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科普经验站>综合知识>纪录片剧本创作的标准格式 人物纪录片剧本怎么写

纪录片剧本创作的标准格式 人物纪录片剧本怎么写

科普经验站 人气:6.88K
1.纪录片剧本创作的标准格式

纪实纪录片为了追求真实,一般没有剧本,也就是开机——拍摄——剪辑——然后完成纪录片。

人物纪录片剧本怎么写 纪录片剧本创作的标准格式

当然,也有以纪录的形式拍有剧情的影片(比如《第九区》) 纪录片剧本:《伍廷芳》1、一张张昏黄的中文报纸,或1981年8月山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近代报刊史》等书籍图片。(旁白)他,与友人创办了中国第一份中文日报。

2、律师穿着律师袍、头戴假发的背影。背景是西方法庭。

(旁白)他,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法学博士,第一位获英国大律师资格的华人。3、香港。

立法局外景。暗黄色调,刻意营造历史氛围。

(旁白)他,是香港第一位华人“太平绅士”,第一位华人“立法局议员”。4、条约资料照片,法律书籍图片。

(旁白)他,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平等条约——《中墨通商条约》,主持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商业法典——《大清商律》。5、孙中山图像,北伐时期的图片、进军的线路图等。

(旁白)他,忠心追随孙中山,顽强抗击南北军阀、官僚、政客,一度成为孙中山的代言人和最高权力的执行者。6、伍廷芳照片(最为人熟知的照片)。

(旁白)他,就是新会伍廷芳。(出片名 伍廷芳)7、夕阳下的崖门炮台,浊浪排空。

8、夕阳下的乡村。小巷、旧屋、野草、葵树,鸡犬相闻。

(旁白)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官来桥,是伍廷芳故里。其父伍荣彰,早年因家贫,远走新加坡经商。

1842年,伍廷芳出生。3岁时,随父亲回到中国,定居广州芳村。

(采访设计1):伍廷芳从小非常聪明。13岁那年,被土匪绑票一个多月。

在匪巢,伍廷芳发现伙夫是被土匪掳来的同乡,便合谋在土匪外出时,利用酒肉灌醉看守,逃离匪窟。(采访设计2):伍廷芳少时厌弃四书,喜读小说。

有次,老师要求写题目为“不归于杨由归于墨”的八股文。按八股规矩要先“破题”。

伍廷芳就把《红楼梦》里贾宝玉所作“归于墨”的破题抄送上交。老师没读过《红楼梦》,把文字圈得丹黄灿然。

后来老师去应乡试。卷中恰恰有这个题目,老师将伍廷芳的破题给录出来,居然瞒过主考,中了举人。

9、轮船驶过,溅起的浪花。轮船远去。

(旁白)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爆发,清王朝遭受了沉重打击。社会剧变,断绝了科举之路,不少士人学子只好另觅前途。

10、香港。圣保罗书院外景,镜头拉向蔚蓝的天际,再切换成欧洲西方各国政治中心的风貌(表示伍廷芳之向往)。

(旁白)香港,英国殖民地,得开西方风气之先。伍荣彰送伍廷芳到香港接受西方教育,盼有朝出人头地,改换门庭。

1856年,伍廷芳进入香港圣公会办的圣保罗书院,“治英文、算学、格致诸科,试辄冠侪辈”。渐渐的,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就在他心中扎根。

扩展资料: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

电影的诞生始于纪录片的创作。1895年法国路易·卢米埃尔拍摄的《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等实验性的电影,都属于纪录片的性质。

中国纪录电影的拍摄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第一部是1905年的《定军山》。最早的一些镜头,包括清朝末年的社会风貌,历史人物李鸿章等,是由外国摄影师拍摄的。

纪录片又可以分为电影纪录片和电视纪录片。记和纪是有分工的,两者在不同的场合出现,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同的特性是记和纪都可以做动词,也可以做名词。“纪录”一般只做名词用,指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以内记载下来的最高成绩,如打破纪录,创造新纪录等。

