛阳 随曹睿

杨欣/武威 无

240年

王浑/晋阳 水将

魏邈/建业 无

董朝/会稽 无

马邈/梓潼 无

羊祜/濮阳 精妙

陆抗/吴 随陆逊 精妙

241年

司马胄/洛阳 无

诸葛瞻/成都 随诸葛亮 待伏

杜预/长安 昂扬

文虎/汝南 无

242年

杨肇/晋阳 无

楼玄/小沛 祈愿

243年

牵弘/南皮 踏破

邵悌/平原 无

裴秀/晋阳 发明

濮阳兴/濮阳 无

244年

荀勖/许昌 无

蒋舒/汉中 无

盛蔓/江陵 无

全祎/吴 无

张布/吴 无

邓忠/新野 随邓艾 将

245年

何植 /吴 无

黄皓/成都 无

施朔/建业 无

全纪/吴 无

杨济/洛阳 无

246年

蒋班/寿春 无

孙冀/无 无

247年

滕脩/宛 无

248年

党钧/襄阳 无

249年

孙休/建业 随孙权 无

孙歆/建业 无

孙秀/建业 无

250年

司马炎/洛阳 随司马昭

孙綝/建业 无

251年

丘本/安定 无

左弈/武陵 无

张华/蓟 无

252年

周旨/襄阳 推进

陈寿/成都 无

刘堪/成都,随刘禅 怒发

253年

王戎/小沛 无

郭马/桂阳 无

丘建/濮阳 无

伍延/江陵 无

吾彦/建邺 造船

司马攸/洛阳 仁政

诸葛尚/成都 随诸葛瞻 怒发

沈莹/建业 戟将

岑昏/建业 无

曹奂/洛阳 无

曹髦/洛阳 怒发

孙皓/建业 随孙和

孙震/建业 无

孙亮/建业 随孙权

张悌/襄阳 不屈

陶睿/建业 无

唐彬/小沛 无

宁随/天水 屯田

万彧/建业 无

部分武将登场城市会随着剧本不同而略有变化,举例,如:

诸葛亮

184、190剧本在下邳,

194剧本在柴桑,

200剧本在襄阳,

207剧本在新野

王祥

184、190剧本在小沛

194剧本在下邳

200、207、217剧本在庐江其余的,我也不知道,个人感觉,牛的,就这么点

三国中魏国的人物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人,汉相国曹参后代,小字阿瞒,任丞相,魏王。

曹嵩,字巨高,曹操父,夏侯敦叔父。灵帝时任大司农、大鸿胪,太尉。

曹腾,字季兴,嵩养父,中常侍大长秋。

曹德,操弟。

曹昂,字子修,操长子,丰愍王,张绣叛乱时战死。

曹琬,昂继子,丰愍王。

曹廉,琬子,丰愍王。

曹安民,操弟子,张绣叛乱时战死。

曹铄,操子,相殇王。

曹潜,铄子,相愍王。

曹偃,潜子,相怀王。

曹竦,铄继子,阳都乡公。

曹冲,字仓舒,操子,邓哀王。

曹琮,冲继子,平阳公。

曹据,操子,彭城王。

曹宇,操子,大将军,燕王。

曹奂,字景明,武帝孙,宇子,魏国末代皇帝,禅位给司马炎,废为陈留王,谥曰元皇帝。

曹林,操子,沛穆王。

曹纬,林子,沛穆王。

曹衮,操子,少好学,中山恭王。

曹孚,衮子,中山恭王。

曹玹,操子,怀王。

曹赞,玹继子,怀王。

曹壹,玹继子,怀王。

曹恒,壹子,怀王。

曹峻,字子安,操子,陈留恭王。

曹澳,峻子,陈留恭王。

曹矩,操子,范阳闵王。

曹敏,矩继子,范阳闵王。

曹焜,敏子,范阳原王。

曹干,操子,赵王。

曹上,操子,临邑殇公子。

曹彪,字朱虎,操子,楚王。

曹嘉,彪子,常山真定王。

曹勤,操子,刚殇公子。

曹乘,操子,谷城殇公子。

曹绍,郎中。

曹整,操子,叔父绍继子,郿戴公子。

曹范,整继子,悼公。

曹阐,范弟,叔父整继子,郿公。

曹京,操子,灵殇公子。

曹彬,蓟恭公。

曹均,操子,叔父彬继子,樊安公。

曹抗,均子,屯留公。

曹谌,抗子,屯留公。

曹棘,操子,广宗殇公子。

曹玉,朗陵哀侯。

曹徽,操子,叔父玉继子,东平灵王。

曹翕,徽子,东平灵王。

曹茂,操子,乐陵王。

曹彰,字子文,操子,少善射御,膂力过人,越骑将军,任城威王。

曹楷,彰子,任城王。

曹芳,字兰卿,楷子,继给曹睿,魏国第三代皇帝,被废为齐王。

曹植,操子,陈思王。

曹志,植子,济北王。

曹熊,字子建,操子,萧怀王。

曹炳,熊子,萧哀王。

曹丕,字子桓,曹操太子,文皇帝。

曹睿,字符仲,文帝太子,

曹协,丕子,赞哀王。

曹寻,协子,赞殇王。

曹蕤,丕子,北海悼王。

曹赞,琅邪王子,蕤继子,文安王。

曹鉴,丕子,东武阳怀王。

曹霖,丕子,性粗暴,东海定王。

曹髦,字彦士,文帝孙,霖子,魏国皇帝,后被废为高贵乡公。

曹启,霖子,东海定王。

曹礼,丕子,元城哀王。

曹悌,任城王楷子,礼继子,梁王。

曹邕,邯郸怀王。

曹温,任城王楷子,鲁阳王。

曹贡,清河悼王。

曹俨,广平哀王。

曹仁,字子孝,太祖从弟,大司马,忠侯。

曹泰,仁子,镇东将军,假节,宁陵侯。

曹初,泰子,宁陵侯。

曹楷,泰弟,列侯。

曹范,泰弟,列侯。

曹纯,仁弟,仪郎参司空军事,高陵亭侯。

曹洪,字子廉,太祖从弟,骠骑将军,恭侯。

曹馥,洪子,恭侯。

曹震,洪子,列侯。

曹瑜,洪族父,卫将军,列侯。

曹休,字文烈,太祖族子,大司马,都督扬州,壮侯。

曹肇,休子,有当世才度,散骑常侍、屯骑校尉,壮侯。

曹兴,肇子,壮侯。

曹纂,肇弟,殄吴将军,列侯。

曹真,字子丹,太祖族子,迁大将军,给事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假节钺,邵陵侯。

曹彬,真弟,列侯。

曹爽,字昭伯,真子,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侍中,武安侯,被司马懿杀死

曹羲,真子,中领军,武卫将军,列侯,被司马懿杀死。

曹训,真子,列侯,被司马懿杀死。

曹则,真子,列侯。

曹彦,真子,散骑常侍,侍讲,列侯,被司马懿杀死。

曹皑,真子,列侯。

曹熙,真族孙,新昌亭侯

曹遵,宗族。

曹肇,屯骑校尉。

曹璠,左丞。

夏侯敦,字元让,沛国谯人,夏侯婴后代,大将军,高安乡侯。

夏侯充,敦子,忠侯。

夏侯廙,充子,忠侯。

夏侯劭,廙子,忠侯。

夏侯茂,敦子,娶清河公主,历任侍中、尚书、安西、镇东将军,假节,列侯。

夏侯廉,敦弟,列侯。

夏侯渊,字妙才,敦族弟,征西将军,愍侯,在阳平关战死。

夏侯衡,渊长子,安宁亭侯。

夏侯绩,衡子,虎贲中郎将,安宁亭侯。。

夏侯褒,绩子,安宁亭侯。

夏侯霸,渊子,讨蜀护军、右将军,博昌亭侯,被司马氏怀疑逃入蜀。

夏侯威,霸弟,渊子,兖州刺史。

夏侯惠,威弟,渊子,乐安太守。

夏侯和,惠弟,渊子,河南尹。

夏侯尚,字伯仁,渊从子,征南大将军,荆州牧,昌陵乡侯。

夏侯奉,尚弟,关内侯。

夏侯玄,字太初,尚子,太常。

夏侯本,尚从孙,昌陵亭侯。

夏侯献,领军将。

夏侯儒。

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侍中,尚书令,敬侯。

荀恽,彧长子,娶安阳公主,虎贲中郎将,敬侯。

荀甝,恽子,散骑常侍,广阳乡侯。

荀頵,甝子,广阳乡侯。

荀霬,恽子,中领军,贞侯。

荀恺,霬子,贞侯。

荀俣,恽弟,御史中丞。

荀诜,俣弟,大将军从事中郎。

荀顗,诜弟,司空。

荀衍,彧兄,监军校尉,列侯。

荀攸,字公达,彧从子,尚书令,陵树亭侯。

荀缉,攸长子,有攸风。

荀适,攸次子,陵树亭侯。

荀彪,攸孙,丘阳亭侯。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太尉,魏寿乡侯。

贾穆,诩长子,驸马都尉,魏寿乡侯。

贾模,穆子,魏寿乡侯。

贾访,诩子,列侯。

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人,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

袁侃,涣子,郡守、尚书。

袁霸,涣从弟,大司农。

袁亮,霸子,河南尹、尚书。

袁徽,霸弟,以儒素称。

袁敏,徽弟,有武艺而好水功,官至河堤谒者,河堤谒者。

张范,字公仪,河内修武人,议郎,参丞相军事。

张陵,范子。

张承,字公先,范弟,丞相参军祭酒,赵郡太守。

张戬,承子。

凉茂,字伯方,山阳昌邑人,太子太傅。

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太仆。

田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人,议郎,关内侯。

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奉常。

王忠,修子,东莱太守、散骑常侍。

邴原,字根矩,北海朱虚人,五官将长史。

张泰,巨鹿人,大鸿胪。

庞迪,扶风人,河南尹。

张阁,东郡人,永宁太仆。

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光禄勋。

管邈,宁子,博士。

管贡,宁族人,州吏。

王烈,字彦方,丞相掾。

张臶,字子明,巨鹿人,

胡昭,字孔明,颖川人。

胡纂,昭子,郎中。

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中尉,被赐死。

杨训,巨鹿人。

毛玠,字孝先,陈留平丘人,尚书仆射。

毛机,玠子,郎中。

徐奕,字季才,东莞人,谏议大夫。

何夔,字叔龙,陈郡阳夏人,太仆,成阳亭侯。

何曾,夔子,司徒,靖侯。

刑颙、字子昂,河间鄚人,侍中,尚书仆射,司隶校尉,徙太常,关内侯。

刑友,颙子,关内侯。

鲍勋,字叔业,泰山平阳人,汉朝司隶校尉鲍宣九世孙,右中郎将。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大司农。

司马岐,芝子,陈留相。

司马肇,岐子。

钟繇,字元常,颖川长社人,三公之一,太傅,平阳乡侯。

钟毓,字稚叔,繇子,青州刺史,后将军,假节,都督荆州,惠侯。

钟骏,毓子,惠侯。

钟会,毓弟,司徒,东武亭候。

钟邕,会兄子。

钟毅,会兄子。

钟峻,会兄子。

钟劭,繇子,列侯。

钟豫,繇孙,列侯。

钟演,繇弟,列侯。

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三公之一,司徒,安乐乡侯。

华表,歆子,尚书,安乐乡侯。

华缉,歆弟,列侯。

王郎,字景兴,东海郡人,三公之一,司空,兰陵侯。

王肃,字子雍,郎子,擅长贾、马之学,中领军,加散骑常侍,景侯。

王恽,肃子,景侯。

王恂,肃子,兰陵侯。

王详,郎兄子,列侯。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卫尉,安乡侯。

程武,昱子,安乡侯。

程克,武子,安乡侯。

程良,克子,安乡侯。

程延,昱子,列侯。

程晓,昱孙,汝南太守,列侯。

郭嘉,字奉孝,颖川阳翟人,军祭酒,洧阳亭侯。

郭奕,嘉子,太子文学,洧阳亭侯。

郭深,奕子,洧阳亭侯。

郭猎,深子,洧阳亭侯。

董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人,卫尉,千秋亭侯。

董胄,昭子,郡守、九卿。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惪人,汉光武帝子阜陵王延后代,太中大夫,东亭侯。

