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科普经验站>综合知识>茶展的意义

茶展的意义

科普经验站 人气:2.29W

茶展的意义

茶展是一个展示和推广茶文化的重要平台,它的意义在于:

1. 传承和弘扬茶文化。茶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茶展可以通过展示茶文化的历史、特点和传承,加深人们对茶文化的认识、了解和热爱。

2. 推广和促进茶产业发展。茶展是一个为茶叶、茶具等茶产业提供展示和推广的平台,可以促进茶叶消费、营销和贸易,对于茶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 见贤思齐,加强交流合作。茶展可以聚集众多茶业从业者和茶爱好者,在茶文化、茶产业等方面互相学习、交流和合作,促进茶文化和茶产业的交流和发展。

4. 丰富文化生活。茶展不仅提供了茶文化方面的展示和学习机会,还包括茶艺表演、品茶活动等,可以让人们在文化活动中感受茶文化的魅力,丰富文化生活。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茶叶展销会的目的

1、卖茶叶

2、弘扬茶文化

3、聚集商品和服务信息,加速技术传递和流动,带动交通、信息、储运、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中国茶技艺及茶习俗非遗专题展,有哪些看点?

引言、在1月21日的时候,中国茶艺的非遗专题展已经开幕了,这次开幕主要是由中茶博所起的带头作用,而这次专题展也为以后的展览带来了很多经验,同时也展示了很多茶文化。

一、举办茶文化展的目的

举办的这次茶文化展,主要就是想从多个角度来将茶文化很好的诠释出来这次的茶史厅主要就是将文化发展作为一条主要的线索,想要突出唐宋明清时期的茶文化想通过这几个亮点来达到一点带面的目的,进而能够全面的将茶文化进行一个很好的展示。茶萃厅主要就是想通过视听手段来让大家跟茶有着更多的互动,在这个厅中也会展示一些实物。茶事厅就是通过茶的生长加工以及冲泡等方法来展示茶叶的从发展到使用。茶具厅就是展示我国的一些茶具,主要就是通过陈列为主,想要突出我国的茶具精品。

二、这次茶文化的亮点

在1月21日所举办的专题展,主要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更了解茶文化,同时也能提高大家对于非遗文化的保护意识。 同时这次展览子是第1站在后面也会有很多全国巡展,这次的展览为以后提供了非常多的经验。第1站主要就是讲述了西湖龙井、婺州举岩、紫笋茶以及安吉白茶的制作技巧,同时也还有赶茶场以及径山茶宴两个民俗类活动。目前非遗已经跟我们的生活各个方面都息息相关了,所以举办这个茶展也主要是为了弘扬一些非常优秀的非遗文化以及习俗,并且在这次文化展中也展示了茶叶生长的地理环境,还有这些茶的历史渊源,都是非常有趣的内容。

三、总结

举办这次茶文化展,主要就是想弘扬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在这次文化展中也能看到很多有趣的内容,也能学到非常多的知识,这次的文化展有很多精彩的地方。

弘扬茶文化的意义_举办茶会的意义

  在当代,茶文化正在发挥它的社会功能,这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和谐文化及建设和谐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弘扬茶文化的意义,一起来看看。

  弘扬茶文化的意义

  茶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谐社会包含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等方面。茶文化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今的中国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受到破坏,茶文化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精神被人们弃置。人与自然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应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人与自然是协调统一的,人既改造自然,又顺应自然,这样才能恩及子孙、泽被后代。茶文化的“和谐”精神还有利于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当今的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以“和”为核心的茶文化精神,应当把茶作为人们交往的重要纽带,成为连接彼此关系的重要桥梁。茶文化的 “和谐”精神还有利于人类自身身心和谐。在历史上,茶是中国文人士大夫得志时修性,失意时安慰人生、平衡心灵的重要手段。得志时以茶励志,以茶修性,而失意时从品茶的境界中寻得心灵的安慰和人生的满足。保持人们的身心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宁静、乐观、平衡的心态不仅有益于个人的健康,而且有助于社会安定与和谐。

  茶文化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在地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和”是中华茶文化的灵魂,同时也代表着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所有汉字中,再也找不到一个比‘和’更能突出‘中国茶道’内核、涵盖中国茶文化精神的字眼了。”[2]我国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其中茶文化中的“和谐”内涵,则是这一传统中重要的内容。“和”是中国文化哲学思想的核心。虽然儒、道、佛三家对“和”的阐释各不相同,但“和”是三教共通的哲学思想理念。我们要深入挖掘我国传统茶文化中儒、道、佛三家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容,汲取其合理的思想内核,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得以新生,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茶文化有利于建设和谐世界。和谐世界的新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是紧密相连,它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即“和”的思想之上,它与我国茶文化所倡导的“和”的精神是高度一致的。“和”意味着和谐、和睦、和平、和善,即认可世界的和谐本质,以和平与合作的手段谋得利益,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从而达到一种和睦而至大同的境界。“和”文化体现在国际关系上,主张“和”为主,“和为贵”。反对以强凌弱,干预他国内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实现不同文明和谐进步,建立包容的世界。“和谐世界”理念在文化方面的理论内涵,就是要致力于实现不同文明和谐进步,建立包容的世界。中国传统文化中,“和”思想博大精深,“和”不是强调绝对的“同一”,而是“和而不同”,即指有差异、有特性的事物和谐共处。无论国家的、意识形态的差异,都应该彼此尊重,和平共处,以实现各国和谐共处,建立和谐、和睦的世界。

