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科普经验站>综合知识>戏剧评论怎么写 清风亭戏剧评论怎么写

戏剧评论怎么写 清风亭戏剧评论怎么写

科普经验站 人气:3.08W
1.戏剧评论怎么写

如何写戏剧评论用如下的问题来集中注意力,写你的戏剧评论。

清风亭戏剧评论怎么写 戏剧评论怎么写

不要只是按照剧本详细叙述故事情节。这篇 作文的关键是评论一部戏,而不是描述她。

一定要得到节目单并且正确地指明戏剧,作者, 人物等等。你一定要尽最大努力评论如下内容: 基本信息: 哪个剧院? 在哪里? 日期和时间 什么剧? 谁写的剧本? 剧本:努力抓住如下: 什么是主要的冲突,戏剧提出的问题,或者潜在的主题? 什么是该剧的主要特点?严肃的,可笑的,还是嘲讽?解释清楚。

导演:努力评论如下项目: 有没有一个突出的制作概念, 主体隐喻,或者导演注释的方式?如果有,是什么,是怎样在 制作中实现的?是不是所有制作元素兼容并且协调?解释清楚。如果不是,什么地方出圈了, 或者同其它元素不相匹配? 表演:选择至少两个演员(男或女)深入评论。

请将演员和人物的名字写正确。 角色是不是正确地选对了演员。

是不是有些演员不适合于演剧中角色,为什么? 是不是有些演员很有效果?如果是,怎样,如何产生的结果? 演员的声音是不是听得见,听得懂? 演员是否需要特殊技能(比如跳舞,唱歌,击剑,演奏乐器)?如果有,这样的需求是怎样 得到满足的? 舞美:努力评论如下方面: 在什么类型的演出场地,该剧上演的? 舞美是如何实现的?场景是如何表现剧情的? 舞美是怎样在整个制作中做出贡献(或者没有贡献出来)?如果取消舞美,戏剧会丢失了什么 服装和化装:努力评论如下方面:有没有特殊服装要求?(历史的,幻想的,等等)如果有,制作结果如何? 有没有特殊的化妆要求?如果有,做得怎么样? 整体上看,服装和化装是如何对制作做出的贡献? 灯光和音响:努力评论如下方面: 有没有特殊的灯光要求?如果有,制作得如何? 整体上灯光和音响做出了什么贡献? 最终的思考: 你对表演的总印象如何? 你对观赏剧目的总经历感觉如何? 最终你有什么评论? 步骤: 第一步:在去看演出之前读剧本,除非你对作品非常熟悉。要对剧本的语言和风格有坚 实的感觉,就能够使你能对制作的优点更敏感。

(译者注:要懂得剧本写作的基本知识) 第二步:看戏,努力对导演的手法选择保持开放的脑筋,同时评估这些手法的有效性。 演出结束后马上写下你的想要在评论中用到的印象和感觉的细节。

(译者注:要懂得,理解 导演的技巧和手法。拥有导演的基本知识) 第三步:告诉你的读者戏剧的基本知识,诸如剧作,导演,和主要演员的名字,剧团的 名字,剧目是在什么地方演出的。

这样的信息一般是在戏剧评论的最初几段,有一些也可以 放到后面的段落。 第四步:简单描述演剧,触动剧目的内容,范畴和主题。

不需要,或者不希望你做大段 的故事见解。 第五步:为读者提供你对剧目的评论性意见,用具体例子支持你的观点。

剧目是不是有 娱乐性,或者激发思考?描述剧目的主要优点和不足。 第六步:评估剧目的导演,包括(如果可能)凝聚整个制作的主要概念,或者某个释解 的方法。

描述导演选择的方法,并分析这些方法的有效性。 第七步:估价演员的表演。

考虑你是否发现他们的演出可信,他们怎样在一起表演,他 们的声音和形体动作是对整体效果有所贡献还是削弱. 第八步:评估演剧的设计元素。舞美是否建立了演剧的正确情绪? 服装和灯光是否增强 了整体效果? 第九步:总结你对制作成功或者失败的分析。

