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科普经验站>综合知识>对话的三种方式 对话三种形式怎么写

对话的三种方式 对话三种形式怎么写

科普经验站 人气:2.84W
1.对话的三种方式

引用人物说话的三种方式: 1、XX说:“XXX,XXXXXXXX。”

对话三种形式怎么写 对话的三种方式

2、“XXX,XXXXXXXX。”XX说。

3、“XXX。”XX说,“XXXXXXXX。”

如果放到一句具体的句子里,应该是这样的“ 1、妈妈温柔地说:“宋庆龄,我们一起去伯父家。” 2、“宋庆龄,我们一起去伯父家。”

妈妈温柔地说。 3、“宋庆龄。”

妈妈温柔地说,“我们一起去伯父家。” 其中“XX说”或者“XX怎么样的说”这样的句子成分我们叫做陈述性成分。

陈述性成分可以放在引用人物所说的话的前、中、后,根据这个所以把引用人物说话归成三种。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根据句子的情感适当的改变句子结束时的标点。

例如,如果是疑问句,最后应该用“?”,如果是感叹句要用“!”等等。 举个例子:请大家注意下面句子中红色字部分。

1、妈妈说:“宋庆龄,我们一起去伯父家吧!” 2、“宋庆龄,我们一起去伯父家吧!”妈妈说。 3、“宋庆龄。”

妈妈说,“我们一起去伯父家吧!” 下面我们在一起看看在不同的引用任务说话的句子中应该怎么样用标点: 三种引用人物说话的标点用法: 通过前面几个句子的观察和分析,我们要一起来找一找三种用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只有把这个规律记住了才能正确的使用标点: 1、这三个句子里的字,即内容都是一样的,没有变化,只是顺序有变化。 2、三个句子里都有上引号和下引号。

需要用上引号和下引号把人物所说的内容引起来,这就能让人明白:引号里的内容才是这个人说的。但是这里要注意,第一种和第个种都只有一个上引号和一个下引号,而第三种有两个上引号和下引号,这是因为第三种其实是把一个句子分成了前后两个部分。

所以有两个上引号和下引号,如果把一个上引号和一个下引号看成一对,那么第三种就是需要两对,而其他两种只有一对。 3、冒号的区别(:),大家可能早就发现了,只有第一种(陈述性成分在前的句子)有冒号跟在陈述性成分的后面,而其他两种方式都不需要冒号,更正确的说不是不用冒号,而是把冒号换成了句号或逗号。

第二种把冒号变成了句号。请看下面例1句子,在“XX说”的后面跟的是句号。

这是因为后面没有所说的内容了,结束了,所以用句号。 例1:“宋庆龄,我们一起去伯父家吧!”妈妈说。

第三种把冒号变成了逗号。请看下面例2句子,在“XX说”的后面跟的是逗号。

这是因为整句话没有说完,还有半句在后面呢,所以用逗号! 例2:、“宋庆龄。”妈妈说,“我们一起去伯父家吧!” 第三种句子标点的用法还要注意一点,就是“XX说”前面的部分结束后要用句号或表示结束的其他标点,比如感叹号或问好,因为它实际上是把一个句子分成了两个完整的部分,所以不能用逗号! 引用任务说话要把表示句子结束的标点放在下引号的里面,请看下面的例3句子正确的用法和例4错误的用法。

例3:“宋庆龄。”妈妈说,“我们一起去伯父家吧!” 例4:“宋庆龄。”

妈妈说,“我们一起去伯父家吧”。

2.对话描写一般有几种形式

对话描写四法

文 / 李文军

有些同学写作文时,一碰到人物对话,一律写“XX说”,显得呆板单调。要写出生动活泼的人物对话,可灵活交叉运用以下4种写法。

⒈提示语在前,引语在后,引语之前用冒号。

例如:

小男孩哭着说:“我把胶卷忘在家里了。”(《小摄影师》)

这是最常用的写法。可强调提示语。如上句就是强调这些话是“小男孩哭着说”的。

⒉引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后面用句号。

例如:

“150岁,您记错了吧?”小槐树有点儿不相信。(《院子里的悄悄话》)

这种写法多见于人物接话很快的对话中,或先闻其声,后见其人情形下的对话描写,可强调,突出引语。

⒊引语在提示语的前面和后面。即提示语在两个引语的中间,提示语后面用逗号。

例如:

“我留在村子里。”第三个孩子说,“也许在村子里,我就能明白幸福究竟是什么。”(《幸福是什么》)

这种写法,一是表明人物说话时中间有停顿,二是强调人物前半部分的话语。

⒋只有引语,没有提示语。

例如:

“哦,你这么一说,北大荒好得哪儿也比不上啦?”

“就是哪儿也比不上!”

