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科普经验站>综合知识>茅山介绍和历史故事

茅山介绍和历史故事

科普经验站 人气:1.34W

茅山介绍和历史故事

茅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丰县境内。茅山是中国道教中的“八大派”之一,是一座集道教、佛教、儒教、民间信仰为一体的综合性山岳宗教文化名胜区。

茅山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茅山就已成为道教文化的发源地。据传,宋代茅山道士白玉蟾自茅山传道至南京,深得南京市民爱戴,从而奠定了茅山道教在南方地区的基础和声望。明、清两代,茅山道教繁荣昌盛,茅山各派竞相争夺信徒和地盘。

茅山的重要建筑包括了茅山古郡城、八仙庵、观音殿、紫金阁、圣人洞、茅山猴谷、万道岭等,这些古迹保留有明清时期的神秘典雅,也是旅游者探寻道教文化的绝佳场所。

茅山还是道教文化的发源地,创立了茅山派,茅山派奉道家祖师茅盾老祖为主宗,主张道教与佛教、儒教相结合,制定了一套独特的行派礼制和传教方式。茅山派其后崭露头角,成为江南一脉道教中龙头老大,深受民间信仰和尊崇。

总之,茅山是一座充满道教文化底蕴的名山,同时也是一座汇集了各类文化的博物馆,深受游客的喜爱和青睐。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茅山的历史渊源

茅山原名句曲山,又称地肺山,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道教将其列为十大洞天中的第八洞天,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一福地。相传西汉景帝时,有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在此,并为民治病,后于此山得道成仙。后人为纪念他们,遂将句曲山改称三茅山,简称茅山。

茅山的宫观道院曾以“甲天下”著称,最盛时多达257处,有房屋5000余间。太平天国时曾遭兵燹,至清末,尚存“三宫五观”。

三宫为九霄万福宫、元符万宁宫、崇禧万寿宫,五观为德佑观、仁佑观、玉晨观、白云观、乾元观。抗日战争时,茅山成为苏南抗日根据地,陈毅、粟裕曾率新四军一支队进驻茅山,司令部就设在乾元观的松风阁。

1938年9月,日冠扫荡茅山,焚毁了90%以上的道院房屋。“文化大”中,茅山道院又遭损毁,只剩一些断垣残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宗教得到落实,拨款修复了九霄宫和元符宫,并建成了直达大茅峰的盘山公路。

茅山道教渊源流长,相传早在距今5000多年前,就有高辛氏时代人展上公于句曲山伏龙地(今茅山镇玉晨村);先秦时,有燕国人郭四朝于玉晨观;秦时,李明真人于古炼丹院(今乾元观);东晋时期,句容人葛洪在茅山抱朴峰,并著书立说。

东晋兴宁二年(364年),杨羲、许谧、许制作了《上清大洞真经》,在茅山创立了别具江南特色的教派——茅山上清派;南朝齐梁著名道士陶弘景隐居茅山40余年,为茅山上清派的主要传承者。

茅山道教,在中国道教史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和地位,曾赢得了“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等美誉。

唐宋年代茅山道教达到了鼎盛时期,前山后岭,峰巅峪间,宫、观、殿、宇等各种大小道教建筑多达三百余座、五千余间,道士数千人,有“三宫、五观、七十二茅庵”之说。

太平天国战争、抗日战争以及文化大对茅山道院的毁坏较为严重。茅山道院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修复,1982年被批准为首批对外开放的重点宫观。俗话说:“要好运,到福地洞天——茅山”,九霄万福宫(顶宫)作为茅山道文化的重要场所,一直以来的都是游人朝山敬香必到处。

扩展资料:

陶弘景与茅山的故事:

陶景弘隐居茅山以后,一边,一边著书立说,特别对古代医学、药物学作了仔细调查研究。他对“天然药库”茅山的的各种中草药进行了收集、品尝,研究历代名医用药的经验,发现古代留传下来最早的医书《神农本草经》中的记载多有错乱。