“纪录”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某方面的最好成绩。另一个意思是指对有新闻价值的事件的记载。

“记录”在做动词时,指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儿写下来,例如记录在案。记录在做名词时,指当场记下来的材料,如做会议记录,也指做记录的人,如推举他当记录。

记录片一般是指一些写实的影片,年代比较近的,纪录片与记录片在通常下意思是一样的,没必要区分得太开。世界纪录电影之父:罗伯特·弗拉哈迪、吉加·维尔托夫、约翰·格里尔逊、尤里斯·伊文思。

体现出纪录片与故事片之间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一般来说,观众对一部纪录片的期待是它写实,但实际上仅仅镜头和拍摄人的在场这个事实,就可以影响被记录的情况。

严谨的纪录片同时也记录下拍摄过程对被记录的情况的影响,来让观众获得一个比较客观的印象。被记录的情况的代表性也影响到一部纪录片是否写实。

比如许多描写动物的纪录片在裁剪时往往更加愿意选择带有戏剧性的镜头,而这些镜头并不一定是这些动物典型的生活习惯。纪录片的拍摄者的个人观点和他的评论也可能影响一部纪录片的写实性。

比如许多描写动物的纪录片中评论者喜欢用拟人的语句来描写一个动物的行为,而实际上动物的行为与拟人的描写可能毫不相关。参考资料:搜狗百科-纪录片。

2.关于人物纪录片的拍摄

要想拍好人物纪录片,首先要对拍摄对象进行认真的研究。可以给自己提出几个问题,然后试着给出答案,如果这些答案有亮点,你才可以进行下一步创作。比如,你要拍摄的人物有个性吗?这些个性与我们这个时代有什么关系?你要反映的这个人物个性能给人们带来什么思考和启迪?也就是说,一定首先要明确人物纪录片的拍摄目的,它不是能拍到什么算什么,更不是什么人方便就拍什么人。老师可能是你熟悉的,拍摄方便,但拍摄这个老师的目的呢?他可能很勤奋,也很平易近人,对学生有爱心,但这些是老师这个职业的共性,而拍摄共性则不是人物纪录片的本质属性。这也就是说,你拍摄的人物如果没有个性,将是一文不值。再比如,你可能对农民工的艰苦生活及其超强的忍耐有感触,对他们在城市生活的边缘状态有同情,但这些也是共性,人所共知,拍出来不能给人新的思考和启迪。相反,如果你拍的老师或农民工在他们各自职业身份的共性之外,还有一些特别的个性,而这种个性又与我们所处的当下社会环境有某种必然联系,那就不一样了。如果你抓住了这种个性,把它放大出来,就能给人以思考。

对人物个性的挖掘,实际要求作者对我们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有某种深刻独到的认知和理解。观察我们所处时代的历史方位,有很多视角,比如,社会学家所说的断裂与失衡。随着社会会转型程度的加深,中国社会的阶层逐渐固化,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变得缓慢,需要的成本越来越高,所以会有某种程度的断裂。而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也使得失衡现象愈发凸显。以这样的视角,观察你身边的人物,如果恰好这个人物的某些个性与中国社会现阶段的问题之间存在象征性的联系,那么,这一定是值得好把握的选题。如果不是,则需要你另外选择了。

拍摄人物记录片,还要对人物纪录片的美学追求有相当的了解,需要对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历程相当熟悉。也就是说,要了解人物纪录片的各种风格样式,然后确定你自己的艺术表现特点。这要观摩大量的经典纪录片,并要学会赏析,写出评论。没有好的艺术表现特点,就没有好的艺术感染力。张艺谋电影的成功,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在艺术表现上比前人往前走了一步,用画面和色彩讲故事,用镜头语言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对于刚入门的学生来说,恐怕还要静下心来,认真读书,认真观摩,认真思考。通过实践,发现自己的不足,也是一种有效办法。没有一帆风顺的成功,只有反反复复跌跌撞撞的前行;或者说,成功是回过头来观察自己歪歪扭扭的脚印时,一种顿悟与满足感而已。

