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科普经验站>综合知识>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汤

科普经验站 人气:2.88W

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汤又称桂枝麻黄附子汤,是中医学上的一种经方。它由桂枝、麻黄、杏仁、附子、生姜等多种中药组合而成,主要用于治疗伤寒、太阳病、肺炎等病症。该方剂具有温阳散寒、发汗透热、定惊安神、镇痛止痉等功效,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中。但需要注意的是,桂枝附子汤属于毒性较大的方剂,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严格控制剂量和用药时间。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桂枝加附子汤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桂枝加附子汤--《伤寒论》

【处方】桂枝9克(去皮),芍药9克,甘草9克(炙),生姜9克(切),大枣12枚(擘),附子6克(炮)。

【功能主治】调和营卫,回阳固表。治太阳病发汗太过,遂致汗出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拘急,难以屈伸者。

【用法用量】上六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100毫升,温服。调养如桂枝汤法。

【摘录】《伤寒论》

桂枝加附子汤--《云岐子脉诀》

【处方】桂1两,附子(炮)1两,甘草3钱半。

【功能主治】腹中痛,脉迟缓。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服。

【摘录】《云岐子脉诀》

中草药名方:桂枝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附子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桂枝12克(去皮)附子15克(炮,去皮)生姜9克(切)大枣12枚(擘)甘草6克(炙)

【用法】上药五味,以水18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功用】祛风除湿,温经散寒。

【主治】伤寒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现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于风寒湿邪而成者。

【方论】方中桂枝散风寒,通经络,附子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二药相配,散风寒湿邪而止痹痛;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甘草补脾和中。五味合用,共奏祛风除湿,媪经散寒之功。

提醒您:桂枝附子汤 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专治漏汗的古方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附子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具有祛风温经,助阳化湿之功效。

【组成】

桂枝(去皮)四两,附子(炮,去皮)三枚,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甘草(炙)二两。

【用法】

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日三次。

【主治】

治伤寒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恶寒发热,四肢掣痛,难以屈伸,厥,或心下悸,或脐下悸。

自汗的特点是多在白天出汗,一活动就汗出,安静时汗出较少。盗汗是睡中汗出,醒来汗止。但如果出汗很重,不活动时也有明显出汗,甚至肉眼就可看到汗液从皮肤中渗出,《伤寒论》叫做“漏汗”,是一种严重的自汗,由于汗孔的开而不闭,病人也怕冷的厉害,即使小风一吹,也感觉寒透入骨。

这种情况下,不仅仅是营卫不和的问题,而是卫气本身的虚弱问题,卫气虚弱,固护能力下降,汗孔不合,就会漏汗。汗出较多,不但伤阳气怕冷,而且伤阴津,导致小便量少,因筋脉失于濡养,腿也容易抽筋,所以经常出汗的人容易发生小腿抽筋。

这时用桂枝汤,就有点病重药轻了,要加上附子才能够劲,《伤寒论》叫桂枝加附子汤,专用来治疗漏汗的。

附子温补能力极强,是强力动能中药,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任何一处阳气虚弱,都可以用附子温补,尤其是它的温肾阳、补卫气的作用更为迅捷,扶阳固表,能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人体免疫防御作用,是治疗阳虚出冷汗、老年伤寒、免疫功能下降、心肾功能衰退等病症的良药。

前年,武汉广慈中医门诊医生诊治的一位50多岁男性病人。炎热天气,竟穿着薄棉衣而来,上身穿一件薄棉袄,内裹毛衣,下身穿厚布裤子,内又套两条长内裤,并戴着帽子和口罩。医生问他发病的原因,他说一周前感冒,因过去服用感冒药很不容易出汗,要加倍用药才可以发出汗来,这几天有事情缠身,喝了四倍于常规药量的发汗药,当晚即汗出如洗,但觉口干,解不出小便来,晚上睡觉时冷的厉害,喝一些姜汤稍微温暖一些。但从第二天早上开始就一直出汗不止,怕冷更加严重,看见电扇转动就害怕。