刘寓,晔子,东亭侯。

刘陶,晔少子,平原太守。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太尉,都乡侯。

蒋秀,济子,都乡侯。

蒋凯,秀子,封下蔡子。

刘放,字子弃,涿郡人,汉广阳顺王子西乡侯宏后代,资卫将军,领监,方城侯。

刘正,放子,方城侯。

孙资,秘书郎,骡骑将军,侍中,左乡侯。

孙宏,资子,左乡侯。

秦朗,骁骑将军。

刘馥,字元颖,沛国相人,扬州刺史。

刘靖,馥子,镇北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建成乡侯。

刘熙,靖子,建成乡侯。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兖州刺史。

司马遗,朗子,昌武亭侯。

司马洪,遗子,昌武亭侯。

司马孚,朗弟,

赵咨,太常。

梁习,字子虞,陈郡柘人,并州刺史,大司农,申门亭侯。

梁施,习子,申门亭侯。

王思,济阴人,豫州刺史,列侯。

张既,字德容,冯翊高陵人,凉州刺史,西乡侯

张缉,既子,光禄大夫,西乡侯。

张翁,既小子,关内侯。

温恢,字曼基,太原祁人,凉州刺史,持节领护羌校尉。

温生,恢子,关内侯。

孟建,汝南人,凉州刺史,征东将军。

贾逵,字梁道,河东襄陵人,豫州刺史,建威将军,阳里亭侯。

贾充,逵子,中护军,阳里亭侯。

胡质,东莞太守。

任峻,字伯达,河南中牟人,长水校尉,都亭侯。

任先,峻子,都亭侯。

任览,峻子,关内侯

苏则,字文师,扶风武功人,侍中,都亭侯。

苏怡,则子,都亭侯。

苏愉,则弟,尚书,都亭侯。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尚书仆射,统留事,丰乐亭侯,实验楼船淹死。

杜恕,字务伯,畿子,散骑黄门侍郎,幽州刺吏,建威将军,使持节,护乌丸校尉,丰乐亭侯,被废为庶民。

杜预,恕子,丰乐亭侯。

王才,骑都尉。

程喜,字申伯,征北将军。

郑浑,字文公,河南开封人,大匠。

郑崇,浑子,郎中。

仓慈,字孝仁,淮南人,敦煌大守。

吴瓘,陈国人,魏郡太守。

任燠,乐安人,清河太守。

颜斐,济北人,京兆太守。

孔义,鲁国人,济南相。

令狐邵,太原人,弘农太守。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魏国五大名将之一,前将军,晋阳侯。

张虎,辽子,偏将军,晋阳侯。

张统,虎子,晋阳侯。

张汛,辽兄,列侯。

乐进,字文谦,阳平卫国人,以骁果显名,魏国五大名将之一,右将军,威侯。

乐綝,进子,有父风,扬州刺史,愍侯,诸葛诞反叛时被杀。

乐肇,綝子,愍侯。

于禁,字文则,泰山巨平人,最好毅重,魏国五大名将之一,左将军,假节钺,厉侯。

于圭,禁子,益寿亭侯。

张郃,字俊义,河间鄚人,以巧变著称,魏国五大名将之一,征西车骑将军,鄚侯,在木门与孔明军交战,被飞矢击中战死。

张雄,郃子,鄚侯。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人,魏国五大名将之一,右将军,阳平侯。

徐盖,晃子,阳平侯。

徐霸,盖子,阳平侯。

朱灵,后将军,高唐亭侯。

李典,字曼成,山阳巨野人,破虏将军,都亭侯。

李祯,典子,都亭侯。

李通,字文达,江夏平春人,汝南太守,都亭侯。

李基,通子,奉义中郎将。

李绪,通兄,平虏中郎将。

臧霸,字宣高,泰山华人,镇东将军,都督青州诸军事,良成侯。

臧艾,霸子,青州刺史,少府,恭侯。

臧权,艾子,恭侯。

臧观,霸孙,青州刺史,假节,恭侯,讨伐孙权时阵亡。

臧毓,青州刺史,恭侯。

文聘,字仲业,南阳宛人,后将军,新野侯。

文岱,聘子,列侯

文厚,聘从子,关内侯。

文休,聘养子,新野侯。

文武,休子,新野侯。

桓禺,谯郡人,江夏太守。

吕虔,字子恪,任城人,徐州刺史,威虏将军,万年亭侯。

吕翻,虔子,万年亭侯。

吕桂,翻子,万年亭侯。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勇力绝人,人称虎痴,武卫将军,都督中军宿卫禁兵,牟乡侯。

许仪,褚子,牟乡侯,被钟会所杀。

许综,仪子,牟乡侯。

许定,褚兄,振威将军,都督徼道虎贲。

典韦,陈留己吾人,形貌魁梧,旅力过人,校尉,张秀叛乱时战死。

典满,韦子,都尉,关内侯。

庞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人,被关羽称为白马将军,立义将军,关门亭侯,被关羽所杀。

庞会,德子,勇烈有父风,中卫将军,列侯。

董衡,将军,欲降关羽被庞德斩杀。

董超,部典将,欲降关羽被庞德斩杀。

成何,督将。

庞淯,字子异,酒泉表氏人,中散大夫,附马都尉,西海太守,淯,关内侯。

庞曾,淯子,关内侯。

阎温,字伯俭,天水西城人,凉州别驾守上邽令,被马超杀死。

张恭,功曹,素有学行,西域戊己校尉,关内侯。

张就,恭子,金城太守。

张华,恭弟。

马艾,敦煌太守。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建安七子之一,侍中,关内侯。

徐干,字伟长,北海人,建安七子之一,司空军谋祭酒掾属,五官将文学。

陈琳,字孔璋,广陵人,建安七子之一,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门下督。

阮瑀,字元瑜,建安七子之一,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仓曹掾属。

应玚,字德琏,汝南人,建安七子之一,五官将文学。

应贞,璩子,参相事。

应籍,贞子,步兵校尉。

应璩,玚弟,侍中。

刘帧,字公干,东平人,建安七子之一。

吴质,济阴人,元城令,振威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封列侯。

嵇康,谯郡人,文辞壮丽。

丁仪,沛园人,文人。

丁廙,沛园人,文人。

杨修,弘农人。

荀纬,河内人。

桓威,下邳人,安成令,著《浑舆经》。

卫觊,字伯儒,河东安邑人,尚书,闵乡侯。

卫瓘,觊子,镇西将军。

王象,河内人,散骑常侍。

潘勖,河南人,尚书右丞。

刘廙,字恭嗣,南阳安众人,侍中,关内侯。

刘阜,弟子,关内侯。

刘伟,廙弟。

刘助,字孔才,广平邯郸人,尚书郎、散骑侍郎,关内侯。

刘琳,助子,关内侯。

郗虑,御史大夫。

缪袭,东海人,有才学,尚书、光禄勋。

苏林,陈留人,散骑常侍。

韦诞,京兆人,光禄大夫。

孙该,任城人,陈郡太守。

杜挚,河东人,郎中令。

傅嘏,字兰石,北地泥阳人,傅介子后代,尚书仆射,阳乡侯。

傅祗,嘏子,泾原子。

桓阶,字伯绪,长沙临湘人,侍中,安乐乡侯。

桓纂,阶弟,散骑侍郎,关内侯。

桓嘉,阶子,乐安太守,安乐乡侯,与吴战于东关,阵亡。

桓翊,嘉子,安乐乡侯。

陈群,字长文,颖川许昌人,司空,尚书事,颖阴侯。

陈泰,字玄伯,群子,左仆射,颖阴侯。

陈恂,泰子,颖阴侯。

陈温,恂弟,封慎子。

陈矫,字季弼,广陵东阳人,侍中,光禄大夫,司徒,东乡侯。

陈本,矫子,有统御之才,镇北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东乡侯。

陈粲,本子,东乡侯。

陈骞,本弟,车骑将军。

薛悌,东郡人,尚书令。

徐宣,字宝坚,广陵海西人,左仆射,待中光禄大夫,津阳亭侯。

徐钦,宣子,津阳亭侯。

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司徒,长垣侯。

卫烈,臻子,光禄勋。

卢毓,字子家,涿郡涿人,司空,光禄大夫,侍中,容城侯。

卢钦,毓子,尚书。

卢珽,毓子,泰山太守。

卢藩,毓孙,容城侯。

王昶,骠骑将军。

王观,光禄大夫。

王祥,司隶校尉。

和洽,字阳土,汝南西平人,太常,西陵乡侯。

和禽,洽子,西陵乡侯。

和适,禽弟,廷尉、吏部尚书。

常林,字伯槐,河内温人,光禄大夫,乐阳亭侯。

常旹,林子,泰山太守,乐阳亭侯。。

常静,旹弟,乐阳亭侯。

杨俊,字季才,河内获嘉人,南阳太守。

杜袭,字子绪,颖川定陵人,太中大夫,大将军军师,平阳乡侯。

杜基,袭兄,关内侯。

杜会,袭子,平阳乡侯。

赵俨,字伯然,颖川阳翟人,骠骑将军,迁司空,都乡侯。

赵亭,俨子,都乡侯。

裴潜,字文行,河东闻喜人,太尉军师,大司农,清阳亭侯。

裴秀,潜子,尚书仆射,清阳亭侯。

韩暨,字公至,南阳堵阳人,司徒,南乡亭侯。

韩肇,暨子,南乡亭侯。

韩邦,肇子,南乡亭侯。

崔林,字德儒,清河东武城人,崔琰族弟,司空,安阳乡侯。

崔述,林子,安阳乡侯。

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太尉,安国侯。

高浑,柔子,昌陆子。

刘龟,宜阳典农。

孙礼,字德达,涿郡容城人,并州刺史,振武将军,使特节,护匈奴中郎将,大利亭侯。

孙元,礼孙,大利亭侯。

王观,字伟台,东郡廪丘人,司空,阳乡侯。

王悝,观子,胶东子。

辛毗,字佐治,颖川阳翟人,卫尉,颖乡侯。

辛敞,毗子,河内太守。

刘放,中书监。

孙资,中书令。

杨阜,字义山,天水冀人,大匠,关内侯。

杨豹,阜孙,关内侯。

杨昆,阜宗族,与马超作战阵亡。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侍中,太史令,关内侯。

高堂琛,隆子,关内侯。

栈潜,任城人,县令。

满宠,字伯宁,山阳昌邑人,太尉,景侯。

满伟,宠子,卫尉,景侯。

田豫,字国让,渔阳雍奴人,使持节护匈中郎将军,振威将军,并州刺史,长乐亭侯。

田彭祖,豫子,长乐亭侯。

王雄,幽州刺史。

牵招,字子经,安平观津人,右中郎将,雁门太守,关内侯。

牵嘉,招子,关内侯。

牵弘,招次子,振威护军。

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持节,都督雍、凉诸军事,阳曲侯。

郭统,淮子,荆州刺史,阳曲侯。

郭正,统子,封汾阳子。

陈泰,雍州刺史。

徐邈,字景山,燕国苏人,司空,都亭侯。

徐武,豫州刺史,都亭侯。

胡质,字文德,楚国寿春人,征东将军,假节都督青、徐诸军事,阳陵亭侯。

胡威,刺史,阳陵亭侯。

王昶,字文舒,太原晋阳人,骠骑将军,司空,持节,武观亭侯。

王浑,昶子,越骑校尉,武观亭侯。

王豹,北海太守。

王基,字伯兴,东莱曲城人,豹子,征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东武侯。

王徽,基子,东武侯。

王廙,徽子,东武侯。

王淩,字彦云,太原祁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宜城亭侯,欲立楚王被杀。

令狐愚,淩外甥,兖州刺史。

毋丘兴,武威太守,高阳乡侯。

毋丘俭,字仲恭,河东闻喜人,兴子,镇东将军,都督扬州,安邑侯。

毋丘秀,俭弟。

毋丘重,俭孙。

文钦,杨州刺史,前将军,反叛司马氏失败逃入吴。

文鸯,钦子,将军,关内侯。

文虎,钦子,将军,关内侯。

胡遵,征东将军。

王颀,玄菟太守。

诸葛诞,字公休,琅邪阳都人,诸葛丰后代,左都护、假节、大司徒、骡骑将军、青州牧、寿春侯。

陈骞,安东将军。

州泰,兖州刺史。

石苞,监军。

唐咨,利城人,安远将军。

胡奋,大将军司马。

王祚,将领。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征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邓侯。

