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科普经验站>综合知识>cie色度图是一种颜色模型对吗

cie色度图是一种颜色模型对吗

科普经验站 人气:1.65W

cie色度图是一种颜色模型对吗

cie色度图是一种颜色模型是对的。颜色模型指的是某个三维颜色空间中的一个可见光子集,它包含某个色彩域的所有色彩。一般而言,任何一个色彩域都只是可见光的子集,任何一个颜色模型都无法包含所有的可见光。HSV颜色模型所代表的颜色域是CIE色度图的一个子集,这个模型中饱和度为百分之百的颜色,其纯度一般小于百分之百。在圆锥的顶点(即原点)处,V=0,H和S无定义,代表黑色。圆锥的顶面中心处S=0,V=1,H无定义,代表白色。从该点到原点代表亮度渐暗的灰色,即具有不同灰度的灰色。对于这些点,S=0,H的值无定义。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颜色模型的颜色模型详细介绍

每一种颜色都是由色相(Hue,简H),饱和度(Saturation,简S)和色明度(Value,简V)所表示的。HSV模型对应于圆柱坐标系中的一个圆锥形子集,圆锥的顶面对应于V=1。它包含RGB模型中的R=1,G=1,B=1 三个面,所代表的颜色较亮。色彩H由绕V轴的旋转角给定。红色对应于 角度0° ,绿色对应于角度120°,蓝色对应于角度240°。在HSV颜色模型中,每一种颜色和它的补色相差180°。饱和度S取值从0到1,所以圆锥顶面的半径为1。

HSV颜色模型所代表的颜色域是CIE色度图的一个子集,这个模型中饱和度为百分之百的颜色,其纯度一般小于百分之百。在圆锥的顶点(即原点)处,V=0,H和S无定义,代表黑色。圆锥的顶面中心处S=0,V=1,H无定义,代表白色。从该点到原点代表亮度渐暗的灰色,即具有不同 灰度的灰色。对于这些点,S=0,H的值无定义。

可以说,HSV模型中的V轴对应于RGB颜色空间中的主对角线。 在圆锥顶面的圆周上的颜色,V=1,S=1,这种颜色是纯色。HSV模型对应于画家配色的方法。画家用改变色浓和 色深的方法从某种纯色获得不同色调的颜色,在一种纯色中加入白色以改变色浓,加入黑色以改变色深,同时加入不同比例的白色,黑色即可获得各种不同的色调。 HSI色彩空间是从人的视觉系统出发,用色调(Hue)、色饱和度(Saturation或Chroma)和亮度 (Intensity或Brightness)来描述色彩。HSI色彩空间可以用一个圆锥空间模型来描述。用这种 描述HIS色彩空间的圆锥模型相当复杂,但确能把色调、亮度和色饱和度的变化情形表现得很清楚。 通常把色调和饱和度通称为色度,用来表示颜色的类别与深浅程度。

由于人的视觉对亮度的敏感程度远强于对颜色浓淡的敏感程度,为了便于色彩处理和识别,人的视觉系统经常采用HSI色彩空间, 它比RGB色彩空间更符合人的视觉特性。在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中大量算法都可在HSI色彩空间中 方便地使用,它们可以分开处理而且是相互的。因此,在HSI色彩空间可以大大简化图像分析 和处理的工作量。HSI色彩空间和RGB色彩空间只是同一物理量的不同表示法,因而它们之间存在着转换关系。 RGB(Red, Green, Blue)颜色模型通常使用于彩色阴极射线关等彩色光栅图形显示设备中,彩色光栅图形的显示器都使用R、G、B数值来驱动R、G、B 电子发射电子,并分别激发荧光屏上的R、G、B三种颜色的荧光粉 发出不同亮度的光线,并通过相加混合产生各种颜色;扫描仪也是通过吸收原稿经反射或透射而发送来 的光线中的R、G、B成分,并用它来表示原稿的颜色。

RGB颜色模型称为与设备相关的颜色模型,RGB颜色模型所覆盖的颜色域取决于显示设备荧光点的颜色特性,是与硬件相关的。它是我们使用最多,最熟悉的颜色模型。它采用三维直角坐标系。红、绿、蓝原色是加性原色,各个原色混合在一起可以产生复合色。如图所示。