来诊时,可肉眼看到患者脑门、手背等处有汗液渗出,小便少,这是发汗太过所致。

张仲景在第一张治感冒的方子桂枝汤后曾谆谆告诫,不可过服解表发汗药,发汗时要微微汗出,不可大汗淋漓,否则不但治不了感冒,而且会导致其它疾病。这个病人,自行服了四倍于常规量发汗西药,属于典型的发汗太过,已经到漏汗的程度,卫气受到极度的损伤,所以给他开桂枝加附子汤,其中附子用30克,并合上固表止汗的玉屏风散。

服三剂后,汗出即止,一周后复诊,着单衣而来,各种症状基本解除,再减少附子用量服一周,病愈。

桂枝加附子汤不仅治疗阳虚漏汗证,根据漏汗这个主症和阳虚的病机,本方还能治疗阳虚漏乳证、阳虚的月经过多等妇科疾病。

一妇人,35岁,生有一子已8岁。近几个月双侧乳房乳汁自溢,白天为重,经常打湿衬衣,眼看夏天来临,不敢出门。乳房不红不肿,不痛不胀,妇科检查未发现阳性病征。所溢乳汁稀薄而淡,没有什么气味。这是阳虚的漏乳证表现,其发病的机理与漏汗一致,用桂枝加附子汤治疗,两周而愈。

桂枝附子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桂枝附子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桂枝附子汤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伤寒论》 3.1 方名 3.2 桂枝附子汤的别名 3.3 组成 3.4 功效 3.5 主治 3.6 桂枝附子汤的用法用量 3.7 桂枝附子汤的临床应用 3.8 各家论述 3.9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桂枝附子汤

1 拼音

guì zhī fù zǐ tāng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桂枝附子汤

2.1 处方

桂枝(三钱) 附子(炮.去皮脐.三个) 甘草(二钱)

2.2 功能主治

治伤寒日不解,风湿相搏,身体烦疼。

2.3 桂枝附子汤的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活人书有芍药大枣。

2.4 摘录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3 《伤寒论》

3.1 方名

桂枝附子汤

3.2 桂枝附子汤的别名

桂附汤

3.3 组成

桂枝4两(去皮),附子3枚(炮,去皮),生姜3两(切),大枣12枚(擘),甘草2两(炙)。

3.4 功效

祛风温经,助阳化湿。温散其风湿,从表而解。

3.5 主治

伤寒89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恶寒发热,四肢掣痛,难以屈伸,厥,或心下悸,或脐下悸。

3.6 桂枝附子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6升,煮取2升,去滓温服,日3次。

3.7 桂枝附子汤的临床应用

伤寒变痹《全国名医验案类编》:张幼文,32岁,贵胄之子,素因多湿,偶感风寒,发热恶寒,一身手足尽痛,不能自转侧,脉浮大而紧。风为阳邪,故脉浮大主病进,紧主寒凝,脉症合参,风寒湿三气合而成痹,桂枝附子汤主之:桂枝4钱,附子1钱半,甘草2钱,大枣6枚,生姜3钱。1日2服,3日举动如常;继服平调之剂全愈。

3.8 各家论述

①《注解伤寒论》:不呕不渴,里无邪也;脉得浮虚而涩,身有疼烦,知风湿但在经也。与桂枝附子汤,以散表中风湿。风在表者,散以桂枝、甘草之辛甘;湿在经者,逐以附子之辛热;姜、枣辛甘,行营卫、通津液,以和表也。②《伤寒论类方》:此即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但彼桂枝用3两,附子用1枚,以治下后脉促、胸满之症;此桂枝加1两,附子加2枚,以治风湿身疼、脉浮涩之症。1方而治病迥殊,方名亦异,分两之不可忽如此,义亦精矣。③《伤寒论方解》:加桂、附,是因冲逆、恶寒、身体烦疼、四肢掣痛诸症较重的关系。桂枝、甘草与大枣同用,可以平冲逆,能治心下悸或脐下悸;桂枝、甘草与生姜同用,辛甘发散,能解表而散水气,以防水渍入胃。附子如只用1枚的小剂量,那只是为回阳设;如用到2枚或3枚之多,那便是取其温经止痛了。

3.9 附注

桂附汤(《活人书》卷十二)。

古籍中的桂枝附子汤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一湿病脉证第二]论一首、脉证十二条、方十一首

而烦渴也。仲景虽不立治法。然以理推之。下文之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即其治也。前人拟小陷胸汤。恐非...