陶弘景经过多年的研究,将《神农本草经》补充进365味药,合起来共730味药。这与现今医药工作者在茅山实地调查的756中药物,数字很接近。

陶景弘还把这730味药详细地分类,共分为玉石、草木、虫鱼、禽兽、果菜、米食和有名无用等7类,他还对每种药的形状、性能、作用和主治病症等都作了注解,并注明每种药物的产地、采集时间、制作方法等,写成了当时最完整的一部7卷药书《本草经集注》。

陶景弘首创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和医疗属性的分类法,成为中国古代药物的标准分类法,对后世的《新修草本》《本草纲目》都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茅山

茅山传说

                        湖北有个茅山岩

发布时间:2016-10-26

“上有玉皇顶,中有凤凰台,下有三仙石,还有棺材尖”,各有奇特,无不真,这就是传说中的“茅山”。

茅山历史悠久,粉青河流域流传着许多茅山的神话传说。这些故事有些不是史载,也许只是一个传说,但它的历史文化悠久,传统祭祀,代代相传,从古至今,给人们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茅山岩座落在保康县马桥镇横溪村的崇山峻岭之间。四周约有70公里为圆,东南长约120公里,西北宽约30公里。最高海拔1896.5米。

秦朝时期,距马桥街20公里的茅山兴建了祖师庙。这里风景秀丽,道徒络驿不绝,很快成为省内外同名遐尔的道教圣地。由神农架一带去茅山祖师殿的香客和游人南来北往,与日俱增。马桥作为途中之驿站,几户人家应接不暇,远乡农民见此情景,便抓住机遇,富奔口岸,不断向此迁移,使之变成了一个拥有二三十户人家的小集,因其发展与茅山道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小集镇便叫做“大茅镇”。直至南北朝时期的太建元年才改名为受阳坪。唐代武德元年沿袭此名,置受阳县,县治设于寺岭。武德二年撒县,这里才划归荆州南郡房陵县辖。受阳坪改为马桥则是明代的事。

《保康县志》记载:“古时,山上有祖师庙,供茅山祖师牌位,庙址尚存。”

传说,早年前,茅山来了一个心术不正的和尚。他见茅山岩风光奇妙,胜似仙境,顿时产生独霸此山的歹念。于是,他在此苦练“万兽出山”和“万兽归洞”之法。在练功期间,招来了四海的猛兽祸害乡民,茅山真君到此驱走兽祸,解除了乡民的灾难。

乡民们为谢茅山真君拯救生灵之恩,在云雾缭绕的峰顶修建了茅山祖师庙 (现在的“玉皇庙”)。

多年来,茅山道士的神话传说象山上翻滚的云海雾浪一般,为这个道教圣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从而吸引了四川、河南、陕西等省以及省内各个州府的大批游人与香客。于是,挺拔秀丽的茅山,冬夏四季香火不断,一度成为上千道徒的济世乐园。

茅山的传说有多个版本,到底是什么?笔者查阅大量资料和多处寻访求证得知。

茅山为三茅真君最初修仙之地。茅山真君为汉代修道成仙的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是道教茅山派的祖师。早在汉代,陕西咸阳,有茅氏三兄弟,兄茅盈,二弟茅固,三弟茅衷,看破红尘,写下“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的感叹,遂寻山修道。他们披星戴月,餐风宿露,昼夜兼程,行至郧阳府辖大茅镇(今马桥镇),见一高山,林木参天,绿荫蔽日,芳草如茵,香茅遍地。兄弟三人便留山隐居,修道养性,采药炼丹,济世救人。日久,茅氏兄弟,终成正果,名列仙班。后人因此建道观,称他们为三茅真人,称山为茅山。慕名来山学道者、求医者,不绝于途。其时,川蜀、荆襄一带,瘟疫流行,闻茅山有三茅真人道法高超,医术高明,能治百病,便来人求治,经真人救治,病愈者数百人。

茅氏三真得道后,受封到句容之句曲山(今江苏省句容之茅山),掌管此山,故句曲山后名茅山。

三茅真君得道成仙受封到句容之句曲山后,湖北保康茅山乡民时刻感念三茅真人的恩德,称茅山真君为茅山祖师。于是,乡民自发的在茅山顶峰为三茅真君建造寺庙。三茅真人也时常眷恋故地,两处茅山均有照看。