2.豫剧《清风亭上》观后感

“风雨沧桑亭一座,见证多少善与恶……”伴着慷慨苍凉的唱腔,三席竹帘徐徐升起,青黛古朴的清风亭便立在了观众眼前。8月18日晚,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等主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河南省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继续在北京举行,由省豫剧二团根据传统名剧《清风亭》改编的新版豫剧《清风亭上》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演。“字正清新”的豫剧唱腔、生动传神的表演以及典雅恢弘的舞台设计,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新颖的豫剧欣赏体验。

豫剧《清风亭上》是根据中国传统戏曲经典名剧《清风亭》改编而来,讲述13年前的清风亭上,张元秀夫妇捡得弃婴张继宝,含辛茹苦将其养大。但没想到,继宝长大得中状元后,却不认养育恩情,并将他们气死在清风亭上。《清风亭上》对老戏《清风亭》做了大段删减,使故事脉络更加清晰。主题立意超越传统道德层面,立足人物命运情感,剖析深入,直指人性深处,传达一种具有普遍价值的人类情感。该剧由省豫剧二团团长、省剧协主席李树建,著名豫剧名家、马派传人柏青担纲主演,曲折的剧情、凄美的唱腔,深深地打动了观众,不少观众潸然泪下。

3.观清风亭有感作文400字

一天晚上,我打开电视,正好看到文体频道正在播放由名家演绎的豫剧《清风亭上》,渐渐地,我被他们精彩的表演和扣人心弦的剧情所打动,陪着爷爷奶奶一直看到谢幕。

故事主要讲的是有一个小孩,还在婴儿时期时,他的母亲被形势所迫,无奈把他弃到清风亭上,正好被一对卖豆腐的老夫妻捡到,老夫妻含辛茹苦,精心养护,把孩子艰难的养大,十三年后,孩子的亲生父母以官势强权把他夺走,老夫妇思儿心切,一路乞讨,苦苦寻找他们的孩子,为此,老母亲的眼睛都急得瞎了。

多年后,他们的养子考上状元,做了官员。当老夫妇终于见到儿子的那一刻,欣喜万分,百感交集,不想,儿子却并不念旧情,嫌弃他们,不愿相认。二老历数以前的种种证据,说起对他当初的疼爱有加,也丝毫没感动儿子,最后,竟想以二百铜钱草草打发,老母亲气的说:“我养你十三年,就为这二百铜钱吗?”然后一气之下撞墙而死,老父亲悲愤交加,恨天不公,恨儿不敬,也搂着老伴同归西去,这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

忘恩负义的养子被千夫所指,万人唾弃,神志不清,最后被突然倒塌的清风亭压在下面,得到应有的下场。

豫剧对于小孩来说,并无吸引力,可我却对此剧从头看到尾,深有触动,《清风亭上》是一部优秀的戏剧作品,其中包含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传统古训,体现了为人孝道的优良传统思想,是我们当代家庭、孩子应该学习孝心、爱心的一种高尚文化情操。

4.怎么写戏剧评论

评论包括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影视评论等。《我的父亲母亲》是电影。电影是集编剧,导演、演员、摄影、音乐、美工、剪辑、服装、道具、化妆、灯光、特技等于一身的一种集体创作的综合艺术,影视评论既可对诸多方面做综合评论,亦可对某一方面做重点评论。

文学评论与一般的思想评论是不同的。思想评论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和人们在其生活,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种种思想问题,目的是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分清是非;它可以通过各种各样,各方面的材料予以论证,只要紧扣你所要阐明的观点就行。

文学评论的对象是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影视等);评论的目的是通过对其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议论、评价,提高阅读,鉴赏水平,评论时当然可以旁征博引,引用各种材料论证,但这旁征博引的各种材料,应是与文学作品有关的,而文学评论所用的材料基本上是来自所评文学作品本身。

另外文学评论与一般的作品分析也不同。当然从某一角度讲,文学评论首先要基于对作品的分析,没有分析何来评论;而分析本身也自然含有对作品的评价。但之间仍是有区别的,分析作品侧重是谈作品“是这样”;而评论侧重是谈作品“为什么是这样”,“这样好不好”。