《伤寒溯源集》:[卷之五温病风温痉湿]湿病证治第九

寒邪当去。下焦之气化当行。于法当温。则下文之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即其治也。前人拟陷胸汤。恐非其...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卷一]痉湿病脉证并治第二

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术汤主...

《伤寒论辑义》:[卷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便硬。(【原注】一云。脐下心下...

《仲景伤寒补亡论》:[卷十七]湿病十八条

出汗多的福星—桂枝加附子汤

这是一味治疗出汗多的良药,你身边应该有很多吃东西时猛出汗,或者坐在那里额头也猛出汗。这类型的人是很阳虚的,出汗动血,得好好调理,不然会很没劲。

我们先看看《伤寒论》的原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这个方剂是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炮附子组成的,也有一个方剂和它差不多,桂枝附子汤,是治疗风湿的,这个方没有芍药,所以要看清楚哦。

容易出汗的人体质一般都是寒性体质了,和多吃生菜水果喝酒多等也有关系。所以水果还是少吃一些啦,不但不能减肥,还容易湿寒呀!

在这里普及一下关于出汗的问题。出汗一般是自汗和盗汗。自汗是狂流虚汗,自汗的人是不会觉得特别虚的,这是营卫不调的自汗。盗汗是睡着之后出一身汗。

这个方里含有炮附子,是一个补阳的药,凡事吃阳气的药,不能吃生的青菜、水果,连冷的水都不能喝,要喝高于体温的水。不过时间煮够一个小时就没事啦。先煮半个小时,然后再放其他药一起煮半个小时。煮药之前能泡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药效会更好哟。红枣记得掰开再煮哈!

这个方还能治疗小儿麻痹症,一面发烧,一面怕风怕冷,一面全身流汗不止。

治疗盗汗是另外一个方噢。有时间再分享啦!

经方医案之桂枝加附子汤治疗自汗

崔某,女,51岁。患自汗证十多年,屡经中西医治疗而不愈。患者每日自汗出不止,浸湿内衣,每日换衣3 4次,一年四季皆如此。上半身汗出多于下半身,左半身汗出甚于右半身,稍有劳作更甚,伴有恶风,肢体屈伸不利。其人体态肥胖,但终日感觉体疲乏力。舌质淡嫩,苔白而脉缓。辨为阳虚漏汗证,用桂枝加附子汤。服前三剂时有奇特的反应,每次服药后约一小时左右,自觉全身皮里肉外有一种如冰雪融化般的感觉。三剂药后,汗出情况大为好转。又加大附子剂量,再进三剂。服第四剂药后,周身皮肤之内出现针刺般的疼痛感觉,2小时后,疼感消失,顿觉舒适无比。六剂药服尽,而十年之自汗已止。用桂枝汤加黄芪、白术各10克善后痊愈。

按语:桂枝加附子汤原本是治疗“漏汗”的,《伤寒论》说:“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可见,漏汗的产生是由于发汗太过,阳气不能固摄津液,导致津液外泄。桂枝加附子汤,不仅能够温补阳气,而且还能通过补阳而达到摄阴止汗的目的,临床上用来治疗顽固性的自汗证也每奏奇效。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欢迎转发给更多的人。您的转发、点赞和评论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桂枝加附子汤方证体会

顾师熟读伤寒,深谙经方之旨,对其中重要方剂有自己深刻的见解。桂枝加附子汤是《伤寒论》之名方,历代医家用者甚众,今整理顾师往年文章,以供同道研究。——小福

《伤寒论》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本条医家历来认为是由于太阳病本桂枝汤证而误用发汗导致大汗不止,阳气内虚,脱液津亏,如柯琴:“汗多亡阳……此发汗汗遂不止,是阳中之阳虚,不能摄汗……”喜多村直宽:“此乃津脱阳虚之证……”胡希恕:“小便难是由于汗漏不止,体液大量亡失的结果……”几乎异口同声的认为本方证的中心病机是亡阳津脱,在治疗上认为桂枝加附子汤有回阳救液的功效。

多年前我曾治疗一患者,受凉后发热恶寒汗出,项强四肢酸痛,与桂枝加葛根汤一剂,本来认为方证契合应当稳妥有效,不料患者求效心切,服汤药后不到十分钟自行加服安乃近一片,遂导致汗大出,四肢拘急,小便少,观其状正与大论第20条相符合,立刻与服桂枝加附子汤一剂,汤药入腹当晚病情又变,患者出现大汗不止,头眩心悸,筋惕肉瞤的近似真武汤证,但是病发深夜无法为处汤药,患者连夜于某区级医院急诊治疗,并留院观察两日后方出院。

此病例让我一直在思考反省我的失误,为何患者出现了桂枝加附子汤证服用相对方药后病情会加重?不仅没有救阳以固脱反而出现了阳虚水逆之证?