3.剧本格式范文

在文章前面写出:时间、地点、人物.文章中间要有适当的提示语.一个人说的话一段,在句子前面要有人名.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地点:法国一平民家 人物:伯诺德夫人,法国一家庭妇女,秘密情报员,下称夫人 杰克:伯诺德夫人的儿子 杰奎琳:伯诺德夫人的女儿 甲:德国少校军官 乙:德国中尉军官甲 丙:德国中尉军官乙 [幕启] [伯诺德夫人家。

右边壁炉上放着一个烛台,上面插着半截蜡烛。左边一排楼梯。

家里布置非常简陋] 夫人: (手拿藏有情报的金属盒上) 孩子们,你们快过来(顺手关上门)。 (杰克、杰奎琳上) 夫人: 这里是3号的情报。

杰奎琳,你先出去把风,免得德国人突然进来。 杰奎琳: 好的,妈妈。

(小跑下) 夫人: 该把这个重要的情报藏在哪儿呢? 杰克: 藏在枕头底下吧! 夫人: 不行,德军一定搜起来,是会翻箱倒柜的。 杰克: (犹豫地)那,那就藏在钣锅里吧! 夫人: (摇头)不保险。

咦,对了!(欣喜地)把它藏在半截蜡烛里吧!再把它插在烛台,放在桌子上! 杰克: (跳起来拍手)太棒了,妈妈!这真是个绝妙的主意! (夫人把情报藏好,杰奎琳匆匆上) 杰奎琳: (气喘吁吁)妈妈,不好了,德军来了! (甲、乙、丙上) 丙: (用力推门,门开了)你们家有没有情报员? 杰奎琳: 先生,我们家没有情报员。 (乙、丙开始搜索,下) 甲: (对杰奎琳)孩子,可以给我端张椅子吗? 杰奎琳: (端起椅子向甲走来)当然可以啦!先生,请坐。

甲: 谢谢!(坐下) (乙、丙跑上) 乙: 报告少校,没有任何可疑现象!(端起烛台放到甲前)天黑了,点根蜡烛吧(点燃半截蜡烛,放到甲面前,乙、丙坐下)。 夫人: (走到左侧,面对观众)那半截蜡烛藏有重要情报,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我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不行,我得想个办法!(略一思索,急忙下,手端一盏油灯上) 夫人: (微笑着)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轻轻把蜡烛吹灭) 乙: 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重新点燃蜡烛) 杰克: (走向右侧,面对观众)妈妈没有换回蜡烛,怎么办?怎么办?蜡烛越来越短了!厄运即将来临!(一拍小脑袋)有了! 杰克: (走向甲)少校先生,天真冷。

我到柴房搬些柴来生个火,给大家取取暖,好吗? 甲: 好啊,那你去吧! (杰克端起烛台,转向门口走去。屋里顿时暗了许多) 乙: (快步上前,抢回蜡烛。

厉声地)去柴房没多远,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啊?! 杰克(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下) 旁白: 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杰奎琳: (向观众)妈妈和哥哥想方设法换回蜡烛,都没有成功。杰奎琳呀杰奎琳,就看你的啦。

(思索片刻,转身走向甲) 杰奎琳: (微笑、娇声地)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我要睡觉了。楼上黑,我有点儿怕,可以拿一盏灯上楼吗? 甲: (慈爱地)当然可以。

看到你,我便想起了我的女儿。她和你差不多大,也和你一样漂亮。

我已经好久没见到她了。去吧,孩子。

杰奎琳: 谢谢!(镇定地端起烛台,向甲、乙、丙)晚安先生们! (向夫人、杰克)晚安妈咪!晚安杰克! 齐: 晚安!宝贝! 杰奎琳:(端起那剩下不多的半截蜡烛,走上楼梯。) [烛灭,灯光暗下去] [幕落]。