白莲教起义军在茅山同官府作战的悲壮历史故事,在中国农民起义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湖北档案》1994年04期记载:“白莲教首领王聪儿最后的悲壮”,《光明网》1998年5月15日刊文王聪儿起义均有记载。

1798年,王聪儿率领义军从湖北一路打到西安。义军在行军的时候,不整队,见了官军不正面迎战,不走平坦大道,专拣山间小路走,找机会袭击官军。

清军将领明亮向嘉庆帝献了一条恶毒的计策,要各地地主组织武装民团,修筑碉堡。这种做法,叫做“坚壁清野”。清军利用此法在川北一带围攻王聪儿。王聪儿带领二万人马攻打西安,不料在西安遭到官军阻击,打了败仗;再打回湖北的时候,明亮率领官军紧紧追击。起义军后面有官军,前面又有地主民团的拦截,终于在郧西三岔河,陷进敌人的包围圈。王聪儿临危不惧,指挥起义军转战到襄阳保康境内,退到茅山的森林里(注:现称王氏老林),养精蓄锐准备组织突围,起义军们居住在低矮的茅草棚里,地方官府称他们为“棚民”。后来,官军发现了茅山后的一条小路,派兵从小路上山偷袭,同时增派重兵围住茅山,从山前山后,密密麻麻地拥上来。起义军经过顽强抵抗,终于寡不敌众。王聪儿眼看突围不成,都不愿当俘虏,便退到山顶,与其部下纵身从陡峭的悬崖上跳下来,英勇牺牲,女英雄王聪儿时年仅二十二岁。

上茅山有两条路。一条是由二攀岩,羊肠险道,曲曲弯弯盘旋而上,经过梭罗树檀,攀登大岩,约1.5公里就到了最高峰——玉皇庙(又称祖师庙)。另一条是由秋园直攀茅山岩,此路全是明岩,上有山峦迷障,下有峭壁,仅有30余步木制阶梯攀扶而上。“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也不过此岩,状似猛虎直奔山巅,约有1.5公里即达玉皇顶。

玉皇顶周围杂树遍生,古木成荫,青松翠柏遍及。极目远望,茅山皆是一片无涯无际的林海,茫茫无边。据考证,玉皇顶周围生长有“云锦杜鹃”、“珙桐”等珍惜物种。

茅山是马桥境类的第一大山脉。春天来临,脊山如黛,毛竹、柏、松、杉等四季常青。终年生长着红丹、牡丹、细辛等珍贵药材。山峦重叠,起起伏伏胜似蟠龙蜿蜒南伸,连绵巴山千里而不绝。

二登岩是茅山的必经之路,过去当地人民这样形容和写照,“二登岩、二登岩,要上茅山蹬此岩。攀登蜿蜒茅山上,晴天放眼看武当”。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站在茅山上放眼望去,青山绿水,使你恋恋不忘。俯瞰山下,横溪村落尽收眼底,但见一排排楼房、一块块梯田、一条条溪流、一座座山岚、一辆辆汽车相映成趣。此时此地,此景此情,的确好比“野人谷土,小草恋山,亦可欢也”!

茅山风景无限好,玉皇庙中香火盛。如你在春、夏季来此,鸟语花香,群兽共鸣,凑成一幅天然乐章,给你一个安定祥和的愉快心情。

茅山与道教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

茅山作为道教名山,始于西汉前元四年(前153),开山祖师是茅氏三兄弟,即茅盈、茅固、茅衷,他们在这里苦修、采药、炼丹,为百姓治病,有“有求必应”之誉。相传三兄弟终于成仙,乘鹤而去。后来道教尊之为“三茅真君”。到了晋代,著名道教学者葛洪曾来此采药炼丹,后来便有抱朴峰、抱朴庵等。东晋另一位道教学者陶弘景(456~536)来到茅山,开设道馆,后来渐渐扩大,成为上清派茅山宗。到了隋唐,道教学者来此和研究理论者更多,因此这里规模也更大,理论也更完善。这就是宋以前的茅山道教圣地的基本情况。