经过重新反复研读第20条,对本方证提出如下疑问:漏汗是大汗是小汗?还是汗不止?漏汗的机理?如果是汗后汗出不止、亡阳应该用何方?桂枝汤为主方是否合适?小便难是小便少还是小便不畅?是汗后伤津液还是津液不能正常循环?四肢微急是缺少津液不能濡润关节还是水湿停滞妨碍伸缩?附子的作用是回阳固表还是温通逐水?凡有桂枝的方剂中(或者说太阳病中)附子担当的是什么角色?

我通过学习历代医家运用本方治疗疾病的医案,并结合自己临床得失逐渐有了一些认识,略述于下:

第一,漏汗。“漏”字最主要的解释是物体从孔隙透过或滴下,从字意来看漏出的物体应该不会是势急而量大的,与“如水流漓”有着较大的区别,所以“漏汗”不大可能如某些伤寒注家所说出的是的亡阳脱汗,而应该是毛孔汗液慢慢渗出而汗出不止,那么它是怎么形成的呢?我认为是发汗伤阳,气化失司导致水湿停滞体表,复因腠理疏松遂漏而汗出,由于阳气不能恢复水湿越停越多,所以竟至汗漏而不能止。从临床治疗汗证的实际情况来看,本方治疗亡阳脱汗似乎力有不逮,所见亡阳大汗出者多宜使用四逆汤、参附龙牡汤、真武汤等回阳救逆,以桂枝汤发汗之剂为主方治疗营卫不和的出汗可,但治疗亡阳汗出似乎与临床不符。

第二,小便难。因为大多数注家认为本方证的病机是亡阳伤津,所以自然推导出“小便难”是体液大量亡失所致。诚然,津亏液少会出现小便难,但考伤寒论中出现“小便难”也有多处,比如195条小便难为中焦虚寒,水上不下所致;231条为少阳枢机不利,水热互结所致。那么本方证中究竟是汗伤津液还是枢机不利或者是阳虚不化呢?我认为是汗后表阳虚弱,气化失司导致。并且要结合附子的药征来看,《神农本草经》谓附子:“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脚痛不能行步。”吉益东洞《药征》:“主逐水也;故能治恶寒、身体四肢及骨节疼痛,或沉重,或不仁,或厥冷,而旁治腹痛、失精、下利。”可以看到附子是一味“温通而逐水”的要药,在临床上如果真是汗后体液大量亡失的小便难用之非常不合适,由此我认为此条的“小便难”是由于发汗后阳虚表寒、津凝外漏不能下输膀胱而导致人体不能建立有效的津液循环链(此即气化失司),所以出现了“漏汗出而小便难”,附子温壮逐水的功能恰好能刺激修正人体津液链的正常循环。陈修园认为是坎中阳虚不能行水,必加附子以回肾阳,阳归则小便自利。笔者认为温阳则是,逐水尚欠。

第三,四肢微急,难以屈伸。同样也可以有多方面形成的原因,不可单纯的将本证看为津液不能濡润关节,那样只能使辨证庸俗化,气血凝滞、阳气不能温煦、水湿阻滞都,邪风复入均可以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如陈修园认为“四肢为诸阳之本,不得阳气以养之,故微急”。我认为本症是由于阳气不宣、水湿停滞导致,本方被历代医家广泛的用于治疗痹症,如《类聚方》、《方机》、《建殊录》、《续建殊录》等载有大量本方或加茯苓、白术治疗营卫不和水湿内停之痹证,如若属于体液明显亏损即使有阳气虚衰的一方面也不能应用本方治疗,更不要说再加苓、术等利尿剂,此理甚明。