RGB颜色模型通常采用如图所示的单位立方体来表示。在正方体的主对角线上,各原色的强度相等,产生由暗到明的白色,也就是不同的灰度值。(0,0,0)为黑色,(1,1,1)为白色。正方体的其他六个角点分别为红、黄、绿、青、蓝和品红。 CMYK(Cyan, Magenta, Yellow)颜色空间应用于印刷工业,印刷业通过青(C)、品(M)、黄(Y)三原色油墨的不同网点面积率的叠印来表现丰富多彩的颜色和阶调,这便是三原色的CMY颜色空间。实际印刷中,一般采用青(C)、品(M)、黄(Y)、黑(BK)四色印刷,在印刷的中间调至暗调增加黑版。当红绿蓝三原色被混合时,会产生白色,但是当混合蓝绿色、紫红色和三原色时会产生黑色。既然实际用的墨水并不会产生纯正的颜色, 黑色是包括在分开的颜色,而这模型称之为CMYK。CMYK颜色空间是和设备或者是印刷过程相关的,则工艺方法、 油墨的特性、纸张的特性等,不同的条件有不同的印刷结果。所以CMYK颜色空间称为与设备有关的表色空间。

而且,CMYK具有多值性,也就是说对同一种具有相同绝对色度的颜色,在相同的印刷过程前提下,可以用分种 CMYK数字组合来表示和印刷出来。这种特性给颜色管理带来了很多麻烦,同样也给控制带来了很多的灵活性。

在印刷过程中,必然要经过一个分色的过程,所谓分色就是将计算机中使 用的RGB颜色转换成印刷使用的CMYK 颜色。在转换过程中存在着两个复杂的问题,其一是这两个颜色模型在表现颜色的范围上不完全一样,RGB的色域较大而CMYK则较小,因此就要进行色域压缩;其二是这两个颜色都是和具体的设备相关的,颜色本身没有 绝对性。因此就需要通过一个与设备无关的颜色模型来进行转换,即可以通过以上介绍的XYZ或LAB色空间来进行转换。 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在进行了大量正常人视觉测量和统计,1931年建立了“标准色度观察者”, 从而奠定了现代CIE标准色度学的定量基础。由于“标准色度观察者”用来标定光谱色时出现负刺激值,计算不便,也不易理解,因此1931年CIE在RGB系统基础上,改用三个假想的原色X、Y、 Z建立了一个新的色度系统。将它匹配等能光谱的三刺激值,定名为CIE1931 标准色度观察者 光谱三刺激值,简称为CIE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这一系统叫做CIE1931标准色度系统或称为 2° 视场XYZ色度系统。CIEXYZ颜色模型稍加变换就可得到Yxy色彩空间,其中Y取三刺激值中Y的值, 表示亮度,x、y反映颜色的色度特性。定义如下:

在色彩管理中,选择与设备无关的颜色模型是十分重要的,与设备无关的颜色模型由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制定,包括CIEXYZ和CIELAB两个标准。 它们包含了人眼所能辨别的全部颜色。而且,CIEYxy测色制的建立给定量的确定颜色创造了条件。 但是,在这一空间中,两种不同颜色之间的距离值并不能正确地反映人们色彩感觉差别的大小, 也就是说在CIEYxy色厦图中,在 不同的位置不同方向上颜色的宽容量是不同的,这就是Yxy颜色模型的不均匀性。这一缺陷的存在,使得在Yxy及XYZ空间不能直观地评价颜色。 Lab颜色模型是由CIE(国际照明委员会)制定的一种色彩模式。自然界中任何一点色都可以在Lab空间中表达出来,它的色彩空间比RGB空间还要大。另外,这种模式是以数字化方式来描述人的视觉感应, 与设备无关,所以它弥补了RGB和CMYK模式必须依赖于设备色彩特性的不足。

由于Lab的色彩空间要比RGB模式和CMYK模式的色彩空间大。这就意味着RGB以及CMYK所能描述的色彩信息在Lab空间中都能 得以影射。Lab颜色模型取坐标Lab,其中L亮度;a的正数代表红色,负端代表绿色;b的正数代表, 负端代表兰色(a,b)有L=116f(y)-16, a=500[f(x/0.982)-f(y)], b=200[f(y)-f(z/1.183 )];其中: f(x)=7.787x+0.138, x<0.008856; f(x)=(x)1/3,x>0.008856 在现代彩色电视系统中,通常采用三管彩色摄像机或彩色CCD(点耦合器件)摄像机,它把摄得的彩色图像 信号,经分色、分别放大校正得到RGB,再经过矩阵变换电路得到亮度信号Y和两个色差信号R-Y、B-Y, 最后发送端将亮度和色差三个信号分别进行编码,用同一信道发送出去。这就是我们常用的YUV色彩空间。 采用YUV色彩空间的重要性是它的亮度信号Y和色度信号U、V是分离的。如果只有Y信号分量而没有U、V分量, 那么这样表示的图就是黑白灰度图。彩色电视采用YUV空间正是为了用亮度信号Y解决彩色电视机与黑白电视机 的兼容问题,使黑白电视机也能接收彩色信号。

