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科普经验站>健康养生>“一饭千金”说的什么典故?

“一饭千金”说的什么典故?

科普经验站 人气:7.57K

1. 【解释】: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2.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对人的尊称)而进食,岂望报

“一饭千金”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讲的是韩信早年时受一老婆婆一饭之恩,成功后以千金报答的故事。该词用来形容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解释】 吃了别人一顿饭,就拿千金来报答。比喻受恩厚报。 【成语故事】 汉高祖刘邦身边有一员大将军名叫韩信。他出身贫困,父母早逝,每天靠讨饭过日子。 韩信没有别人可以依靠,只好每天到河边去钓鱼,用鱼来充饥。有一天,韩信碰到一个老婆

“一饭千金”说的什么典故?

“一饭千金”用以形容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一饭千金 yī fàn qiān jīn 【解释】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结构】偏正式成语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一饭千金[ yī fàn qiān jīn ],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例句: (1)“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一饭千金”

“一饭千金”说的什么典故? 第2张

【典故】

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刻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草船借箭(诸葛亮) 负荆请罪(廉颇) 项庄舞剑(项庄) 三顾茅庐(刘备) 卧薪尝胆(勾践) 围魏救赵(孙膑) 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 马革裹尸(马援) 望梅止渴(曹操)

扩展阅读,以下内容您可能还感兴趣。

说几个带有历史典故的成语

草木皆兵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大材小用

南宋末,金国不断南侵。辛弃疾参加了抗金义军。后来,他在南宋朝廷里,历任湖北、江西、湖南、建安抚使。

他不仅是个爱国英雄,还写了很多充满战斗*的词文。由于主和派的打击,他在上饶带湖旁,度过18年退隐生活。1203年,朝廷任命他为浙东安抚使兼绍兴知府。他常与住在绍兴鉴湖旁的爱国诗人陆游议论国家大事。第二年春,宋宁宗要他去京城,征询他对北伐金国的意见。临行前,陆游送他一*诗《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诗中说:辛弃疾是管仲、萧何一流人物,做浙东安抚使大材小用了。

辛弃疾到了京城,皇帝只安排他做镇江府知府。不久,这位爱国英雄在忧愤中病逝。

后来,人们以“大材小用”作成语,比喻才能高,职位低,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竭尽全力

这句成语原作“竭尽心力”,见于《三国志·魏志·贾逵传》裴松之注引《魏略》:“竭尽心力,奉宣科法。”

东汉末年,有一个叫杨沛的人,字孔渠,当过新郑长。曹操路过新郑的时候,部队缺粮,杨沛帮助过曹操,因此深得曹操喜爱。曹操辅政以后,杨沛升为长社令。他不畏豪强,不管谁犯了法,都依法惩办,得到曹操的称许。

当时,曹操出征在外,听说国都邺城治安太乱,便发诏选一个邺城令,其入选标准是要有杨沛那样的胆略和水平。选来选去,没有合适的,于是将杨沛提拔为邺城令(当时叫京兆尹)。杨沛上任之前,曹操召见了他,并问他如何治邺。杨沛回答:“我一定竭尽心力,大力宣传法纪,使人人遵纪守法。”曹操听后十分高兴,对左右的人说:“你们听见了没有,这才是使人敬服的人。”杨沛还没正式上任,一些豪强地主和皇亲国戚听说杨沛要来邺城了,都纷纷告诫自己的子弟检点一些。