邓忠,艾子,亭侯。

邓于,艾孙。

邓朗,艾孙,郎中。

师纂,益州刺史。

梯俊,建中校尉。

刘夏,太守。

刘茂,乐浪太守。

弓遵,带方太守。

蔡风,辽东太守。

姚光,玄菟太守。

陈登,字元龙,广陵太守。

杜夔,字公良,河南人,太乐令,协律都尉。

陈颃,下邳人,司律中郎将。

张式,将领。

戚寄。

秦翊。

朱建平,沛国人,五官将。

周宣,字孔和,乐安人,太史。

王弼,山阳,尚书郎。

邵悌,西曹属。

夏侯咸,司马。

胡烈,护军。

田续。

句安,将军。

诸葛绪,雍州刺史。

张绣,武威祖厉人,后投降曹操,做了很多贡献,在随从曹操去柳城征讨乌丸,途中去世。

张鲁,字公祺,沛国丰人,镇民中郎将,领汉宁太守。

三国人物

三国人物大全(魏)

姓名 字 生卒 祖籍 官至 爵位

曹操 孟德 155~220 沛国谯县 丞相 魏王 追魏太祖武皇帝

曹丕 子桓 187~226 沛国谯县 魏文帝

曹睿 元仲 205~239 沛国谯县 魏明帝

曹芳 兰卿 232~274 沛国谯县 齐王

曹髦 彦士 241~260 沛国谯县 高贵乡公

曹奂 景明 246~302 沛国谯县 魏元帝

曹仁 子孝 168~223 沛国谯县 大司马 假节 陈侯

曹洪 子廉 169~232 沛国谯县 骠骑将军 特进 乐城侯

曹纯 子和 170~210 沛国谯县 虎豹骑督 高陵亭侯

曹真 子丹 ?~230 沛国谯县 大司马

曹休 文烈 ?~228 沛国谯县 大司马

曹爽 昭伯 ?~249 沛国谯县 大将军

曹植 子建 192~232 沛国谯县 征虏将军 陈王 (曹操之子)

曹昂 子修 ?~197 沛国谯县 丰王 (曹操之子)

曹彰 子文 ?~223 沛国谯县 任城王 (曹操之子)

曹冲 仓舒 196~208 沛国谯县 邓王 (曹操之子)

曹羲 ?~249 沛国谯县 中领军 安乡侯

(曹真之子)

曹训 ?~249 沛国谯县 武卫将军 列侯

(曹真之子)

曹彦 ?~230 沛国谯县 散骑常侍 列侯

(曹真之子)

夏侯渊 妙才 ?~219 沛国谯县 征西将军 假节 博昌亭侯

夏侯敦 元让 157~220 沛国谯县 大将军 高安乡侯

夏侯茂 子林 沛国谯县 镇东将军 假节 关内侯(夏侯敦之子)

夏侯衡 伯权 沛国谯县 安宁亭侯

夏侯霸 仲权 ?~261 沛国谯县 魏右将军征蜀护军 蜀车骑将军

夏侯称 叔权 沛国谯县

夏侯威 季权 沛国谯县 兖州刺史 关内侯

夏侯荣 幼权 207~219 沛国谯县

夏侯惠 稚权 沛国谯县 乐安太守 关内侯

夏侯和 义权 沛国谯县 光禄勋 乡侯

夏侯尚 伯仁 ?~225 沛国谯县 征南大将军 荆州牧 昌陵乡侯

夏侯玄 太初 209~254 沛国谯县 征西将军 太常

司马懿 仲达 179~251 河内温县 太傅 晋宣帝

司马师 子元 208~255 河内温县 晋景帝

司马昭 子上 211~265 河内温县 大将军 晋王 追文皇帝

钟会 士季 225~264 颍川长社 司徒 假节 都督关中诸军事 县侯

邓艾 士载 ?~264 义阳棘阳 太尉 邓侯

羊祜 叔子 221~278 泰山南城 征南大将军 南城侯

杜预 元凯 222~284 京兆杜陵 镇南大将军 当阳县侯

王浚 士治 206~285 弘农湖县 镇军大将军 襄阳县侯

唐彬 儒宗 234~294 鲁国邹县 前将军 西戎校尉 雍州刺史 使持节 上庸县侯

郭淮 伯济 ?~255 太原阳曲 车骑将军 仪同三司 都督 假节 阳曲侯 追赠大将军

许褚 仲康 谯国谯县 武卫将军 牟乡候

典韦 ?~197 陈留己吾 武猛校尉

张辽 文远 169~222 雁门马邑 前将军 征东将军 晋阳侯

臧霸 宣高 泰山华县 执金吾 特进 良成侯

鲜于辅 幽州渔阳 虎牙将军 特进 昌县亭侯

徐质 ?~254 讨蜀护军

徐晃 公明 ?~227 河东杨县 右将军 假节 阳平侯

王基 伯舆 190~261 东莱曲城 司空 征南将军 东武侯

文聘 仲业 177~226 南阳宛县 江夏太守 后将军 新野侯

张郃 儁乂 ?~231 河间鄚县 征西车骑将军

胡遵 ?~256 安定临泾 卫将军 阴密侯 追赠车骑将军

孙观 仲台 兖州泰山 振威将军 青州刺史 假节 吕都亭侯

吕虔 子恪 兖州任城国 威虏将军 徐州刺史 万年亭侯

乐进 文谦 ?~218 阳平卫国 右将军

于禁 文则 ?~221 泰山钜平 左将军安远将军 益寿亭侯

朱灵 文博 冀州清河 后将军 高唐亭侯

车胄 ?~199 徐州刺史

车骑将军

徐邈 景山 172~249 燕国蓟县 凉州刺史

李通 文达 168~209 江夏平春 汝南太守 都亭侯

孙礼 德达 180~250 涿郡容城 司空 大利亭侯

陈骞 休渊 201~281 广陵东阳 安东将军 车骑将军

申仪 楼船将军 魏兴太守 真乡侯

申耽 义举 怀集将军 员乡侯

庞德 令明 ?~219 南安狟道 立义将军 关门亭侯

庞会 南安狟道 中尉将军 临渭乡侯

李典 曼成 山阳巨鹿 破虏将军

吕昭 子展 兖州东平 镇北将军

阎柔 广阳 度辽将军

贾逵 梁道 180~234 河东襄陵 建威将军 阳里亭侯

田豫 国让 171~252 渔阳雍奴 太中大夫 长乐亭侯

秦朗 元明 198~? 新兴 骁骑将军 给事中

王双 子全 ?~228 陇西狄道 虎威将军

前部大先锋

高览 ?~201 偏将军 东莱侯

郭嘉 奉孝 170~207 颍川阳翟 军师祭酒 洧阳亭侯

贾诩 文和 147~224 武威姑臧 太尉 魏寿亭侯

蒋济 子通 ?~249 楚国平阿 太尉 昌陵亭侯

满宠 伯宁 162~242 山阳昌邑 太尉 昌邑侯

辛敞 泰雍 颖川阳翟 卫尉 颍乡侯

程昱 仲德 141~220 东郡东阿 卫尉 安乡侯

钟繇 元常 151~230 颍川长社 太傅 定陵侯

华歆 子鱼 157~231 平原高唐 太尉 御史大夫 司徒 安乐乡侯

王朗 景兴 152~228 东海郯县 司徒 兰陵侯

王肃 子雍 ?~265 东海郯县 中领军 散骑常侍 兰陵侯

追赠卫将军

贾充 公闾 217~282 河东襄陵 太尉 太子太保 录尚书事 鲁郡公

追赠太宰

杜畿

伯侯 163~224 尚书仆射 丰乐亭侯 追赠太仆

杜袭 子绪 太中大夫 平阳乡侯

追赠少府

傅嘏 兰石 208~255 雍州北地泥阳 尚书仆射 阳乡侯

追赠太常

毛玠 孝先 陈留平丘 尚书仆射

杨彪 文先 142~225 弘农华阴 光禄大夫 临晋侯

刘劭 孔才 广平邯郸 散骑常侍 关内侯 追赠光禄勋

山涛 巨源 205~283 河内怀县 右仆射 光禄大夫 侍中 新沓伯 追赠司徒

郭修 孝先 ?~253 凉州西平 中郎 追长乐乡侯

王戎 浚冲 234~305 琅琊临沂 司徒 安丰县侯

韩暨 公至 159~238 南阳堵阳 司徒 南乡亭侯

董昭 公仁 152~232 济阴定陶 司徒 乐平侯

陈矫 季弼 ?~237 广陵东阳 司徒

荀攸 公达 157~214 颍川颍阴 尚书令 陵树亭侯

荀彧 文若 163~212 颍川颍阴 侍中 守尚书令

荀顗 景倩 205~289 颍川颍阴 太子太傅 侍中 太尉 临淮公

(荀彧之子)

温恢 曼基 太原祁县 凉州刺史

护羌校尉

张既 德容 170~223 冯翊高陵 凉州刺史 西乡侯

李立 建贤 幽州涿郡 荆州刺史

刘馥 元颖 ?~208 沛国相县 扬州刺史

刘晔 子扬 淮南成德 太中大夫 东亭侯

孔融 文举 153~208 鲁国 太中大夫

孟建 公威 豫州汝南 征东将军

凉州刺史

卫瓘 伯玉 220~291 河东安邑 司空 太保

陈登 元龙 169~207 下邳淮浦 伏波将军

东城太守

华表 伟容 204~275 平原高唐 太中大夫

观阳伯

杨济 文通 弘农华阴 太子太傅

张华 茂先 232~300 范阳方城 右光禄大夫 侍中 中书监 壮武郡公

裴秀 秀彦 224~271 河东闻喜 司空 钜鹿公

高堂隆 升平 ?~237 泰山平阳 光禄勋 关内侯

蒯越 异度 ?~214 南郡延中庐 光禄勋 (蒯通之后)

杨阜 义山 天水郡冀县 少府 关内侯

李丰 宣国 ?~254 冯翊东县 中书令

徐奕 季才 ?~219 徐州东莞 谏议大夫

邢颙 子昂 ?~223 河间鄚县 太常 关内侯

薛悌 孝威 兖州东郡 尚书

鲍勋 叔业 ?~226 泰山平阳 宫正

冯紞 少胄 冀州安平 侍中 散骑常侍

许攸 子远 荆州南阳 将军

陈群 长文 ?~236 颍川许昌 司空

陈泰 玄伯 ?~260 颍川许昌 尚书左仆射 镇军将军

何晏 平叔 190~249 南阳宛县 侍中尚书

刘靖 文恭 ?~254 沛国相县 镇北将军 (刘馥之子)

丁仪 正礼 ?~220 豫州沛郡 右刺奸椽

丁廙 敬礼 ?~220 豫州沛郡 黄门侍郎

向秀 子期 ?~275 河内怀县 黄门侍郎

散骑常侍

管宁 幼安 158~241 北海朱虚 不仕

杨修 德祖 175~219 弘农华阴 丞相主簿

刘桢 公干 ?~217 东平 丞相掾属

傅干 彦材 凉州北地 丞相仓曹属

石韬 广元 豫州颍川 御史中丞

蒋干 子翼 扬州九江 幕僚

管辂 公明 209~256 冀州平原 少府丞

杜夔 公良 司州河南 太乐令 协律都尉

王粲 仲宣 177~217 山阳高平 侍中

徐干 伟长 170~217 北海郡 司空 军师祭酒掾属 五官将文学

陈琳 孔璋 156~217 广陵射阳 军谋祭酒 典记室

阮咸 仲容 陈留尉氏 散骑侍郎 始平太守

阮瑀 元瑜 165~212 陈留尉氏 仓曹掾属

阮籍 嗣宗 210~263 陈留尉氏 步兵校尉

应玚 德琏 ?~217 南顿县 五官中郎将文学 司空掾

嵇康 叔夜 223~262 谯国铚县 中散大夫

刘伶 伯伦 沛国 建威参军

三国人物大全(蜀)

姓名 字 生卒 祖籍 官至 爵位

刘备 玄德 161~223 幽州涿郡涿县 蜀汉昭烈帝 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刘禅 公嗣 207~271 幽州涿郡涿县 蜀汉后主魏安乐公