4.写记录片剧本应该注意哪几点

这十四条戒律是纪录片前辈大师约翰·格里尔逊由实践中总结的,并在他主持的电影组织中推广。

在今天看来,这些纪录片观念或者有脱离时代和老生常谈的意味,但从今天的电视节目中看来,这些戒条还是有一定价值和预见性的。对于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来说,这些戒律一方面是我们观察分析影片的一种辅助工具,也是对我们进行业余短片创作的指导和建议性的文字。

1、不要去处理概括的题材。关于邮政你可以写一篇论文,但是有关一封信你就必须去拍部片子。

2、不要背离包含下列三个基本元素的原则:社会学的、诗的和技术的。 3、不要忽视剧本,也不要在拍摄时碰运气。

若脚本准备周全,你的片子等于完成了,因此当你开拍时,既可以开始准备下一部。 4、不要相信凭旁白就可以讲故事,结合画面及声音才能完成此事,旁白使人不舒服,不必要的旁白更加令人不适。

5、不要忘记,当你拍片时,每个单独的镜头都是一整组镜头及整部片子的一部分。即使最美的镜头,如果不是放在合适的地方,甚至比最美价值的镜头更糟。

6、不要发明不必要的摄影角度,不当的角度只会干扰及破坏情感。 7、不要滥用快节奏的剪接方式,如果节奏越来越快,反而会像个最华丽的慢板曲。

8、不要过度使用音乐,如果你这么做,观众会拒绝去听它。 9、不要使用太过量直接的同步声音,暗示性的运用这些声音是最好的,补充性的声音才能组成最好的声音。

10、不要用太多光学效果,或把他们弄得太复杂。叠化和淡入淡出就是影片的标点符号,它们是你的逗点和句点。

11、不要拍太多特写,等到高潮时再使用。在一部结构均衡的影片中,特写的出现极其自然,但如果出现次数太多,它们便会令人窒息,并失掉它们的重要性。

12、处理人的因素及人类的关系时不要迟疑,在天地中人类与其它动物甚至机器,都是一样美的。 13、你要说的故事不要模模糊糊。

一个真实的题材必须以清楚及简单的方式说出来,但是清楚与简单并不一定要把故事戏剧化。 14、不要放弃实验的机会,纪录片名声全然由实验中取得。

没有实验,纪录片便失掉它的价值,没有实验,纪录片便不存在。(这是我上网搜的答案 希望有用)。

5.怎样写剧本

【A点】下笔前一定问自己:这个剧本你非写不可吗?什么让你如鲠在喉?也许是一个愤怒、一段思念、一个画面、一场高潮戏、一个流泪片段,甚至可能是一次委屈。

总之,找到这个动力源,把它作A点确定下来。有了A,才能推演出B,由B再推演C和D。

也许往下推演不顺而回过头来调整A,但是,写剧本必须找到A。【编剧秘笈】影视剧是正着看:从头看到尾;却是倒着写:从尾往头写。

观众不知道结局,可有一万个猜测,增加观看乐趣;编剧不知结局,也会有一万个可能,那就让自己迷失而无法前行。不仅倒着写,还要反着写,结局是和解,前面就是误会;结局是顿悟,前面就是迷瞪,拧巴。

总之,想好了最后一个高潮再下笔!【寻找首先出拳的人】无论一部电影、一个短片,还是一个戏剧段落,开场3—5分钟,必须有人出拳,就是第一块骨牌,第一个撞击,第一次危机。这第一拳最好足够的狠,才能激起强烈反响,被撞击方和观众才能被打懵,才能引起足够大的波澜,才能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才能吊起观众的胃口、好奇心:后来呢?【什么是编剧】有个年轻朋友自诩为编剧,于是招来非议,说他自不量力。

其实,编剧是一种职业,正如木匠、铁匠、厨师、开锁匠等一样,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在我看来,只要打算、正在、已经靠写剧本为生,或者可以把剧本卖出去的,都可以自称“编剧”,这不丢人,也没有什么高贵。