  茶文化的含义

  按文化学的定义,目前通常使用的文化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就是说,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即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等,同时也包括社会制度和组织机构。

  因此,茶文化应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则是专指其“精神财富”部分。王玲教授在《中国茶文化》一书中是主张狭义说的,她强调指出:“研究茶文化,不是研究茶的生长、培植、制作、化学成份、药学原理、卫生保健作用等自然现象,这是自然科学家的工作。也不是简单地把茶叶学加上茶叶考古和茶的发展史。我们的任务,是研究茶在被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

  按照文化学的研究,文化可分为技术和价值两个体系。技术体系是指人类加工自然造成的技术的、器物的、非人格的、客观的东西;价值体系是指人类在加工自然、塑造自我的过程中形成的规范的、精神的、人格的、主观的东西。这两个体系经由语言和社会结构组成统一体,也就是广义的文化。因而,文化的价值体系狭义文化。

  文化的内部结构包括下列几个层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

  物态文化层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制度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

  行为文化层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

  心态文化是人类在社会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这是文化的核心。

 

茶文化展览馆的基本简介

  茶文化的展览馆对于弘扬茶文化有着很大的影响。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展览馆的基本简介,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展览馆的基本简介:世界茶文化博物馆

  位置简介

  界茶文化博物馆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蒙顶山,占地2000平方米,使用面积3000多平方米,共分中世界茶文化博物馆心区、场景展示区、接待区、展览区、销售区等七大功能区。馆名是由原四川省张学忠亲笔题写。博物馆对蒙顶茶的起源、发展、演变、种植和制作工艺以及折射出的茶文化进行陈列展示,全面展现蒙顶山世界茶文化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化圣山的风貌。

  该馆集博物馆搜集、研究、宣传三大功能,是蒙顶山茶文化旅游的又一大人文景观,为中外茶商、茶人、茶文化专家学者以及广大游客参观、交流和研讨茶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

  建馆原因

  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文化圣山。据记载,两千年多前的西汉时期,吴理真就在蒙顶山种下了七株茶树,开创了世界上人工种茶的先河。世界茶文化博物馆蒙顶山以夏禹治水踪迹所至而名列经史,因蒙顶仙茶自唐入贡而久负盛名,“扬子江心水,蒙顶山上茶”在民间广为传颂。蒙顶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是四川省首批风景名胜旅游区、国家AA旅游区,自古便与青城山、峨眉山并称蜀中三大名山。专家们认为,作为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茶的种植中心,蒙顶山风景区内如果能建一座世界一流的茶博物馆将更好地展示和推广“千秋蒙顶,茶香天下”这一千年茶文化内涵。

  专家们致认为,在蒙顶山建造世界茶文化博物馆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巴蜀是茶文化的摇篮,创造了人类与茶相关的多项第一,蒙顶山有受原产地保护的绵延1600亩的茶园,这些都将是建造世界茶文化博物馆的基础。

  2005年3月至5月,世界茶文化博物馆进入建筑及室内装修设计,2005年5月至8月工程施工,于2005年8月29日开馆。

  四大特色

  世界茶文化博物馆具备四大特色:一是建筑面积不大,但是在目前全球13家茶文化博物馆中所涉及到的世界茶文化博物馆茶文化内容是最为完整;二是装修及布展聘请的是北京老舍茶馆设计者——圣唐古驿;三是专家组是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的副会长、高级工程师于观亭老师担任;四是整个博物馆所展示的物品有近三分之一是真实文物。在表现形式上,该馆运用现代简约设计理念和现代最新科学工艺,将古老的茶文化融入一个全新的视觉体系中,开创茶界博物馆之先河。该设计获得四川省、四川省旅游局、四川省雅安、雅安市以及第三届四川省旅游发展大会组委会共同颁发的“最佳设计奖”殊荣。

  展厅介绍

  茶文化博物馆设有茶艺表演厅、中华茶史厅、中国乌龙茶展示厅、中国茶叶品种厅、中外茶具厅、茶事书画厅、中华茶韵全国摄影大赛精品展厅、展示悠久文明的中华茶文化。并设有贵宾厅和可容纳1300人的多功能活动大厅。世界茶文化博物馆