刘永 公寿 幽州涿郡涿县 蜀甘陵王

魏奉车都尉 乡侯 刘备之子

刘禅之弟

刘理 奉孝 ?~224 幽州涿郡涿县 安平王

刘谌 ?~263 幽州涿郡涿县 北地王 刘禅第五子

诸葛亮 孔明 181.4.14~234.8.28 徐州琅邪阳都 丞相 领司隶校尉 益州牧 录尚书事 假节 号:卧龙

武乡侯

庞统 士元 179~214 荆州襄阳 军师中郎将 号:凤雏

追赐关内侯

关羽 云长 162~219 司州河东解良 前将军 假节钺 汉寿亭侯

张飞 翼德 167 ~ 221 幽州涿郡涿县 车骑将军 司隶校尉 假节 西乡侯

阆中牧

赵云 子龙 168 ~229 冀州常山真定 镇军将军 永昌亭侯

马超 孟起 176~222 司州扶风茂陵 骠骑将军 凉州牧 假节 犛乡侯

黄忠 汉升 148~220 荆州南阳 后将军 关内侯

姜维 伯约 202~264 凉州天水 大将军 凉州刺史 假节 平襄侯

魏延 文长 174~234 荆州义阳 征西大将军前军师 凉州刺史 假节 南郑侯

马岱 司州扶风茂陵 平北将军 陈仓侯

关兴 安国 ?~234 并州河东解良 侍中 中监军 汉寿亭侯

张苞 197 ~231 幽州涿郡涿县 西乡侯

关平 178~219 并州河东解县

廖化 元俭 190~264 荆州襄阳中卢 右车骑将军 并州刺史 假节 中乡侯

张翼 伯恭 ?~264 益州犍为武阳 左车骑将军 冀州刺史 假节 都亭侯

王平 子均 ?~248 益州巴西宕渠 镇北大将军前监军 汉中太守 安汉侯

陈到 叔至 ?~230 豫州汝南 征西将军 永安都督 亭侯

吴懿 子远 166~237 兖州陈留 车骑将军 雍州刺史 假节 济阳侯

吴班 元雄 ?~234 兖州陈留 骠骑将军 假节 绵竹侯

李严 正方 ?~234 荆州南阳 中都护 骠骑将军 都乡侯

胡济 伟度 荆州义阳 右骠骑将军 兖州刺史 假节 成阳亭侯

蒋斌 ?~264 荆州零陵湘乡 绥武将军 汉城护军 安阳亭侯

(蒋琬之子)

诸葛瞻 思远 226~263 徐州琅邪阳都 行都护 卫将军 平尚书事 武乡侯

罗宪 令则 218~270 荆州襄阳 冠军将军 西鄂侯 追赠安南将军

马忠 德信 ?~249 益州巴西阆中 镇南大将军 彭乡侯

李恢 德昂 ?~231 建宁俞元 安汉将军 建宁太守 汉兴亭侯

刘敏 荆州零陵泉陵 左护军 扬威将军 云亭侯

邓芝 伯苗 163~251 荆州义阳新野 尚书令 车骑将军 假节 阳武亭侯

(汉司马邓禹之后)

张嶷 伯岐 ?~254 巴西南充国 荡寇将军 关内侯

高翔 右将军 玄乡侯

辅匡 元弼 荆州襄阳 右将军 中乡侯

阎宇 文平 荆州南郡 右大将军

句扶 孝兴 益州巴西汉昌 左将军 宕渠侯

向宠 巨违 ?~240 荆州襄阳宜城 中领军 都亭侯

刘琰 威硕 ?~234 荆州豫州鲁国 卫尉 行中军师 车骑将军 都乡侯

赵统 常山真定 虎贲中郎 督行领军 永昌亭侯

杨戏 文然 ?~261 犍为武阳 护军监军 梓潼太守射声校尉

诸葛乔 伯松 204~228 徐州琅邪阳都 驸马都尉 (诸葛瑾子)

刘邕 南和 荆州义阳 后将军 监军 关内侯

邓方 孔山 ?~222 南郡 安远将军 庲降都督

霍弋 绍先 南郡枝江 南中都督 列侯

李球 ?~263 建宁俞元 羽林右部督

赵累 ?~219 都督

黄权 公衡 ?~240 巴西阆中 蜀镇北将军 魏车骑将军 仪同三司 育阳侯

傅佥 ?~263 荆州义阳 关中都督

刘封 192~220 荆州长沙 副军将军

霍峻 仲邈 177~217 南郡枝江 梓潼太守 裨将军

冯习 休元 南郡 领军

张南 文进

刘巴 子初 182~222 零陵烝阳 尚书令

吕乂 季阳 ?~251 荆州南阳 尚书令

黄崇 ?~263 巴西阆中 尚书郎

张遵 ?~263 幽州涿郡 尚书

陈式 ?~231 巴西安汉 将军

严颜 ?~219 巴郡临江 太守 宾客

徐庶 元直 ?~约232 颍川郡 右中郎将 御史中丞

蒋琬 公琰 ?~246 零陵湘乡 行都护 领益州刺史 大将军 录尚书事 假节 安阳亭侯

费祎 文伟 ?~253 江夏鄳县 大将军 录尚书事

领益州刺史 成乡侯

董厥 龚袭 荆州义阳 相国参军 散骑常侍 南乡侯

陈祗 奉宗 ?~258 豫州汝南 镇军将军 侍中 尚书令 列侯

李福 孙德 梓潼涪县 前监军 大将军司马 平阳亭侯

法正 孝直 175~220 司州扶风郿县 尚书令 护军将军

宗预 德艳 ?~264 荆州南阳安众 镇军大将军 兖州刺史 关内侯

向朗 巨达 ?~247 荆州襄阳宜城 左将军 长史 显明亭侯

王连 文仪 荆州南阳 屯骑校尉 丞相长史 平阳亭侯

费观 宾伯 江夏鄳县 振威将军 都亭侯

孙乾 公佑 北海营陵 秉忠将军

简雍 宪和 涿郡 昭德将军

糜竺 子仲 东海郡朐县 安汉将军

来敏 敬达 165~261 荆州义阳新野 执慎将军

伊籍 机伯 兖州山阳郡 昭文将军

左将军从事中郎

杨洪 季休 ?~228 益州犍为武阳 蜀郡太守 越骑校尉 关内侯

张裔 君嗣 ?~230 蜀郡成都 辅汉将军 丞相长史

董允 休昭 ?~246 南郡枝江 侍中 尚书令

卫继 子业 ?~264 汉嘉严道 奉车都尉 大尚书

李撰 钦仲 梓潼涪县 中散中大夫 右中郎将

杨颙 子昭 荆州襄阳 巴郡太守 主簿

谯周 允南 200~270 巴西西充国 蜀光禄大夫 晋散骑常侍

张绍 幽州涿郡 蜀侍中 晋尚书仆射 列侯 (张飞之子)

邓良 荆州义阳新野 蜀驸马都尉 晋广汉太守 蜀阳武亭侯

(邓芝之子)

郤正 令先 ?~278 河南偃师 蜀秘书令

晋巴西太守

廖立 公渊 武陵临沅 长水校尉

王甫 国山 ?~222 益州广汉郪县 荆州议曹从事

杨仪 威公 ?~235 荆州襄阳 中军师

费诗 公举 益州犍为南安 谏议大夫

杜微 国辅 梓潼涪县 谏议大夫

五梁 德山 益州犍为南安 谏议大夫 五官中郎将

刘豹 议郎 阳泉侯

向举 议郎 青衣侯

尹默 思潜 ?~234 梓潼涪县 太中大夫

董和 幼宰 南郡枝江 掌军中郎将

许靖 文休 149~222 汝南平舆 司徒

马良 季常 187~222 襄樊宜城 侍中

王谋 元泰 益州汉嘉 太常 关内侯

杜琼 伯瑜 ?~250 益州蜀郡成都 太常

秦宓 子敕 ?~226 益州广汉绵竹 大司农

孟光 孝裕 司州河南洛阳 大司农

许慈 仁笃 荆州南阳 大长秋

何宗 彦英 益州蜀郡郫县 大鸿胪

韩冉 ?~221 军谋掾

周群 仲直 益州巴西阆中 儒林校尉

陈震 孝起 ?~235 荆州南阳 尚书令

程畿 季然 益州巴西阆中 从事祭酒

樊建 长元 荆州义阳 给事中

殷观 孔休 别驾从事

陈寿 承祚 223~297 益州巴西安汉 太子中庶子

孟达 子度 ?~228 司州扶风 散骑常侍 建武将军 新城太守 平阳亭侯

射援 文雄 司州扶风 从事中郎

射坚 文固 司州扶风 蜀郡太守

李密 令伯 224~287 益州犍为武阳 汉中太守

吕凯 季平 ?~225 益州永昌不韦 云南太守 阳迁亭侯

庞宏 巨师 荆州襄阳 涪陵太守 关内侯

王伉 益州蜀郡 永昌太守 亭侯

马谡 幼常 190~228 荆州襄阳宜城 越希太守

彭羕 永年 184~220 益州广汉 江阳太守

黄皓 中常侍 奉车都尉

三国人物大全(吴)