不就木匠而已吗?【逻辑力】对于做一个编剧的要求,与其说需要想象力,不如说更需要逻辑力。想象力像孩子,逻辑力才是成人。

你听一个孩子讲他漫无边际的幻想,最多赞许他天真烂漫,但不会为他的“故事”着迷,不会探究,不会好奇,不会较真,不会期待,不会震撼,不会深思,而这些感受的形成,需要一个逻辑缜密的创作才能达成。【熟识角色】谁是主角?他出场前在做什么?家庭状况体貌特征?学历教育?优点缺点个人喜好人际关系……认识他非一次性完成,反复琢磨并与其他角色相互砥砺,仿佛在生活中遇见人,对他身世背景的了解不断深化。

最重要,人物设计为你写他的目的服务。结论:人物小传须反复多次完成,并服从于剧本主题。

【关于题材1】什么是题材?回答“你的剧本是讲什么”的答案,就是题材。讲教育、讲抗战、讲父爱、讲复仇……。

题材重要吗?重要,许多题材不能拍,有些题材太难搞,还有些题材被人写烂了,制片人拒绝,是因为哪怕你作为观众也拒绝。听劝,不要动笔。

有些题材一下让人感到有亮点,会有人鼓励你写。重要!【关于题材2】题材也不重要,太泛,无实质意义。

除了某些特定题材被禁止之外,理论上没有冷题材和热题材之分。即便是制片人出品人,也仅仅是把题材作为交谈的第一句话,接下来还是要看编剧怎样去写某个题材。

从什么角度、挖掘到什么深度、表达什么思想和情怀、反映什么问题、何处有升华,这些才重要。【关于明星】如今明星片酬过高已让电影电视剧不堪重负。

为什么明星涨价?因为明星不够用。明星为什么不够用?因为缺乏造星机制。

其实,每一个明星都是从非明星小演员变幻而来,靠什么变?靠一部好戏。好剧本,好导演,好的班底。

但如今的电视台和出品公司似乎忘记了这一切,到底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可否主题先行】可以!编剧常接到命题作文,主题先行也出过经典作品。关键:1.不求主题深刻,所有的主题都是大路货;2.不能直奔主题,越曲折越好;3.主题不重要,用什么故事去说明它才重要;4.弱化主题的存在,隐藏它,主题是观众品出来的;5.主题是有意义,故事是有意思,首先有意思,而后有意义。

【动作】编故事的关键是找到角色动作。动作分两种:主动动作和被动动作。

前者是我想干嘛。想考研,出击准备,迎接挑战。

被动动作是路上走得好好的,一个花盆从天而降砸在头上,流血抢救、血型不对、没带钱,医生不在…编剧的任务就是给角色动作设置障碍,他克服重重障碍达到目的或转危为安,就是故事。【事件】用简略方式将观众带入角色所处的规定情景后,必须发生事件。

只有事件才能让人物活起来并让观众感同身受。事件要件:1.有足够的冲击力,让人物动起来;2.须引起观众的关注和期待;3.能引起连锁反应;4.能造成人物冲突(外部)和纠结(内在);5.有想象空间。

一部电影需要3—5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拐点】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和转折。

人物动作带领观众朝某个方向走,或达到目的或出现意外使得人物动作方向改变的那个点,就叫拐点。拐点特征:1.逻辑的必然;2.关注和情绪的小高峰;3.拐的方向出人意料(需要编剧挖坑给观众跳);4.具有节奏调节功能;5.体现变化与多元特征;6.起到转承启合的作用。

【下狠手】故事产生于动作,动作来源于人物,人物发力源于编剧给他的压力。我称之为压弹簧。

编剧压弹簧越给力,人物的动作发力越大。所以,老好人当不了好编剧。

编剧对心爱的主人公不能太好,你得让他受苦,被凌辱,遭打击,让他危机重重、走投无路、苦不堪言、生不如死……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是也。【生活质感】什么是剧本的生活质感:1.人物鲜活,2.故事贴近生活,3.对话生动有趣,4.细。