  茶艺表演厅

  是各地游客观赏茶艺表演、品尝世界名茶铁观音的休闲所在,也是近观蓝溪美景,眺茶乡风光的最佳位置。

  中华茶史厅

  以介绍我国茶叶起源、传播、发展、功用为主题的展厅,它是我国茶文化历史的一个缩影,在这里可以从中领略到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茶叶发展、茶叶出口史略。

  中国乌龙茶展厅

  全面、系统介绍了中国乌龙茶起源、传播、发展,特别是安溪四大名茶铁观音、黄金桂、本山、毛蟹神话般的起源传说,展示古老茶乡人民的智慧,体现乌龙茶的独特神韵,领略茶乡的风情。博物馆展示的茶道“龙行十八式”雕塑和图片

  中国茶叶品种厅

  汇集了我国绿茶、红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六大茶类200多个品种,以及各种深加工茶叶产品,犹如中国茶叶大观园,足不出户便可饱览天下各类茶叶品种。

  中外茶具厅

  展示国内外各式茶具,有台湾鉴定杯、景德镇花瓷壶、德化白瓷、宜兴紫砂、福州寿山石壶等等有本国茶具,也有来自越南、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外茶具,形态各异,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茶事书画厅

  这里充满茶文化气息、茶文化精神,汇集来自全国各地著名书法家、画家茶客的作品以及、省市各级领导对茶都关怀、题词、是尽情吮吸茶文化甘露,学习继承发扬茶文化的理想场所。

  中国茶韵全国摄影大赛精品展厅

  以中华茶业史上首次通过摄影艺术全面展示博大精深茶文化活动。2000年由人民日报社摄影部、市场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安溪县联合组织全国征集“铁观音”杯全国摄影大赛评选出的优秀作品为主题的展示厅,它以摄影体现了茶园风光,茶艺文化,茶具缤纷,茶馆风情,茶业古今,茶韵流长。是用摄影精品弘扬中华茶文化的崭新的形式。

  茶文化展览馆的基本简介:三和茶文化博物馆

  安溪三和茶文化博物馆是目前安溪最大的茶博物馆,也是全国最具特色的茶博物馆之一。三和茶文化博物馆是由三和集团全力打造的一个全新的创意茶文化博物馆。

  博物馆采用“打破天花板”的巧妙构思,“文三景”、“物三景”、“艺三景”的独特布局……主体构造为“茶史长廊、百茶园、茶文化藏品、茶文化衍生藏品、千壶馆”等五大展区。

  创意茶文化博物馆在延续中华茶文化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希望能丰富人们对于一般茶文化展览的认知,并能为中国茶产业的文化突围产生积极的探索意义。

  茶文化展览馆的基本简介:剑湖山世界-茶艺博览馆

  「茶」是世界上除了水之外消费量最大的饮料,剑湖山世界以全球思考的角度、揉合传统与创新、运用科技与文化创意,打造全新的「全球茶艺博览馆」,馆内收藏台湾茶的甘醇甜美、中国茶的丰富多元、日韩茶道的精致细腻、欧洲茶茶的缤纷,集学习、艺术欣赏、休闲娱乐等多重功能。剑湖山世界更严选台湾各地好茶,开创「剑湖山高山青茶博馆」系列茶品,甘醇滋味值得您细细品嚐。

  茶文化展览馆的基本简介:云南茶文化博物馆

  云南茶文化博物馆自建馆以来,收藏的各类珍稀种类普洱茶样本、普洱茶老茶、古乔木茶达三百余种。最老的馆藏藏茶可以追述到上世纪二十年代,横跨一个世纪的岁月,极具历史价值。

  馆藏品分为五类:

  一、 稀有种类普洱茶样本以及各类古茶树衍生物;

  二、 从中后期一直到近现代的普洱陈茶、老茶;

  三、 代表云南省参展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

  会等国际重大赛事活动的展品和国礼普洱茶;

  四、 云南普洱茶传统加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出品代表云南顶级古树茶的非遗系列国礼茶;

  五、 云南地区历代普洱茶用具和茶具。

 

野有茶寓意

物质上克制一点,精神上活得洒脱一点。根据查询野有茶相关资料显示,野有茶寓意是物质上克制一点,精神上活得洒脱一点。冯唐今年的第三次个展主题为“野有茶”。与前两次个展明显不同的是规模,野有茶展览先后在上海、北京两地举办,展览周期合计近80天。

茶非遗文化传承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茶非遗文化传承的意义和目的如下:

1. 让国人了解中国的茶文化,提高群众的非遗产保护意识,促进有关项目的维护传承。

2. 茶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和哲学思想,是中华文化中的精髓之一。通过传承茶非遗文化,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 茶文化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健康养生方式。通过传承茶非遗文化,可以推广茶道精神和茶艺文化,让更多人了解茶文化对健康的好处,促进人们的健康养生