茅山道观到了宋代达到极盛,当时这里建起雄伟壮丽的“三宫五观”,其余小观草庵不计其数,是茅山道教最阔气的时代了。元、明、清诸朝,仍继续兴旺,后来立为“正一派”。所谓“三宫五观”者,即九霄宫、元符宫、崇禧宫(三宫),乾元观、玉晨观、白云观、德佑观、仁佑观(五观)。20世纪80年代,这里被定为道教全国重点宫观之一。

茅山革命老区的历史简介

茅山,是神圣的圣地。茅山因山区地势险要,西邻南京,北濒长江,东至淞沪,南下浙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7年12月初,日军侵占了茅山,烧杀抢掠,残暴蹂躏,民无宁日。1938年6月,陈毅、粟裕、张鼎丞率领中国国民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一、二支队和先遣支队进入茅山地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全国六大山地抗日根据地之一。茅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犹如插入敌人心腹的一把利刃,大大牵制了敌人的重兵,为中国人民的抗战胜利做出了可贵的贡献。在那样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曾有多少英雄先烈们在茅山为了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用万丈豪情壮实了茅山伟岸的身姿,他们用气壮山河的誓言证实了茅山不朽的风采。他们在人民心中将会万古长青!在这里,让我们再一次在铁的事实面前去追忆当年先烈们英勇的壮举。茅山的红色之旅,已成为机关、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党团组织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首选地。

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元帅等先辈在此与敌开展游击战,使之成为我国著名的六大抗日根据地之一。