姓名 字 生卒 祖籍 官至 爵位

孙权 仲谋 182~252 扬州吴郡富春 东吴大帝

孙亮 子明 243~260 扬州吴郡富春 会稽王

孙休 子烈 235~264 扬州吴郡富春 吴景帝

孙皓 元宗 242~284 扬州吴郡富春 乌程侯

孙坚 文台 154~191 扬州吴郡富春 破虏将军 豫州刺史 乌程侯

孙策 伯符 175~200 扬州吴郡富春 讨逆将军 会稽太守 吴侯

孙和 子孝 224~253 扬州吴郡富春 南阳王 追谥文皇帝

孙邵 长绪 163~225 青州北海 丞相 威远将军 阳羡侯

孙峻 子远 219~256 扬州吴郡富春 丞相 大将军 督中外诸军事 假节 富春侯

顾雍 元叹 168~243 扬州吴郡吴县 丞相 平尚书事 醴陵侯

陆逊 伯言 183~245 扬州吴郡吴县 上大将军 右都护 丞相 昭侯

步鹭 子山 177~248 临淮淮阴 丞相 临湘侯

滕胤 承嗣 ?~256 丞相 大司马 都亭侯

张悌 巨先 236~280 荆州襄阳 丞相

周瑜 公瑾 175~210 庐江舒县 偏将军 南郡太守

鲁肃 子敬 172~217 临淮东城 横江将军 汉昌太守

吕蒙 子明 178~220 汝南富陂 左护军 虎威将军 南郡太守 孱陵候

孙韶 公礼 188~241 扬州吴郡富春 镇北将军 假节 幽州牧

孙桓 叔武 198~222 扬州吴郡富春 建武将军 丹徒侯

孙静 扬州吴郡富春 昭义中郎将

孙瑜 仲异 177~215 扬州吴郡富春 奋威将军 丹杨太守

孙皎 叔朗 ?~219 扬州吴郡富春 征虏将军

孙贲 伯阳 ?~218 扬州吴郡富春 豫章太守 征虏将军 都亭侯

孙翊 叔弼 184~204 扬州吴郡富春 丹杨太守

朱然 义封 182~249 丹杨故鄣 大都督 左大司马 右军师 兖州牧 当阳侯

全琮 子璜 198~249 扬州吴郡钱唐 右大司马 左军师 徐州牧 钱唐侯

程普 德谋 右北平土垠 荡寇将军 江夏太守

甘宁 兴霸 163~222 巴郡临江 西陵太守 常胜将军 折冲将军

周泰 幼平 九江下蔡 汉中太守 奋威将军 平虏将军 陵阳侯

蒋钦 公奕 ?~220 九江寿春 右护军 荡寇将军 西部都尉 讨越中郎将

丁奉 承渊 ?~271 庐江安丰 右大司马 安丰侯

徐盛 文向 ?~227 琅琊琅邪莒 安东将军 芜湖侯

潘璋 文珪 ?~234 东郡发干 右将军 溧阳侯

诸葛靓 仲思 琅邪阳都 右将军

留赞 正明 183~255 会稽长山 左将军 左护军

施绩 公绪 ?~270 扬州丹杨故鄣 上大将军 左大司马

吕岱 定公 161~256 广陵海陵 大司马 都乡侯

朱治 君理 156~224 丹阳故鄣 吴郡太守 安国将军 毗陵侯

鲁淑 217~272 临淮东城 昭武将军 假节 夏口督 都亭侯

虞汜 世洪 ?~258 会稽余姚 交州刺史 冠军将军 馀姚侯

贺齐 公苗 ?~227 会稽山阴 后将军 徐州牧 假节 山阴侯

张承 仲嗣 177~244 徐州彭城 奋威将军 卫尉 豫章太守 都乡侯

钟离牧 子干 会稽山阴 前将军 武陵太守 假节(汉鲁相意七世孙) 都乡侯

太史慈 子义 166~207 青州东莱黄县 建昌都尉

韩当 义公 153~223 辽西令支 昭武将军 冠军太守

沈莹 ?~280 左将军 丹杨太守

黄盖 公覆 零陵泉陵 武陵太守 偏将军

祖茂 大荣 ?~190 扬州吴郡富春 将军

凌统 公绩 189~237 扬州吴郡馀杭 偏将军

董袭 元代 ?~216 会稽余姚 偏将军

陈武 子烈 ?~215 庐江松滋 偏将军

吕范 子衡 ?~228 汝南细阳 前将军 扬州牧 假节 追赠大司马 南昌侯

步阐 仲思 ?~272 临淮淮阴 卫将军 仪同三司 侍中 假节 交州牧 宜都公

步玑 ?~272 临淮淮阴 左将军 散骑常侍 庐陵太守 江陵侯

楼玄 承先 沛郡蕲县 散骑中常侍 大司农 会稽太守 宫下镇禁中候

张昭 子布 156~236 徐州彭城 辅吴将军 文侯

张休 叔嗣 徐州彭城 扬武将军 娄侯

华核 永先 扬州吴郡武进 东观令 领右国 史徐陵亭侯

胡综 伟则 183~243 汝南固始 偏将军 左执法 领辞讼 乡侯

陆抗 幼节 226~274 吴郡吴县华亭 大司马 荆州牧

阚泽 德润 170~243 会稽山阴 太子太傅 领中书 都乡侯

是仪 子羽 北海营陵 尚书仆射 鲁王傅 都乡侯

桓阶 伯绪 ?~221 长沙临湘 太常 安乐乡侯

全尚 子真 吴郡钱塘 太常 卫将军 永平侯

潘浚 承明 ?~239 武陵汉寿 太常 假节 刘阳侯

顾谭 子默 205~246 扬州吴郡吴县 太常 平尚书事

士燮 威彦 137~226 苍梧广信 卫将军 交址太守 龙编侯

朱据 子范 184~250 扬州吴郡吴县 骠骑将军 新都郡丞 云阳侯

陆景 士仁 249~280 扬州吴郡吴县 偏将军 中夏督 毗陵侯

骆统 公绪 193~228 会稽乌伤 偏将军 濡须督 新阳亭侯

严畯 曼才 彭城 都尉 从事中郎 尚书令

诸葛诞 公休 206~258 豫州琅邪阳都 大司徒 骠骑将军 青州牧 寿春侯

诸葛瑾 子瑜 174~241 豫州琅邪阳都 大将军 豫州牧

诸葛恪 元逊 203~253 豫州琅邪阳都 太傅

陆绩 公纪 187~218 扬州吴郡吴县 偏将军 郁林太守

张纮 子纲 152~211 徐州广陵 长史

张温 惠恕 193~228 扬州吴郡吴县 辅义中郎将

虞翻 仲翔 164~233 会稽余姚 骑都尉

刘基 敬舆 181~229 东莱牟平 光禄勋

程秉 德枢 汝南南顿 太子太傅

薛综 敬文 ?~243 沛郡竹邑 太子太傅

吾粲 孔休 扬州吴郡乌程 太子太傅

三国人物大全(其他)

姓名 字 生卒 祖籍 官至 其他

刘协 伯和 181~234 南阳蔡阳 汉献帝 魏山阳公

袁绍 本初 153~202 汝南汝阳 大将军 青州牧 并州牧 冀州牧 幽州牧 邺侯

袁术 公路 ?~199 汝南汝阳 左将军 阳翟侯 成皇帝

刘表 景升 142~208 山阳高平 镇南将军 荆州牧 成武侯

鲁恭王刘佘后代

刘璋 季玉 ?~220 江夏竟陵 振威将军 益州牧

鲁恭王刘佘后代

马腾 寿成 ?~211 扶风茂陵 卫尉 槐里(乡)侯 凉州牧

后汉伏波将军马援后代

吕布 奉先 ?~198 五原九原县 左将军 徐州牧 温侯

公孙瓒 伯圭 ?~199 辽西令支 前将军 封易侯 幽州牧

张绣 ?~207 武威祖厉 破羌将军 宣威侯

张鲁 公祺 ?~216 沛国丰县 镇南将军 阆中侯

张燕 常山真定 平北将军 安国亭侯

张杨 稚叔 ?~198 并州云中 大司马 河内太守 晋阳侯

陶谦 恭祖 132~194 扬州丹阳 安东将军 徐州牧 溧阳侯

刘繇 正礼 东莱牟平 扬州牧 振武将军

刘虞 伯安 ?~193 徐州东海郯 太傅 幽州牧 襄贲侯

汉光武帝嫡长子刘强六世孙

刘岱 公山 ?~192 东莱牟平 兖州刺吏 汉齐孝王之后

鲍信 151~192 泰山平阳 破虏将军 济北相

韩馥 文节 141~192 豫州颖川 奋威将军 冀州牧

公孙度 升济 150~204 辽东襄平 武威将军 永宁乡侯 自立为辽东侯 平州牧

公孙恭 辽东襄平 辽东太守 车骑将军 假节 平郭侯

公孙渊 文懿 ?~238 辽东襄平 大司马 乐浪公 持节 辽东太守 燕王

韩遂 文约 141~215 凉州金城郡 征西将军

孔伷 公绪 兖州陈留 豫州刺史

董卓 仲颖 132~192.4 陇西临洮 太师 郿侯

张邈 孟卓 ?~195 东平寿张 陈留太守

卢植 子干 139~192 司州涿郡涿县 北中郎将 尚书

何进 遂高 ?~189 荆州南阳宛县 大将军 录尚书事 慎侯

朱皓 文明 ?~195 扬州会稽上虞 南昌太守 钱塘侯

王允 子师 137~192 并州太原祁县 司徒 尚书令

皇甫嵩 义真 ?~195 凉州安定朝那 太常 都乡侯 追赠骠骑将军

颜良 子义 ?~200 袁绍帐下

文丑 ?~200 袁绍帐下

审配 正南 ?~204 冀州魏郡 治中 袁绍帐下

逢纪 元图 ?~202 护军 袁绍帐下

田丰 元皓 ?~200 冀州巨鹿 冀州别驾 袁绍帐下

沮授 ?~200 冀州广平 监军 奋威将军 袁绍帐下

蔡瑁 德珪 155~209 襄阳蔡州 长水校尉

汉阳亭侯 刘表帐下

祢衡 正平 173~198 平原般县 江夏 刘表帐下

诸葛玄 胤谊 ?~197 徐州琅邪阳都 豫章太守 刘表帐下

许劭 子将 150~195 汝南平舆 幕僚 刘繇帐下

刘焉 君郎 ?~194 江夏竟陵 益州牧 阳城侯 刘璋之父

王累 ?~212 益州广汉 益州从事 刘璋帐下

张任 ?~214 益州蜀郡 益州从事 刘璋帐下

张松 永年 ?~212 益州蜀郡 益州别驾 刘璋帐下

马铁 ?~212 扶风茂陵 骑都尉 马腾之子

马休 ?~212 扶风茂陵 奉车都尉 马腾之子

严象 文则 163~200 司州京兆 扬州刺史 袁术帐下

郑泰 公业 149~189 河南开封 扬州刺史 袁术帐下

田楷 ?~199 青州刺史 公孙瓒帐下

单经 兖州刺史 公孙瓒帐下

严纲 ?~191 冀州刺史 公孙瓒帐下

张闿 都尉 陶谦帐下

董旻 叔颖 ?~192 陇西临洮 左将军 鄠侯 董卓帐下

李傕 稚然 ?~198 凉州北地郡 大司马 池阳侯 董卓帐下

华雄 ?~191 都督 董卓帐下

李儒 144~192 郎中令 董卓帐下

蔡邕 伯喈 132~192 陈留圉 左中郎将

高阳乡侯 董卓帐下

(汉末名臣)

陈宫 公台 154~198 兖州东郡 吕布帐下

张角 ?~184 冀州巨鹿 天公将军 黄巾军头领

张宝 ?~184 冀州巨鹿 地公将军 黄巾军头领

张梁 ?~184 冀州巨鹿 人公将军 黄巾军头领

华佗 元化 145~208 沛国谯县 建安

神医

董奉 君异 220~280 扬州侯官

张机 仲景 150~219 南阳涅阳 长沙太守

陈翔 仲麟 汝南邵陵 与“刘表”并称

“江夏八俊”

“八及”

范滂 孟博 137~169 汝南征羌

孔昱 世元 鲁国 孔子第十九代孙

范康 仲真 渤海

檀敷 文友 山阳

张俭 元节 115~198 山阳高平 卫尉

岑晊 公孝 棘阳

皇甫谧 士安 215~282 安定朝那 作家 医学家 自号玄晏先生

左慈 元放 156~289 扬州庐江 东汉末方士

黄承彦 承彦 ?~218 沔南白水 不仕 沔南名士

司马徽 德操 171~208 颍川阳翟 自号水镜先生

孟获 益州建宁郡 御史中丞 少数族首领

沙摩柯 ?~222 交州武陵 蛮王(胡王) 少数族首领

轲比能 ?~235 鲜卑首领 附义王 少数族首领

楼班 ?~207 幽州辽西 乌丸单于 少数民族

强端 雍州阴平 氐王 少数民族

难升米 倭(奴)国[今日本] 倭大夫 魏率善中郎将

蹋顿 ?~207 乌桓 乌桓王

高堂隆文言文阅读答案2018

1. 高堂隆传 求古文翻译 注解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是汉代鲁国高堂生的后代。年轻时是个读书人,泰山太守薛悌任命他为督邮。郡督军和薛悌发生争执,直呼薛睇的名字呵斥他。高堂隆按剑叱责督军说:“过去鲁定公受到侮辱,孔子仲尼登上台阶维护他的尊严;赵王为秦王弹筝,蔺相如进缶迫使秦王为趟王击缶。对着臣子直呼官长的名字,道义上要受到惩治。”督军吓得变了脸色,薛悌吃惊地站起来制止他。后来高堂隆辞去吏职,到济南避难。建安十八年,太祖徵召他任丞相军议掾,后任历城侯曹徽的文学,转任国相。曹徽遇上太祖去世,不表示哀痛,反而游玩打猎到处奔驰。高堂隆用大义直言劝谏,很有辅助引导藩侯的法度。黄初年间,任堂阳长,被选任为平原王傅,平原王即位,就是明帝。明帝任命高堂隆为给事中、博士、驸马都尉。明帝刚刚即位,众大臣有的认为应该举行盛大宴会,高堂隆说:“唐尧逝世后虞舜和百姓有三年停止举乐的哀痛,殷高宗继位后有三年一言不发的思虑,因此崇高的道德能够和谐兴盛,光照四海。”认为不应该举行盛大宴会,明帝恭敬地接受了他的意见。

陵霄阙开始兴建,有喜鹊在上面筑巢,皇帝就这件事询问高堂隆,高堂隆回答说:“《诗经》说‘喜鹊筑好了巢,鸠住在它里面’。现在兴建宫室,筑起陵霄阙,而喜鹊在上面筑巢,这是宫室没有建成自己不能住在里面的徵象。上天的意思似乎是说,宫室没有建成,将会有其他姓氏的人掌握统治它,这正是上天的告诫。上天的准则是不偏爱亲近的人,只降福给品德好的人,不能不深加防范。不能不慎重考虑。夏朝、商朝的末年,都是继承先祖基业的君王,他们不恭敬地接受上天的训令,只听从诽谤诬陷别人的话,废弃德行满足私欲,所以他们的灭亡非常快。太戊、武丁,看到灾变心怀恐惧,敬奉上天的告诫,所以他们勃然兴盛起来。现在如果停止各种劳役,力求俭省以满足需用,更加推重德政,行动遵循帝王的准则,除去给整个国家带来危害的事情,兴办给广大人民带来利益的事情,那麽三王之后可以有第四个,五帝之后可以有第六个,难道只有殷商的王室可以转祸为福吗?臣充任陛下亲近信任的人,如果可以给皇帝添加幸福,安定保存社稷,臣即使自身化为灰土,家族诛灭,也如同是我的再生之年。怎麽能害怕因违背皇上意愿而遭受灾难,而使陛下听不到合乎事理的话呢?”於是皇帝变了脸色,感到震动。

2. 王复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没见到问题,先给你翻译吧:翻译: 王复,字初阳,固安人。

