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科普经验站>财经金融>十三经分别是什么呢?

十三经分别是什么呢?

科普经验站 人气:3.03W

《十三经》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

经书在南宋后通常包括十三部儒家著作,称为十三经。分别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周礼》、《仪礼》、《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经是从先秦到南宋,经书逐渐增删的结果,历代研究十三经的学问称为经学。

十三经分别是什么呢?

方法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有《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

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者绝对服从于君、父、夫;

十三经分别是什么呢? 第2张

《尚书》又称《书》、《书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尚书》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思想的研究有重要作用。

二十五史 序号 书名 作者 卷数 1 史记 西汉·司马迁 130 2 汉书 东汉·班固 100

十三经分别是什么呢? 第3张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所收文章是孔子的学生及战国时期儒学学者的作品。汉朝学者戴德将汉初刘向收集的130篇综合简化,一共得85篇,被称为《大戴礼记》,后来其侄戴圣又将“大戴礼记”简化删除,得46篇,再加上《月令》、《明堂位》和《乐记》,一共49篇,被称为《小戴礼记》。“大戴礼记”至隋、唐时期已散逸大半,现仅留传39篇,而“小戴礼记”则成为今日通行的《礼记》。

佛教的经典很多,浩如烟海,汇集而成《大藏经》。《十三经》一般是指儒家的十三部经典。即《易》、《书

《周易》,又称《易》。广义的《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易经》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由于《易经》成书很早,大约在西周时期,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因此春秋战国时代的人撰写了《十翼》,又称为《易传》,以解读《易经》。

《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左传》按照鲁国十二公的顺序,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总计二百五十四年,记录了当时各诸候国的历史。全书约18万字。

十二律:黄钟 大吕 太簇 夹钟 姑洗 仲吕 蕤宾 林钟 夷则 南吕 无射 应钟  十三经:《易经

《公羊传》,又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迄年代与《春秋》一致,《春秋公羊传》与《春秋左氏传》、《春秋穀梁传》并称春秋三传。《公羊传》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对《春秋》的解释重在发挥“微言大义”,两汉时期一直处于官学地位,对汉代学术、、文化等领域产生深刻影响。

十三经是十三部儒家经书的合称,是儒学的核心文献,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

《穀梁传》,《春秋穀梁传》的简称,为儒家经典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体裁与《公羊传》相似。是一部对《春秋》的注解,与《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之一。传说孔子的弟子子夏将这部书的内容口头传给穀梁子(具体名字说法不一),穀梁子将它写成录下来。实际上这部书的口头传说虽然早已有了,其成书时间是在汉朝。穀梁传的书写方式是问答式。是研究儒家从战国时期到汉朝的演变的重要文献。

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我只知道这个,

《周礼》,儒家经典之一,又称《周官》,有时也称作《周官礼》,细致详实地叙述了据称是周朝官职的结构和组织。分六大部分,每部分都对应着周朝等级制度中六种首要官职之一,它们又分别相应地负责一大类政务。《周礼》具有十分明显的理想蓝图的设计性质,这是《周礼》作者对未来社会的理想化设计。虽然包括有作者的主观设计成分,但书中的各项制度与职官不可能都是凭空想象,作者或多或少参考了现实中的职官与制度。所以说,《周礼》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关于上古制度的资料汇编。

儒学最初的课程有四门功课,是儒生的必修课,它们是诗、书、礼、乐,时称为四术,约相当于今天的文学课、古

《仪礼》, 原名《礼》,记载古代礼制著作,今本通行十七篇。汉代人以其所将为世所必习的礼节,称为《士礼》;相对《礼记》而言,又叫《礼经》,晋代人认为其所讲的并非礼的意义,而是具体的礼节形式,故称之为《仪礼》。与《礼记》、《周礼》合称“三礼”。历朝礼典的制定,大多以《仪礼》为重要依据,对后世社会生活影响至深。

《十三经》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

《论语》,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著作,由孔子门生及再传弟子集录整理,内容涉及、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主要资料。南宋时朱熹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现在通行的《论语》二十篇。《论语》在汉代有《鲁论语》、《齐论语》与《古论语》等不同本子流传,后来统一于郑玄。现存旧注有魏何晏注、宋邢昺疏《论语注疏》、宋朱熹《论语集注》及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

十三经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

《孝经》,儒家讲授孝道的书,全书一千八百多字,为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孝经为十三经中唯一获皇帝(唐明皇)御注的书。孝经现存今古文两种版本,今文较为流行。

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者绝对服从于君、父、夫;

《尔雅》,中国最早的一部训解词义的书,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列入十三经之中。《汉书·艺文志》著录《尔雅》3卷20篇。今本19篇。分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

二十五史 序号 书名 作者 卷数 1 史记 西汉·司马迁 130 2 汉书 东汉·班固 100

《孟子》,是记述孟子思想的著作。此书的来历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司马迁等人认为是孟子自著,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参与;赵歧、朱熹、焦循等人认为是孟子自著;韩愈、苏辙、晁公武等人认为是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追记,但目前学术界较采用司马迁等人的说法。

佛教的经典很多,浩如烟海,汇集而成《大藏经》。《十三经》一般是指儒家的十三部经典。即《易》、《书

《孟子》完成于战国中后期。该书翔实地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注本主要有东汉人赵岐的《孟子章句》、南宋朱熹的《孟子集注》、清朝人焦循的《孟子正义》等。

《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

《孟子》一书为语录体,以答问方式展开,主要论证方法为驳论。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十二律:黄钟 大吕 太簇 夹钟 姑洗 仲吕 蕤宾 林钟 夷则 南吕 无射 应钟  十三经:《易经

据《史记》记载,《孟子》一书共七篇 ,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篇名取自各章开头的几个字,没有特别的含意。东汉赵岐在《孟子章句》中,又将每一篇分为上下两卷,全书共七篇十四卷。

十三经是十三部儒家经书的合称,是儒学的核心文献,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

扩展阅读,以下内容您可能还感兴趣。

十三经是哪些?其作者分别是谁?