茅山的来源

茅山,是中国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又是道教上清、正一、全真多派共修共存之地。 一、茅山道教的源流 相传上古时,帝喾高辛氏展上公于句曲山伏龙地(今茅山镇的玉晨),距今近5000年;周燕国人郭四朝也修道于玉晨观,后被封为太微葆光真人;先秦时,李明真人修道于古炼丹院(今乾元观),至今丹井尚存。 汉时 ,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在句曲山下(今下泊宫)修道行善。 东晋时茅山人葛洪于茅山抱朴峰,著成《抱朴子》,这是道教宗教哲学和原始化学炼丹术的重要著作。葛洪是汉魏以来道教理论的集大成者,后世称为丹鼎派,他的《抱朴子·内篇》为神仙道教构造了比较完整的理论框架,并为道教在南北朝时期的成熟准备了条件。 二、上清派的诞生与兴盛 东晋兴宁二年(364年),杨羲、许谧、许翙假托天师道女祭酒魏华存及众仙之传授,作《上清大洞真经》(后经王灵期增修,流行于世),在茅山创立了道教新派——上清派。 南朝齐梁陶弘景隐居茅山40多年,搜集杨羲、许谧手迹及其他教派的要法,编撰《真诰》,纂集上清法术《登真秘诀》,编订《真灵位业图》,使上清派的教义、教理和神仙谱系更为完备。陶弘景是上清派的主要传承者,因以茅山为本山,故又称茅山宗或茅山派。 茅山道教,奉茅氏三兄弟为祖师,尊魏华存为第一代太师,杨羲为第一代玄师。 唐宋是茅山道教的全盛时期,高道辈出,朝廷推崇。李氏皇朝自称道教祖师老子李耳的后裔。宋真宗也造了“天书”,下降“圣祖降临”的道教神话,借神权巩固皇权。宋徽宗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宋哲宗时,道教名声显赫,道士与皇帝直接书信来往,为帝后授箓。朝廷给茅山道士加封赠号,赐田度人,题词赠宝,敕建宫观,宫观庵院发展到250多处。茅山道教遍及大江南北,流传海外。淳祐九年(1249年)宋理宗御书“上清宗坛”,置于元符万宁宫“宗坛祠”。 三、“三山”符箓归正一 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年)令35代天师张可大主领三山(龙虎山、茅山、阁皂山)符箓。到了元代,原并行于江南的天师、上清、灵宝等道派逐渐合流,归并于以符箓为主的正一派。从此茅山成为以正一为主的道场,但其教义谱系等仍按上清派沿传。四、全真派的传入与发展 北方全真派传入茅山,史志记载于明嘉靖、万历年(1522~1619年),由阎希言住乾元观,传“邱祖复字岔派分支”。 明末,龙门派第七代沈常敬(号太和)晚年亦居茅山修道。 清康熙二年(1663年)全真龙门派第七代律师王常月率詹守椿、邵守善等到茅山传戒。全真龙门派第八代启派师、清顺治进士笪重光因仕途维艰,退隐乾元观,自称郁冈扫叶道人。由于他们的推广,全镇龙门派迅速在玉晨观、德祐观、仁祐观、白云观传开。由此,茅山形成“五观”传全真,“三宫”传正一的局面,一直延续到1949年。 茅山五观传习全真,在宗派上也有微小差别。乾元观与仁祐观传全真龙门岔支阎祖派,白云观、玉晨观、德祐观传全真龙门正宗。 五、近现代的曲折发展 1928年,国民颁布《神祠存废标准》,对道教采取,规定道教“不是善教”,“应切废除”。1937年冬,日本侵略者侵占句容,横行茅山,杀人放火,焚烧道观,亵渎神灵。22名道众惨遭杀害,血染净土,具有千年道统的茅山道教,几濒毁灭。1938年6月,新四军进驻茅山,建立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茅山道众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洪流。 抗战胜利后,九霄万福宫怡云道院住持滕瑞芝、监院白玉泉、慕道居士孙凤麟发起组织江苏省大茅山道教整理会,重振茅山道教。1949年4月23日,金坛解放。苏南行政公署派张翼来茅山组织道众学习时事,阐明宗教信仰自由。茅山三宫五观合并成茅山道院。1954年,元符宫道士黎遇航当选为金坛县人民代表,同年推举为江苏省政协委员,1957年调北京中国道教协会工作,1961年起历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秘书长、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委。 时期,茅山道院又经历了一场浩劫,神像被砸,道士下放,经籍焚毁,大量文物字画遗失殆尽。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信仰自由得到落实,九霄宫、元符宫修复开放。1993年8月,乾元观正式对外开放。 从此,茅山道院传正一派,乾元观为坤道道场,传全真龙门派。(茅山道教几经浩劫,大量具有珍贵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的文物毁于一旦,鼎盛时的257处宫观庵院,大多已无迹可寻,只能见诸史料记载。如历史悠久的崇禧万寿宫,1966年建东进水库,宫址全部淹没。其他大大小小的道观,或在抗战中烧毁,只剩残垣断壁,或在新中国成立后拆作他用。希望人们可以认识到,保护道教文物的工作,刻不容缓。)

茅山革命老区的历史简介

茅山,是神圣的圣地。茅山因山区地势险要,西邻南京,北濒长江,东至淞沪,南下浙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7年12月初,日军侵占了茅山,烧杀抢掠,残暴蹂躏,民无宁日。1938年6月,陈毅、粟裕、张鼎丞率领中国国民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一、二支队和先遣支队进入茅山地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全国六大山地抗日根据地之一。茅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犹如插入敌人心腹的一把利刃,大大牵制了敌人的重兵,为中国人民的抗战胜利做出了可贵的贡献。在那样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曾有多少英雄先烈们在茅山为了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用万丈豪情壮实了茅山伟岸的身姿,他们用气壮山河的誓言证实了茅山不朽的风采。他们在人民心中将会万古长青!在这里,让我们再一次在铁的事实面前去追忆当年先烈们英勇的壮举。茅山的红色之旅,已成为机关、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党团组织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首选地。

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元帅等先辈在此与敌开展游击战,使之成为我国著名的六大抗日根据地之一。

茅山在哪个城市 茅山的景点有哪些

茅山位于江苏省常州金坛区和镇江句容市的交界处。茅山是中国的一座道教名山,其历史十分地悠久,相传早在距今5000多年以前,就有人在此地。关于“茅山在哪个城市”的具体回答,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继续往下阅读和了解。