6.求纪录片文学剧本

万千爱,爱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中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记录片剧本万里无云,千里飘雪,清渐游远,浮萍妖娆。 摇曳碧玉斜楼上,牡丹花香飘满城,夜狂饮,问醉里谁扶? ——题记 现在的我已经没有了昔日的华发张扬;现在的我已没有了往昔的雄心壮志。

此时的我就像一棵被人遗弃的小草,孤零零的长在荒芜的大地之上,接受骄阳的暴晒,雷雨的洗礼。忍受那让人发狂的寂寞,蚀人心田的空虚。

我已不再奢求所谓的金钱,权利;不再奢求老师和家长视若珍宝的学习成绩;不再奢求和野蛮人样的高中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只想。

我只想有个人来陪我,只想有个人来安慰我,只想有个人来呵护我。

能让我有苦可诉,有情可依;能让我倾吐心声,表露心际;帮我抚平心底的创伤,那在我自己努力下难以愈合的痕迹。 可是又有谁会注意到我这棵残败的小草呢?又有谁会牺牲自己的时间来关护我——这个与他们豪不相干的人呢?我只有冰封自己的心灵,让他像钢铁一样坚硬来抵御外界的纷扰,把持住自己的心海,让他像死水一样不起波澜,哪怕狂风暴雨的到来,哪怕炎炎烈日的暴晒。

我会在记录片剧本那美丽的草丛中,默默的守侯春天的到来。

7.写记录片剧本应该注意哪几点

这十四条戒律是纪录片前辈大师约翰·格里尔逊由实践中总结的,并在他主持的电影组织中推广。

在今天看来,这些纪录片观念或者有脱离时代和老生常谈的意味,但从今天的电视节目中看来,这些戒条还是有一定价值和预见性的。对于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来说,这些戒律一方面是我们观察分析影片的一种辅助工具,也是对我们进行业余短片创作的指导和建议性的文字。

1、不要去处理概括的题材。关于邮政你可以写一篇论文,但是有关一封信你就必须去拍部片子。

2、不要背离包含下列三个基本元素的原则:社会学的、诗的和技术的。 3、不要忽视剧本,也不要在拍摄时碰运气。

若脚本准备周全,你的片子等于完成了,因此当你开拍时,既可以开始准备下一部。 4、不要相信凭旁白就可以讲故事,结合画面及声音才能完成此事,旁白使人不舒服,不必要的旁白更加令人不适。

5、不要忘记,当你拍片时,每个单独的镜头都是一整组镜头及整部片子的一部分。即使最美的镜头,如果不是放在合适的地方,甚至比最美价值的镜头更糟。

6、不要发明不必要的摄影角度,不当的角度只会干扰及破坏情感。 7、不要滥用快节奏的剪接方式,如果节奏越来越快,反而会像个最华丽的慢板曲。

8、不要过度使用音乐,如果你这么做,观众会拒绝去听它。 9、不要使用太过量直接的同步声音,暗示性的运用这些声音是最好的,补充性的声音才能组成最好的声音。

10、不要用太多光学效果,或把他们弄得太复杂。叠化和淡入淡出就是影片的标点符号,它们是你的逗点和句点。

11、不要拍太多特写,等到高潮时再使用。在一部结构均衡的影片中,特写的出现极其自然,但如果出现次数太多,它们便会令人窒息,并失掉它们的重要性。

12、处理人的因素及人类的关系时不要迟疑,在天地中人类与其它动物甚至机器,都是一样美的。 13、你要说的故事不要模模糊糊。

一个真实的题材必须以清楚及简单的方式说出来,但是清楚与简单并不一定要把故事戏剧化。 14、不要放弃实验的机会,纪录片名声全然由实验中取得。

没有实验,纪录片便失掉它的价值,没有实验,纪录片便不存在。(这是我上网搜的答案 希望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