第四,我们有时理解要通过药征来反复推求,除了以上所述《本经》和《药征》之外,《张仲景50味药证》附子主治脉沉微及痛症。附子脉伴随而来的症状:1.精神萎靡,极度疲劳感,声音低微;2.畏寒,四肢冰冷;3.大便溏薄或泄泻;4.浮肿。从黄老师总结的这些特征可以看到,附子主治的病症无论是痹痛还是水肿或是下利泄泻,都有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阳虚水停,所以可以明确附子是一味“温通而逐水”的要药,所以我推求出第20条是阳气(表阳)不足、水湿停滞的病机。

有的同志会说单味药物不能说明什么,因为中医方剂看的是其整体作用,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附子在整个桂枝体系中所起的作用,根据黄煌老师《张仲景50味药证》中桂枝、甘草、附子相配伍主治身体疼痛、关节屈伸不利、恶风汗出者,如第22条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治阳气不振脉促胸满,第175条甘草附子汤治疗风湿相搏,骨节疼烦。其中小便不利一证既是水湿停滞的结果,又是内饮外湿的成因,第174条桂枝附子汤治疗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如上所见,附子、桂枝同用主要用于风寒湿侵袭体表者,附子的作用主要是用来温振阳气,逐水治痹。

总结:我认为本方证为桂枝汤证复有表寒阳虚,津凝不行而设。汗后仍用桂枝汤和营卫祛风解表,由于表部机能衰退(陷入表阴)故取附子一枚温振阳气兴奋机能,宣通流畅津液(逐水)使之循环复常。观历代医案桂枝加附子汤以及相近似的方剂大多用来治疗寒湿痹证效果确实,而用于阳虚津亏甚至于亡阳脱汗并不多,特别是胡希恕先生的一句话“桂枝加附子汤是少阴病的发汗剂”,对我启发非常大,我认为该方不仅是少阴的发汗剂,而且是少阴的逐水剂。

《伤寒论》笔记84| 风湿—桂枝附子汤

一、“伤寒”,日,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濇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便溏,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

从这条开始连续三个方子治疗风湿痛风。伤寒日应该传经了,结果“ 不呕 ”,代表病没有入少阳,也“ 不渴 ”,代表病也没️入阳明,“脉浮虚”,代表还有表证,濇脉代表湿。

“ 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 ”,病本来要进入少阳或阳明的,结果被湿挡到。得此证的人为素有湿之人,《内经》讲“湿伤于下”,古人久坐湿地得湿,现代人是吹空调致湿,本来汗从三焦系统到皮肤表面欲出,毛孔被冷气关闭,汗出来后并不会原路返回,便停在皮肤下,日积月累汗水积到肌肉关节里成湿。

素有湿之人得表证时,开桂枝汤或麻黄汤里都没有去湿的药,故发表时湿去不掉。张仲景开的第一个去风湿的方子就是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四两,附子二枚,去皮炮,破八片,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劈。

桂枝汤拿掉白芍,加入炮附子即桂枝附子汤。

炮附子去寒,桂枝去风 ,用桂枝附子汤代表病人有风有寒。风的意思是全身到处游走,这种风湿痛会游走,一会儿痛这一会儿痛那,一看到到处游走的痛就想到桂枝。

一般来说, 只要有痛,大部分都有寒 。这个方子说明张仲景时代就知道痛来自于寒。寒影响人体内的水气循环,慢慢累积起来产生压力,压力产生痛,故用炮附子治疗痛。炮附子无孔不入,把寒蒸发掉,水气循环顺畅。桂枝和炮附子并用,全身肌肉痛不能转侧,一剂即解。

姜甘草补津液,若只用桂枝和炮附子,喝完同样去痛但会便秘,故中医是治水,西医是验血,拿验血报告去开处方简直就是鸡同鸭脚。

用量及煎煮法:

重用炮附子,如果桂枝4钱,炮附子1两2钱。故临床上炮附子5钱,桂枝2钱,生姜2片,炙甘草2钱,大枣12枚(10或15枚均可,不用计较,因为是食物)。六碗煮两碗,分温三服,即早中饭各一次。