4. 茶非遗文化的传承还可以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总之,茶非遗文化传承的意义和目的在于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群众的非遗产保护意识,促进有关项目的维护传承,推广茶道精神和茶艺文化,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跪求中国重庆(永川)国际茶文化旅游节的由来?比如第一届的开幕时间、为什么要举办这个节庆活动、意义所在

永川地处重庆西部,幅员面积1576平方公里,人口106万,是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市和渝西地区性中心城市,举办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永川茶产业历史悠久,旅游业发展迅猛。辖区茶山上有规模居亚洲第一的2万亩大型连片茶园,并有各类珍贵的野生茶树十余种。重庆市茶叶研究所(原为四川省茶叶研究所)1962年便搬迁于此,开发出的各类茶叶品种,在川渝及陕西等西部省份得到广泛推广。1963年10月3日,朱德总司令来到茶山,亲口品尝了山上所产的茶叶,并对茶园的建设子以了高度评价。前苏联、日本、巴基斯坦的专家、学者也多次到茶山学习考察。2001年,永川产茶量达2500余吨,连同茶叶新品种的开发推广产生的效益,整个茶产业产值达1.5亿元。从1997年起,永川抓住2万亩连片茶园与6万亩竹海景观融为一体这一独特的旅游资源,在大力发展茶产业的同时,打造茶山竹海旅游品牌.使茶文化、竹文化与旅游业相互促进与融合,初步形成厂以茶园风情、茶俗茶艺博览、品茶食茶和竹海寻幽、赏购精美竹艺、品味竹宴美食为主要内容的茶文化、竹文化特色旅游产品。游客徜徉茶山竹海,满目葱茏,绿影婆娑,采茶姑娘翩跹于茶树间,茶歌飞扬,笑语绕园,加上价廉物美的餐饮、住宿,热情周到的服务,给人美不胜收、其乐无穷的感觉。永川茶山竹海和占地5000亩的重庆野生动物世界,2001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近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亿多元,两项指标均居重庆各区市县前列。茶文化与旅游业的相互融合、发展,是永川举办此次茶文化旅游节的优势所在。

此外,永川历史悠久、交通便捷、物产丰饶、商贸发达,城市形象良好,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配备,均已具备了举办大型国际性盛会的能力。追问复制粘贴有意思?这些早看到了

发展茶文化的意义

  茶文化是那个时代的福音。那么,现代茶文化能给我们这个时代带来新的福音么?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发展茶文化的意义,一起来看看。

  发展茶文化的意义

  一是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把品茶作为一种艺术修养,讲求心平气和,和就是平和、柔和。在品茶中品情、品理、品德、品人生,享受修身养性,清静心灵的妙处,“志绝尘境,栖神物外”。品茶的最高境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统一。

  二是茶文化是应付人生挑战的益友。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市场竞争环境下,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类依附在人们身上的压力较大。茶文化活动可以使精神和身心得以放松,以应付人生的各种挑战。

  三是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有利于文明和谐社会建设。经济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后,社会风气不能污浊,道德不能沦丧和丑恶。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对于改变社会不正当消费活动、创建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是茶文化的发展对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茶道的目的不是为了饮茶止渴,也不是为了鉴别茶质的优劣,而是通过一些程序和仪式,达到追求幽静,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陶冶情操的目的。

  五是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有利于促进开放,推进国际文化交流。国际茶文化的频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国界,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茶本身也好,围绕在它身边的事物也好,都是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更加和谐的生活艺术,将其推广,必有助于人类的和平与幸福。

  中国茶文化是经过数千年发展演变而成的独特的文化模式和规范,是多民族、多社会结构、多层次的文化整合系统,博大精深,包容着中国的、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漫长的历史积淀使中国茶文化是那样的深沉和凝重,在它的广袤和无限丰富性面前,我们难以估量出那沉甸甸的分量。

  茶文化的历史意义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饮茶始于中国。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泡好茶,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搭设茶室,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争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茶叶被我们的祖先发现以后,对它的利用方式先后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演化,才进展到如今天这种“开水冲泡散茶”的饮用方式。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仅仅是把茶叶当作药物。这与《神农本草》记载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是相吻合的。茶叶具有清热解毒、提神、醒脑等功能,至今仍被某些地区的群众当作药用。那时人们从野生的茶树上砍下枝条、采下芽叶,放在水中烧煮,然后饮其汁水,这就是原始的“粥茶法”。这样煮出的茶水,滋味苦涩,因此那时称茶为"苦荼"。

  至迟到秦汉时,人们创造了“半茶半饮”的制茶和用茶方法,即不直接烧煮鲜叶,而将制好的茶饼在火上灸烤,然后捣碎研成细末,冲入开水,再加葱、姜、橘子等调和。这种在茶中加入调料的饮法,在我国的部分民族和地区中沿习至今,如傣族饮的“烤茶”,就是在铛罐中冲泡茶叶后,加入椒、姜、桂、盐、香糯竹等调和而成。