“竭尽全力”这句成语,常用来比喻用尽全部力量。

来历史典故的成语

背水一战、望梅止渴、纸上谈兵、三顾茅庐、卧薪尝胆、四面楚歌、初出茅庐、指鹿为马

退避三舍、如火如荼、请君入瓮、洛阳纸贵、高山流水、鸡鸣狗盗、草木皆兵、探骊得珠

胸有成竹、势如破竹、按图索骥、江郎才尽、唇亡齿寒、枕戈待旦、后来居上、闻鸡起舞

囊萤映雪、负荆请罪、完璧归赵、一鸣惊人、凿壁偷光、精忠报国、手不释卷、悬梁刺股

一鼓作气、草船借箭、监守自盗、安步当车、暗度陈仓、明修栈道、班门弄斧、兵不厌诈

起死回生、鞠躬尽瘁、才高八斗、两袖清风、口蜜腹剑、夸夸其谈、入木三分、破釜沉舟

补充买椟还珠 一鸣惊人 狐假虎威 上下其手 杞人忧天 亡羊补牢 三人成虎

一暴十寒 塞翁失马 一日千里 一鼓作气 重于泰山 揭竿而起 背水一战

弄巧成拙 风吹草动 乐不思蜀 东山再起 安居乐业 程门立雪 *上梁山

徒有虚名 骄兵必败 雪中送炭 闻鸡起舞 卧薪尝胆 城下之盟 其貌不扬

指鹿为马

具有历史典故的易用错的成语

1、一鼓作气(曹刿) 2、一字千金: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于是“一字千金”的佳话便留传至今. 3、一字之师: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5、东山再起:语出《晋书·谢安传》.指的是东晋的谢安重新出山做官的故事.因为谢安久居东山(当然不是海南的东山岭),所以称为“东山再起”. 6、图穷匕见:《战国策·燕策三》:“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7、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8、负荆请罪(廉颇) 9、卧薪尝胆(勾践) 10、揭竿而起(陈胜) 11、三顾茅庐(诸葛亮) 12、孺子可教: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13、四面楚歌(项羽) 14、老当益壮:东汉名将马援,从小就胸怀大志.他常对朋友说:“做个大丈夫,总要‘穷当益坚,老当益壮’才行”.就是说,越穷困,志向越要坚定;越年老,志气越要壮盛.后来, 马援成了东汉有名的将领,为光武帝立下了很多战功. 15、投笔从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超家贫,尝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16、暴殄天物:暴:损害,糟蹋;殄:灭绝;天物:指自然生物.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17、暗度陈仓:楚汉之争时,项羽倚仗兵力强大,违背谁先入关中谁为王的约定,封先入关中的刘邦为汉王,自封为西楚霸王.刘邦听从谋臣张良的计策,从关中回汉中时,烧毁栈道,表明自己不再进关中.后来,刘邦拜韩信为将军,他命士兵修复栈道,装作从栈道出击进军关中,实际上却和刘邦率主力部队暗中抄小路袭击陈仓,趁守将不备,占领陈仓.进而攻入咸阳,占领关中.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比喻表面故作姿态,暗地里另有所图. 18、嗟来之食: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有人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说“嗟,来食”,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终于不食而死(见于《礼记·檀弓》).后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19、怒发冲冠(岳飞) 20、手不释卷:《三国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21、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22、墨守成规: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23、病入膏肓(蔡桓公) 24、鸡犬*: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成仙后,剩下的药留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25、高山流水(俞伯牙) 26、口蜜腹剑: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意思为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27、风声鹤唳:唐·房玄龄《晋书·谢玄传》:苻坚遭谢玄痛击后,“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28、泰山北斗: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29、破釜沉舟(项羽) 30、东窗事发:南宋奸臣秦桧与妻子在东窗下谋害了抗金名将岳飞.秦桧死后不久,儿子秦熺也死了,妻子王氏请来一位道士为儿子超度亡灵,道士来到阴间,在道士的带领下见到了正在收审的秦桧.秦桧神情黯淡地对道士说:“可烦传与夫人,东窗事发矣!” 31、程门立雪:《宋史·杨时传》:“至是,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音zuò)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32、司空见惯:唐·刘禹锡《赠李司空妓》“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33、梦笔生花:《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小时候,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34、力透纸背:力:笔力;透:穿过.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形容写字、形容诗文等作品深刻有力.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35、胸有成竹: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36、赤膊上阵:明·罗贯中《三国演义》:“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37、马革裹尸: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38、黄袍加身:五代后周赵匡胤在陈桥兵变,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帝.指登上帝位. 39、洛阳纸贵:《晋书·文苑·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40、背水一战(韩信) 41、闻鸡起舞(祖逖) 42、初出茅庐(诸葛亮) 43、完璧归赵(蔺相如) 44、退避三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晋文公)逃亡在楚国时,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退避三舍”.以后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把军队撤九十里. 45、乐不思蜀(刘禅) 46、指鹿为马(赵高) 47、画龙点睛: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张僧繇(yóu )》:“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未点睛者皆在. 48、入木三分: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三分等于 1cm) 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49、讳疾忌医(蔡桓公) 50、多多益善:《史记·淮阴侯列传》: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子有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51、秋毫无犯:《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后汉书·岑彭传》:“持军整齐,秋毫无犯.” 52、望梅止渴(曹操) 53、鞠躬尽瘁(诸葛亮) 54、约法三章(刘邦) 55、请君入瓮:周兴与邱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之.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56、举一反三(孔子) 57、萧规曹随:萧规曹随,成语,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58、八斗之才:《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59、铁杵成针(李白) 60、举案齐眉:举案齐眉是汉时梁鸿和妻子孟光的故事.每当丈夫梁鸿回家时,妻子孟光就托着放有饭菜的盘子,恭恭敬敬地送到丈夫面前.为了表示对丈夫的尊敬,妻子不敢仰视丈夫的脸,总是把盘子托的跟眉毛齐平,丈夫也总是彬彬有礼地用双手接过盘子.形容夫妻相互尊敬,很有礼貌,很平等. 61、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62、沆瀣一气:在众多的考生中,有个叫崔瀣的很有才学,考下来自己感觉也不错,就等着发榜了.主持这次考试的官员名崔沆.他批阅到崔瀣的卷子,越看越觉得好,就把他录取了.按照当时的习俗,考试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门生,而主考官就是考试及第的人的座主.发榜后,门生要去拜访恩师,“座主门生,沆瀣一气.”后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63、江郎才尽:钟嵘《诗品》: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授之.而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淹才尽.《南史·江淹传》:“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64、七擒七纵(诸葛亮) 65、毛遂自荐(毛遂) 66、陆海潘江:陆:陆机;潘:潘岳.陆机文才如大海,潘岳文才如长江.比喻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余常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67、莫须有(秦桧) 68、桃李满天下:语出《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久视元年》载:狄仁杰尝荐姚元崇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它比喻一位长者或老师所培养的众多的精英后辈和学生,遍布天下各地,因而称为"桃李满天下". 69、曲高和寡: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70、开卷有益:《渑水燕谈录》记载,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71、凿壁偷光(匡衡) 72、刮目相看(吕蒙) 73、围魏救赵: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孙膑救邯郸——围魏救赵. 74、一诺千金: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诺:承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75、杀妻求将: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人攻鲁,鲁欲起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欲就名,遂杀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攻齐,大破之.”吴起为了取得鲁国信任,不惜杀死来自敌国(齐国)的妻子以获得将军位.后比喻为了成功不择手段. 76、前倨后恭:之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非常大.《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77、不学无术:东汉·班固《汉书·霍光传》:“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亡音无.学,五经之学.术音述,古籍多通假,术即述,说的是霍光没有经学根底,故而不明大道理.出处为孔子“信而好古,述而不作”.今人多将不学无术之术,理解为办法,是不识古文而望文生义.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78、三令五申: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 79、呕心沥血:《新唐书·李贺传》:“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历史故事有哪些?