根据美国国家电视制式委员会,NTSC制式的标准,当白光的亮度用Y来表示时,它和红、绿、蓝三色光的关系可用如下式的方程描述:Y=0.3R+0.59G+0.11B 这就是常用 的亮度公式。色差U、V是由B-Y、R-Y按不同比例压缩而成的。如果要由YUV空间转化成RGB空间,只要进行 相反的逆运算即可。与YUV色彩空间类似的还有Lab色彩空间,它也是用亮度和色差来描述色彩分量,其中L为亮度、a和b分别为各色差分量。

cie颜色标准

CIE1931 是色域色度图,是色彩范围的国际标准。

CIE标准颜色测量系统(CIE standard colorimetric system)是2015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名词。

cie颜色简介

在1931年CIE组织建立了三种假想的标准原色X(红)、Y(绿)、Z(蓝),以便使我们能够得到的颜色匹配函数的三值都是正值,而x、y、z的表达方式仍类似上面的那组公式。由此衍生出的便是1931 CIE-XYZ系统,这个系统是色度学的实际应用工具,几乎关于颜色的一切测量、标准以及其他方面的延伸都以此为出发点,因而是颜色视觉研究的有力工具。

是一些典型设备在1931 CIE-XYZ系统中所能表现的色彩范围(色域)。其中,三角形框是显示器的色彩范围,灰色的多边形是彩色打印机的表现范围。

从色域图上可以看到,沿着x轴正方向红色越来越纯,绿色则沿y轴正方向变得更纯,最纯的蓝色位于靠近坐标原点的位置。所以,当显示器显示纯红色时,颜色值中的x值最大;类似地,显示绿色时y值最大;根据系统的定义,在显示蓝色时则是1-x-y的结果最大。

值得一提的是,x、y值是小数,应该表示为0.XXX的形式,但是,为了表达方便和节约空间,我们的文章中会省略掉“0.”,而使x、y值看起来像一组三位数。

什么是色度图?

CIE色度图(chromaticity diagram,CIE):

用CIE色度坐标x和y绘出的两维图。x为水平轴,y为垂直轴。可见光的外边界是由光谱所在点所定义的,拱形的曲线由纯的380到770nm的光谱色所组成。色度图通过描绘和比较光源和显示器白点的关系来定义彩色设备的呈色域。参见CIExyY;

色度图(chromaticity diagram):

两维的图形,图上的每个点表示颜色或光源所测得的色度,是CIE色度图中以x和y之间关系的简图。不过,色度图可以任意色度坐标绘出,如CIELAB中的a对b,或是CIELUV中的v对s。参见CIE色度图(chromaticity diagram,CIE);

关于X10Y10Z10我不是很理解你的意思,是不是10°和2°观察角的问题?

参考资料:www.eutin.cn

RGB颜色模型为什么不能表示自然界中的所有颜色

能表示所有颜色的颜色模型只有一个:CIE色度图。CIE色度图投影后为一个马蹄形区域,而RGB颜色模型是一个三角形(三个顶点为红、绿、蓝颜色,之所以为三角形,是因为RGB所能表达的颜色都是有这三种颜色线性计算得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在马蹄形区域内,明显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小于外包它的CIE区域。

额,可能表达的不是很清楚,有关CIE资料:http://ke.baidu.com/view/475172.htm

HSI、HSV、HSB有什么区别吗?