  到唐宋时期,饮茶之风大盛,当时人们最推崇福建的建溪茶,这种压成团饼形的茶,制作十分精巧,茶饼的表面上分别压有龙凤图案,称为“龙团凤饼”。饮茶时先将团茶敲碎,碾细,细筛,置于盏杯之中,然后冲入沸水,这就是所谓的“研膏团茶点茶法”。当时皇宫、寺院以及文人雅士之间还盛行茶宴,茶宴的气氛庄重,环境雅致,礼节严格,且必用贡茶或高级茶叶,取水于名泉、清泉,选用名贵茶具。茶宴的内容大致先由主持人亲自调茶或亲自指挥、监督调茶,以示对客人的敬意,然后献茶,接茶,闻茶香,观茶色,品茶味。茶过三巡之后,便评论茶的品第,称颂主人道德,以及赏景叙情、行文做诗等等。

  到了明代,太祖朱元璋有感于制作龙团凤饼劳民伤财,于是亲自下诏:“罢造龙团,惟芽茶以进。”这里所说的芽茶也就是我们现在用的散茶叶了。从此以后人们不必将茶先压成饼,再碾成末,而是直接在壶或盏中沏泡条形散茶,使饮茶的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这样的饮茶方式使人们对茶的利用简单而方便了。人们把盏玩壶品茶,也使盏、壶的制作更加精美,使茶具成为艺术。这种饮茶方式一直延续到现在。

  目前,除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一部分人饮用即冲即饮的速溶茶,或为了治病保健的需要,饮用含茶或不含茶的保健茶外,饮茶的方式、方法自明朝以来基本上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广州益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的品牌展会

1996年创办“CACFair广州编织品及家居装饰品展”,每年春季、秋季各举办一届,至2012年已举办33届。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编织工艺品展,UFI的全球认证展会,曾获得“新世纪十年中国创新展会”称号。

2005年创办“CACFair广州厨卫洁具及建材展”,每年春季、秋季各举办一届,至2012年已举办15届,UFI全球认证展会。

2006年创办“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展会一年一届,发展迅速,成为“中国茶业第一展”。

2008年创办“中国(澳门)国际茶业博览会”,是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的“姊妹展”, 是内地首次将中国茶业第一展——广州茶博会成功移植澳门的茶展品牌,每两年一届。

2010年创办“广州咖啡博览会”,一年一届,是华南地区第一个咖啡专业展。展会规模,展品数量,商贸成效,观众人数,国际化程度等方面在国内名列前茅,被称为“华南咖啡第一展”。

2011年起“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发展到每年春秋两届。

2011创办“广州食品博览会”每年春秋两届,展会观众达15万人次,展销两旺,空前火爆。展会获得食品行业的一直好评。

2012年创办“中国·天津茶业及茶文化博览会”,是广州益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继成功创办广州茶博会、澳门茶博会等品牌展会后,与中国商业联合会、天津市商业联合会携手打造的又一茶业盛会,有望通过几年的努力打造成“北方茶业第一展”。

2012年创办“华语国际广播影视节目交易会”,为广播及影视产业企业提供一个对外宣传的大舞台;为节目制作,发行、播出机构、广播及影视设备的制造和销售企业等提供交流交易平台,同时也将成为广东近年广播影视文化事业发展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茶艺表演的意义