凤仪亭、霸王别姬、烽火戏诸侯、蒋干盗书、司马光砸缸等。

1、凤仪亭

吕布趁着董卓上朝,窥视貂蝉,并邀貂蝉到凤仪亭相会,貂蝉向吕布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很是不满,对董卓产生怨恨。恰巧董卓回府,见到此情形,抢戟执向吕布,吕布逃走。

从此二人相互猜忌,王允说董卓霸占貂蝉实在不该,吕布和王允计划一起除掉董卓,待董卓准备篡位的那天,吕突然倒戈,把董卓杀死。

2、霸王别姬

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天下,随即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初期,楚军连连大胜,但在楚汉相争的第4年,项羽和刘邦的大将韩信在垓下展开激战,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垓下之战”。

虞美人在帐篷中心惊肉跳,惴惴不安,苦苦地等着项羽的归来。项羽回来了,这一回他中了韩信的十面埋伏计。

他虽然靠着一支画戟,有钟离昧、季布在左右奋力相帮,杀散一层又一层的汉兵,杀出一条血路,逃了出来,但自己的人马,已丢了八成。

他自起兵以来,像这样的失败,尚是破题儿第一回。汉军把项羽的营地围得水泄不通,而且汉营中的韩信,还编出一曲楚歌,教军士在楚营外四面唱和。

其歌词无句不哀,无字不惨,使那些残败的楚兵,无不怀念起遥远的家乡,一时间斗志全无,一个个在夜色掩护下陆续逃散。楚霸王夜不能寐,心情烦闷地坐在军帐中饮酒。

当时,面对他宠幸的美人虞姬,面对多年伴他驰骋战场的骏马,楚霸王抚今追昔,感慨良多,心潮难平。

他禁不住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法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没有叹息。他惟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讨的虞美人的命运和前途。

毫无疑问,在他死后,虞美人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于是无限哀伤地唱出了“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千古悲歌。

虞美人在旁听了,泣不成声。她一转身,突然从项羽腰间拔出佩剑,向自己项上一横,就这样香消玉殒。项羽抚尸大哭一声,命人就地掘坑掩埋了虞姬,然后遂即跨上战马,杀出重围。