“那你说说,现在怎么个好法?”(《可爱的草塘》)

这种写法一定要在读者不会产生误解的情况下用,而且,每个人的对话内容一般要单独成行。

其实,对话的写法还有很多,相信同学们在实际运用中会摸索出更好的表达方式。

3.说话的三种形式有哪些

第一种人,是用嘴说话的人,即愚蠢的人,这种人在我们生活当中并不乏少见。愚蠢的人头脑简单,没有心机,一根肠子直到底,想到什么便说些什么。这种人说话不分场合、不看时机,也不去管自己说这句话会不会伤害到别人。这种人是不能用来谋事的,如果和他一起谋事,一定会坏大事。这种人甚至连做事也不能算是合格,因为他说话不知轻重,往往会惹事生非。俗语说:“祸从口出。”这种人当自己遭受到灾难时还不知道这祸端是从何而来的!虽然这种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但这种人心肠并不坏,可惜却常常好心办坏事。这种人平时一起玩乐玩乐,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还是挺不错的,但千万不要共同处事。和这一类型的人在一起,你可以很轻松自在,完全不用担心他(她)会害你,或者当你不小心得罪了他(她)时会记恨于你。

第二种人,是用脑说话的人,即聪明的人,这种人在我们周边到处充斥着,或者说十个人当中六个人是属于这种类型的。这种人说话得体,注意场合,也很清楚自己说每一句话的目的。这种人永远抱着一颗戒备的心,“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是这种类型人的处事风格。这种人往往自认为很聪明,喜欢去算计别人,猜测别人,常常会估算对方出什么招,自己该如何去拆招。这种人往往在他去算计别人的时候,被人算计。当你自认为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人而别人全部是傻瓜时,你自己也就变成了大傻瓜!这种人给人的感觉就是让人摸不透底。别人在与他相处的时候,总会感受到一种不安。于是这种人很少有真挚的朋友,即使有朋友,也只是虚于表面。所以,这种人的内心往往是孤独的,因为他的心门从未打开过,哪有人能够走进他的心扉呢?

第三种人,是用心说话的人,即智慧的人。这一种人是“人中智者”,在我们生活当中真正能够悟到这一层而成为这种人的人毕竟是少数。这种类型的人是在第二种人的基础上,真正明白了其实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很聪明时,他索性畅开自己的心门,坦诚地面对每一个人,用心交谈。海尔电器为什么能够做得这么成功?因为它的企业宗旨是:“真诚到永远!”这句话的意思是那样的浅显易懂,可是真正能够做到的人有多少?我们生活当中有太多人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有多少人能够做到“手中无剑、心中无剑”呢?用心在说话的人,他会真诚地为对方考虑,让每一个和他交往的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的真心,从而使每一个和他交往的卸下“戒备”,彼此交心。这种人看似大愚,实则大智。因为他明白“得人心者得天下”,而想要得人心,首先你自己要畅开心扉、用心说话!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用心说话的人会有很多很多的朋友,而且这些朋友都将会是一些真心实意的朋友。在自己的一片坦诚之中,再多的阴谋诡计也就消失遁形,不攻自破。能够领悟到这一层的人,将来必定是一个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因为他坦荡荡的君子之心是那样的宽广,以至于“海纳百川,皆归一同”!

4.根据下面的内容写一段话,要求有三种对话形式

One day,DingDing and his mother went to a park.He tou tou zhai le two flowers。

DingDing's mother was very angry。After mother criticism, he offered to administration of uncle zhang admits mistakes. Uncle zhang did not punish him, also said that he say can change, is a good boy.。

5.人物对话的几种描写形式

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写人,常常要有对话,恰当的运用对话,可以把人物写得真实、形象,能把人物写活。在写对话时,除了要注意切合人物的年龄、身份、个性、心理活动等特点外,还要照顾人物之间的关系,做到形式多样,这样就可以避免“你说”“我说”的单调形式。

常见的对话写法,有以下几种:

一、人称在前,说的话在后。

小女孩说:“大姐姐,你的票买好了吗?”

老师无可奈何的说:“唉,你们这些小淘气啊!”

二、人称在后,说的话在前。

“这么晚了,你怎么一个人回家?”他和气地问我。

“哎,你们快来看,我采了一只多大的蘑菇呀!”王娟一边跑一边叫着。

三、人称在中间,说的话在两边。

“真的。”妈妈笑着说,“我还会骗你?”

“读书好比种花,不好好读,就读不好书。”爸爸微笑着对我说,“花的精力少,学到的知识也少。”

四、省略人称,直接写对话。

“干什么去?”李华问。

何志勇说:“看电影去。”

“什么电影?”

“《冀中地道战》。”

“能带我一起去吗?”