HSB又称HSV,没有区别。HSV与HSI的区别有:

1、提出者不同:

HSV(Hue, Saturation, Value)是根据颜色的直观特性由A. R. Smith在1978年创建的一种颜色空间, 也称六角锥体模型(Hexcone Model)。HSI是指一个数字图像的模型,是美国色彩学家孟塞尔(H.A.Munsell)于1915年提出的。

2、参数取值不同:

HSV颜色模型中,色调H用角度度量取值范围为0°~360°,饱和度S取值范围为0%~100%,明度V取值范围为0%(黑)到100%(白)。HSI颜色模型双六棱锥表示中,色调H的角度范围为[0,2π],饱和度S是颜色空间任一点距I轴的距离。

扩展资料:

HSV的应用:

HSV对用户来说是一种直观的颜色模型。我们可以从一种纯色彩开始,即指定色彩角H,并让V=S=1,然后我们可以通过向其中加入黑色和白色来得到我们需要的颜色。增加黑色可以减小V而S不变,同样增加白色可以减小S而V不变。

一般说来,人眼最大能区分128种不同的色彩,130种色饱和度,23种明暗度。如果我们用16Bit表示HSV的话,可以用7位存放H,4位存放S,5位存放V,即745或者655就可以满足我们的需要了。

由于HSV是一种比较直观的颜色模型,所以在许多图像编辑工具中应用比较广泛,如Photoshop(在Photoshop中叫HSB)等等,但这也决定了它不适合使用在光照模型中,许多光线混合运算、光强运算等都无法直接使用HSV来实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hsb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HSV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HSI

孟塞尔颜色系统的色彩图表

1810年,Phillip Otto Runge开发了一种球形的3D颜色模型(Color Sphere),这种模型基于色相(Hue)和黑、白,他的理论在当时是性的。

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探索了三种基色的关系,并且认识到三种基色相加产生的色调不能覆盖整个感知色调的色域,而使用相减混色产生的色调却可以。他认识到彩色表面的色调和饱和度对眼睛的敏感度比明度低。1861年,麦克斯韦根据三基色混色的理论,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麦克斯韦的工作可被认为是现代色度学的基础。

1905年, 孟塞尔(Albert H. Munsell)开发了第一个广泛被接受的颜色次序制(color order system),称为孟塞尔颜色系统(Munsell color system),对颜色作了精确的描述。孟塞尔颜色空间描述的所有颜色集合体称为孟塞尔色立体(Munsell color solid),孟塞尔色立体像一个扭曲的偏心球体。

1914年,奥斯特瓦德(Wilhelm Ostwald)推出了奥斯特瓦德颜色系统,Ostwald制后来逐渐被American Munsell和Swedish Natural Colour制所淘汰。其原因是Ostwald值选择的颜色在排列上不能满足饱和度比较高的染料市场的需要。

在1931年,国际照明委员会(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clairage /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Illumination ,CIE)定义了标准颜色体系,规定所有的激励值应该为正值,并且都应该使用x和y两个颜色坐标表示所有可见的颜色。现在大家熟悉的CIE色度图(CIE chromaticity diagram)就是用xy平面表示的马蹄形曲线,它为大多数定量的颜色度量方法奠定了基础。

1965年前后人们通过生理学实验验证了Thomas Young的假设,在眼睛中的确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锥体。

如何理解CIELAB CIELUV这两个概念,请高手指点,感谢!

CIELUV,CIEL*u*v*,CIELuv:

在表示感觉上均匀的色空间方面类似于CIELAB色空间的色空间。L*值表示亮度,u*和v*是色度坐标。CIELUV用于自己能发光的色源(如电视屏幕和计算机显示器)。L*值(在色度工具中标注为L)的范围是0~100。u*和v*值(标注为u和v)的范围为0~1。参见CIE色度图(CIE diagram);

CIELAB,CIELa*b*,CLELab:

根据CIEXYZ做成的色空间,在感觉上更为均匀(在CIELAB中,颜色之间的距离与颜色间可意识到的差异的关系更匀称)。L*值表示亮度,a*和b*是色度坐标(a*指“红/绿”,b*为“黄/蓝”轴)。CIELAB用于表示反射的或透射的物体。L*值(在色度工具中的标注为L)的范围是0~100。A*和b*值(标注为a和b)的范围为0~1。参见CIE色度图

颜色系统的孟塞尔颜色系统

A.H.孟塞尔根据颜色的视觉特点制定的颜色分类和标定系统。它用一个类似球体的模型,把各种表面色的 3 种基本特性:色调、明度、饱和度全部表示出来。立体模型中的每一部位都代表一种特定的颜色,并都有一个标号。