到了乌江边无处可逃,便将爱马乌骓赐予乌江亭长,然后原路返回于汉军交战,项羽怒斩汉军数百人!杀的汉军连连惨叫,然后自刎于江边,这年项羽才31岁。

3、烽火戏诸侯

褒姒不爱笑,周幽王想出各种办法让她笑,但褒姒始终不笑。周幽王设置烽火台和大鼓,有敌人来到就点燃烽火召集援兵。有一次,周幽王点燃烽火,诸侯都率兵赶来。

诸侯到后却发现没有敌人,褒姒看到诸侯惊慌失措的样子,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非常高兴,因此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不再相信,渐渐不肯应召而来。 

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申国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点燃烽火召集诸侯援救,诸侯却没有前来援救。犬戎最终在骊山之下杀死周幽王,俘虏褒姒,西周灭亡。

4、蒋干盗书

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军,驻扎在长江北岸,意欲横渡长江,直下东吴。东吴都督周瑜也带兵与曹军隔江对峙,双方剑拔弩张。

曹操手下的谋士蒋干,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读书,便向曹操毛遂自荐,要过江到东吴去作说客,劝降周瑜。

结果周瑜设下计策,令蒋干盗得假冒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蒋干献书曹操,令斩了蔡瑁、张允。

5、司马光砸缸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水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的一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光砸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蒋干盗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烽火戏诸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霸王别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凤仪亭

含有历史典故的成语,求帮助

不可多得

东汉末年,有个名士祢衡,才华出众。当时,太中大夫孔融对他特别赏识,把他推荐给汉献帝。他写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汉献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荐表交给曹操。曹操爱才,就召见祢衡。哪知祢衡蔑视曹操,对他很不礼貌。曹操就派祢衡当鼓吏,在大宴宾客时,命他击鼓助兴。谁知祢衡一边击鼓,一边大骂曹操,使曹操十分难堪。曹操派祢衡去荆州劝降刘表,想借刘表之手杀他。想不到刘表把祢衡当作上宾,每次议事或发布文告,都得由祢衡表态。后来祢衡又对刘表不恭。刘表就派他到部将黄祖那里当*。祢衡恃才傲慢,非常狂妄,后来,终于被黄祖所杀。

成语“不可多得”由此而来,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难得。多用于赞扬有才能的人

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不学无术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大将军霍光是朝廷举足轻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监死前,把幼子刘弗陵(昭帝)托付给霍光辅佐。昭帝去世后,霍光立刘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权四十多年,为西汉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勋。

刘询继承皇位以后,立许妃做皇后。霍光的妻子霍显是个贪图富贵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儿成君嫁给刘询做皇后,就乘许娘娘有病的机会,买通女医下毒害死了许后。毒计败露,女医下狱。此事霍光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等事情出来了,霍显才告诉他。霍光非常惊惧,指责妻子不该办这种事情。他也想去告发,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后想,还是把这件伤天害理的事情隐瞒下来了。霍光死后,有人向宣帝告发此案,宣帝派人去调查处理。霍光的妻子听说了,与家人、亲信商量对策,决定召集族人策划谋反,不想走漏了风声,宣帝派兵将霍家包围,满门抄斩。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霍光传》中评论霍光的功过,说他“不学无术,暗于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读书,没学识,因而不明关乎大局的道理。成语“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才高八斗

南朝谢灵运,是一位写了大量山水诗的文学家。他聪明好学,读过许多书,从小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

他出身于东晋大士族,因他袭封康乐公的爵位,世人称他“谢康乐”。他身为公侯,却并无实权,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谢灵运自叹怀才不遇,常常丢下公务不管,却去游山玩水。后来,他辞官移居会稽,常常与友人酗酒作乐。当地太守派人劝他节制一些,却被他怒斥了一顿。可是,谢灵运写的山水诗,却深受人们的喜爱。他每写出一首新诗,立刻就会被人争相抄录,很快流传开去。

宋文帝接位后,将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诗作和书法赞为“两宝”。谢灵运更加骄傲了,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草木皆兵”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把草木都当成敌兵。形容极度疑惧,惊恐不安。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

朱序原是东晋官员,他见到谢石后,报告了秦军的布防情况,并建议晋军在前秦后续大军未到达之前袭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谢石听从他的建议,出兵偷袭秦营,结果大胜。晋兵乘胜向寿阳进军。

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仔细看去,那里桅杆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甚为齐整。他不禁暗暗称赞晋兵布防有序,训练有素。

接着,苻坚又向北望去。那里横着八公山,山上有八座连绵起伏的峰峦,地势非常险要。晋兵的大本营便驻扎在八公山下。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苻坚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

不久,苻坚中谢玄的计,下令将军队稍向后退,让晋兵渡过淝水决战。结果,秦兵在后退时自相践踏,溃不成军,大败北归。

这一战,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明书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ě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TAG标签:#一饭千金 #