文学评论必须对作品有总的评价,并且对你这个评价有一定论证过程,但作品分析就未必对作品要有总评价。

另外在写文学评论时,不必大段引述原材料,那样会用原材料挤掉你的论述;评论点要集中,鲜明。评论角度不要过大,比如你写“评《红楼梦》”如此宏大的古典巨著,你从何处下手评?很难写,如果你把它缩为“评《红楼梦》中人物的对话”,进而再缩小角度为“评《红楼梦》凤辣子的语言特征”就容易下笔了。

观点要鲜明,要用确凿的材料的阐析去支持观点,引证的材料首先要来自作品本身,当然还可旁征博引,材料分析和观点要始终保持一致。对读者不太了解的作品,评论前要对其有关方面作一定的交代。

现在新的语文教材中,增加了不少各类文学作品,而且选的基本都是文情并茂的古今中外名篇;另外影视节目也相当丰富。同学们应拿起笔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写写文学评论。不但可以提高阅读,鉴赏能力,还能提高你的书面表达能力。下面给同学展示几篇北大附中高三10班写的《我的父亲母亲》的评论。前面已展示了几篇他们写的《观后感》,你们把前后所展示的例文比较一下,然后谈谈观(读)后感与文学评论的异同。

5.观清风亭有感作文400字

一天晚上,我打开电视,正好看到文体频道正在播放由名家演绎的豫剧《清风亭上》,渐渐地,我被他们精彩的表演和扣人心弦的剧情所打动,陪着爷爷奶奶一直看到谢幕。

故事主要讲的是有一个小孩,还在婴儿时期时,他的母亲被形势所迫,无奈把他弃到清风亭上,正好被一对卖豆腐的老夫妻捡到,老夫妻含辛茹苦,精心养护,把孩子艰难的养大,十三年后,孩子的亲生父母以官势强权把他夺走,老夫妇思儿心切,一路乞讨,苦苦寻找他们的孩子,为此,老母亲的眼睛都急得瞎了。多年后,他们的养子考上状元,做了官员。

当老夫妇终于见到儿子的那一刻,欣喜万分,百感交集,不想,儿子却并不念旧情,嫌弃他们,不愿相认。二老历数以前的种种证据,说起对他当初的疼爱有加,也丝毫没感动儿子,最后,竟想以二百铜钱草草打发,老母亲气的说:“我养你十三年,就为这二百铜钱吗?”然后一气之下撞墙而死,老父亲悲愤交加,恨天不公,恨儿不敬,也搂着老伴同归西去,这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

忘恩负义的养子被千夫所指,万人唾弃,神志不清,最后被突然倒塌的清风亭压在下面,得到应有的下场。豫剧对于小孩来说,并无吸引力,可我却对此剧从头看到尾,深有触动,《清风亭上》是一部优秀的戏剧作品,其中包含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传统古训,体现了为人孝道的优良传统思想,是我们当代家庭、孩子应该学习孝心、爱心的一种高尚文化情操。

6.帮我写一篇戏剧评论作文

戏内——《天一阁》 我发觉我在很多时候心情总是不能释怀的。

原因也不是很清楚,自己也懒的去寻了。但是,看戏成了我烦躁时的最佳调味品。

大概是在05年吧!我看了一出《藏书之家》(下文简称藏)。这出戏的原本历史我没有考究过,毕竟是戏嘛!当然会有删改内容的,电视剧为了博得收视率不是也将其改成21世纪版的吗?所以,我的要求不高,只要戏里有内涵,演员认真,我就爱看。

《藏》说的是现今杭州的“天一阁”里的事情。杭州的天一阁是一座藏书楼,藏书非常广。

在明朝末年,负责守护书楼的是范容,而原本是范迁的,但是范迁却应征打仗去了,因此,以弟换兄守护书楼。但是,清兵即将入关,到时烽烟四起,这些书将会被毁。

书一毁,那后代子孙们就没有书读了,这就是天一阁的责任。但是,此时又有两个大问题,一个问题是范家为了藏书,不惜卖掉良田,而范家的女人们也将自己的首饰变卖,为书楼捐献了。