孟塞尔的颜色立体模型像个双锥体(见图1),它的轴代表无彩色,即中性色的明度等级。从底部的黑色过渡到顶部的白色共分成11个在感觉上等距离的灰度等级﹐称为孟塞尔明度值。某一特定颜色与轴的水平距离代表饱和度。称为孟塞尔彩度﹐它表示具有相同明度值的颜色离开中性色的程度。轴上的中性色的彩度为 0 ,离开轴越远,彩度数值越大 。由轴向水平方向投射的角代表色调。图2 孟塞尔颜色立体模型水平剖面 是孟塞尔颜色立体模型的水平剖面﹐它的各个中心角代表10种色调。其中包括5种主要色调红(R)﹑黄(Y)﹑绿(G)﹑蓝(B)﹑紫(P)和5种中间色调黄红(YR)﹑绿黄(GY)﹑蓝绿(BG)﹑紫蓝(PB)﹑红紫(RP)。每种色调又可分成10个等级﹐每种主要色调和中间色调的等级都定为5。

任何颜色都可以用颜色立体模型上的色调﹑明度值和彩度这3项坐标加以标定﹐标定方法是先写出色调H﹐然後写出明度值V ﹐在斜线後写彩度﹐即﹕/=色调﹔明度值/彩度。中性色用表示﹐在後面给出明度值﹐斜线後面不写彩度﹕/=中性色﹔明度值/。

用纸片将孟塞尔系统中的各个颜色制成样品﹐汇编成册﹐即《孟塞尔颜色图册》﹐其每一页包括颜色立体中一种色调的垂直剖面的颜色样品﹐即同一色调的不同明度值和不同彩度的样品。1915年美国最早出版《孟塞尔颜色图谱》﹐1929年和1943年分别经美国国家标准局和美国光学会修订出版《孟塞尔颜色图册》。1943年美国光学会的孟塞尔颜色编排小组委员会对孟塞尔颜色系统作了进一步研究﹐发现孟塞尔颜色样品在编排上不完全符合视觉上等距的原则。他们通过对孟塞尔图册中的色样所作的光谱光度测量及视觉实验﹐制定了“孟塞尔新标系统”﹐修订後的色样编排在视觉上更接近等距﹐而且对每一色样都可给出相应的 CIE1931色度学系统的色度坐标。目前美国和日本出版的《孟塞尔颜色图册》都是新标系统的图册。1974年美国新版本包括1450块颜色样品及37块中性色样品。

颜色简史2006-09-30 00:50牛顿(Isaac Newton)在1666年发现,把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然后投射到白色屏幕上,会显出一条象彩虹一样美丽的光谱色带。

观察图中的那一道彩虹光束可以发现,光束中没有洋红色(magenta),即紫红色。

牛顿把太阳光谱中的颜色位置在一个圈圈上表示出来,因此色环的创意好像就是源自牛顿了。从牛顿色环(Newton's Color Circle/Newton's Color Wheel)图中可以看出,他把光谱色分成了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

1802年,Thomas Young提出了RGB三基色(Three Primary Colors)的概念,他认为人的眼睛有红、绿、蓝三种不同类型的颜色感知接收器,他的视觉(Color Vision)学说被称为Young-Helmholtz Theory。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也就是《浮土德》(Faust)的作者,改进了牛顿的理论,于1810年在《颜色学》(Theory of Colors/Zur Farbenlehre)一书中,提出了六等分均衡色环的方案,并认为光谱之外的洋红色应该出现在完整的色环上。

歌德还开发了一种三角形的色彩图表。

1810年,Phillip Otto Runge开发了一种球形的3D颜色模型(Color Sphere),这种模型基于色相(Hue)和黑、白,他的理论在当时是性的。

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探索了三种基色的关系,并且认识到三种基色相加产生的色调不能覆盖整个感知色调的色域,而使用相减混色产生的色调却可以。他认识到彩色表面的色调和饱和度对眼睛的敏感度比明度低。1861年,麦克斯韦根据三基色混色的理论,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麦克斯韦的工作可被认为是现代色度学的基础。

1905年, 孟塞尔(Albert H. Munsell)开发了第一个广泛被接受的颜色次序制(color order system),称为孟塞尔颜色系统(Munsell color system),对颜色作了精确的描述。孟塞尔颜色空间描述的所有颜色集合体称为孟塞尔色立体(Munsell color solid),孟塞尔色立体像一个扭曲的偏心球体。