茶艺表演的意义

  导语:茶艺表演是一个基于茶艺的表演节目,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术语民俗文化范畴。茶艺表演通过各种茶叶冲泡技艺的形象演示,科学地、艺术地、生活化地展示茶叶的泡饮过程,使人们在精心营造的优雅环境氛围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操的熏陶。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正在被愈来愈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而茶艺这一独特的茶文化表现形式,更日益受到民众的普遍关注和欢迎。茶艺概念最早酝酿于70年代中期,直到1982年才由台湾“中华茶艺协会”正式推出,当时是为了和日本“茶道”相区别,才把中国的品茗艺术以“茶艺”称之,此后遂成为专用名词,并得到广泛认可。其实早在我国中唐时期,陆羽《茶经》中已有一套完整的茶道艺术演示程式。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记载:“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 文中提到的常伯熊,应该是中国茶文化史上第一位见之于文献的茶道艺术表演家,他看了陆羽《茶经》后,模仿其中饮茶程式,并加以艺术化,使之更适合表演,结果赢得了当时路过湖州的御史大夫李季卿的赞赏,一时传为美谈。这里的所谓“茶道艺术”和我们今天所说的“茶艺”概念是有区别的,前者偏重于“道” (即饮茶时的精神追求),后者偏重于“术”(即品茗技艺)。据史料记载,唐代皇宫中每每以茶汤侍奉,估计宫女们也懂煎茶技艺。如《杜阳杂编》记载:“文宗皇帝尚贤乐善,罕有比伦……常延文士于内廷讨论,较量文章,令宫女以下侍茶汤饮馔。”流传后世的“唐·宫乐图”反映的就是其中的一个场景。王建《宫词》:“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进士及第,天子要亲自进行面试,并赐茶汤,可以想见其煎茶、奉茶程式是相当隆重的。唐代是禅宗发展鼎盛时期,禅门也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昔年达摩祖师面壁调心,曾以茶去昏滞;降魔大师叫人学禅,则皆许饮茶,以至“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使禅茶之风大兴。唐代高僧百丈怀海禅师手订《百丈清规》,专设茶头,详细规约,以备大众茶汤。这些都应该看作茶艺的最初形式,我们姑且以“煎茶技艺”称之。然而令人疑惑的是,无论是唐代宫廷还是民间或者禅门,都没有一套完整的“煎茶技艺”以文字或图画的形式流传下来,所见到的只是片纸只字。这恐怕和中国传统文化重道而不重艺的观念有直接的关系。对于茶道或茶文化,上至王公大臣、文人雅士,下至僧尼道流、平头百姓都乐于谈论;而对于“茶艺”,士大夫乃至普通民众都不大关心,更不用说那些王公大臣、僧道隐逸者们了。此后历史上也都不以茶艺为然,无论是宋元的“点茶技艺”或者明清的“撮泡技艺”,均被摈弃于正史及艺术殿堂之外,于是“茶艺”便在浩瀚的历史文化海洋中淹没了。所以茶艺概念的提出是很及时很有意义的,弥补了中国茶文化的缺憾,对今后中国茶文化发展必将起到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令人欣慰的是1987年4月,法门寺出土了一套美仑美奂的唐代宫廷茶器,立刻在茶文化界掀起了轩然大波,使茶文化研究者第一次把目光投向了法门寺,投向了陕西,投向了唐长安。这套茶器虽然只有“一副七事”(加上金银丝结条笼子、鎏金银盐台、素面琉璃茶盏茶托等共计十三件),且是用来供养唐密曼荼罗的,但其器具之精美、文饰之华瞻、气度之尊贵,千载后睹之,仍然令人神往,叹为观止。这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能见到的最完整、早精美的茶器实物了,也有力证明了茶道、茶艺早在我国唐代就已存在的事实。如此精美之茶器,必有一套与之相应的茶艺程式——唐代宫廷茶艺相配套,在奉佛时进行演示,可惜没有文字或图画流传下来,给我们留下了千古难解之谜和遗憾。

  茶艺是一门集音乐、舞蹈、人文精神于一体的、适宜于舞台或室内表演的茶叶冲泡艺术,有着很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文化艺术价值,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研究。中国茶艺按历史可区分为传统茶艺和现代茶艺;按地域可区分为南派茶艺、北派茶艺及港台茶艺;按用途可区分为表演型茶艺、实用型茶艺;按类型可区分为高雅茶艺、流行茶艺以及皇室茶艺、贵族茶艺、宗教茶艺、文士茶艺、平民茶艺、民俗茶艺等。虽然名目繁多,但不外乎传统和现代、南派和北派、汉族和少数民族以及带有宗教色彩的茶艺形式,有的则属于拼凑型,姑且以“混合型茶艺”称之。如何严格区分和界定茶艺类型及其概念,如何进一步发展和规范茶艺事业,都是我们今后要研究的课题。

  一. 茶艺的形式美

  茶艺的表演形式是很独特的,一方茶席、一张茶几、一套茶器、一位茶艺师就可以进行表演了,如果需要或为了加强效果,还可以配解说词,还可以配音乐,还可以配一名乃至数名茶侣(协助茶艺师表演的人员)。因此单从形式上看,茶艺表演和戏曲表演(注:这里所说的戏曲主要指昆曲和京剧,下同)最为接近。这种形式的好处是简洁集中,主题鲜明,能一开始就引起观众注意。不足之处是表演形式较为单一,内容大同小异,缺少变化,其艺术性和观赏性相对于戏曲要逊色很多。今后能否使茶艺和戏曲紧密结合,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改变,在故事和情节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使之更加趣味化和艺术化,我以为值得一试。

  当然在趣味化和艺术化的同时,也要注意茶艺的实用性和独特性,说到底,茶艺只是一门茶叶冲泡艺术,衡量茶艺表演成功与否,除了程式编排、文化内涵等诸多因素外,与冲泡出来的茶品质量也有着直接关系,切不可为茶艺而茶艺,仅就这一点而言,茶艺表演又要比戏曲表演难度大了许多。