而另一个问题是“禁书”。范家藏有李贽的《藏书》,这本书内的言论惊天地泣鬼神,被发现了后绝逃不过一死,但是范容却非常崇敬这为李贽,并在李贽临终前答应他会将《焚书》也一并求得,两书合并,藏在天一阁。

就这样,他们的生活几乎无法维持了。这个时候,范容的姨娘(范容生母早死,此为继母)便让范容代兄,与花家千斤花如笺结婚。

但就在结婚的当天,范容不但不换上新郎的礼服,反而白衣素服在后院吹萧,悼念李贽!新娘自己从后门进入,在进门时则听到范容正在念李贽的诗《独坐》。花如笺为嫁范门,十年苦读,为的是有朝一日能登楼读书。

但是,范家的祖传家规却规定了,除了楼主以外,任何人不能登上书楼。原本还指望着用如笺的嫁妆来救天一阁的经济危机,但如笺却要以登楼读书为条件。

这件事只能作罢!不久就传来了范迁阵地战亡的死讯,如笺也即将离范家而去,但她看到藏书的艰辛之后,思想就开始动摇,结果愿意留下来,并拿出自己的嫁妆。很幸运的,有了《焚书》的下落。

知府孙大人愿出售《焚书》,价格是纹银十万两。范容求得如笺的十万两嫁妆,不料孙大人却要如笺嫁给他。

范容的姨娘在修夹墙时被砖头压伤,一命归西。这个时候,范容终于明白了这些天的相处早已对嫂嫂产生了感情。

现在是舍不得人了。可是如笺却执意嫁人,为的是能顺利收购《焚书》。

于是,她身穿嫁衣,走出范门……主要的故事情节大致就是这样的。我看贯了很多才子佳人的喜剧,现在看到这样有历史、有责任、有包袱的戏感觉又是不同了。

它让我深思,让我回味。我看到网上很多人都批评这类戏不好,但是,我觉得它很完美。

无论是从舞美、灯光、形象设计和唱腔设计上,都突破了以往那种循规蹈矩的模式,有了大胆和创新。给人的感觉不像是在看戏剧,反倒好像在欣赏梵高的艺术作品,感觉好像在寻找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弥族珍贵的痕迹。

在这背后,回想一下,如果真的没有人去守护那些书,那么我们今人现在的文化水平究竟会有多高呢?如果没有当时那些书,那么,我们所谓的中国是五千年的文化古国,这句话有谁会相信呢?俗话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这句话一点也不错,所以,我门真因该感谢这些舍命护书的人,否则,我们的历史将不完整,我们的国家将会有空白。

现在的天一阁经过整修已经成为了一个观光景点。它的却是饱经风霜了,站在这样的一座建筑前面,我怎能不心动呢2 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母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太老土,赶不上潮流,打死我我都不会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 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尝。”

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呀!今天的语文课上,当我珍惜仔细欣赏了中国别具一格的戏曲时,我真是为之震撼,原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戏曲是那么的有艺术魅力呀!我真是井底之蛙呀!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外国人又怎么能比得上?难怪呀,老一辈的人都是那么的热衷于这些戏曲,那么喜爱戏曲。 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

不是吗?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我们怎能忘记它们?如今的社会,我们这些青少年们的视野,已经转移到流行音乐、影视和网络,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

其实,当我们细心的欣赏我们的戏曲时,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犹如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将历史的画卷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我们带入了历史的隧道,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感慨不已。 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7.帮我写一篇戏剧评论作文

戏内——《天一阁》 我发觉我在很多时候心情总是不能释怀的。

原因也不是很清楚,自己也懒的去寻了。但是,看戏成了我烦躁时的最佳调味品。

大概是在05年吧!我看了一出《藏书之家》(下文简称藏)。这出戏的原本历史我没有考究过,毕竟是戏嘛!当然会有删改内容的,电视剧为了博得收视率不是也将其改成21世纪版的吗?所以,我的要求不高,只要戏里有内涵,演员认真,我就爱看。