正统七年(1442)考中进士。授予刑科给事中。

声音洪亮,容貌壮美,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上奏。提升为通政参议。

也先侵犯京师,邀约大臣出去迎接上皇。众人不敢前去,王复请求出行。

于是升迁为右通政,代理礼部侍郎,与中书舍人赵荣偕同前往。敌人露出刀刃夹道威胁他们,王复等人不为此而恐惧。

返回后仍担任通政事务,再升迁为通政使。 成化元年(1465),延绥总兵官房能上奏追赶袭击河套部众,皇帝降旨奖励犒劳。

王复认为七百里奔赴作战不恰当,并担心因企求意外成功而挑起争端,请敕令告诫晓谕,皇帝认为他说得对。晋升为尚书。

锦衣千户陈珏,本来是画工。到去世时,侄子陈锡请求继承百户。

王复说:“世袭虽然是先帝的命令,然而不是战功,应不许可。”于是停止。

毛里孩侵扰边境,皇帝命令王复出京巡视陕西的边疆守备。从延绥到甘肃,观察地势,进言说:“延绥东起黄河岸边,西至定边营,萦绕二千多里。

险要关口全在内地,而境外并无屏障,只凭墩堡来防守。军队反而驻扎在里面,老百姓却居住在外面。

敌人一旦入境,官军还没有行动,老百姓已经被掠夺完了。再加上西南抵达庆阳,相隔五百多里,烽火不能连接,寇贼到了,老百姓还不知道。

请迁移府谷、响水等十九个堡垒,置于接近边疆的重要之地。而从安边营至庆阳,从定边营至环州,每二十里筑墩台一个,共计三十四个。

随着地势修建壕沟和城墙,以求声息相闻,易于防守抵御。”奏章呈上去后,皇帝都听从了他的建议。

改派王复到工部。王复严格遵守法令制度,声名超过在兵部。

当时中官请求修筑皇城西北面的回廊,王复提议放缓这件事。给事中高斐也说灾害频繁,不宜役使万人作无益的事情。

皇帝都不许可。中官率领腾骧四卫军的,请求发给棉上衣和鞋裤。

王复坚持不许可,说:“朝廷制造这些东西,本来是给出征的士兵,使得即日出发,不用烦劳去缝制。京军则每年供给冬衣的布和棉花,这是已成的制度,怎能改变?”大应法王割实巴去世,中官请求建寺造塔。

王复说:“大慈法王都只建了塔,没有建造寺庙。现在不应该创立这个制度。”

于是只是命令建塔,还是派遣四千名士兵供其役使。 王复喜欢古籍爱好学习,遵守廉洁约束的准则,跟人相交没有城府,当官识大体,在工部任职十二年,碰上灾害变异,谏官说他衰老,王复请求退休。

皇帝不许。过了两个月,谏官又王复。

皇帝于是传旨,命令他辞官归乡。死后,被赠予太子太保,谧号庄简。

3. 三国志 高堂隆 全文解析 急

高堂隆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是汉代鲁国高堂生的后代。

年轻时是个读书人,泰山太守薛悌任命他为督邮。郡督军和薛悌发生争执,直呼薛睇的名字呵斥他。

高堂隆按剑叱责督军说:“过去鲁定公受到侮辱,孔子仲尼登上台阶维护他的尊严;赵王为秦王弹筝,蔺相如进缶迫使秦王为趟王击缶。对着臣子直呼官长的名字,道义上要受到惩治。”

督军吓得变了脸色,薛悌吃惊地站起来制止他。后来高堂隆辞去吏职,到济南避难。

建安十八年,太祖徵召他任丞相军议掾,后任历城侯曹徽的文学,转任国相。曹徽遇上太祖去世,不表示哀痛,反而游玩打猎到处奔驰。

高堂隆用大义直言劝谏,很有辅助引导藩侯的法度。黄初年间,任堂阳长,被选任为平原王傅,平原王即位,就是明帝。

明帝任命高堂隆为给事中、博士、驸马都尉。明帝刚刚即位,众大臣有的认为应该举行盛大宴会,高堂隆说:“唐尧逝世后虞舜和百姓有三年停止举乐的哀痛,殷高宗继位后有三年一言不发的思虑,因此崇高的道德能够和谐兴盛,光照四海。”

认为不应该举行盛大宴会,明帝恭敬地接受了他的意见。升任陈留太守。

有个放牛的百姓酉牧,年纪七十多岁了,有很高尚的品行,高堂隆推举他任计曹掾;皇帝赞赏他这样做,特意任命他为郎中来对他加以显扬。又徵召高堂隆任散骑常侍,赐给关内侯的爵位。

青龙年间,明帝大肆兴建宫殿馆舍,又去西边取长安的大钟。高堂隆上疏说:“以前周景王不效法周文王、周武王的美好品德,忽视周公旦制定的王朝制度,既铸大钱,又造大钟,单穆公劝谏而不听从,泠州鸠当面规劝也不采纳,终於陷入迷乱不知返回,周代的德政因此衰败,优秀的史官记载了这事,把它作为永久的鉴戒。

可是现在的小人,喜欢述说秦代、汉代奢侈浮华的排场来扰乱皇帝的心,去索取已灭亡国家的不合法度的器物,使百姓服役劳苦耗费财力,以致损害了国家的德政,这不是用来达到礼乐的和谐,保持神明的美善的方法。”这天,皇帝来到上方署,高堂隆和卞兰随行。

皇帝把高堂隆的奏章给了卞兰,让他反驳高堂隆说:“国家的兴衰在於治理的,音乐起什麽作用呢?教化不显著,难道是钟的罪过?”高堂隆说:“礼乐,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根本。所以箫韶的乐曲演奏了九次以后,凤凰也被招来起舞,雷鼓的演奏变换了六次,天神也会降临,由此而稳定,刑罚由此而弃置不用,这就是和美达到了极点。

新的靡靡之音一奏响,商纣王就丧了命,大钟铸好以后,周景王就走向了衰败,国家存亡的关键,经常是由这里产生的,怎麽说它不是兴盛衰败的缘由呢?君王的举动一定要记载下来,这是古代的规矩,做出的事情不合法度,用什麽给后人看?圣明的君王乐於听到别人指出他的缺点,所以有劝谏的途径;忠诚的臣子愿意尽力表现他的节操,所以有奋不顾身为君王尽忠的大义。”皇帝称赞他说得好。

高堂隆升任侍中,还兼任太史令。崇华殿发生火灾,皇帝下诏问高堂隆:“这是什麽灾祸?在礼法上,有什麽祈祷神明降福除灾的方法吗?”高堂隆回答说:“灾变的发生,都是上天用来显示教诲和告诫的方法,只有遵循礼义修养道德,才可以战胜灾祸。

《易传》说:‘上面不俭省,下面不节制,灾火就会烧毁他们的房屋。’又说:‘君王高筑他的楼台,天火就会造成灾祸。

这样君王如果只知修饰宫室,不知百姓财力耗尽,所以上天用旱灾作出反应,火从高大的宫殿里烧起来。上天明察秋毫,因而责备告诫陛下;陛下应该更加重视人道,来回覆上天的意愿。

过去太戊遇有桑树和谷子在朝廷上生长,武丁遇有野鸡呜叫着登上鼎边,他们都是听说灾变后心怀恐惧,谨慎小心地修养道德,三年以后,远方的夷入前来朝觐进贡,因此号称中宗、高宗。这就是前代可供借鉴的明显事例。

现在考察以前的占卜,火灾的发生,都是因为大修台榭宫室表示告诫。然而现在宫室之所以被增修扩建,实在是由於宫女太多的缘故。

应该挑选留下她们当中贤惠美好的,依照周朝的制度,减免其他剩余的宫女。这就是祖己训诫高宗,高宗能享有长久的美誉的原因。”

皇帝下诏问高堂隆:“我听说汉武帝时。柏梁台发生火灾,却大肆修建宫殿来镇住这种灾变,这是什麽道理呢?”高堂隆回答说:“臣听说西京长安的柏梁台发生火灾后,越地的巫师陈述对付的办法,修建建章宫,来镇住火灾显示的凶兆;这是夷越的巫师做的事,不是圣贤的英明训教。

《五行志》说:‘柏梁台发生火灾,然后有江充诬陷卫太子用巫术危害汉武帝的事情。’照《五行志》所说的,越地的巫师提议修建建章宫并没有镇住凶灾。

孔子说:‘灾害是儆戒人事、报应人的行为,由阴阳灾害之气相互感应,来告诫君王的。,因此圣明的君王看到灾害就责备自己,退下来修养道德,以便消除灾害恢复正常。

现在应该免除百姓的劳役。宫室的规模,务必依循节俭的方针,里边足以抵御风雨,外边足以演习礼仪。

清除打扫发生火灾的地方,不敢再在这里修建宫室,象徵着吉祥的萐莆、嘉禾就一定会在这里生长出来,以报答陛下对上天虔诚恭敬的美德。怎麽能使百姓劳累困乏,耗尽他们的财力呢!这实在不是招致祥瑞而安抚远方人。

4.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5. 马钧传 文言文阅读,,

【原文】马先生钧,字德衡,天下之名巧也。

少而游豫,不自知其为巧也。当此之时,言不及巧,焉可以言知乎?【译文】马钧先生,字德衡,是天下闻名的技术高超的人。

他年轻时过着游乐的生活,自己不知道有技术。在这时候,他从不对人家谈到技术,又怎么谈得上有人知道他呢?【原文】为博士,居贫,乃思绫机之变,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

旧绫机五十综者五十蹑,六十综者六十蹑,先生患其丧功费日,乃皆易以十二蹑。其奇文异变因感而作者,犹自然之成形,阴阳之无穷。

此轮扁之对,不可以言言者,又焉可以言校也?【译文】他当了博士,生活贫困,就想改进织绫机,不用说什么人们就知道他技术巧妙了。旧式的织绫机,五十综(综:织绫机上经线的分组)的用五十个蹑(蹑:织绫机上的踏具),六十综的用六十个蹑,马先生认为这样的设计费力费时,于是他改进机械,全都改用十二个蹑。

改进以后,可以随心所欲织出各种奇妙的花纹,织成后看上去像是天然形成的一样,又像阴阳二气反复变化无穷。这正像制造轮子的工人(轮扁:古代制造轮子的工人)回答别人的询问:那巧妙的地方是没法用言语说明的,又怎么能用言语去检验它呢?【原文】先生为给事中,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

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先生曰:“古有之。

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二子哂之曰:“先生名钧,字德衡,钧者器之模,而衡者所以定物主轻重,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

此一异也,又不可以言者也。从是,天下服其巧矣。

【译文】先生任给事中官职时,有一次,和散骑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在朝廷上争论关于指南车的事。他两个说,古代根本没有指南车,记载上的说法是虚假的。

先生说:“古代是有指南车的。我们没有去想到它罢了,哪是什么遥远的事呢!”两人嘲笑他说:“先生大名是钧,大号是德衡。

‘钧’是陶器的模具,‘衡’是定东西轻重的,你现在这个‘衡’定不出轻重,还想做得出模具来吗!”。先生说:“讲空话,瞎争论,还不如试一试可以见效。”

于是两人把这事报告明帝,明帝下令要先生把它制作出来,后来,他就把指南车造成了。这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又是没法用言语说清楚的。

从此之后,天下人都佩服他的技术高明了。【原文】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

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此二异也。

【译文】他住在京师,城里有地可以种植菜蔬,但愁的是近旁没有水可以灌溉。先生就制作了翻车,叫年轻人(童儿:年轻人)转动它,汲来的水可以自行倒出流到地里,翻车里外转动,效率大大超过平常水车。

这是第二件奇妙的事情。【原文】其后有人上百戏者,能设而不能动也。

帝以问先生:“可动否?”对曰:“可动。”帝曰:“其巧可益否?”对曰:“可益。”

受诏作之。以大木雕构,使其形若轮,平地施之,潜以水发焉。

设为女乐舞象,至令木人击鼓吹箫;作山岳,使木人跳丸、掷剑,缘垣、倒立,出入自在,百官行署,春磨、斗鸡,变化百端。此三异也。

【译文】后来有人进贡一套杂技模型,只能作摆设不能活动。皇帝问先生:“你能使得它们动起来吗?”回答说:“可以活动。”

皇帝说:“可以做得更巧妙些吗?”回答说:“可以更好。”于是他就接受皇命制作了。

他用大木头又雕又削,做成轮子的形状,放在地上,下面设机关用水力发动。上面制作了女子奏乐舞蹈的偶像,还有木偶打鼓、吹箫、叠罗汉,还可以使木偶丢木球、掷剑、走绳索、翻筋斗,动作灵活,还有木偶坐堂审案,舂米磨面、斗鸡等各种各样的动作。

这是第三件奇妙的制作。【原文】先生见诸葛亮连弩,曰:“巧则巧矣,未尽善也”言作之可令加五倍。

又患发石车,敌人于楼边悬湿牛皮,中之则堕,石不能连属而至。欲作一轮,悬大石数十,以机鼓轮,为常则以断悬石,飞击敌城,使首尾电至。

尝试以车轮悬瓴甓数十,飞之数百步矣。【译文】先生看到诸葛亮设计的连弩,说:“这东西巧是很巧,但还不顶完善。”