“行啊!我这儿正好有两张票。”

以上几种

6.人物对话描写的的几种基本形式

成功的对话,对展示人物的身份、神态、情感及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在不少学生的作文里,要么无对话,文章显得单调,树不起鲜明的人物形象;要么人物对话无特点,只会运用“某某说:‘……’”这种常见格式。为此,我们以语文课本中人物对话描写中的四种形式为例,分析其特点和作用,以培养学生初步掌握人物对话描写的能力。

(一)、牵羊式。提示语在前,引语在后,引语之前用冒号。

即先交代谁说(说明性部分),后写说了些什么(引文部分)。 例(1)、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的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

(选自《羚羊木雕》) 例(2)、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选自《羚羊木雕》) 先写某某说,然后写他所讲得话,这种对话描写,能够使读者先知道是谁的话,人物关系明白清楚。

(二)、推车式。引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后面用句号。

先写所说地话(引文部分在前),下面写某某说(说明性文字在后)。把引话放在某某说地前面(某某说地后面用句号),其作用是为了强调所说的话。

例(1)、“那只羚羊木雕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爸爸不是说给了我么?”我小声地说。

(选自《羚羊木雕》) 第一句,引文在前,是作者为了强调她母亲质问地话。说明性文字用“突然”,既说明事情发生得料想不到,又展示了她母亲发怒得神态。

“我”以反问口气作答,突出了“我”的委屈与不满,说明性文字中的“小声”一词,既突出了“我”的害怕心理,又渲染了对话时的紧张气氛。 (三)、挑担式。

提示语在两个引语的中间,提示语后面用逗号。即将某某说插入引话的中间(说后边用逗号)。

这种对话描写,有三种情况:一是需要插入说话人的动作神情;二是某某说的话比较长,前面的又必须将引话与别人的对话紧密相接,把某某说(说明性文字)放在最后又相隔太远;三是一个人所说的话,在意思上前后有转折。 例(1)、“妈妈!”孩子委屈地摇着我的手臂,喃喃地说,“有了熊皮,不是可以给阿婆做熊皮手套了吗?”(选自《这不是一颗流星》) 这部分说明性文字,“委屈”、“摇着”表神情动作,属于第一种情况。

例(2)、“你这个人真是自不量力!”姑娘好象生了很大地气,瞪了老头一眼说,“你干一天活,挣几个钱,充什么大肚子汉呢?十五不要,十四不要,十二也不要,看在你来得早,凭着你那票子新鲜,依你,十块钱搬走吧!记住,原产墨西哥,免得叫人再拿扇子拍你!”(选自《花市》) 这句人物对话比较长,先承接他人的话,说明性部分承前启后,使后面的引文朗利明白。如果将说明性文字放在后面,那就显得拖拉不明快。

再特定环境中,如能恰到好处地运用第三种类型人物对话描写,能够增强表达效果。 例(3)、“啊!你也天天上班!”我把他搂在怀里说,“妈妈干啥去了?” (选自《夜走灵官峡》) 这个例句中,后边的话不是顺着前面的话的意思说的,在意义上有转折,所以在引话中插入说明性部分。

(四)、省略式。即把说话人是谁省略掉。

使用这种格式时应注意,必须使读者能够根据说话的语言环境清楚话是谁说的。 例:年轻干部手里摇着黑色纸扇,上下看了老头一眼,似笑非笑地说: “老头,你晓得这是什么花?” “令箭荷花!” “原产哪里?” “原产……原产姑娘家里!” 年轻干部哈哈大笑。

(选自《花市》) 以上所说地人物语言地四种表现形式,人物对话的位置为什么要变化呢?这主要是为了表现说话人的神态、情绪、心理及时间先后等,是为了让人物语言表达得更精确、更细致、更流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人物对话的另一类转述,即间接转述讲话的内容。

它是由作者或文章的叙述人转述讲话的大意。它不用冒号和引号,提到说话人的地方,用第三人称。

例: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说到这里,他就翻书讲语法。(选自《最后一课》)人物对话描写有几种形式 【举例】我推着撒了气的自行车来到一个个体修车摊前。

“小朋友,你要修车吗?”那位正在修车的叔叔停下手里的活主动打招呼说。 我说:“车带没气了,我还要赶快去上学。”

“你不用着急,我马上给你查一下。”说着他站了起来,接过车开始检查,“小毛病,只不过气门芯坏了。”

“要多少钱呀?” 他似乎明白我怕挨坑,伸手指指贴在一旁的服务公约说。“有价格,只收两角钱。”

我不好意思地笑笑,说:“谢谢叔叔。” 【解答】 1.人物的对话描写从格式上来讲,有四种形式,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中,提示语在后和无提示语。

2.提示语在什么位置要决定于表达思想的需要。比如“小朋友,你要修车吗?”把提示语放在后面,可以表现出修车叔叔主动打招呼的热情态度。

“说着他站了起来,接过车开始检查”把这句提示语放在中间,是因为提示语前后都有要。

TAG标签:#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