《藏》说的是现今杭州的“天一阁”里的事情。杭州的天一阁是一座藏书楼,藏书非常广。

在明朝末年,负责守护书楼的是范容,而原本是范迁的,但是范迁却应征打仗去了,因此,以弟换兄守护书楼。但是,清兵即将入关,到时烽烟四起,这些书将会被毁。

书一毁,那后代子孙们就没有书读了,这就是天一阁的责任。但是,此时又有两个大问题,一个问题是范家为了藏书,不惜卖掉良田,而范家的女人们也将自己的首饰变卖,为书楼捐献了。

而另一个问题是“禁书”。 范家藏有李贽的《藏书》,这本书内的言论惊天地泣鬼神,被发现了后绝逃不过一死,但是范容却非常崇敬这为李贽,并在李贽临终前答应他会将《焚书》也一并求得,两书合并,藏在天一阁。

就这样,他们的生活几乎无法维持了。这个时候,范容的姨娘(范容生母早死,此为继母)便让范容代兄,与花家千斤花如笺结婚。

但就在结婚的当天,范容不但不换上新郎的礼服,反而白衣素服在后院吹萧,悼念李贽!新娘自己从后门进入,在进门时则听到范容正在念李贽的诗《独坐》。花如笺为嫁范门,十年苦读,为的是有朝一日能登楼读书。

但是,范家的祖传家规却规定了,除了楼主以外,任何人不能登上书楼。原本还指望着用如笺的嫁妆来救天一阁的经济危机,但如笺却要以登楼读书为条件。

这件事只能作罢!不久就传来了范迁阵地战亡的死讯,如笺也即将离范家而去,但她看到藏书的艰辛之后,思想就开始动摇,结果愿意留下来,并拿出自己的嫁妆。很幸运的,有了《焚书》的下落。

知府孙大人愿出售《焚书》,价格是纹银十万两。范容求得如笺的十万两嫁妆,不料孙大人却要如笺嫁给他。

范容的姨娘在修夹墙时被砖头压伤,一命归西。这个时候,范容终于明白了这些天的相处早已对嫂嫂产生了感情。

现在是舍不得人了。可是如笺却执意嫁人,为的是能顺利收购《焚书》。

于是,她身穿嫁衣,走出范门……主要的故事情节大致就是这样的。我看贯了很多才子佳人的喜剧,现在看到这样有历史、有责任、有包袱的戏感觉又是不同了。

它让我深思,让我回味。我看到网上很多人都批评这类戏不好,但是,我觉得它很完美。

无论是从舞美、灯光、形象设计和唱腔设计上,都突破了以往那种循规蹈矩的模式,有了大胆和创新。给人的感觉不像是在看戏剧,反倒好像在欣赏梵高的艺术作品,感觉好像在寻找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弥族珍贵的痕迹。

在这背后,回想一下,如果真的没有人去守护那些书,那么我们今人现在的文化水平究竟会有多高呢?如果没有当时那些书,那么,我们所谓的中国是五千年的文化古国,这句话有谁会相信呢?俗话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这句话一点也不错,所以,我门真因该感谢这些舍命护书的人,否则,我们的历史将不完整,我们的国家将会有空白。

现在的天一阁经过整修已经成为了一个观光景点。它的却是饱经风霜了,站在这样的一座建筑前面,我怎能不心动呢2 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母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太老土,赶不上潮流,打死我我都不会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 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尝。”

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呀!今天的语文课上,当我珍惜仔细欣赏了中国别具一格的戏曲时,我真是为之震撼,原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戏曲是那么的有艺术魅力呀!我真是井底之蛙呀!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外国人又怎么能比得上?难怪呀,老一辈的人都是那么的热衷于这些戏曲,那么喜爱戏曲。 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

不是吗?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我们怎能忘记它们?如今的社会,我们这些青少年们的视野,已经转移到流行音乐、影视和网络,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

其实,当我们细心的欣赏我们的戏曲时,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犹如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将历史的画卷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我们带入了历史的隧道,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感慨不已。 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TAG标签:#戏剧 #清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