他说,他可以做出一种连弩,发箭的效率能增加五倍。又认为发石车效果差,如果敌人在城楼边挂起湿牛皮,发过去的石子碰上牛皮就滑落下来,发石车又不能连续发射。

他想制作一种轮子,挂上几十块大石头,用机械转动轮子,轮上悬石的绳子按一定节奏断掉,石子抛射到敌人城楼,可以迅速地接连抛射。他曾经试验用个车轮挂上几十块砖头瓦块,可以抛射到几百步远的地方去。

【原文】有裴子者,上国之士也,精通见理,闻而哂之。乃难先生,先生口屈不能对,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言之不已。

傅子谓裴子曰:“子所长者言也,所短者巧也。马氏所长者巧也,所短者言也。

以子所长,击彼所短,则不得不屈;以子所短,难彼所长,则必有所不解者矣。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有所不解而难之不已,其相击刺,必已远矣。

心乖于内,口屈于外,此马氏之所以不对也。”【译文】有位裴先生,是京师的著名人士,见识精深,听到先生的事情,就讥笑他。

他。

6. 《指南车》沈约文言文翻译

指南车,起初是周公制造的,用以赠送给遥远的外国使者。因为地域辽阔,漫无边际,人行

在其中很容易迷失方向,便创制这种指南车,行驶时能随时分清南北方向。鬼谷子说: “郑国人采取玉石,一定车载司南,因为有了它不会迷失方向。”到了秦代、汉代,指南车的车制没有人知道。东汉张衡开始重新创造。漠末动荡混乱,张衡制造的指南车没有流传下来。魏朝高堂隆、秦朗,都是博学多闻的人,他们在朝堂上争论不休,说没有指南车,以往典籍中的记载都是虚言妄说。明帝青龙年间,诏令博士马钩重新制造指南车,车制造成功了。到晋代战乱,马钧制造的指南车又亡夫了。石虎、姚兴也先后派解飞、令狐生再次制造指南车。安帝义熙十三年,宋武帝平定长安,便得到了这种指南车。这种车的样式如同鼓车,车上设置木人,举手指向南方。车轮车身即使转弯旋转,木人举手所指的方向不变。

皇帝车驾仪仗队出行,指南车最先开动,在前面引导。这种指南车是戎狄制造的,机械设计不精密,虽然说是指南,但实际上大多不准确。车子旋转拐弯,或是行驶慢一点快一点,所指方向尚须人工校正。范阳人祖冲之,思维灵活巧妙,常常说指南车应当重新构造。宋顺帝升明末年,齐王担任宰相,命令祖冲之制造指南车。指南车制造完成后,派抚军丹阳尹王僧虔、御史中丞刘休试验行驶。祖冲之制造的指南车机理非常精密灵巧,车子即使千百次拐弯千百次旋转,所指方向没有移动改变。晋代又有人制造丫指南舟。索虏拓跋焘派工匠郭善明制造指南车,经过很多年都没有制成。扶风人马岳又制造指南车,快要完成,善明用毒酒杀害了他。

因变陈戒,发于恳诚什么意思

在天变灾异发生时提出劝诫警告,发自诚恳之心。——《资治通鉴·高堂隆传》

《三国志》卷二十五 魏书二十五 辛毗杨阜高堂隆(2)

后迁少府,是时大司马曹真伐蜀,遇雨不进。阜上疏曰:“昔文王有赤乌之符,而犹日昃不暇食;武王白鱼入舟,君臣变色。而动得吉瑞,犹尚忧惧,况有灾异而不战竦者哉?今吴、蜀未平,而天屡降变,陛下宜深有以专精应答,侧席而坐,思示远以德,绥迩以俭。间者诸军始进,便有天雨之患,稽阂山险,以积日矣。转运之劳,担负之苦,所费以多,若有不继,必违本国。《传》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徙使六军团于山谷之间,进无所略,退又不得,非主兵之道也。武王还师,殷卒以亡,知天期也。今年凶民讥,宜发明诏损膳减服,技巧珍玩之物,皆可罢之。昔邵信臣为少府于无事之世,而奏罢浮食;今者军用不足,益宜节度。”帝即召诸军还。

  后诏大议之不便于民者,阜仪以为:致治在于任贤,兴国在于务农。若舍贤而任所私,此忘治之甚者也。广开宫馆,高为台榭,以妨民务,此害农之甚者也。百工不敦其器,而竞作奇巧,以合上欲,此伤本之甚者也。孔子曰:‘苛政甚于猛虎。’今守功文俗之吏,为政不通治体,苟好烦苛,此乱民之甚者也。当今之急,宜去四甚,并诏公卿郡国,举贤良方正敦朴之士而选用之,此亦求贤之一端也。

  阜又上疏欲省宫人诸不见幸者,乃召御府吏问后宫人数。吏守旧令,对曰:“禁密,不得宣露。”阜怒,杖吏一百,数之曰:“国家不与九卿为密,反与小吏为密乎?”帝闻而愈敬惮阜。

  帝爱女淑,未期而夭,帝痛之甚,追封平原公主,立庙洛阳,葬于南陵。将自临送,阜上疏曰:“文皇帝、武宣皇后崩,陛下皆不送葬,所以重社稷、备不虞也。何至孩抱之赤子而可送葬也哉?”帝不从。

  帝既新作许宫,又营洛阳宫殿观阁。阜上疏曰:“尧尚茅茨而万国安其居,禹卑宫室而天下乐其业;及至殷、周,或堂崇三尺,度以九筵耳。古之圣帝明王,未有极宫室之高丽以雕弊百姓之财力者也。桀作璇室、象廊,约为倾宫、鹿台,以丧其社稷,楚灵以筑章华而身受其祸;秦始皇作阿房而殃及其子,天下叛之,二世而灭。夫不度万民之力,以从耳目之欲,未有不亡者也。陛下当以尧、舜、禹、汤、文、武为法则,夏桀、殷纣、楚灵、秦皇为深诫。高高在上,实监后德。慎守天位,以承祖考,巍巍大业,犹恐失之。不夙夜敬止,允恭恤民,而乃自暇自逸,惟宫台是侈是饰,必有危亡之祸。《易》曰:‘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閴其无人’。王者以天下为家,言丰屋之祸,至于家无人也。方今二虏合从,谋危宗庙,十万之军,东西奔赴,边境无一日之娱;农夫废业,民有饥色。陛下不以是为忧,而营作宫室,无有已时。使国亡而臣可以独存,臣又不言也;君作元首,臣为股肱,存亡一体,得失同之。《孝经》曰:‘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臣虽驽怯,敢忘争臣之义?言不切至,不足以感寤陛下。陛下不察臣言,恐皇祖烈考之祚,将坠于地。使臣身死有补万一,则死之日,犹生之年也。谨叩棺沐浴,伏俟重诛。”奏御,天子感其忠言,手笔诏答。每朝廷会议,阜常侃然以天下为己任。数谏争,不听,乃屡乞逊位,未许。会卒,家无余财。孙豹嗣。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鲁高堂生后也。少为诸生,泰山太守薛悌命为督邮。郡督军与悌争论,名悌而呵之。隆按剑叱督军曰:“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筝,相如进缶。临臣名君,义之所讨也。”督军失色,悌惊起止之。后去吏,避地济南。

  建安十八年,太祖召为丞相军议掾,后为历城侯徽文学,转为相。徽遭太祖丧,不哀,反游猎驰骋;隆以义正谏,甚得辅导之节。黄初中,为堂阳长,以选为平原王傅。王即尊位,是为明帝。以隆为给事中、博士、驸马都尉。帝初践阼,群臣或以为宜飨会,隆曰:“唐、虞有遏密之哀,高宗有不言之思,是以至德雍熙,光于四海。”以为不宜为会,帝敬纳之。迁陈留太守。犊民酉牧,年七十余,有至行,举为计曹掾;帝嘉之,特除郎中以显焉。征隆为散骑常侍,赐爵关内侯。

  青龙中,大治殿舍,西取长安大钟。隆上疏曰:“昔周景王不仪刑文、武之明德,忽公旦之圣制,既铸大钱,又作大钟,单穆公谏而弗听,泠州鸠对而弗从,遂迷不反,周德以衰,良史记焉,以为永鉴。然今之小人,好说秦、汉之奢靡以荡圣心,求取亡国不度之器,劳役费损,以伤德政,非所以兴礼乐之和,保神明之休也。”是日,帝幸上方,隆与卞兰从。帝以隆表授兰,使难隆曰:“兴衰在政,乐何为也?化之不明,岂钟之罪?”隆曰:“夫礼乐者,为治之大本也。故策韶九成,凤皇来仪,雷鼓六变,天神以降,政是以平,刑是以错,和之至也。新声发响,商辛以陨,大钟既铸,周景以弊,存亡之机,恒由斯作,安在废兴之不阶也?君举必书,古之道也,作而不法,何以示后?圣王乐闻其阙,故有箴规之道。忠臣愿竭其节,故有匪躬之义也。”帝称善。

  迁侍中,犹领太史令。崇华殿灾。诏问隆:“此何咎?于礼,宁有祈禳之义乎?”隆对曰:“夫灾变之发,皆所以明孝诫也,惟率礼修德,可以胜之。《易传》曰:‘上不俭,下不节,孽火烧其室。’又曰:‘君高其台,天火为灾。’此人君苟饰宫室,不知百姓空竭,故天应之以旱,火从高殿起也。上天降鉴,故谴告陛下;陛下宜增祟人道,以答天意。昔太戊有桑谷生于朝,武丁有雊雉登于鼎,皆闻灾恐惧,侧身修德,三年之后,远夷朝贡,故号曰中宗、高宗。此则前代之明鉴也。今案旧占,灾火之发,皆以台榭宫室为诫。然今宫室之所以充广者,实由宫人猥多之故。宜简择留其淑懿,如周之制,罢省其余。此则祖己之所以训高宗,高宗之所以享远号也。”昭问隆:“吾闻汉武帝时,柏梁灾,而大起宫殿以厌之,其义云何?”隆对曰:“臣闻西京柏梁既灾,越巫陈方,建章是经,以厌火祥;乃夷越之巫所为,非圣贤之明训也。《五行志》曰:‘柏梁灾,其后有江兖巫蛊(也)卫太子事。’如《志》之言,越巫建章无所厌也。孔子曰:‘灾者修类应行,精祲相感,以戒人君。’是以圣主睹灾责躬,退而修德,以消复之。今宜罢散民役。宫室之制,务从约节,内足以待风雨,外足以讲礼仪。清扫所灾之处,不敢于此有所立作,萐莆、嘉禾必生此地,以报陛下虔恭之德。岂可疲民之力,竭民之财!实非所以致符瑞而怀远人也。”帝遂复崇华殿,时郡国有九龙见,故改曰九龙殿。

  陵霄阙始构,有鹊巢其上,帝以问隆,对曰:“《诗》云‘惟鹊有巢,惟鸠居之。’今兴宫室,起陵霄厥,而鹊巢之,此宫室未成身不得居之象也。天意若曰,宫室未成,将有他姓制御之,斯乃上天之戒也。夫天道无亲。惟与善人,不可不深防,不可不深虑。夏、商之季,皆继体也,不钦承上天之明命,惟谗馅是从,废德适欲,故其亡也忽焉。太戊、武丁,睹灾竦惧,只承天戒,故其兴也勃焉。今若休罢百役,俭以足用,增祟德政,动遵帝则,除普天之所患,兴兆民之所利,三王可四,五帝可六,岂惟殷宗转祸为福而已哉!臣备腹心,苟可以繁祉圣躬,安存社稷,臣虽灰身破族,犹生之年也。岂惮忤逆之灾,而令陛下不闻至言乎?“于是帝改容动色。

  是岁,有星孛于大辰。隆上疏曰:“凡帝王徙都立邑,皆先定天地社稷之位,敬恭以奉之。将营宫室,则宗庙为先,废厩库为次,居室为后。今圜丘、方泽、南北郊、明堂、社稷,神位未定,宗庙之制又未如礼,而崇饰居室,士民失业。外人咸云宫人之用,与兴戎军国之费,所尽略齐。民不堪命,皆有怨怒。《书》曰:‘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舆人作颂,则向以五福,民怒吁嗟,则威以六极,言天之赏罚,顺民言,顺民心也。是以临政务在安民为先,然后稽古之化,格于上下,自古及今,未尝不然也。夫采椽卑宫,唐、虞、大禹之所以垂皇风也;玉台琼室,夏癸、商辛之所以犯昊天也。今之宫室,实违礼度,乃更建立九龙,华饰过前。天彗章灼,始起于房心,犯帝坐而干紫微,此乃皇天子爱陛下,是以发教戒之象,始卒皆于尊位,殷勤郑重,欲必觉寤陛下;斯乃慈父恳切之训,宜崇孝子只耸之礼,以率先天下,以昭示后昆,不宜有忽,以重。”