1914年,奥斯特瓦德(Wilhelm Ostwald)推出了奥斯特瓦德颜色系统,Ostwald制后来逐渐被American Munsell和Swedish Natural Colour制所淘汰。其原因是Ostwald值选择的颜色在排列上不能满足饱和度比较高的染料市场的需要。

在1931年,国际照明委员会(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clairage /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Illumination ,CIE)定义了标准颜色体系,规定所有的激励值应该为正值,并且都应该使用x和y两个颜色坐标表示所有可见的颜色。现在大家熟悉的CIE色度图(CIE chromaticity diagram)就是用xy平面表示的马蹄形曲线,它为大多数定量的颜色度量方法奠定了基础。

1965年前后人们通过生理学实验验证了Thomas Young的假设,在眼睛中的确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锥体。

CIE1931的色度图怎么理解上面的参数

这个问题很复杂。

所有颜色的光都可由某3种单色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但这3种单色光中的任何一种都不能由其余两种混合产生.这3种单色光称为三原色.三原色可有很多选择方法.1931年CIE规定,RGB系统的三原色为

红光(R): λR=700.0nm;

绿光(G): λG=546.1nm;

蓝光(B): λB=435.8nm.

在RGB系统中,等能量白光是由三原色的光通量FR,FG,FB按如下比例混合而成,即

FR∶FG∶FB =1∶4.5907∶0.0601.

那么如果把

(R)=1lm,

(G)=4.5907lm,

(B)=0.0601lm

相加混色,可得白光(E)=5.6508lm

(R),(G),(B)选作3个原色的单位量,简称基色量.规定了基色量后,就可将混色试验的结果用数学式表达为F =R(R)+G(G)+B(B).式中,F 代表某种颜色的光通量,R,G,B 分别表示各需要多少个(R),(G),(B)的单位才能配出这种颜色.R,G,B 称为三刺激值,它们既决定了光的颜色,又决定了它的光通量。

如果只需要颜色光的色度,而不需要光通量,则只要知道R,G,B 的相对值就可以了.令

r=R/(R+G+B),

g =G/(R+G+B),

b=B/(R+G+B),

这3个新的量只表示颜色光的色度,称为色度坐标(或色坐标).由上式可见:

r+g+b=1。

如果色刺激Q 在可见光的每一波长上的单色刺激Qλ都是由单位辐射功率(Pλ=Eλ=

常数)所产生的,则这一刺激称为等能刺激,以QE表示.等能刺激的光谱功率分布{Eλdλ}在整个可见光区是均匀的,对于等能刺激QE的单色成分QEλ,有

QEλ =r —(λ)(R)+g —(λ)(G)+b —(λ)(B).

式中,r —(λ),g —(λ)和b —(λ)是匹配单位功率的波长为λ的光谱色所需要的三原色的单位量的数值,称为Eλ的光谱三刺激值(spectraltristimulusvalues),又称配色函数。

采用RGB系统时发现,在某些情况下,光谱三刺激值中的r —(λ)要取负值,这就给计算带来很大的不便.所以,在1931年CIE又规定了一个新的色度学系统———1931CIEXYZ系统.(X)代表红原色,(Y)代表绿原色,(Z)代表蓝原色。色度坐标xyz是XYZ的相对值,x+y+z=1.因此,在XYZ系统中,也只要用x,y两个量就可以表示色度。

在xy 色度图上,每一点都代表一种确定的颜色,这一颜色与它附近的一些点所代表的

颜色应该说是不同的.然而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人眼不能够区别某一点和它周围的一些点之

间的颜色差异,而认为它们的颜色是相同的.只有当两个颜色点间有足够的距离时,我们才能感觉到它们的颜色差别。因此,CIE1931色度图不是一个理想的色度图.为了克服它的缺点,必须建立一种新的uv 色度图,使在该图上表示每种颜色的宽容量的轨迹接近圆形,且大小相近.因此又有了CIE1976均匀颜色空间

色度图的解释

“色度图”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黑体轨迹的函数表达式v=f(u)在色度学中以色度坐标表示的平面图称为色度图.而黑体不同温度的光色变化在色度图上又形成了一个弧形轨迹这个轨迹叫做普朗克轨迹或黑体轨迹  文献来源

2、以色度坐标表示的平面图称为色度图.3.2色度学系统的应用随着人们交流、传输、研究颜色信息的需要已经建立了多种各具特色的表色系统本研究采用了CIE1931标准色度学系统和CIE1976(L*a*b*)均匀色空间

TAG标签:#色度图 #cie #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