  茶艺的形式美还体现在茶艺表演者的服饰和扮相上。一般而言,茶艺师及其茶侣服饰以简洁、明快为主,而且很有些复古的意味在里面,类似于戏曲里的青衣。因此在设计服饰时,诸如头发的.样式、头饰的选择,服装的颜色、式样,衣领、衣扣及袖口、裤脚的纹饰等,都要和整体茶艺表演氛围相协调,最忌讳庸俗和脂粉气。茶艺师能否带手镯可以区别对待,纤纤玉腕上挂一环温润的玉镯更能增添茶艺表演的观赏性,何乐而不为呢?至于化妆,小型场合的表演以不着妆或仅着淡妆为主,如果是较大场合,不妨着浓一些的妆,可以参照戏曲青衣的扮相,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茶艺师及其茶侣是不主张用气味浓烈的香水及化妆品的,诸如指甲油、紫色眼影、大红口红之类的也不主张用,因为这和茶艺表演的整体气氛不兼容。色彩及气味很柔和很淡然的香水和化妆品可以适量用一些,但切不可过

  二. 茶艺的动作美

  茶艺动作包括手的动作、眼的动作、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相对于戏曲表演而言,茶艺表演动作很简单,如何在舞台上通过简单的道具和动作语言把茶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充分展示出来,对茶艺表演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仅就茶艺动作语言而言,国内外茶艺专家和茶艺师有不同见解,但也有一些共同遵守的规定:茶艺师上场及谢场时,要行半鞠躬礼,行礼时双手可自然交叉身前或垂于身体两侧;茶艺表演开始时手的动作要逆时针划圆,这是对客人的尊重;手臂运动要自然柔和,以曲线为主,柔中有刚;脸部要面带微笑,口唇自然微启,视线要随着双手动作流动等。这些都还是一些粗浅“功夫”,距离茶艺表演的要求还很远。单靠“兰花指”“凤凰三点头”之类简单动作语言显然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欣赏趣味和要求,应该有创新、有变化、有突破,应该把茶艺表演提升到新层次、新品位。因此我个人以为,今后的茶艺教学和培训应把形体训练加进来,而且要占据一定的份额,否则茶艺的动作美就无从谈起。

  三. 茶艺的结构美

  茶艺结构包括两个概念:位置结构和动作结构。位置结构指舞台、茶器、茶艺师之间的关系和构成。由于茶艺表演最初给观众以视觉冲击的就是位置结构,因此如何协调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之更趋于合理,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话题。相对于戏曲表演而言,茶艺表演是静止的,占用的舞台空间也很有限,这就需要我们在舞台背景布置及灯光上下功夫。譬如在舞台布景上可以借鉴中国传统绘画中“高、远、深”的透视法,以传统山水画或古典诗词、茶经茶谱为主题,强化茶艺表演的古典美。另外茶席的设计,茶几、茶器、壁挂等、的摆放位置也很重要,除实用性外,也应该考虑其视觉美感和效果。

  动作结构是指茶艺表演过程中动作间的关系和构成。由于茶艺表演过程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20分钟左右,这就要求茶艺表演应该一气呵成,不能有松散拖沓甚至冷场之感。结构紧凑并不意味着中间没有停顿,和音乐一样,一首传统大曲的时间也只有十几分钟,但其中有强弱,有起伏,有停顿,有变化,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茶艺表演的强弱起伏可以由动作完成,而停顿和变化则要由动作结构来调整。譬如煎水时都有一个等待时间,如何巧妙利用这一时机给观众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至关重要。如同书法和绘画,满纸都是墨会使人感觉喘不过气来,合理留白则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如果用绘画语言中的“密不透风,疏能走马”来指导我们的茶艺表演,我看很有意义。

  四. 茶艺的环境美

  在谈茶艺位置结构时已谈到了茶艺表演的舞台背景布置,如果是在庭院或室内表演,则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在庭院表演时,四周的亭台水榭及山石林木最堪入茶,如果有一池春水或一曲回廊,则更能增加茶艺表演的神韵。所以江南园林最适宜于传统茶艺表演,正犹如昆曲最初就是在江南园林里幽幽传唱一样。这里不需要任何人为的布景,也不需要任何解说和配乐,甚至也不需要任何观众。四时景物变化就是最好的布景,风声水声鸟鸣声就是最好的音乐和解说,亭台水榭及山石林木就是最好的观众。

  如果在室内表演,诸如墙上字画和壁挂的取择、博古架上器物的陈设、花架上花盆及花品的选择等,都是要认真考虑的因素。

  五. 茶艺的神韵美

  谈茶艺的神韵美离不开前面提到的四点,只要这四点都做到了,茶艺的神韵美差不多也就有了。当然,茶艺的神韵美和茶艺师的表演及茶艺程式的编排关系最为密切。茶艺神韵是一个比较抽象和空灵的概念,但她又离不开具体的茶艺表演形式,是一种更加理性化和精神化的东西,也是认真咀嚼后的心得。