  财军国多事,用法深重。隆上疏曰:“夫拓迹垂统,必俟圣明,辅世匡治,亦须良佐,用能庶绩其凝而品物康乂也。夫移风易俗,宣明道化,使四表同风,回首面内,德教光熙,九服慕义,固非俗吏之所能也。今有司务纠刑书,不本大道,是以刑用而不措,俗弊而不敦。宜崇礼乐,班叙明堂,修三雍、大射、养老,营建郊庙,尊儒士,举逸民,表章制度,改正朔,易服色,布恺悌,尚俭素,然后备礼封禅,归功天地,使雅颂之声盈于六合,缉熙之化混于后嗣。斯盖至治之美事,不朽之贵业也。然九城之内,可揖让而治,尚何忧哉!不正其本而救其末,譬犹棼丝,非政理也。可命群公卿士通儒,造具其事,以为典式。’隆又以为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自古帝王所以神明其政,变民耳目,故三春称王,明三统也。于是敷演旧章,奏而改焉。帝从其议,改青龙五年春三月为景初元年孟夏四月,服色尚黄,牺牲用白,从地正也。

  迁光禄勋。帝愈增崇宫殿,雕饰观阁,凿太行之石英,采谷城之文石,起景阳山于芳林之园,建昭阳殿于太极之北,铸作黄龙凤皇奇伟之兽,饰金塘、陵云台、陵霄阙。百役繁兴,作者万数,公卿以下至于学生,莫不展力,帝乃躬自掘土以率之。而辽东不朝。悼皇后崩。天作淫雨,冀州水出,漂没民物。隆上疏切谏曰:盖“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然则士民者,乃国家之镇也;谷帛者,乃士民之命也。谷帛非造化不育,非人力不成。是以帝耕以劝农,后桑以成服,所以昭事上帝,告虔报施也。昔在伊唐,世值阳九厄运之会,洪水滔天,使鲧治之,绩用不成,乃举文命,随山刊木,前后历年二十二载。灾眚之甚,莫过于彼,力役之兴,莫久于此,尧、舜君臣,南面而已。禹敷九州,庶士庸勋,各有等差,君子小人,物有服章。今无若时之急,而使公卿大夫并与厮徒共供事役,闻之四夷,非嘉声也,垂之竹帛,非令名也。是以有国有家者,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妪煦养育,故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上下劳役,疾病凶荒,耕稼者寡,饥馑荐臻,无以卒岁。宜加愍恤,以救其困。

  臣观在昔书籍所载,天人之际,未有不应也。是以古先哲王,畏上天之明命,循阴阳之逆顺,矜矜业业,惟恐有违。然后治道用兴,德与神符,灾异既发,惧而修政,未有不延期流祚者也。爰及末叶,暗君荒主,不崇先王之令轨,不纳正士之直言,以遂其情志,恬忽变戒,未有不寻践祸难,至于颠复者也。

  天道既著,请以人道论之。夫六情五性,同在于人,嗜欲廉贞,各居其一。及其动也,交争于心,欲强质弱,则纵滥不禁;精诚不制,则放溢无极。夫情之所在,非好则美,而美好之集,非人力不成,非谷帛不立。情苟无极,则人不堪其劳,物不充其求。劳求并至,将起祸乱。故不割情,无以相供。仲尼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由此观之,礼义之制,非苟拘分,将以远害而兴治也。

  “今吴、蜀二贼,非徒白地小虏、聚邑之寇,乃据险乘流,跨有士众,僭号称帝,欲兴中国争衡。今若有人来告,权、备并修德政,复履清俭,轻省租赋,不治玩好,动咨耆贤,事遵礼度。陛下闻之,岂不惕然恶其如此,以为难卒讨灭,而为国忧乎?”若使告者曰,彼二贼并为无道,祟侈无度,役其士民,重其征赋,下不堪命,吁嗟日甚。陛下闻之,岂不勃然忿其困我无辜之民,而欲速加之诛,其次,岂不幸被疲弊而取之不难乎?苟如此,则可易心而度,事义之数亦不远矣。

  且秦始皇不筑道德之基,而筑阿房之宫,不忧萧墙之变,而修长城之役。当其君臣为此计也,亦欲立万世之业,使子孙长有天下,岂意一朝匹夫大呼,而天下倾覆哉?故臣以为使先代之君知其所行必将至于败,则弗为之矣。是以亡国之主自谓不亡,然后至于亡;贤圣之君自谓将亡,然后至于不亡。昔汉文帝称为贤主,躬行约俭,惠下养民,而贾谊方之,以为天下倒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叹息者三。况今天下雕弊,民无儋石之储,国无终年之畜,外有强敌,六军暴边,内兴土功,州郡动,若有寇警,则臣惧版筑之士不能投命虏庭矣。

  又,将吏奉禄,稍见折减,方之于昔,五分居一;诸受休者又绝廪赐,不应输者今皆出半:此为官入兼多于旧,其所出与参少于昔。而度支经用,更每不足,牛肉小赋,前后相继。反而推之,凡此诸费,必有所在,且夫禄赐谷帛,人主所以惠养吏民而为之司命者也,若今有废,是夺其命矣。既得之而又失之,此生怨之府也。《周礼》,天府掌九伐之则,以给九式之用,入有其分,出有其所,不相干乘而用各足。各足之后,乃以式贡之余,供王玩好。又上用财,必考于司会。今陛下所与共坐廊庙治天下者,非三司九列,则台阁近臣,皆腹心造膝,宜在无讳。若见丰省而不敢以告,从命奔走,惟恐不胜,是则具臣,非鲠辅也。昔李斯教秦二世曰:“为人主而不恣睢,命之曰天下桎梏。”二世用之,秦国以覆,斯亦灭族。是以史迁讥其不正谏,而为世诫。

  书奏,帝览焉。谓中书监、令曰:“观隆此奏,使朕惧哉!”

  隆疾笃,口占上疏曰:“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臣寝疾病,有增无损,常惧奄忽,忠款不昭。臣之丹诚,岂惟曾子,愿陛下少垂省览!涣然改往事之过谬,勃然兴来事之渊塞,使神人响应,殊方慕义,四灵效珍,玉衡曜精,则三王可迈,五帝可越,非徒继体守文而已也。

  臣常疾世主莫不思绍尧、舜、汤、武之治,而蹈踵桀、纣、幽、厉之迹,莫不蚩笑季世惑乱亡国之主,而不登践虞、夏、殷、周之轨。悲夫!以若所为,求若所致,犹缘木求鱼,煎水作冰,其不可得明矣。寻观三代之有天下也,圣贤相承,历载数百,尺土莫非其有,一民莫非其臣,万国咸宁,九有有截;鹿台之金,巨桥之粟,无所用之,仍旧南面,夫何为哉!然癸、辛之徒,恃其旅力,知足以拒谏,才足以饰非,谄谀是尚,台观是崇,淫乐是好,倡优是说,作靡靡之乐,安濮上之音。上天不蠲,眷然回顾,宗国为墟,夷子隶,纣县自旗,粲放鸣条;天子之尊,汤、武有之,岂伊异人,皆明王之胄也。且当六国之时,天下殷炽,秦既兼之,不修圣道,乃构阿房之宫,筑长城之守,矜夸中国,威服百蛮,天下震竦,道路以目;自谓本枝百叶,永垂洪晖,岂寤二世而灭,社稷崩圮哉、近汉孝武乘文、景之福,外攘夷狄,内兴宫殿,十余年间,天下嚣然。乃信越巫,怼天迁怒,起建章之宫,千门万户,卒致江充妖蛊之变,至于宫室乖离,父子相残,殃咎之毒,祸流数世。

  臣观黄初之际,天兆其戒,异类之鸟,育长燕巢,口爪胸赤,此魏室之大异也,宜防鹰扬之臣宁萧墙之内。可选诸王,使君国典兵,往往棋跱,镇抚皇畿,冀亮帝室。昔周之东迁,晋、郑是依,汉吕之乱,实赖朱虚,斯盖前代之明鉴。夫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咏德政,则延期过历,下有怨叹,掇录授能。由此观之,天下之天下,非独陛下之天下也。臣百疾所钟,气力稍微,辄自舆出,归还里舍,若遂沉沦,魂而有知,结草以报。”诏曰:“生廉侔伯夷,直过史鱼,执心坚白,謇謇匪躬,如何微疾未除,退身里舍?昔邴吉以阴德,疾除而延寿。贡禹以守节,疾笃而济愈。生其强饭专精以自持。”隆卒,遗令薄葬,敛以时服。

  初,太和中,中护军蒋济上疏曰“宜遵古封禅”。诏曰:“闻济斯盲,使吾汗出流足。”事寝历岁,后遂议修之,使隆撰其礼仪。帝闻隆没,叹息曰:“天不欲成吾事,高堂生舍我亡也。”于琛嗣爵。

  始,景初中,帝以苏林、秦静等并老,恐传业者。乃诏曰:“昔先圣既没,而其遣言余教,著于六艺。六艺之文,礼又为急,弗可斯须离者也。末俗背本,所由来久。故闵子讥原伯之不学,荀卿丑秦世之坑儒,儒学既废,则风化易由兴哉?方今宿生臣儒,并各年高,教训之道,孰为其继?昔伏生将老,汉文帝嗣以晁错;《谷梁》寡畴,宣帝承以十郎。其科郎吏高才解经义者三十人,从光禄勋隆、散骑常侍林、博士静,分受四经三礼,主者具为设课试之法。夏侯胜有言:‘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今学者有能究极经道,则爵禄荣宠,不期而至。可不勉哉!”数年,隆等皆卒,学者遂废。

  初,任城栈潜,太祖世历县令。尝督守邺城。时文帝为太子,耽乐田猎,晨出夜还。潜谏曰:“王公设险以固其国,都城禁卫,用戒不虞。《大雅》云:‘宗子维城,无俾城坏。’又曰:‘犹之未远,是用大谏。’若逸于游田,晨出昏归,以一日从禽之娱,而忘无垠之衅,愚窃惑之。”太子不悦,然自后游出差简。黄初中,文帝将立郭贵嫔为皇后,潜上疏谏,语在《后妃传》。明帝时,众役并兴,戚属疏斥,潜上疏曰:“天生蒸民而树之君,所以覆焘群生,熙育兆庶,故方制四海匪为天子,裂土分疆匪为诸侯也。始自三皇,爰暨唐、虞,咸以博济加于天下,醇德以洽,黎元赖之。三王既微,降逮于汉,治日益少,丧乱弘多,自时厥后,亦罔克乂。太祖浚哲神武,芟除景乱,克复王纲,以开帝业。文帝受天明命,廓恢皇基,践阼七载,每事未遑。陛下圣德,纂承洪绪,宜崇晏晏,与民休息。而方隅匪宁,征夫远戍,有事海外,县旌万里,六军动,水陆转运,百姓舍业,日费千金。大兴殿舍,功作万计,祖来之松,刊出穷谷,怪石珷玞,浮于河、淮,都圻之内,尽为甸服,当供稿秸铚粟之调,而为苑囿择禽之府,盛林莽之秽,丰鹿兔之薮;伤害农功,地繁茨棘,灾疫流行,民物大溃,上减和气,嘉禾不植。臣闻文王作丰,经始勿亟,百姓子来,不日而成。灵沼、灵囿,与民共之。今宫观崇侈,雕楼极妙,忘有虞之总期,恩殷辛之琼室。禁地千里,举足投网,丽拟阿房,役百干溪。臣恐民力凋尽,下不堪命也。昔秦据肴函以制六合,自以德高三皇,功兼五帝,欲号谥至万叶,而二世,愿为黔首,由枝干既杌,本实先拔也。盖圣王之御世也,克明俊德,庸勋亲亲。俊乂在官,则功业可隆,亲亲显用,则安危同忧;深根固本,并为干冀,虽历盛衰,内外有辅。昔成王幼冲,未能政,阂、吕、召、华,并在左右;今既无卫侯、康叔之监,分陕所任,又非旦、奭。东宫未建,天下无副。愿陛下留心关塞,永保无极,则海内幸甚。”后为燕中尉。辞疾不就,卒。

  评曰:辛毗、杨阜,刚亮公直,正谏匪躬,亚乎汲黯之高风焉。高堂隆学业修明,志在匡君,因变陈戒,发于恳诚,忠矣哉!及至必改正朔,俾魏祖虞,所谓意过其通者欤!

TAG标签:#隆忠 #高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