“若其便溏,小便自利者”,说明此人有湿了,没有风,故用去桂枝加白术汤,白术去湿。

桂枝附子去桂枝加白术汤方

白术四两,甘草二两炙,附子三枚炮,大枣十二枚劈,生姜三两。

桂枝汤去桂枝白芍加术附即此方,重用炮附子。

用量及煎煮法:

炮附子5钱(胖子8钱),白术3钱,炙甘草2钱,生姜两片,大枣12枚。六碗煮两碗,分温三服,即早中饭各一次。

刚开始服的时候,全身关节麻痹,以为是中了附子毒,其实不是,是湿在动,因为附子走表。半天后,头有昏眩现象,勿大惊小怪,是因为术附走皮肉在逐水气,水气还没有清出来。这个水气就是寒湿,附子去寒,白术去湿,附子把白术带到四枝关节,把四肢关节的湿去掉。

有头昏代表有游走,就可以加桂枝2钱。也可以不加,因为“药不暝眩,厥疾弗瘳”,药力到时会有瞑眩现象。若病人有风有寒又有湿,也完全可以开桂枝白术附子汤。

针灸 :膝盖风湿下针“膝五针”,扎完后摸摸脉,如果没有表证就是白术附子汤。

21年2月3日桂枝加附子汤

1,太阳病发汗,逐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危及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本来这个阳气虚的人一出汗就会产生脱阳的状态。桂枝加附子汤是表阳虚,真正里阳虚用真武汤。

2,表阳虚的人感冒吃了桂枝附子汤后狂汗不止,躺着在那也能冒冷汗。阳虚的人和桂枝汤就能让他脱阳。阳虚的人吃生菜水果的人用麻黄剂之前要先补心阳,不然一吃麻黄剂开始心口悸。

3,运动或者劳动后汗出不止,而且这个汗出了很不爽,汗水虚下用桂枝加附子汤。(桂枝附子汤是另外一个汤治风湿病的)

4,虚的人汗孔全开的发汗是不会好!当津液都随汗水而亡失,人没有足够的津液润养肌肉,筋就会紧,体内没有足够的水份排成尿。

5,中医称狂流虚汗为虚汗!睡着时出一身汗称为盗汗。那种汗流不停,越流越虚,冒虚汗用桂枝加附子汤,比较能补到。附子是补阳的药,吃了附子不要吃生的蔬菜和水果,喝水要喝高过体温的水,喝冷水是需要花力气去消化!汗是从血液里分化出来,血液能量来自心脏,我们要止虚汗必须补阳气用附子的药,放到桂枝里,带着附子的阳气从心脏到血液到汗水走一遍。

6,桂枝汤主症:脉浮紧,又怕冷。骨节酸痛,一身大汗!(对比:麻黄汤是脉浮紧,流不出汗,又怕冷,骨头很痛!一个出的汗一个不出汗,汗孔完全不开!)临床上,小儿麻痹发烧,脑炎抽搐,出现的怕冷,全身流汗不止,也是桂枝加附子汤,让他不要变残废!

7,治疗尿频补胸中大气,是气虚的表现,膀胱气化不够。可以用黄芪,西洋参补胸中大气。

8,附子家族:①附子母根叫乌头,用来祛风湿,因为它有散的效果。②附子补阳气。③天雄的气凝聚不散,下腰痛很有效果。大附子加一点沉香可以让药往下沉有代替天雄效果!④生附子只要是泻阴实,把身体寒湿之气功破排出体外。生附子不经过炮制。⑤炮附子:炮熟,主要用于补阳气,是补药。生附子是泻药。附子一枚是三两这样,附子放的不够多反而容易上火。附子可以治水肿,附子把水毒变成热水,然后用麻黄把这个水开掉。附子可以不去皮。四川人习惯用附子炖狗肉,是家常菜。

jt叔叔经方本草--笔记7(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汤)

消炎药、退烧剂、打点滴、抗生素都属于下法,会让身体虚寒,邪气侵入更深的经脉,种下不好的病根。如果邪气入了厥阴,体质就会受到改变。

【6.21】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阳气跑掉了,抓不回来叫“亡阳”,一个人表面阳气没有了,通常会汗流不止。如果水的能量太稀薄,身体视其为异类,就会汗流不止。

(汗是从营分到卫分再通过汽化排出来的,所以出汗会损伤到心阳。)