  譬如绘画,古人区分绘画作品为能品、妙品、神品、逸品,其中神品、逸品最有神韵。再譬如诗歌,《沧浪诗话》区分诗歌为九品,九品外还有神品,其中神品为诗歌美之极致。

  茶艺神韵也是如此。茶艺表演可以区分为上品、下品和神品。举凡那些没有个性,没有特点,东拚西凑的“混合型茶艺”都属于下品;举凡那些编排合理,有一定茶文化内涵的茶艺表演可归为上品;神品的要求很高,不但要有个性、有特点、有一定的茶文化内涵,更要有一定的茶道精神在里面,更要有一种神韵在其中,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为茶艺表演之极致。如何使茶艺表演到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呢?我以为除了上面谈到的四个因素外,茶艺师的个人修养和气质以及对茶的感悟尤其重要。茶艺表演到了一定境界时,所表演的形式甚至内容已经淡化了,重要的是表演者的个性表现——准确点说是人性的表现。如何处理好其间关系,如何把善良美好人性通过茶艺表演凸现出来,不仅是一个优秀茶艺师应该经常思考和实践的话题,也是我们评判茶艺表演有没有神韵的标准。

  茶艺神韵还和茶道精神有关,这一点在茶艺欣赏里谈。

  六. 如何欣赏茶艺

  一套完美的茶艺不但应该包括一定的程式,更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茶道精神。而我们欣赏茶艺也应该由这三个方面入手。

  茶艺程式虽然繁复,而且各具特色,但不外乎备器、煎水、赏茶、洁具、置茶、泡茶、奉茶、饮茶这几个基本程式,关键是看其间的关系和构成。一套好的茶艺程式总是针对某一类茶叶精心设计的,程式安排总是以能最大限度体现该类茶叶品质为基本出发点,而且始终都紧紧围绕这一主题,通过茶艺表演,把茶品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相反,举凡那些有违茶理茶性,不能体现茶品特点的茶艺程式都是不合理的,纵然表演者使出浑身解数,只能适得其反,因为先天不足是很难通过后天努力来滋养和弥补的。

  茶艺的文化内涵包括: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一套好的茶艺程式应该体现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茶席、茶器、茶品、服饰设计乃至解说词、音乐配置等,都应该有历史文化的影子,这样才显得厚重,才更具特色。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对茶艺的影响也是如此。文化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茶艺设计者应该认真总结和对待,使茶艺程式经得起推敲,经得起考验,最终登入文化艺术殿堂。

  茶道精神是一个较为严肃的话题,因为中国人轻易不言“道”,但“道”又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所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茶道精神是茶艺表演的灵魂,是评判一套茶艺程式好坏的重要因素。一套好的茶艺程式应该包含茶道精神在里面,否则其艺术和文化内涵就无从谈起,也就没有“神韵”之说了。目前我国茶艺表演仍然只停留在“艺”的层面上,能否在今后的一至两年内向“道”靠拢?我以为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要向“茶道”靠拢,就必须解决中国茶文化、茶艺、茶道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方面陈文华先生在《论当前茶艺表演中的一些问题》一文中已解说得相当透彻,读者可以参阅。另一个要解决的就是中国茶道精神问题。那么什么是中国茶道精神呢?目前明确提出的有很多,如台湾茶学家林馥泉先生最先提出“敬、雅、洁”三字;台湾茶艺协会提出“清、敬、怡、真”四字;范曾平先生提出“和、俭、静、洁”四字等。虽然有叫“茶艺精神”的,有叫“茶道四义”的,但都可归属茶道精神。方面,庄晚芳先生提出“廉、美、和、敬” 四字;程启坤、姚国坤先生提出“理、敬、清、融”四字;陈香白先生提出“七义一心”说,认为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林治先生提出“和、敬、怡、真” 四字;作者本人也提出“清、合、空、真”四字(见拙作《冷香斋煎茶日记》),并认为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一个“真”字。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中国茶道的精神实质,至于是否需要统一,我个人以为目前尚无此必要。中国和日本不同,日本只是一个小小的岛国,一方茶席,一罐抹茶,几件茶器,一间小小的茶道室已然具足,“清、敬、和、寂”四字便可将岛国茶道精神网罗无遗。而中国的情况则复杂的多,仅茶品就有一千多种,能表演的茶艺程式也不下数十种,而且各地在人文历史、文化传承、风俗习惯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要用简单的几个字来囊括其茶道精神几乎是不可能的。

  茶叶是一种代表和平、环保、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健康饮品,茶艺表演是传播茶文化的一条最直接、最富有生命力和艺术观赏性的最佳途径,我们要通过茶艺表演,在民众中提倡和推广科学健康的品茗方法,籍此提高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这不仅关乎我们的茶文化事业的得失成败,也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对于中国茶艺的深入理解和研究,我以为十分重要,应该成为今后茶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

TAG标签:#茶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