关于茅山的介绍

1、茅山的总面积约为253.85平方千米,南北长约10千米,东西宽约5千米,分为金坛和句容两个片区。

2、茅山是道教上清派发祥地,被道家称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早在西汉景帝时,就有之士来山隐居。

3、茅山地江金三角地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山上的动物资源和植物资源都很丰富。

4、茅山是中国六大山区抗日根据地之一,同时也是全国开辟最早、坚持最久的抗日根据地之一。

茅山的景点有哪些

茅山是国家5旅游景区,著名的景点有:九霄万福宫、茅山道院、抗战胜利碑、华阳洞、元符万宁宫等等。

茅山镇的历史沿革

茅山镇原是苏中里下河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据史料记载,茅山原名香山,起自于唐代,是人工垒土堆积而成的一座土山,因山上遍长香草,故名香山,后改名为茅山,与江南句境内的茅山南北呼应。山上建有名闻大江南北的古景德禅寺。寺院规模宏大,共有五进十厢,因初建于北宋景德年间故名。后毁于战乱,复建于明代,大修于清代,最后毁于国内战争和“十年”期间。现寺院连同土山已荡然无存,只留有唐井一口和“古景德禅寺”石碑一块。因茅山古景德禅寺香火鼎盛,每年农历3月18日四乡八邻的香客和游客前来烧香拜神,各路商贩也接踵而来,茅山遂成为远近闻名的集镇。建国初期曾设过镇、设过区,1957年撤区设茅山乡,1958年设茅山人民公社,1983年复改设茅山乡,1989年撤乡建镇至今。

金坛茅山的历史渊源

在江苏省境内,有两座茅山。一座在长江以南,称南茅山;另一座在长江北岸的兴化市,叫北茅山。清代乾隆年间,以考证考据而闻名天下的扬州学派代表人物任大椿在《过茅山碑记》中说:「北茅山为三茅真君初炼道之地」。 这就是说,西汉景帝时期,茅盈、茅固、茅衷弟兄三人最初在北茅山修道拯民,因而称为茅山。后来他们受请往江南句曲山,这才有了南、北茅山之分。早在汉代,陕西咸阳,有茅氏三兄弟,兄茅盈,二弟茅固,三弟茅衷,看破红尘,写下“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的感叹,遂寻山修道。他们披星戴月,餐风宿露,昼夜兼程,行至黄海之滨,见一高山,林木参天,绿荫蔽日,芳草如茵,香茅遍地,便留山隐居,修道养性,采药炼丹,济世救人。日久,茅氏兄弟,终成正果,名列仙班。后人因此建三茅道观,称他们为三茅真人,称山为三茅山。慕名来山学道者、求医者,不绝于途。其时,江南金坛一带,瘟疫流行,闻江北茅山有三茅真人道法高超,医术高明,能治百病,便来人求治,三茅真人欣然前往,居句曲山华阳洞。经真人救治,病愈者数百人。三茅真君仙逝后,人们感恩戴德,建庙山巅,塑像供祀。此后,句曲山改称南茅山,江北三茅山改称北茅山,简称茅山。

茅山有什么历史意义

茅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市与金坛交界处,南北约长10公里,东西约宽5公里,面积50多平方公里。茅山是指中国江苏省的一座道教名山,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被道家称为“上清宗坛”。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誉。

茅山是中国江苏省的一座道教名山,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被道家称为“上清宗坛”。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誉!也是中国六大山区抗日根据地之一。位于江苏句容市。山上景点多,有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之胜景,峰峦叠嶂,云雾缭绕,气候宜人,山上奇岩怪石林立密集,大小溶洞深幽迂回,灵泉圣池星罗棋布,曲涧溪流纵横交织,绿树蔽山,青竹繁茂,物华天宝。也是中国六大山区抗日根据地之一。主峰大茅峰似绿色苍龙之首,也是茅山的最高峰海拔372.5米。茅山风景区1986年被省列为省级森林公园批准为省甲级风景名胜区。同时,这里既是道教圣地,又是抗日根据地,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森林景观、历史观融为一体,胜似仙境。总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九霄万福宫雄居其上,二茅峰、三茅峰蜿蜒而下,与主峰高低起伏,相映成辉。