大量出汗,全身水分不够——身体从血里夺水分,然后血干干的——血虚易抽筋,手脚有绷紧感,难以屈伸。

此条的重点在于: 恶风、汗不止 。

“主治风寒咳逆邪气”:受风寒邪气可以用附子。

“寒湿痿痹,拘挛膝痛”:由于寒湿造成脚抽筋。

“破症坚积聚,血瘕金疮”:附子可以破阴实;刀伤要防破伤风,附子可以把风邪出去(脓疮是用黄芪)。

附子跟乌头、天雄是一家的。乌头是母株,旁边牵丝一坨圆圆的东西是附子,很像胎元之气,很补先天。

附子可以决定将来是当乌头还是天雄,所以还没有决定这个情况就是未分化的特质。

当附子长大后不变成乌头,而是一条往下长,不再分出能量去长下一代,把能量都锁住,这个就是天雄,可以固精。3年为附子,4年为乌头,5年为天雄。

    生附子——破阴实

    熟附子——补阳气

用姜汁炮制,补阳气效果不会受损,毒性也最低。

用甘草炮制,毒性降低了,但是补阳气效果也降低了。(黄颜色的附子片就是甘草炮制的)

吃附子一开始会发燥,吃到嘴里更有口水了,就表示命门火已经可以把水运化到头顶下来,这是比较健康的征兆。

附子通行十二经,桂枝汤里加附子,附子的阳气会随着桂枝汤的路径走一遍,从营分通到卫分,表阳够了就不流汗了。如果脉浮不紧,非常怕冷,有汗,就是桂枝加附子汤。

“下之后”:经常打点滴、吃消炎药、退烧药,身体里的元气就虚了,感冒会随着元气向下坠。于是卫分的邪气会往里拉,太阳病本来是在体表的战场会向里。

“脉促”:跳的比平时快,但会偶尔停一下。(数脉是单纯跳的快,注意区分)

“胸满”:元气内泄,气压胸口,胸口感到闷。

芍药是将药性勾勒在只能用在某个轮廓里,所以去掉芍药,解除封印,把邪气撑出去,重新做回桂枝汤要做的事情。

如果一个人脉促、胸闷又怕冷,可以加附子补阳气。

郝万山说过,一般冠心病半夜因为天气寒冷发作心绞痛,有胸闷或憋气的感觉,可以用桂枝去芍药汤,输出心阳、打通营卫。

黄芪汤加生姜(小阴旦汤):黄芪+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芍药把肠子松开,黄芪消炎,生姜排水——治热性肠炎下痢

(与桂枝汤小阳旦汤程式不同)

桂枝 去芍 加苓术汤——苓 桂 术甘汤:(脾胃区块)

    茯苓——清通心脏区块水气,让肠胃的水渗掉,增加小肠的吸水机能——间接补心药

    白术——让脾胃机能旺盛,把水从脾胃吸走

    桂枝——通心阳,化痰饮,气就通了

(看似太阴病,实则并在太阳)

桂枝 去桂 加苓术汤——苓 芍 术甘汤:(泌尿结构)

    芍药——抽水泵功能,把水放到膀胱,利尿

(看似太阳病,实则病在太阴)

【结论】

1.芍桂的张合,可以决定这个是作用于太阴还是太阳,是作用在脾胃还是营卫。

2.注意伤寒论的陷阱题。

一个人脾胃虚,没有办法把喝的水吸到脾里(脾阳虚,心阳虚不能运化水)。而命门火要借这个水汽引导运化,现在这个水下不来,命门火干烧,没有水汽上去,头就会僵硬,人会燥热,汗肯定也没有。

“心下”指的胃部,胃有一团水在,就会胀满闷痛。水不通,小便肯定也不利。

∴此条为假的桂枝汤证,注意鉴别。

加了白术或茯苓,会让小肠吸水力增强。芍药会让脾区块(胃+小肠)松开,把水引下来。

(甘遂半夏汤证也是用到了这个程式)

太阴病脉沉,但一个人脉浮、把起来不通畅,表示里面主要的不是太阴病,而是有内泄到脾胃的太阳病。需要桂枝去芍药加苓术汤,还给太阳病解决。这是一个假扮太阴的太阳病。

TAG标签:#桂枝 #附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