《十三经》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431356132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榖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1、《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它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集,内分“风”、“雅”、“颂”三部分。

2、《尚书》的作者是先秦诸子,由伏生传下来。它是上古历史文件汇编,主要内容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

3、《周礼》世传为周公旦所著。该书原名《周官》,西汉时在民间发现,创作年代大多数学者认为可能在战国时期。主要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各国制度。

4、《仪礼》的作者是西周初周公。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

5、《礼记》的作者是西汉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有关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秦汉以前有关各种礼仪的论著汇编。

6、《周易》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

7、《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8、《公羊传》相传其作者为子夏的*,战国时齐人公羊高。

9、《榖梁传》传说孔子的*子夏将这部书的内容口头传给谷梁俶,谷梁赤将它写成*录下来。

10、《论语》由孔子*及再传*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是孔子及其*的语录结集。

11、《尔雅》的作者不详,是战国到西汉的学者编写的一本可以用来学习儒家经典的词典,《尔雅》全书收词语4300多个训解词义,诠释名物,经学家多据以解经。

12、《孝经》是西汉在孔壁中发现的藏书,至今作者仍有争论,但偏向于曾子学派的著作,为论述古代孝道的专著。

13、《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者孟子的著作,专载孟子的言论、思想和行迹。

扩展资料

起源

十三经是由汉朝的五经逐渐发展而来的,最终形成于南宋。

汉代儒家的最早经典,称为六经,为《易》、《书》、《诗》、《礼》、《乐》、《春秋》,《乐经》早佚,便只有五经。

其中《易》、《书》、《诗》在孔子之前早已流传,《左传》中曾多次引用,《礼》是对当时社会礼仪的总结,不知成书为何时。相传孔子立学,曾以这四部书作为教材。

《春秋》本是当时各国史书的通称,《春秋经》即传说为孔子删改《鲁春秋》而成,其中微言大义表达了孔子对历史的褒贬。

至汉武帝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罢黜百家后,将五经列为官学,设五经博士。《易》、《书》、《诗》、《礼》、《春秋》便由儒家的教材,升格为“经”,正式称为《五经》。

其中《春秋》一书,魏晋时,学人为了方便,将《春秋》的传文(传,即解经的文字)附在《*》的后面,《春秋》经便不再单行了。

“十三经”是传世文献的始祖,是儒家思想文化的源头、主干。它的内容博大精深,囊括了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诸如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以民为本的治国原则,和谐人际的伦理主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等等。这些思想、精神中的精华渗透在民族的性格与心理之中,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至今仍有积极的影响。

陕西关中一带,是周秦汉唐等十三个朝代的都城所在地,是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它亲历了经学的繁荣和发展,经历了经学的鼎盛时期。西安一带文化遗存十分丰富,著名的唐开成石经藏于西安碑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三经

十三经分别指哪几部古代作品

十三经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希望可以帮到你~

十三经、四书五经、三纲五常分别是指什么

三纲五常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者绝对服从于君、父、夫;为君、为父、为夫者为臣、子、妻做出表率。五常指仁、义、礼、智、信,百是用以调整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关系的行为规范。

四书五经

儒家经典度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论语》

为孔子*编纂的孔子的言行辑录;

《孟子》为孟子与其*共同编纂的孟子的言论汇编;

《中庸》和<大学》原为《礼记》中的两篇,传为曾子所作。《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始自宋代。五经指《诗》(见《诗经》)、《书》(见《尚书》)、《易》(见《易经》)、《礼》(见《礼记》)、《春秋》,专五经合称始于汉武属帝时。

十三经:儒家的十三部经书,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十三经 二十五史分别是什么?大神们帮帮忙

二十五史 序号 书名 作者 卷数 1 史记 西汉·司马迁 130 2 汉书 东汉·班固 100 3 后汉书 南朝宋·百范晔 120 4 三国志 西晋·陈寿 65 5 晋书 唐·度房玄龄问等 130 6 宋书 南朝梁·沈约 100 7 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59 8 梁书 唐·姚思廉 56 9 陈书 唐·姚思廉 36 10 魏书 北齐·魏收 130 11 北齐书 唐·李百药 50 12 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50 13 隋书 唐·魏徵等 85 14 南史 唐·李延寿 80 15 北史 唐·李延寿 100 16 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答 200 17 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 225 18 旧五代专史 宋·薛居正等 150 19 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74 20 宋史 元·脱脱等属 496 21 辽史 元·脱脱等 116 22 金史 元·脱脱等 135 23 元史 明·宋濂等 210 24 明史 清·张廷玉等 332 25 新元史 * 柯劭忞

佛教十三经分别都讲的什么?

佛zhidao教的经典很多,浩如烟海,汇集而成《大藏经》。《十三经》一般是指儒家的十三部经典。即《易》、《书》回、《诗》、《周礼》、《仪礼》、《礼记》、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答、《孟子》。

TAG标签:#十三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