1、茅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茅山道教源远流长,相传早在距今5000多年前,就有高辛氏时代人展上公于句曲山伏龙地(今茅山玉晨村);先秦时,有燕国人郭四朝于玉晨观;秦时,李明真人于古炼丹院(今乾元观);东晋时期,茅山人葛洪在茅山抱朴峰,并著书立说;东晋兴宁二年(364)杨羲、许谧制作了《上清大洞真经》,在茅山创立了别具江南特色的教派——茅山上清派;南朝齐梁著名道士陶弘景隐居茅山40余年,为茅山上清派的主要传承者。 茅山道教,在中国道教史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和地位,曾赢得了“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等美誉。唐宋年代茅山道教达到了鼎盛时期,前山后岭,峰巅峪间,宫、观、殿、宇等各种大小道教建筑多达三百余座、五千余间,道士数千人,有“三宫、五观、七十二茅庵”之说。太平天国战争、抗日战争以及文化大对茅山道院的毁坏较为严重。茅山道院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修复,1982年被批准为首批对外开放的重点宫观。俗话说:“要好运,到福地洞天——茅山”,九霄万福宫(顶宫)作为茅山道文化的重要场所,一直以来的都是游人朝山敬香必到处。

2、茅山,是神圣的圣地。茅山因山区地势险要,西邻南京,北望长江,东至武进、常州、江阴、无锡、苏州、昆山、上海,南下浙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7年12月初,日军侵占了茅山,烧杀抢掠,残暴蹂躏,民无宁日。1938年6月,陈毅、粟裕、张鼎丞率领中国国民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一、二支队和先遣支队进入茅山地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全国六大山地抗日根据地之一。茅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犹如插入敌人心腹的一把利刃,大大牵制了敌人的重兵,为中国人民的抗战胜利做出了可贵的贡献。在那样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曾有多少英雄先烈们在茅山为了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用万丈豪情壮实了茅山伟岸的身姿,他们用气壮山河的誓言证实了茅山不朽的风采。他们在人民心中将会万古长青!在这里,让我们再一次在铁的事实面前去追忆当年先烈们英勇的壮举。茅山的红色之旅,已成为机关、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党团组织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首选地。 茅山,是环境优美的风景胜地。茅山自然风光清新秀美,山区形胜独特,枝繁叶茂,景色迷人,自古就有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之美景。这里的山不高却秀雅,这里的水不深却澄清。春游茅山,山林滴翠,草木芬芳。满世界的嫩黄衬托这一处绿山,满山间的野花给了这山林一路的狂想。薄雾轻如纱,夕阳宛如画。夏游茅山,绿树成荫,葱茏一片。你可以在绿树掩映下的九曲十八弯上挥汗如雨,欲与大山试比高;你也可以朝观日出,暮赏彩云。雨后初晴,但见一丝薄云在深谷幽林间缭绕,此时山上的树木闪烁着犹如水晶般晶莹的绿。秋游茅山,天高云淡,色彩斑斓。林间飘落一地的枫叶定会引起你无限的遐想,看芦苇花在风中摇曳着轻盈,听喜客泉水叮咚畅响,感受生命在不经意的平淡中轮回。冬游茅山,银装素裹,雾松飘情。抑或暖阳普照,满山林充斥着蓄势待发的理想。万簌俱静中聆听那道家仙乐,大有“花飞佛地三千里,人在瑶池十二层”之感!茅山属低山丘陵地区,不仅风景秀丽,物产资源也很丰富,盛产林茶果尤其是药材,是天然的药物宝库。明代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中,收录的茅山药材就达380多种,其中尤以茅苍术和唐玄宗赐名的太保黄精为最佳。1915年,茅苍术参加巴拿马赛会获金奖。

TAG标签:#茅山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